①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
為了培養農抄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以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沒有明顯的界線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在閱讀方面,課內學方法,課外練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課內外閱讀是需要緊緊鏈接在一起的。
2、豐富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選入教材的文章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只有海量閱讀,厚積薄發,才能融會貫通,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② 怎樣提高鄉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來源:發表時間:2014-09-18
沾益縣德澤鄉後山小學 顧水麗
【摘 要】 :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因此,在閱讀目標中強調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於農村小學生。
【關鍵詞】 : 提高 農村 小學生 語文 閱讀能力
【正 文】 :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因此,在閱讀目標中強調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於農村小學生。
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僅僅靠課堂中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而目前在農村小學,由於受辦學條件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導致作文能力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迫在眉睫下面我談談幾點淺顯的意見:
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興趣閱讀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因此,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
1、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良好的閱讀環境,濃厚的讀書氛圍,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班會、隊會、黑板報、牆報、學習園地等多種形式,開展全體學生宣傳動員活動,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雜志。學校盡量營造一個濃濃的書香氛圍,才能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
2、巧用故事,激發興趣
有的學生雖不喜歡讀書,但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最愛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學生都會聽得津津有味,就會有再想聽的慾望,教師再引導學生自己去看書。而對於中高年級的孩子,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一篇篇幅較大的讀物縮成一個故事講出來,或提出一個與原著有關的問題引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去探究原著。這樣學生就會變「被動讀」為「主動讀」。
3、樹立榜樣,激發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使學生產生向榜樣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應經常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名人軼事、歷史典故。也可以在班級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經常選擇性地讓他們給學生講自己的讀書收獲,朗讀自己所積累的美文佳句,說說喜歡的故事,以激起了同學們的課外閱讀興趣,這樣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相互交流讀書收獲就會更經常了,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3)、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4)、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快樂閱讀
小學生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將所得的收獲展現出來,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和贊揚,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給學生創設一個交流的平台,展示他們讀書收獲,這才能真正地落實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針對這一心理特徵,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遊知識的好場所。每個農村小學就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著力建立圖書館或圖書室。
2、讀書匯報會。讓學生就近期課外閱讀當中的收獲心得、疑惑或建議在班內以小組形式交流,再全班交流,盡量讓學生自由發言,老師再引導學生匯報評價,以達到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相互補充,共同提高,評價過程中以表揚鼓勵為主,相應地點明不足之處,以利改進、提高。
3、講故事比賽。小學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神話故事等故事書,不定期舉行講故事比賽,讓學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故事講出來,不僅能加深閱讀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四、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堅持閱讀
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於積極快樂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感受到老師的表揚。並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調動起來。
密切配合使學生堅持讀書。廣大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做到: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二是定時。針對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出一個讀書計劃,並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關鍵在於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
要想真正學好語文,就必須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要重視和充分利用語文課以外的廣闊空間,這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和語言實踐的大課堂。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正視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沖破「課本」與「課堂」的約束和限制,充分利用農村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逐步形成優勢互補,課內外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艷麗.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科教新時代,2011年第8期
[2]陳麗君.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中小學教育》2012年10月
[3]鄧秀妮.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年 第3期
[4]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語文教研,2011年6月
③ 如何提高 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論文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而目前在農村小學,由於受辦學條件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導致作文能力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⒈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於讀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⒉ 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 由於小學生關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
⒊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後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後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⒈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 ( 或上網查閱 ) 。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⒉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⒊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
④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根據課改精神和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語文知識,版從小就權應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特別是小學高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更是重要。如何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自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里就明確提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小學高段仍不能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尤其是農村的語文教育。 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就得激發學生愛看書的興趣。
⑤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論文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可見興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權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因此,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1、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良好的閱讀環境,濃厚的讀書氛圍,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班會、隊會、黑板報、牆報、學習園地等多種形式,開展全體學生宣傳動員活動,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雜志。學校盡量營造一個濃濃的書香氛圍,才能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
⑥ 淺析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文獻綜述
怎樣寫抄培養小學生良好襲閱讀習慣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於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⑦ 怎樣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前言
回新逸夫小學 林愛華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而目前在農村小學,由於受辦學條件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導致作文能力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作為一名在農村從教二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於讀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2、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 3、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後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後事,請自瀆原文。此時教師就可以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上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而且要指導學生去書店購買相關的書籍,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准備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將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5、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1、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級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將圖書庫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四、積極評價,讓學生堅持閱讀 完善閱讀能力的評價機制。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於積極快樂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感受到老師的表揚。並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1、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誦會、課本外的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文藝節目會演、小小讀書討論會、名人的讀書格言接力賽、我的讀書方法及出牆報、展覽讀書筆記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 2、密切配合使學生堅持讀書。廣大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做到: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二、是定時。針對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是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出一個讀書計劃,並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關鍵在於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 總之,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能極大地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努力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⑧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主要思路和主要方法
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當前我校學生閱讀狀況:學生95%來自農村,閱讀能力較差,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在教學中,根據觀察和了解,我發現目前我校在閱讀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家庭閱讀氛圍不濃,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在農村,良好的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家長認識不到閱讀的重要性。由於受自身條件的限制(文化低或忙於農活和打工掙錢),家長很少去閱讀,不能成為學生主動讀書的榜樣,也很少督促孩子去博覽群書。家長為了讓孩子寫好作文,往往是「頭疼醫頭」,大多愛給孩子買各種優秀作文選,而孩子並沒什麼興趣去讀。
許多學生在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後,不是瘋跑打鬧,就是抱著電視看,缺乏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選擇課外書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閱讀質量不高。
部分學生和家長,沒有經驗,在擇書時有些盲目,或是書目過於單一——大多數家長以買作文選為主,造成閱讀面狹窄;或是盲目聽從孩子的意見,選擇了一些要求過高或過低的書籍,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對一些高質量的經典繪本、童話、科普類等書籍因無人引導推薦而無緣「相識」。 因此導致學生閱讀質量不高。
3、部分教師認識不到「閱讀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對學生缺乏閱讀策略指導。
很多學生只讀不思,泛讀現象嚴重。對於一本好書,獵奇心理較重,只憑興趣,有生動的情節就囫圇吞棗地讀,再沒有沉下心來,鑽到書本里去精讀。高年級的學生也作讀書筆記,但更多的把做筆記當成負擔,即使做筆記也只是摘抄好詞好句,淺嘗輒止。雖然有些語文老師會指導學生閱讀,但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指導得特別仔細、到位,這樣一來,學生不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即使是認真讀過幾本書,也往往是收效甚微。
坦率地講,我們現在有的語文課根本沒有教閱讀,充其量只教會孩子認識了一些字,學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語文知識」。一些真正重要的閱讀策略,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非常重要,例如,預測、調動知識經驗、整合信息、提問、圖像化思考,沒有被教師教到。
我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是讀者通過感知,結合生活體驗與閱讀素養,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閱讀能力」是超越了單純理解文章內容的層次,是將文章傳達的內容進行分析、應用、批判的同時,掌握文章整體含義的能力。為了能夠閱讀並理解教材或書中的內容,就需要活用到背景知識、詞彙、提取、推論、預測、綜合判斷、應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為了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一、以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沒有明顯的界線的,它們是不「分家」的,是一個整體。在閱讀方面,課內學方法,課外練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課內外閱讀是需要緊緊鏈接在一起的。
課堂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葉聖陶先生說:「語文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具體措施是:
u 教師范讀。教師的閱讀情感對於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陶行知先生說:「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為更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因此,讓學生喜歡讀書,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閱讀的愛。
u 以點帶面。課內外閱讀要鏈接好,我們以課文為基點輔以課外讀物,使閱讀由精讀的點到略讀的面,由閱讀「個例」到閱讀「群文」乃至讀整本書,最終形成以課文為中心向周圍呈輻射式閱讀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拓寬了視野,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
a. 由一篇文章到能讀相關的整本書。如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32課《丑小鴨》學完後,要求學生去讀《安徒生童話》,就如學生見到了一棵充滿生命力的樹,教師就引領著他往前走,去享受整片森林的綠意盎然。
b. 由一個單元主題到能讀相關的整本書。如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科學」,就引導學生去讀《小牛頓科學館》等科學類的童書,讓學生走進更為廣闊又有趣的科學世界。
u 讀寫結合。我們充分利用教材進行仿寫、續寫、改編等習作訓練。
u 教學生學會閱讀的策略。
A、閱讀正文前的預測。看到書名(篇名、題目)問自己:
想想這應該是一本什麼書(文章)?有沒有什麼想法浮上腦海?
搜尋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書名(篇名、題目)聯想到什麼?
如果是我來寫這本書(文章),我要怎麼寫?
B、閱讀正文,提取信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練習簡明扼要地說出所讀材料的內容梗概,使他們能夠從閱讀材料中掌握關鍵的信息。
例如,我給三年級上語文課時,喜歡這樣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
「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會讀書的同學,能把一篇文章讀成一句話。」
「會讀書的同學,能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語。請同學認真地再讀句話,想一想你能讀成哪一個詞語?把這個詞語圈出來。」
C、不動筆墨不讀書。
我教給學生閱讀時要動筆墨,一是圈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含義深刻的句子;優美詞句或共鳴處;自己感受深、受感動、受啟發的地方;不理解、讀不懂的地方都可成為圈畫批註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記號標記,並反復誦讀。二是讓學生將隨想的靈感與意見簡單記在書上空白處或作筆記記錄。
D、聯結與整合。使學生能夠串聯起所有的線索,從閱讀過程中正確解讀信息、建構意義,精準獲取作者的思想和用意。
E、綜合判斷。引導學生將所解讀的信息結合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識、想法和經驗,經過思考與綜合判斷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F、理解與運用。在提取、推論、整合、預測、綜合判斷的基礎上,使學生對閱讀材料加以靈活運用。
二、豐富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魯迅先生說過:「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非常有限。」選入教材的文章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只有海量閱讀,厚積薄發,才能融會貫通,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關於閱讀,《朗讀手冊》中提出了兩個層次的公式:
l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
l 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在課外閱讀方面,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是:
(1)好書推薦,解決書源問題
小學生在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閱讀的質量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有必要「干預」,進行好書推薦,指導學生選擇購買適合他們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童書,這樣既能保護和尊重他們的閱讀興趣,又不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從而增強閱讀的實效性。
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擁有的最喜歡的一本書,存放在班級圖書角,成為班級共用圖書,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家長花較少的錢讓子女看更多的書。
薛瑞萍老師說過:「每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應當是自覺的兒童閱讀推廣人。他應當知道適合學生的好書是什麼;好書在哪裡;把好書送到孩子跟前;和孩子一起讀。」我深以為然,並付諸行動。
(2)開展各種讀書活動
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讀」。
A、 堅持為學生朗讀童書(班級讀書會的一種)。「當我的學生們享受到別的孩子沒有享受到的幸福,當他們從一個個故事中獲得他們自己的快樂與憂傷,當他們學著我的樣子捧起書,沉醉地閱讀,我看見他們也長成了一棵棵小樹,碧綠的小樹。 」
這是邱鳳蓮老師的《大聲讀給孩子聽》書中的一段話。因為農村小學生家裡經濟條件的限制,教師推薦的優秀童書都買到也不現實,但怎樣讓他們和優秀童書不失之交臂呢?結合實際,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堅持定時朗讀好的童書給學生聽,干凈、美麗、充滿童心的文字,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輕鬆快樂的汲取。教師讀過的書,不少學生會意猶未盡,去尋找,買回來,自己再讀啊讀。,我認為為學生朗讀的方式很適合農村小學生,能激發他們讀書的興趣,帶動他們主動閱讀。
B、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持續默讀。
《朗讀手冊》中提到:影響學生閱讀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n 老師對學生朗讀的頻率。
n 在校持續默讀的頻率。每天持續默讀的學生,其閱讀水平要比每周默讀一次的學生高很多。
C、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督促學生堅持讀書,上讀書匯報課(班級讀書會的一種),教師給予評價並獎勵優秀者。
D、班級共讀一本書。
薛瑞萍老師說:「相對集中地閱讀同一本書,有助於形成閱讀磁場,一段時間里,大家同時沉浸於一個作家,一種風格——如是透透地浸上一回,其間好處,是東一本、西一本地散借散讀所不能比擬的。」
比如我帶著學生學習28課《卡羅納》之後,我們就開始共讀《愛的教育》。
E、 堅持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只憑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參與。我們要指導家長和孩子每天堅持親子共讀。
F、開展家庭聯合讀書會。
G、指導學生記錄閱讀過的好書書目。教會學生設計一本「智慧存摺」。舉例如下:
⑨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1、掌握方法,獨立閱讀。
(1)多讀:在課外閱讀方面,我注意讓學生掌握不管讀什麼書,都應按這樣的步驟去進行:先粗讀,再細讀,最後再精讀。並注意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真正讀有所獲。並養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教師注意把握動態性原則,因內容而異,教育學生採取相應變式,充分發揮模式作用。
(2)多動手:語文學習不僅使學生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感知語言表達的內化過程。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結合的環境,讓學生的說、寫有形可依,有據可依。我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讓學生多動手寫一寫讀書筆記,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名言警句、優美詞語、歇後語等分類摘抄,寫一寫讀後感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繪動手去畫一畫。這樣,既積累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堅持實踐,從不間斷。
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好,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閱讀實踐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今天可進行可不進行的事,它需要的是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做到以「趣」求「活」,「活」中見「悟」,即便是一時難於理解的,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的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及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同時教師注重點拔,引導學生廣泛獲得課外知識,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增大閱讀量,豐富知識。
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以學生個性養成,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為基本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願意讀,喜歡讀,相信自己能讀好的積極情感,應該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