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國學

小學語文國學

發布時間:2020-12-11 19:37:07

❶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水平,這才是國學進階的正確方式

對於學好語文,提供以下幾點建議:除了字、詞、句、章等基礎的識記知識掌握之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志,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志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進入初中,就應該接觸原著。我們建議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閱讀的課外書最低應該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傳記,來奠定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4、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我們提供建議如下:
一、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准,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三、模仿中創新。
人類能藉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綉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四、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
宏湖是北京某報社的一位編輯,他向鄰居高二學生吳菲約稿,沒想到吳菲「作文在班裡較差」,但是因為稿源奇缺,他還是說服吳菲花了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稿子。後經他的「潤色」,文章登出來了,稿費也同時算出來,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費。他想不管吳菲文章寫得好賴,畢竟耗時三天啊,25元稿費確實太少了,就自己又貼上15元,湊了個40元的整數給吳菲送去。誰知從那以後,吳菲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拚命寫稿,不但是一個優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總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教育者缺少一顆寬容的心,缺少一顆發現優秀的心,缺少一顆善於激勵和欣賞的心!他們往往「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在一定意義上教育者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孩子如何寫作文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即研究如何「發表」這些作文。「發表」是廣義的,哪怕只是當眾念一念,「製作精品作文集」、「內部出版」等都是發表。「發表」——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是最強勁的推動力。只要公開發表過一次作文,從此就會改變孩子對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持續熱情和靈感,很大部分是靠「發表」運轉起來的。
五、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六、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七、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A、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A、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系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葯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B、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穩重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❷ 如何有效的將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中

如何把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漸提高,社會文化事業日益豐富,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國人對文化教育需求的逐漸增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振奮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起了國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在這兩年高考中,提高語文考試分數至180分,加強當前孩子對國學的學習,在正規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掀起了國學教育的熱潮。
一、什麼是國學教育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關於國學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有過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國學可以理解為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
「國學教育」的內涵,也因此分為狹義和廣義之分。我們這里要探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就是狹義層面上的含義,即對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來說,就是讓小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的意義
1、國學教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
國學中的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這些優美的詞句被萬口傳誦,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經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優秀的古詩詞不但情理趣兼備,易於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學生受用一輩子。通過誦讀經典名作,如《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學生許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有益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
2、國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使得功利主義盛行,人文精神衰微,在日常的對青少年教育中,偏重於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們不否認思想品德課程的正面引領作用,也不否認以現代科學為學科基礎的心理咨詢的疏導作用,但我們更看重的是文質兼美的流傳千古的國學對學生人格精神的滋潤,國學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筆下的春雨,對啟迪學生的心靈和健全學生的人格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如《弟子歸》,便於規范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弟子歸》中的講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講的就是一種為人的規范,一種處世的准則。首先是「孝悌」,「百善孝當頭」,做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謙恭有禮等。再如《論語》、《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啟超的說法,「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的途徑
面對國學教育的熱潮,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進行國學教育,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課題。
1、要打好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語言文字是國學的載體,是學習國學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國學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國學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近幾年我校為了弘揚國學文化,每期開展詞語聽寫比賽,來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比賽,孩子們的基礎更扎實。
2、要誦讀國學經典文章
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國學誦讀,切不可忘記「經典」。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一周誦讀至少三首古詩,每月上一節以古詩為主題的語文活動課。中國這個向世界貢獻過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李白、杜甫等無數傑出人士的國度,竟然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四書五經了,竟然只能從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詩詞之美妙。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實在是我們這個曾經以君子之風、任俠之氣為榮的國家的不幸!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職責擔負起國學教育的重任。在我們學校,教導處給不同年級安排了不同的 經典誦讀課本,每天早上我校書聲琅琅,沐浴在濃濃的國學氛圍里。
3、要理解國學經典的內涵
目前國學教育中,偏重於誦讀,忽略了理解國學的內涵。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會」活動。當學生所掌握的古詩詞達到一定的數量時,讓學生對詩句進行分類整理:哪些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哪些是描寫人文景觀的,哪些是抒發作者的愛國情懷的……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既可以復習記憶中的詩句,又為運用詩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就理解了詩句的內涵。同時針對國學中一些晦澀難懂的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側重宣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苦學」等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了解這些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為了更好的弘揚國學經典,我校每年都會舉行經典誦讀比賽 ,形式多樣,有朗誦、誦讀、情景劇表演、武術等,孩子們積極投入到這項比賽中,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膽量,又能提高一個平台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因此深受領導及家長的好評。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國學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國學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國學教育跟著潮流來,又隨著潮流走。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國學文化回歸的重要性。為此,我們必須拓寬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的新途徑,開展新國學教育。

❸ 如何把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義務抄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前言部分提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導下,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科書中得到了應有的體現,不論是經典名著,還是諺語民俗等,都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❹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

國學教育是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
中國能夠從四大文明古國發展至今,並不回斷開答創一頁頁輝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自己的位置主要得力於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各兒女共同奮進。當前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和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也是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熏陶和培養的肥沃良田,學生在接受民族文化傳承的課堂中國學知識越發豐富起來,國學中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傳承和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是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

❺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走進國學主要嗎

❻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國學教育

一、分析語文教學的特性,尋找國學教育的切入點
從語文的整體特徵來看,它與國學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不能貿然在語文教學中教授國學。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共性,以此作為國學滲透的切入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的因素較多,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國學教育的載體。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沉澱,大部分反映於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文言文等是它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在這些內容的教育中滲透國學思想,以此作為國學教育的載體。
除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學時期,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適合接觸太過繁雜的理論內容。為了使國學滲透順利進行,教師應該簡化國學的內容,保留最為精華的部分。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留有一些時間,讓學生消化並吸收這些內容。利用這段時間,學生還可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形成個人價值觀。筆者認為,國學教育應該以學生的自主探討與教師的引導為基礎,這樣的好處是既保證了學生對國學的理解,也能夠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獨特的感悟。
例如,在學習《別董大》這首詩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適當地滲透國學教育。這是一首送別詩,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十分常見。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增加學生的閱讀見解,教師可以找一些類似的詩歌,在對比中加強學生的理解。這首詩與其他的詩歌略有不同,它沒有朋友惜別的那種不舍與傷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掃送別的傷感,充滿豪氣。在國學教育中,教師不只要讓學生尋找共同點,也要尋找詩歌各自的特點。當學生獲得了完全不同的感悟,精神境界也會獲得一定的升華,達到了國學教育的目的。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國學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學生的情緒問題也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加入國學的語文課堂,必然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師要做的便是讓學生盡快適應。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對國學產生興趣,才能加快適應過程。小學生是國學教育的受體,為提高國學教育的效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國學的本質來看,它很難得到學生的青睞,這是無法改變的。教師應該將國學教育與學生喜歡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游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學中的趣味部分不能影響國學的主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分清矛盾的主次關系,合理制定計劃。
在小學時期,興趣是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學生的情緒左右著課堂的氣氛,也決定著課堂的走向。對待情緒這把「雙刃劍」,教師應該有正確的認識。當學生的情緒積極向上,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時,它可以推動教學的進程;當學生的情緒消極負面,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便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努力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消極因素的影響。其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所在。
三、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和國學教育的另一共性,它們都需要以此擴充學生的見解。因此,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在滲透國學教育的前提要求下,課外閱讀的前提要求是以國學經典為主,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涉獵。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時,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沒有系統的課外閱讀策略,需要教師從旁引導。在閱讀的時候,應注重質量,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

❼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的途徑
面對國學教育的熱潮,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進行國學教育,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課題。
1、要打好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語言文字是國學的載體,是學習國學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國學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國學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
2、要誦讀國學經典文章
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國學誦讀,切不可忘記「經典」。 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一周誦讀至少三首古詩,每月上一節以古詩為主題的語文活動課。中國這個向世界貢獻過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李白、杜甫等無數傑出人士的國度,竟然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四書五經了,竟然只能從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詩詞之美妙。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實在是我們這個曾經以君子之風、任俠之氣為榮的國家的不幸!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職責擔負起國學教育的重任。
3、要理解國學經典的內涵
目前國學教育中,偏重於誦讀,忽略了理解國學的內涵。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會」活動。當學生所掌握的古詩詞達到一定的數量時,讓學生對詩句進行分類整理:哪些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哪些是描寫人文景觀的,哪些是抒發作者的愛國情懷的……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既可以復習記憶中的詩句,又為運用詩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就理解了詩句的內涵。同時針對國學中一些晦澀難懂的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側重宣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苦學」等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 使學生了解這些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

❽ 語文怎麼學 什麼是國學

語文學習注重積累,非一日之功。其次是閱讀,每天要看一篇文章積累寫作技法,並鑽研課文,學會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

❾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與國學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注入國學元素,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以及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國學教育
近年來,國學熱方興未艾,全國各地中小學的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及各種形式的國學活動更是如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也得到應有體現。小學語文中所遴選的優秀國學內容,正是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窗口和途徑。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呈現方式及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注入策略,以期更好地發揮國學元素在現代教育中應具有的文化教育意義。
一、什麼是「國學」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關於國學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有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國學可以理解為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方技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並抽象繼承、積極弘揚的重點所在」。由此可見,國學有著豐富的內涵,是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研究,也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
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
通過對現行的人教版一至六學年全套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做一個粗略統計,可以看出,一到六年級的十二本教材中,包括選讀部分在內,共有課文四百二十一篇,其中國學內容四十篇,國學占課文總量的百分之九,此外,更有大量國學內容遍布在課文後面的「語文園地」或「回顧拓展」部分。這些國學內容分布於課文及課文後的知識拓展部分,使小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國學部分,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它不僅體現了語文的課程性質,更是形成與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厚資源,是實現語文課程目標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
三、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注入
國學經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優秀人格,使青少年能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而且能增強他們對傳承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如何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入積極向上的國學元素呢?
1.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國學涵養,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另一方面把誦讀活動和語文教學相結合,又能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助推器」,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積淀語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以前是人生中記憶力的黃金時期。根據這一規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以記憶、積累為主。新課標提出的一到六年級學生要背誦優秀古詩文一百六十篇(段)的要求,正是根據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小學年齡特點和智力特點而提出的。誦讀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還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悟詩文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詩文的形象和意境。所以,利用小學生記憶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無疑能達到文化熏陶、智慧鍛煉和人格培養的目的。
2.故事熏陶。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鍾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再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而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國學經典的內容,解釋其中的含義,學生聽得愉快、學得輕松,同時也消除了反復誦讀產生的枯燥感。因此,我們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琴棋書畫。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文化,包括琴棋書畫、民俗風情等在內的國學元素,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畫卷與精神風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載體。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用音樂、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熏陶孩子,讓孩子浸潤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能增加民族文化素養。這些對於國學的深入學習都是很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書法等傳統文化國粹,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的超境界幻覺,並能喚起平時被抑制的記憶。讓孩子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國學精粹,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願望,對孩子們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更廣泛的影響。
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除了鼓勵小學生利用節假日參觀歷史博物館、名勝古跡外,還可以組織以國學為主題的夏令營,或以家庭為單位帶孩子出去游歷,增長見聞。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父母應為孩子創造和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利用假日帶孩子游歷名勝古跡,寓教於樂,讓他們在了解祖國歷史的同時陶冶情操,用心去感受千百年的文化氣息。名勝游歷不僅能使孩子們增長見聞、開闊眼界,還能激發孩子們對祖國秀美山河的熱愛,從而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懷濡染。國學的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民族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多元一體」的。
國學最重要的當代教育價值之一,就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提升思想境界。開展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國學教育實踐,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在實踐當中我們要讓國學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學生耳濡目染促進德行的養成。要通過國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太炎.國學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紀寶成.國學的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6-04-05.
[3]南懷瑾.南懷瑾講演錄[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國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