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學習心得
延長縣小學 劉沁馨
古詩詞濃縮了語言文字的精華,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文字表達運用的最高境界。時下正全面復興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國學熱潮,小學古詩詞教學也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古詩詞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不斷積累進化而來的,其表達藝術、遣詞造句形式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教授古詩詞都會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古詩詞是語言文字積累進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其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其觀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心路歷程也不會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樣。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就照本宣科地講解古詩詞,學生就很難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相當於找到了打開古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賞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就顯得有路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詩詞的內容。
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小詞,通過描寫清新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色,表露出他悠閑自適,怡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志。詩的最後一句「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不須歸」不是作者不能歸,而是因為他不想歸。張志和釣魚從來不用魚餌,他原本釣的就不是魚, 而是那份悠閑自在的心情。為什麼「不想歸」呢?我建議學生上網查閱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原來,張志和因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變期,先是在「安史之亂」中顛簸流離,後來他的職場經歷也是起伏不定。他因才華出眾受唐肅宗李亨的賞識,被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因事得罪朝庭被貶謫,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這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此,他看破官場,以奔喪為由辭官返家,隱居在太湖一帶,自稱「煙波釣徒」,情願扁舟垂釣,成為一位隱賢。因此,「不須歸」是作者不願再次入朝為官的意思,更讓學生品味出詩人高遠、淡泊、悠然脫俗的意趣。
二、品字析詞,進入詩情
古詩詞由於字數限制,每個字都是精華,古人稱之為「煉字」,即詩中的每個字都是經過反復冶煉的,「吹盡黃沙始到金」,詩中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是黃金。在古詩詞教學中,理解詩意的關鍵就在於把握詩中的關鍵字——詩眼。有的詩歌,詩眼在題目上,初讀時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門山》中的「望」字;有的詩歌,詩眼卻嵌在全詩的字里行間,需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楓橋夜泊》的「愁」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兒》的「悲」字等。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加以體會,能使其更好地進入詩境,感受詩的無窮魅力。首先,我指導學生通過自讀、范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全詩後,引導學生理解「危樓」就是「高樓」。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詩句來理解「樓高」,學生不僅從詩的前兩句「高百尺」「摘星辰」等具體描繪中體會到寺樓的高聳入雲,還從詩的後兩句詩人夜宿高樓的心理描寫,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樓的高,當一生將最後一句「恐驚天上人」聲音讀得很響亮時,我馬上提醒他:「噓——仙人正在睡覺呢!別吵醒了仙人!」該生馬上心領神會,放低聲音、放緩節奏重讀了一遍——「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在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中,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寺再次呈現在面前。
三、由詩入畫,領悟詩意
② 小學語文古詩詞如何教學
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音fē)而久久不見打開、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所以客人輕敲柴門才久久地不開,一枝紅杏出牆頭,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這首詩情景交融。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說園門雖然關得緊、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但寫得很幽默風趣,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構思奇特,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蓬勃發展,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一切美好的事物,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出牆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沒有人來開,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奇興,彌足珍貴。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得住,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敲了半天柴門。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迸發出春光難鎖,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樣,交代作者訪友不遇,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音jī)不避苔滑路僻,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盡管它吃了「閉門羹。短短兩句、同情。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倒是「憐」字有情致。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園門緊閉!
中心思想,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所以「柴扉」久扣不開,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將主人不在家,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由一枝紅杏出牆。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有點馬上觀花,沖破圍牆,溢出園外!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從某些語句上看,但清高得有點做作。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柴門雖然不開,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但「春色滿園關不住:「春色」是關鎖不住的,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不僅景中含情、無緣進門的詩題,小扣柴扉久不開」,簡單的幾個字。
名句賞析,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未免有點掃興!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而且景中寓理,它是一首無法成游。盡管主人沒有訪到,受到哲理的啟示,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平橋小陌雨初收,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輕拍木編門扇(柴扉。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淡日穿雲翠靄浮,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賞析、遠離塵囂的清高,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去探訪春天消息。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千古傳誦,游賞的願望受阻?「關不住」。他想。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高齒的木板鞋(屐,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無緣 進得園門,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禁錮不了的:
今譯。楊柳不遮春色斷,也可能出現奇跡:
園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游園不值》
③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ppt怎麼設置
試下101ppt,選好學段、章節,就可以在資源庫中挑自己喜歡的課件、教案 了
④ 人教版小學語文所有古詩教案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
《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卧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像畫面,體會情
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像。
2.學生反饋,把所想像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像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准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准,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像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像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頻《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像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頻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