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參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參

發布時間:2021-01-17 14:10:49

❶ 北師大版小學教材的特點是什麼

http://gbjc.bnup.com.cn/newsdetail.cfm?iCntno=1941有個WORD

小學語文教材 北師大版和人教版有什麼區別

小學語文教材 北師大版和人教版的區別:
(一) 編寫理念的比較
1.人教版:人教版教科書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領域的編寫在 遵循語文學習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完成各階段目標的前提 下,力求抓住重點,在內容和形式上倡導簡約。系統的綜合性學習 共有15 次,主要安排在中年級之後,且不設定過多的條條框框, 對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留下充足的開發和選擇空間。從中培養學生 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的 綜合運用能力,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 
2.北師大版:北師大版的教材強調每個單元的整體與綜合。除了 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活動外,還要進行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 搜集查閱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語 文、運用語文,在活動中運用各種方式不斷呈現學習、探究結果。 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形成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策略、方法等。
(二) 編排體例的比較
1.人教版:這版教材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編排體繫上體現了由隱到 顯,「大」「小」結合的方式。如在五年級上冊安排了兩次「綜合性 學習」,第一次是「小」的綜合性學習,出現在「我愛閱讀」專題 中,編排方式和四年級相同,要求學生結合課文的學習,進行一些 諸如調查訪問、搜集資料之類的活動,並交流發現和得到的啟發。 另一次則是「大」的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安排在第五組, 完全改變以往教科書的編排方法,突破了以往課文單元主體的結 構,採用了圍繞專題、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活動 分成「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活動板塊,按階段開 展綜合性學習。
2.北師大版:北師大在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編排上體現了由淺入 深,循序漸進的觀念。從第九冊開始,有三個單元把語文天地改為 綜合學習,這與前面語文天地的綜合學習相比,其綜合性更加深入, 尤其在十二冊中,把語文天地都改為綜合學習。因此說,北師大的 綜合性學習是以學生年齡特徵、認知發展水品、以及興趣特點為基 礎,並結合每冊每單元的思想主題,兼顧識字、閱讀、習作,促進 學生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提高。
(三)選題內容的比較
1.人教版:人教版教科書綜合性學習領域的選題富有濃厚的人文 氣息,在體現語文的工具性,注重給予學生系統語文知識,全面提 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基礎上,關注語言文字背後蘊涵的人文精 神,選材主題面向自我、自然、社會,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 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幕幕引人入勝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 故事„„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獲得情感的共鳴和熏陶。
2.北師大版:由於這版教材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結合到單元中, 因此在內容選側上是與單元主題學習相配套的。總體來說,這套教 科書堅持語文教育的民族化和現代化,注重讓孩子通過對文學精品 的品味與感悟,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充分體現學會學習 的理念。
(四)呈現方式的比較
1.人教版:靈活多樣,層次分明。[5]低年級不開展專題的綜合 性活動,而是結合單元學習每冊安排1 一3 次主題活動。中年級階 段的綜合性學習在呈現方式上,突出兩個特點:一是主題不「特立」, 不「獨行」,不「另起爐灶」,而是與單元專題保持一致;二是提示 與要求不是整體呈現,而是彌散在整組單元中。以「保護自然」這 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為例,它散布於第5 課、第7 課課文之後以及「語文學習園地」之中。高年級階段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 習」,不僅提出了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還十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培養策劃、組織能力,特 別是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使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都得到 發揮。2.北師大版:充滿童趣,操作性強。北師大在綜合性學習領域創 新了呈現方式,注重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教科書通過多種鮮明可愛的卡通人物形象和圖標提示,引導各 種語文學習任務、活動,適時給學生以情感支持和學習過程與方法 策略的指導。如安排兩個小朋友丁丁冬冬的提示語,引導學生們學 習思考。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在新時期,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提出的,是一片 全新的領域,它的出現對於教材的編寫者和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是一 個挑戰,它的成功實踐將帶來語文學習方式的一場重大變革,它的 合理評價將影響到整個語文教育改革的進程。 人教版和北師大版 「綜合性學習」在設計思路和編寫形式上做了 有意義的開創性工作。

❸ 誰有北師大的語文教參(六年級下冊)

探究《清明上河圖》展現的社會風貌
教學設計(網路課)
大連開發區第九中學 吳春英

一、設計理念:
第一、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經過反復閱讀教材、教參,通過網路查找相關信息,查找了大量的相關網頁,包括文字、圖片、影視等,讓學生能從更寬泛的視角去感受、領悟《清明上河圖》及其所體現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在網路教學的課堂上,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自由調閱教師事先設計的網頁課件,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教師只是通過網路監控功能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引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第二、體現學科整合的理念:
網路課的目的之一是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生在小學的語文課上曾學過《清明上河圖》,對這幅畫有所了解,而且對此很感興趣,可是教材中卻只有一幅圖片及很少的文字的敘述,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所以,我在課前就搜集了多個相關網站,信息量非常大,而且圖文並茂,喜歡探究的學生如魚得水,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科整合的問題,比如在歷史與美術、歷史學科與計算機等學科的整合,從而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第三、體現交流合作的理念
過去的課堂多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單項交流為主,而利用了網路就開辟了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多項交流的途徑。學生可以在討論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他人(學生或教師)進行交流。網路成了學生交流合作的有效載體與有力工具。
第四、體現教學形式多樣化的理念
利用網路進行教學,為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它有利於教學形式的多彩、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於新課程理念的貫徹。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7課。本課主要介紹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展現的社會風貌。《清明上河圖》不但是一幅現實主義的風俗畫,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而且也蘊涵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它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時期的社會風貌,為後人提供了一副絢麗多彩的宋代社會的眾生相,是北宋社會歷史的一個縮影,是教材12、13、15、16課內容的提煉和總結,在整冊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一班的學生。這個班是跨越式試驗的實驗班,這次試驗課也是學生和老師對此種課形的一次嘗試,由於平時的訓練不是很到位,所以,對網路資源的學習不能熟練地運用和學習,操作技術會稍有生疏。此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問題、概括能力不是很強,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同時學生通過電影、電視、課外書籍等渠道已經了解了有關《清明上河圖》的一些知識。特別班級幾名對歷史課特別感興趣的同學,思維非常活躍,會提出一些有意想不到的問題。
四、目標分析
根據課標、教參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活動目標是:
1、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清明上河圖》,了解宋代的社會生活與風俗,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體會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3、通過自由提問,培養學生主動質疑、解疑的能力。
4、體會傳遞歷史信息有多種方式,知道藝術作品也是獲取歷史信息、感知歷史的重要途徑。
5、感受到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究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活動重點是:利用網路欣賞繪畫作品,了解宋代的社會生活與風俗,引導學生體會傳遞歷史信息有多種方式。
活動難點是:如何利用計算機網路搜集、處理信息,實現歷史學科與計算機學科的有機結合。
五、媒體運用與意圖
本課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採用Dreamweaver製作的網頁課件,在網路環境下完成。
首先,本課是一節活動課,特點是從繪畫中尋找歷史信息。而《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卷橫528.7厘米,縱24.8厘米。如果在教室里採用傳統的方法學生無法從視覺、聽覺方面,近距離、多角度、高清晰地欣賞畫卷,更談不上感知所展現的社會風貌了。而在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瀏覽老師提供的畫卷相關的文字、圖片、影視、動畫等資料,能夠比較清晰地欣賞畫卷的每一個細節,便於學生觀察、分析畫卷,有利於活動目標的完成。
其次,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搜集了多個相關網站,信息量非常大,而且圖文並茂,學生能夠獲得幾倍於課本的信息量,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探究歷史的熱情,有利於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終身受益。
第三,網路環境下,近距離地感知畫面,完成學習目標,會使學生體會歷史信息的不同傳遞方式,知道藝術作品也是獲取歷史信息的渠道之一,有利於學生將歷史與美術、歷史與信息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
第四,通過網路全方位的欣賞、感知《清明上河圖》,了解其創作的歷史背景、曲折經歷、地位影響,會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究興趣,有利於情感目標的達成。
六、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教師激情導入: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分別從科學技術、文學戲劇等方面感知了宋元的文化成就。今天我們將從一個更新的視角,在更寬泛的環境下,去感受宋元時期的社會風貌,讓我們走進中國古代最大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去領略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去探究《清明上河圖》展現的社會風貌
2、學生介紹作者張擇端。
3、教師利用廣播教學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及描繪的主要內容。
(二)確定目標,明確任務
1、教師講解活動要求。
2、出示學習目標。
①從畫卷簡介中初步認識《清明上河圖》創作的歷史背景、曲折經歷及歷史影響。2、《清明上河圖》中各行各業的人物都有,你能從衣著、神態等方面判斷畫中的人物的職業和身份嗎?
②圖中的建築是商肆、酒店還是民居?你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
③宋代流行哪些娛樂活動?古代居民的服飾、生活跟現在有什麼異同?
④宋代的集市有哪些商品,與今天的市場有何異同?宋代有哪些交通工具?從圖中能看出汴京是當時全國性的商業集散地嗎?
⑤教師指導學生標劃分小組、分配任
(三)自主瀏覽,協作探究
1、學生網上探究、整體感知。
2、學生網上探究、局部感知。
3、學生網上探究、細節感知。
通過畫卷簡介,解決第一個活動目標;通過從聽覺、視覺方面,近距離地欣賞畫卷,解決後四個活動目標。
(四)開動腦筋,主動質疑
1、小組合作,自由提出問題。
2、小組競賽,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點撥,指導、解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五)、在線測試,即時評價。
(六)、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七、流程圖式(附後)

❹ 小學語文教材,北師大版和人教版有什麼區別

小學語文教材,北師大版和人教版區別有編寫理念的不同、編排體例的不同、選題內容的不同等。

❺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理念是什麼

△樹立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樹立了促進發專展的教學觀:由重「一維目屬標」向重「三維目標」;

△樹立了開放動態的課程觀:既准確地加工教材,又科學地補充教材;

△樹立了民主合作的師生觀: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寬容學生、賞識學生

❻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師用書

上網路搜索會有答案

❼ 如何有效利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參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版)數學教材的全稱為: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本教材的研製歷時十多年,1989年開始籌備與申報《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大眾數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1992年該項目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正式確立為國家級「八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專題(教科規字[1992]1號),課題組從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現狀反思、中國古代數學與數學教育的特點以及現代數學發展趨勢等多個角度開展了全方位的研究與探索。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制訂了《數學課程改革方案(實驗稿)》,並在時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游銘鈞先生以及一批數學家、數學教育家的支持下,於1994年開始組織編寫第一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輪自願參加實驗工作的只有17所學校,之後實驗范圍逐年增加。1998年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領導的直接指導下,與吉林省教育學院合作,著手進行第二版實驗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編寫。實驗學校的學生數超過3萬人,遍布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
2001年,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由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研製組負責,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基本理念與具體內容目標為依據,著手進行第三版實驗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編寫工作。第一學段(1~3年級)教材分別在2001年、2002年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從2001年秋季起在全國的17個省22個第一批國家級實驗區使用,2002年秋季在全國各省市擴大實驗范圍,已有240多萬起始年級的學生開始使用本教材。
本文所說明的教材是第三版。這套教材是在深入研究國內外數學課程的基礎上,試圖通過教材的編寫,建立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小學數學課程新體系。本體系建立的目的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一、教材編寫的指導理念和基本特點
(一)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系
(二)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
(三)以數學活動為線索,促進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究和交流
(四)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五)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六)突出知識之間的互相聯系與綜合
(七)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八)結合適當的素材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二、教材的基本內容及各領域的特點
(一)數與代數領域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
編寫者經過努力,在第一、二版實驗教材的基礎上,已經完成了新世紀(版)小學數學第一學段六冊教材的編寫工作,並通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查,在全國各地已有240多萬名起始年級的學生在試用這套教材。但教材仍然還會存在著很多不盡人意的方面。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教材建設永無止境,課程改革需要不斷探索,實驗區使用標准組編寫的教材,既是對我們的激勵、肯定,更是一份責任,一份期望。因此,我們真誠地希望廣大教師在運用本教材的同時,能將教材中的問題和修改建議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提高教材的質量。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向下一代提供最優質的數學教育,我們責無旁貸!
一、教材編寫的指導理念和基本特點
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本套教材在研究建國以來歷次小學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又汲取了大量的國外課程、教材改革的成功經驗。同時,教材編寫者充分地考慮到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也充分考慮到未來社會對公民的數學要求,力求形成以下教材編寫的基本特點。
(一)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系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學習新的知識,已成為當前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認識。每個在校的兒童都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與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到數、量、空間、圖形、數據、可能性、關系等豐富的數學世界。因此,教材十分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一方面注重與日常生活、現實空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即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興趣等。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許多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有數學價值的情境,使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例如,在數與運算的學習中,教材突出對數的實際意義及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強調以現實的或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所學知識。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教材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人類生活的空間,通過學生身邊的物體引入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學習,並增加了確定位置、圖形變換等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內容。在統計的學習中,教材安排了大量學生周圍的話題,鼓勵學生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來作出判斷。與此同時,教材又安排了「數學游戲」「數學故事」「探究活動」等學生喜愛的、又樂於接受和願意思考的學習內容。教材安排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從身邊的事例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空間的拓展,教材逐步將學生的視野從自我世界、周圍環境引向現實社會、科學技術等更為廣闊的空間,選擇了更為豐富的素材,同時特別注意挖掘富有時代氣息的問題。例如,在「認識多位數」的學習中,教材突出了多位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安排了「抗擊非典」「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開發大西部」「我國海洋資源」「太陽系九大行星」「三峽水力發電站」「火箭速度」「國家圖書館的建築面積」等豐富的素材,使學生從環境、社會、科技等多個角度,理解周圍世界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多位數在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
教材對重要的數學內容按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敘述方式編排,即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後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象,或解決一些問題。通過上述的過程,學生將逐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例如,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單元,教材是從學習開始的。教材創設了分蘋果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得到「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到半個蘋果」,傳統教材往往在此就引入的意義、讀法和寫法,這樣做既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創造潛能,也沒有體現出學習數學符號的優越性。其實,學生在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一半」等名詞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教材以此為基礎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方式來表示「一半」這個問題。在討論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可以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要另想辦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入「一半可以用來表示」,並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表示「一半」的優越性,感受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和數學符號的優越性。這實際上是讓學生經歷了從問題情境到建立模型的過程。進而,教材讓學生在「塗一塗」「折一折」「說一說」等操作與描述活動的過程中,體會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片樹葉、半件衣服、半張紙等,對這一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應用,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模型的作用。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理解了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認識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了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實踐證明,教材的這一基本敘述模式有利於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這一模式也打破了以往單純由教師講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觀察、操作、實驗、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同時,這一模式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又有利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地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情感體驗。

❽ 小學教材北師大版和人教版的區別在哪裡

1、總體結構安排不同:北師大版教材的分數乘法安排在五年級下冊第一章,用時8課時,人教版教材的分數乘法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二章,用時12課時。

2、概念引入和計算方法介紹不同:北師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紙的小案例引出分數乘法,並將其總體分為三部分。在分數與整數相乘這一部分,部分佔總體的問題通過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決,隨後配套幾道練習題,供學生摸索分數乘法的運演算法則。

3、特點不同:人教版的小學教材是普教版本,能夠適應全國大多數地區。整個教材的編輯比較嚴謹,基礎知識和邏輯性都比較強,課本內將一些知識點講的比較透徹。北師大版的數學教材排版跨度太大,跳躍性比較強,容易導致小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牢固。

(8)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參擴展閱讀:

小學教材北師大版注意事項:

學生畢業時須修滿本專業層次要求的最低學分,教學計劃中公共必修課及專業必修課必須全部修完,其他學分由專業選修課補足。

專業選修課可以進行自主調整學習,需參考培養計劃中的其他專業選修課,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需要以及畢業所需學分需要,可聯系學習中心進行調選課申請。

每個學期考試結束後,學院公布成績後學生應及時查看自己的成績,每門課程取得合格以上成績,才能取得相應學分,如有課程的成績不合格請及時聯系學習中心老師申請課程重修,以免影響畢業。

閱讀全文

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