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是廣大一線教師需求不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依據專家理論,我們按照以下的思路與大家交流: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用馬傑的話說,「假如你對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會抵達另一個地點,而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目的地。」因此,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例如,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有以下五點: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程目標的范圍涉及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城市教師還是農村的教師,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覺得每個人手頭都應該有一份語文課程標准,隨時翻看,經常學習研究。建議老師們在每個新學期開始教學前,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工工整整地抄寫在自己備課本的首頁,這樣,設計某一課的教學時,心中對本學科、本學段、本單元、本節課的課標要求都很清楚,教學就能做到目標明晰,方向正確。
新教育課題實驗者提倡,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細化為層次井然的三類:
A類: 基礎性目標,即核心的基礎知識,必須掌握和解決的障礙性知識。比如,語文課每課的字詞,要求背誦的段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教學核心目標,即本節課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為解決某類問題而開發的方法,與知識一樣,往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
C類: 附屬性目標。一般而言,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或由本課知識所延伸出來的知識等屬於附屬性目標。(課件9)
這一細化後的教學目標,既是為了突出B類核心教學目標,又是為了把與文本及教學過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及思想情感類的A、C目標,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類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要凸顯的核心教學目標,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用足時間,確保完成的目標。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與運用教師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呢?教參是一線教師教學時很重要的一個工具,應該把教學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作為自己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向,並且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作出適當的調整。很多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多數情況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參中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們可以細想一下教參確定的目標,大多數除了基礎知識目標外,更多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就說教參上的目標大多關注了文本的閱讀價值,不能明顯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王榮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課的最低標准中有這樣一條是:「所教的應該是『語文』的東西。」這里所說的語文的東西是指要體現語文的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這就在提醒我們,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有更為具體的核心的語文教學目標,即課堂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
2. 了解學生——明確起點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對於一個教學內容,關鍵要考慮學生在什麼起點上學習,如何學習,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興趣點,認識的盲點難點等在哪裡,要考慮知識以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養成。教學要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目標之間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點始終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心中無學生或不了解學生,很難設計出一節好課來。
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側重點,需要教師對一篇課文的特點作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課文教學而言,應清楚讓學生經過怎樣的學習過程,運用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讓學生理解、感悟什麼(思想內容),學習領悟什麼(表達方法),掌握、運用什麼(學習方法、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反復琢磨的基礎上來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二、明晰如何去那裡(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既包括教師對現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師對教材的「重構」——加工、處理、改變以及增刪、更換。合適的教學內容建立在良好的學科知識,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正確理解,對學生學習狀態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蘊含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設計一課,除了熟悉課標要求之外,還要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以教材為抓手,優化教學內容,並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一) 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找到抓手
研讀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之本。研讀什麼呢?研讀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結構及重點字詞句意思。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是教學中「教什麼」的抓手,也是教師用好教材恰當選擇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呢?
第一:恰當運用單元主題和閱讀提示
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於就一課教一課,就一節教一節,往往忽視了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的特點———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以「導讀」的形式點明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主題,並且在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也都有相關的閱讀提示。
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既便於老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做到教學單篇課文與單元主題相聯系,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聯系,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與教師課上指導(交流展示單元主題內容)相聯系。
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同時要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導語的指向,需要將導語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引讀。基於這一點,我們提倡,在教學單元新課前要利用單元導語進行「單元導讀」教學設計。「單元導讀」設計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課文的預習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內容。第二,可以滿足學生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准備。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做到課內外相結合。
第二:有效利用課後思考練習題
課後思考練習題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集體智慧和汗水,它直接體現了編者意圖,反映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有助於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把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後思考練習題,將每一道課後思考練習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課後思考練習題分為練習題和思考題。在教學實踐中,完成得比較好的練習題有兩類:一類為朗讀理解課文,一類為詞語類,所謂完成得比較好,是指這些練習題基本能在課堂內完成;能完成的練習題為背誦課文以及造句等,所謂能完成,是指受到了老師的重視,但往往不能在課內完成,而是借用課余時間完成;被忽視的練習題有「復述課文、與文本相連的習作訓練」,這種忽視在教學中一是體現為草草過場,二是體現為完全放棄,而恰恰是這類練習題在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不重視課後思考題,往往表現在舍棄教材精彩的課後問題不用,而用一些零零碎碎地問題來設計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重視。
第三: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細讀。我們不少老師在平時備課時,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參。看教參是怎樣分析教材,怎樣確定目標,提供了哪些教學建議,安排了哪些課堂練習,然後還會去查有哪些老師上過這一課,有哪些現成的教案、教學設計,最後才匆匆地去看教材,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就很難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沒有自己對文本的獨創見解。教師直面文本,進行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首先要把教材當成一個「文質兼美」的讀本,靜心沉入文本,入境體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復閱讀和品味中,對文本的精彩語段、重點詞句甚至是細小的標點細細咀嚼,並通過深入思考,讀出每個空白處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味理趣,獲取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不局限於文本閱讀,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在廣闊的背景資料中進行深層的思考與鑽研,准確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寬度。所以說研讀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文本個性對話的過程。要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思考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兒童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編者、學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鋪路搭橋
如果說教學目標給我們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學內容可以看作是我們要去目的地的具體路線,那麼,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在這條路線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當然,路線的選擇應當優先於工具的選擇,否則工具再先進,也可能會南轅北轍。所以,方向正確,路線清楚具體,要到達目的地,這就要涉及到我們選用哪個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文本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價值,在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中已經詳細闡述了。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老師們大都注重了學生讀書的指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默讀、指導讀和自由讀來理解課文,訓練語感,但語言文字訓練相對較少,對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結構形式研讀更少,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收獲,也就是說對文本教學價值(語言因素)的發掘和運用不夠好。因此,教學時我們除了完成課後設計的語言文字練習之外,還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訓練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基本保障
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是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和有效實施教學的基本保障。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能犀利而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理清文章的脈絡,挖出文章中常人難以捕捉到的信息。這類教師的教學設計常常會使人眼前一亮,會使人欽佩其敏銳的視角與思維的深度。而有的教師則人雲亦雲,做了教學參考書的代言人,更有甚者自身的語文功底不過關,對教學內容理解有誤,誤人子弟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有人說,課程改革推到一定程度,教師的專業水準就成了「瓶頸」。教材做得再漂亮,環境再寬松,教師建造的「高速公路」不合格,課堂的車子還是跑不起來。所以一線教師要真正做到合理地把握教材和有效地實施教學,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自省的能力,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所在、問題所在,並找到突破口,一點一點地改進,針對每天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有自省能力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堅持讀書,讀初高中語文教材,讀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作品等本體性知識方面的書,讀教育心理學、教育理論專著等專業知識方面的書,扎實自己的文學功底,同時,廣泛涉獵政治、經濟、哲學、影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讀本體性和專業性方面的書);要始終以一種研究和探索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把不斷學習與同伴互助結合起來,並通過有效的「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校本教研,利用集體的智慧彌補專業知識上的缺陷(傾情投入和同伴互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提升,才能真正經營好自己的教師人生。
三、判斷是否到達那裡(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到底怎麼樣呢?需要到課堂上去檢驗,需要用課堂評價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以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許多成功的課例,都是在反復的試講中,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得到大家認可的。因為有了「公開」課這面鏡子,你才知道怎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自己的平常課也會因此越上越好。很多公開課上的優秀也成就了日常教學的優秀。所以,建議老師們要有兩個意識:一是要有「即便沒人聽課,也要讓自己彷彿站在公開課的講台上,讓自己教室的門永遠向別人敞開」的意識;二是應該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教學反思意識,要養成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習慣,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設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然,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經常進行這樣的二度設計,沒有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後做批註式的標記修改,簡單理出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以備下次教學設計借鑒再用。如果我們是兼任平行班的教學,或是要進行公開示範教學,上面的做法,即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助於個人專業成長。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人這樣形容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魚,即教給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漁識,即能夠引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貳』 李慶明的概述
李慶明,1959年生,男,江蘇南通人,特級教師。民盟成員,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央教科所高級訪問學者,師從著名教育理論家朱小蔓教授。1980年畢業於南通師范專科學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教師 」、「 南通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獲得者。
1999年創辦海永實驗小學。2003年9月起擔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南山(深圳)附屬學校校長。在《教育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李吉林與情境教育》等著作,計100餘萬字。曾任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小學實驗基地專家指導組成員、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人大常委等。 2010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他倡導並實施「都市田園教育」,其文化立校、草根管理、新公民教育、活力課堂、文化閱讀、精英啟蒙、田野式教研等大膽改革創新反響強烈。他被稱為 「能為深圳教育帶來希望的人」。
李慶明在南通師范學校從事心理學、教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期間,首創「導生制單元循環自學研修」教學結構模式,效果顯著,《師范教育》報道了這一實驗研究成果,在全國中師界產生較為強烈的反響。擔任學校教育學科負責人期間,致力於教育學科建設,在國內率先改變了教育課程的「公共課程」地位,使之成為師范主幹課程,並對其結構進行了重大改革,創建並開設由教學技藝、班隊管理與教育、教育哲學、教育研究等組成的新教育課程體系,多次應邀參加教育部有關中師教育學、心理學教學大綱的研製和教材編寫。1997年,這一課程與教材改革實驗被國家教委正式確認為重點資助的科研項目,其課程的主要構架被省教委所制定的《五年制師范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所採納,成為全省五年制小教大專教育類專業課程體系,並參與了新的課程教材建設,是新教材編委員成員。
作為核心成員,積極投身於師范學校從「智能並重」、「文化育人」到「人格化師范教育」再到「實踐本位師范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參與其中的每一項改革的決策研究和實驗指導,為探索中國的師范教育貢獻了智慧,所取得的成果分別在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江蘇省師范教育研究會、省教育學會優秀科研論文等評比中獲獎。
具體負責學校承擔的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工作期間,制訂了適切的培訓目標和規格要求,設計了「以需要為本位」、「以問題為中心」、「以發展為目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統整性培訓課程體系,並積極探索「情境培訓」模式,通過「情境再現」、「情境考察」、「情境建構」、「情境反思」、「情境對話」和「情境評價」等策略,富有成效地促進了教師理論素養和實踐智慧、學識水平和技術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學判斷的共同發展,深受廣大學員的好評。教育部評估組的官員和專家對這一課程體系和培訓模式給予了最高的評價,認為是全國37個培訓點中「最好的」、「最有效的」,「值得向全國推廣」。
90年代初,李慶明開始研究李吉林情境教學思想,並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並協助李吉林開展她所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八五」、「九五」、「十五」重點課題情境教學、情境教育和情境課程實驗,指導各個子課題的設計、實施,引導廣大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成績突出,被聘為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出版《李吉林與情境教育》的專著。
1999年,經學校支持,在崇明島境內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經濟貧困、教育落後的貧困鄉海門市海永鄉創辦教改實驗小學,兼任副校長,開展艱巨的「田野式」改革試驗,提出以「開發潛能,溝通生活,走進自然,面向未來」為辦學宗旨和以「適應生存,充實生活,自由生長,健全生命」為發展目標的「健全農村兒童生命人格教育」以及「建設田園式鄉村小學」的主張,使該校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被譽為「李行知」、「教育研究的李慶明之路」和鄉村素質教育的「海永模式」。教育家李吉林說:「海永是中國廣大農村教育的縮影,了解海永,研究海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研究中國真正的教育。」《江蘇教育》、《成才導報》(原《江蘇教育報》)、《生活教育》、《新教育》、《南通日報》、江蘇教育電視台、南通電視台等傳媒紛紛報道了海永教改的感人事跡。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三個代表在基層」專欄曾作為重點候選拍攝節目。這一實驗得到包括朱小蔓、李吉林等在內的許多全國知名專家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受聘擔任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南通市實驗小學、海門市東洲小學、通師二附幼兒園、南通市實驗幼兒園、南通市南靈幼兒園等近20 所中小學、幼兒園的科研顧問,指導開展了30多項省部、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的設計或實驗,獨立或為主指導中小學教師在省市級以上基本功、課堂教學、說課或論文評比中獲獎者達100餘人次,先後應邀在國內20多個省市作兒童教育的專題報告或講座,被當時的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聘為省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專家指導組成員。2000年,應邀參加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決策研究項目「地方關於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研製。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參與了該項目的大量調查、資料的搜集、研究和「指南」的起草、修改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論與實踐》、《江蘇教育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等雜志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李吉林與情境教育》、《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小學教育學教程》、《中學德育概論》、《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概論》、《教師新網路(小學兒童、小學教育科研部分)》等多部,計100餘萬字,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全國、省、市級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或論文)評比一、二等獎。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於2001年9月與中央教科所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之後雙方聯合舉辦了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2003年8月28日,李慶明來到央校。2012年7月6日,深圳「教育狂人」李慶明即將離任中央教育研究所南山附屬學校(簡稱「央校」)校長的消息,在這座城市引起震動。
2012年8月,李慶明上任寧波濱海教育集團,任校長一職。
1、獲市以上獎勵及榮譽稱號情況
1、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南通市教委、南通市教育工會(1996年) 2、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南通市政府(1998年) 3、全國優秀教師獎曾憲梓教育基金會(1998年) 4、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江蘇省政府 (2001年) 5、江蘇省特級教師 江蘇省政府(2002年) 6、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總工會(2003年)7、南通市「名師」 南通市政府(2004年)
2、教育科研、教學工作獲獎情況
1、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三等獎。(獨立,1988年)
2、南通市教育學會,南通市1987年度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獨立,1988年)
3、國家教委師范司,首屆全國中師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論文評比一等獎。(獨立,1989年)
4、南通市教育學會,南通市1989年度優秀論文二等獎。(獨立,1989年)
5、江蘇省教委,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主要骨幹,1990年)
6、江蘇省中師教育學心理學中心組,江蘇省中等師范教育學科第二次青年教師論文評比一等獎。(獨立,1990年)
7、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北京教育學術交流中心、全國教育情報交流網中心站,「全國教育情報十年優秀成果」評選優秀獎。(獨立,1992年)
8、江蘇省教育學會,1992年度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主要骨幹,1993年)
9、江蘇省教育學會,1994年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主要骨幹,1995年)
10、南通市教育學會,1995年度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骨幹,1996年)
11、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比三等獎。(主要骨幹,1997年)
12、南通市教委,南通市第四次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1997年)
13、南通市教育學會,南通市1997年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獨立,1998年)
14、江蘇省教委師范教育優秀科研成果「樹勛獎」一等獎。(主要骨幹,1999年)
3、參與的教育科研課題
主持的課題——
1、中師教育學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部級重點)
2、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的研究(省師范教育重點)
3、田園式鄉村小學建設的個案研究(省級重點)
作為重要骨幹或核心成員參與的課題——
1、中師培養規格的研究(「八五」省級重點)
2、中師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八五」省級重點)
3、專科程度小學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研究(「八五」部級重點)
4、情境教育實驗與研究(「八五」、「九五」、「十五」部級重點)
5、中師教育改革與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第四子課題)(「八五」國家級重點)
6、五年一貫制大專程度小學教師培養研究(「八五」省級重點)
7、關於各類師范院校師范生素質規格的理論及其實踐模式的研究(「九五」部級重點)
8、人格化師范教育研究(「九五」省級重點)
9、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項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地方的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管理指南研製」(國家級重大課題)
10、師范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研究(「十五」市級重點)
11、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十五」市級重點)
13、培養未來教師研究性教育實踐素質的探索(「十五」省重點)
14、開發情境課程的實驗與研究(「十五」部級重點)
15、優化德育情境有效提高兒童品德素養的研究(全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
指導設計與實驗的課題——
1、幼兒活動區教育研究(省幼教學會「九五」重點)
2、幼兒審美教育研究(「九五」市級重點)
3、幼兒溫情教育研究(「九五」市級)
4、小學主體性活動設計與研究(「九五」省級)
5、小學學科教學的人文滲透研究(「九五」市級)
6、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化研究(「九五」省級)
7、幼兒孝敬教育的研究(「九五」市級)
8、幼兒自控應變能力的發展與培養的實驗(「九五」市級重點)
9、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九五」市級)
10、學科情境課程開發的實驗研究(「十五」省級)
11、律導式教師管理的研究(「十五」省級)
12、幼兒活動情境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十五」市級重點)
13、創生型學科活動課程開發的實驗研究(「十五」省級)
14、優化社區環境與兒童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十五」省級)
4、媒體報道
1、《播種希望——南通師范學校海永教改實驗基地紀實》,《南通教育報》2000年6月15日4版。
2、《在水一方》,《成才導報》(原《江蘇教育報》)2000年6月20日A8版。
3、《跨越大江的牽手——南通師范鄉村教改實驗基地紀實之一》、《愛心鑄就的希望——南通師范鄉村教改實驗基地紀實之二》、《農村教改的典範——南通師范鄉村教改實驗基地紀實之三》,《南通日報》2001年2月16日、2月23日、2月28日B1版。
4、《小島上的小老師》,《南通電視台·江風海韻》,2002年5月。
5、《通師海永教改基地邁入科研軌道》,《江蘇教育電視台·江蘇教育縱橫第68期》2002年7月26日。
6、《海永:夢想的力量》,《南通日報》2003年2月23日B1版。
7、《李慶明的田園教育夢》,《新教育》2003年4月19日4版。
8、《李慶明與他的田園教育夢》,《南通電視台·江風海韻》,2003年3月。
9、《是教師,也是詩人》,《江蘇教育》2003年9B「特別報道」。
10、《「詩意棲居」童心世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慶明的支教人生》,《南通日報》2004年5月4日A1版。
11、《打造都市裡的田園學校——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央教科所南山學校校長李慶明》,《深圳商報》2004年5月14日A8版。
12、《探索新的學校制度》,《光明日報》2004年6月3日B3版。
13、《在都市中漫步孤寂的「詩意之旅」——訪田園教育倡導者李慶明》,《深圳特區報》2004年6月6日B1版。
14、《李慶明的傳奇故事》,《當代教育》,2004年6月第18期。
5、李慶明同志主要學術論文、論著目錄
一、著作或教材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教材,主撰,統稿)。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年。
2、《小學教育學教程》(教材,參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年。
3、《中學德育概論》(參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4、《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
5、《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教材,參編,統稿)。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6、《李吉林與情境教育》(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修訂版)。
7、《簡明中國教師網路全書(小學分冊)·「小學兒童」、「小學教育研究」部分》(主編,獨撰)。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2年。
8、《今日生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用書,學術策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9、《走進語林》(小學語文綜合活動用書,學術策劃)。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主要論文
1、《教育過程的自發性及其機制調節》,《教育理論與實踐》1986年第5期。
2、《教育理論的科學化與現代化》,《江蘇教育研究》1987年第10期。
3、《教育學理論聯系實驗的幾個問題》,《課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2—3期。
4、《適應與超越:德育對現代化社會的應答》,《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5、《試論課堂教學的三個層面》,《江蘇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6、《「美善相樂」:一個值得借鑒的我國古代德育文化策略》,《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7、《主體性教育:一種新的詮釋》,《江蘇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8、《「情境教學——情境教育」學術研討綜述》,《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9、《教育「生產」性新解》,《江蘇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10、《探尋兒童成長的秘密:「以情感為紐帶」》,《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6期。
11、《哲學:文明的活的靈魂》,《南通師專學報》,1998年第2期。
12、《試論德育的倫理學和美學基礎》。《蘇東學刊》2000年第4期。
13、《「科學性、應用性、藝術性」:嘗試更完備的教育研究範式》,《蘇東學刊》2001年第1期。
14、《走向分權的課程決策》。《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5、《情境課程:鋪築兒童自我成長之路》,《蘇東學刊》2003年第1期。
16、《田園教育對話》,《教師教育·新課改導刊》,2003年第2期。
17、《引領兒童走進絢麗的母語殿堂》,《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12期。
18、《母語閱讀與人的成長》,《江蘇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19、《新學校制度視野下的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教育發展研究》2005年第3期。
20、《促進兒童道德文化建設宣言》,《南通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21、《基於文化情境的兒童道德教育探索》,《中國德育》2006年第1期。
22、《永遠的童話》,《中國兒童閱讀論壇》2006年第3期。
『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項目課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各種與教育改革、教育創新、教育調查相關的項目與課題。 【「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項目簡介】
由於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風險性,每一項具體措施都「牽一發動全身」,利弊互見,十分復雜。正因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通過社會參與、公開討論,凝聚改革共識。為此,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啟動高考改革研究,並通過政策倡導活動推動中國高考制度實質性的變革。
2007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發布首份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並於2009年《規劃綱要》問計於民時再次發布方案升級版;2014年,在國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醞釀的關鍵期,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結合中國教育現狀與未來需求,提出3.0版民間高考改革方案。
【「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簡介】
在各級教育中,高等教育享有力度最大的國家財政投入。作為公共部門,高等學校肩負對公眾的社會責任,理應向納稅人及至整個社會匯報其獨占的學校信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更是如此,均應保證公眾知情權,並為其監督權的行使提供便利。
然而,由於中國高校的經費來源主要仰仗於政府劃撥,不像國外(如美國等)依靠社會資金籌措的大學那樣,存在回應公眾問責、依靠信息公開來維持甚或提高社會聲譽的內動力;因而對信息公開重視程度不夠,即便在有政府明令(2010年《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要求的情況下,執行情況也良莠不齊(據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的調查,沒有一所「211」高校主動公開了學校的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決算方案;僅13.4%的「211」高校提供公民申請公開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4年起開展「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推動有利於教育公平的高校信息公開。
該項目已對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3屆「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內容完備性、信息公開化及公信力做出評價、排名。
【「農村教育研究」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長期關注農村教育。伴隨農村學齡兒童減少、大規模人口流動,以及持續十年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點並校」,農村教育出現上學遠、上學難、上學貴,流失輟學、大班額、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等問題,充分暴露了撤點並校政策實施帶來的嚴重後果。2012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關農村撤點並校的討論與調查,並於12月份舉辦了「一切為了農村學生」的高峰論壇,對撤點並校政策進行了集中反思與評價。後來,這些討論與調查集結成書《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對農村撤點並校政策的評價與反思》。
近年來,各地農村教育已經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探索實踐。這些探索啟示著農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新的時代背景下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會使得農村教育成為新農村建設和新的鄉村文明的生長點,使得中華民族的古老的鄉村文明得到繼承、滋養和更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013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討「新農村·新教育」,探索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對農村教育作整體研究與關照後,研究院發現以村小、教學點為主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是農村學校最後的20%,是關涉農村教育公平實現的關鍵。因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2012年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重點關注「農村小規模學校」,進行跟蹤性調研及政策倡導;2013年,對「後撤點並校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恢復重建的案例進行了實地調研,並於2013年11月發布了《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研究報告》,同時對美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及台灣地區建設振興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踐進行了研討。
【「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項目」項目簡介】
隨著國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國教育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長期為教育貧困所掩蓋的教育領域深層次問題的逐漸暴露,顯示教育問題正在從外部逐漸轉移為以內部問題為主,凸顯了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先進的社會發展觀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在當前背景下,教育制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強大動力,從而形成教育制度改革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從本質上應當是因地制宜,從各地的實際需要出發,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連的。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情況各異,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改革實踐和探索,往往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具有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教育制度創新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為了更好的推動地方教育制度創新向縱深方向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南都公益基金會、搜狐教育頻道共同發起「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活動,邀請國內教育界、企業界、文化界、傳媒界、著名校長、教師等社會精英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及建設普通公眾參與評價的網路平台,對各地參選案例進行評獎。多家著名媒體如《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聯袂支持宣傳推廣 。
活動原則:獨立、公益、公開、公正。活動不向任何參與方收取任何費用。
活動周期:從2008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
案例來源: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局自薦;中央級媒體推薦;聘請各地知名人士成立「地方推舉委員會」成員推薦以及知名學者專家推薦等多種方式。
評選方式:評選過程分初選和終選兩輪,採取專家投票、記者投票、和公眾網路參與投票相結合的方式。
2008年,參選的案例共53個,主要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評價、農村教育改革和民辦教育改革等七大類。詳見搜狐網「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專題頁。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簡介】
「小升初」擇校熱是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從2011年起,研究院開展這一研究,分析了近十年來「小升初」政策的演變過程、揭示了「以錢擇校、以權擇校、以優擇校」的「小升初」亂象,辨析原因並提出六管齊下的治理建議,以促進北京市實現在2015年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承諾。研究報告發布後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受到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國教育公益組織」項目簡介】
教育是人的發展與成長,學校教育是社會文化延續的主要途徑之一。現代公民社會中制度化的學校教育往往以國家為建設主體,但是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將會更好地支持各類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各級各類教育方式的建設。真正和諧的社會需要公民與各類公益組織在一定的機制架構下廣泛參與到教育事業的建設中來。
隨著教育社會組織(教育NGO)的數量在逐年增長,在某些省份教育NGO已經佔到該地區社會組織數量的7成以上。教育NGO涉足的領域也越來越豐富,如鄉村教師培訓、下鄉支教、打工子弟教育、農民工創業培訓、民間教育科研等等,均開展了各種有益、有影響、有實效的嘗試。
然而與其他領域的社會組織相比,教育NGO存在著內部組織能力薄弱、專業能力不足,各組織間缺乏溝通、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制約了教育NGO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聯合《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共同發起「中國教育社會組織發展論壇」,擬搭建教育NGO的溝通平台,並聯合教育社會組織、基金會和企業三方組建教育NGO的協作網路,使教育NGO與基金會、企業之間能夠加強溝通,資源互補,互通有無,共同成長。
自2009年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等機構每隔兩年合作發起教育公益組織年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公益組織、基金會共同探討未來我國教育公益組織的發展方向。教育公益組織年會是對教育公益組織發展狀況的系統梳理,對當前熱點教育問題與教育公益組織發展問題的共同研討,是教育公益組織實踐探索案例的交流與學習平台,是民間教育行動者之間信息激盪、交朋會友、資源對接的聚會,也是民間教育探索行動的集體發聲與展示。 【「LIFE 教育創新」項目簡介】
「LIFE 教育創新」(Learners』Innovation Forumfor Ecation)項目於2014 年2 月正式啟動,緣起於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教育的反思:什麼是好的教育?我們相信,教育關乎生命、融於生活、適於終身,教育創新源於社會中每個個體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點滴改變。
「LIFE 教育創新」通過年度峰會和月度系列活動,旨在反思教育哲學和真偽命題,促進公眾參與教育的對話與創新性的行動,以期增強中國教育的生命力和多元化。旨在發現、支持和匯聚創新型教育個人和團體,並幫助這些行動傳播、反思和成長。
在2014 年月度系列活動中,研究院將與多個實踐教育創新的組織及個人合作,針對不同專題開展系列圍繞教育創新的活動;2015 年春天的年度峰會,將匯集社會各界和中西方的教育創新力量,活動形式包括主題論壇、工作坊、辯論賽、藝術展等。
【「在家上學」研究項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家長嘗試在學校之外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或將孩子留在家裡由自己來教育,或幾位家長將孩子集中在一起,聘任教師,舉辦小學堂等。這些形式在國際上有個專業稱謂即「在家上學」,更確切的說這些形式是非學校化教育的實踐。
「在家上學」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教育潮流在我國教育實踐領域迅速展開,雖然只是小眾化的零星實踐,卻得到了媒體和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但其在中國的具體數量、教學質量和發展速度等狀況都還沒有任何專業機構做過權威的統計和調研,其在國內的合法地位也還在爭議之中,為了切實的了解「在家上學」在中國的發展現況,並對這一教育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引導其在中國健康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1年夏啟動了「在家上學」研究項目。 【「教育滿意度」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年度「教育藍皮書」中,年度中國教育滿意度調查數據尤其受到關注,廣為傳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國家重要的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引入公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指標來評價我國教育改革成效及教育事業發展狀況。
【政府咨詢與規劃】
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後,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再次發力,提出要「促進管辦評分離」。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提出,要「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轉變政府職能。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近些年來開展了一些列的政府咨詢與規劃項目,如「上海浦東新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項目」、「四川成都武侯區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項目、「天津中新生態城教育發展規劃項目」、「順義區域教育發展評估項目」、「鎮江學前教育規劃項目」等。
【學校咨詢與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為政府提供咨詢與規劃的同時,在學校教育領域也開展了相應的咨詢服務,將倡導的教育理念落實在學校教學、管理等方面,如「江西美佛兒國際學校發展規劃項目」、「浙江嵊州市越劇藝術學校發展規劃項目」等。
【公益項目評估】
教育公益組織,是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的民間力量。伴隨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和社會公眾對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教育公益組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近年來,21世紀教育研究院承接系列公益項目評估,如「清華之友-凱風公益基金會獎學金評估項目」、「安利公益基金會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調研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基礎教育現狀調研」、「中國扶貧基金會兒童發展調研」、「感恩基金會流動-留守兒童素質教育項目評估」等。 【「中國教育藍皮書」項目簡介】
《中國教育藍皮書》是反映中國教育狀況的年度性報告,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持編寫。主編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寫作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教育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中青年教育學者、記者等組成。
《中國教育藍皮書》致力於從民間的立場和視角來透視、研究和記錄中國教育問題,以年度各教育領域掃描為基礎,重點研讀當年教育熱點事件及其對中國教育未來的影響。該書的主體結構是:總報告、年度主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政策專題,全書穩定在25-30萬字左右。在內容上,藍皮書持續關注宏觀政策的動態與走向、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並積極倡導政策改善。
自2003年首次問世以來,《中國教育藍皮書》已連續出版5年。自2008年起,《中國教育藍皮書》已經列入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荷蘭博睿學術出版集團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英文版合作計劃,正式走向國際學界。
【21世紀教育書系簡介】
《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對農村撤點並校政策的評價與反思》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著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年
2012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於農村學校的布局調整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調查研究。11月,在北京舉行以「一切為了農村學生」為主題的「21世紀教育高峰論壇」,作為這一階段的工作成果,發布了《探索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之路——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報告,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2012年9月,國務院發文暫停這一政策。農村教育進入了所謂的「後撤點並校時代」。作為對2012年對「撤點並校」政策研究的延伸和後續,2013年研究院開展「尋找美麗鄉村學校」的調查和活動,對「後撤點並校時代」農村教育改造進行關注。
本書即在這一背景下完成。於2012年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對撤點並校的研究進一步細化、深化;同時,加大了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科學發展的研究,關注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和教育發展。
《激流勇進:地方教育制度變革的理論和實踐——中國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研究(2008—2012)》
楊東平 劉胡權 主編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年
為了促進地方政府的教育創新,自2008年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連續舉行了三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的評選活動,發現、總結、傳播和推廣地方行之有效的改革實踐,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本書對三屆創新獎的重要案例進行研討總結,同時基於地方改革的實踐,對我國教育制度變革的機制、路徑、方法、問題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的探討,不僅是對地方教育制度創新成果的展示,也為今後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理論思考。
在大致相同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之中,總有一些地方能夠不同凡響、有所作為,產生實質性的教育變革。這不僅增強了人們改革的信心,也促使我們去認識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去關注如何改變教育,或者說,教育改革是怎樣發生的?作為一種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書的案例和討論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繼續推動我國教育體制和機制的改革,開展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
《2020:中國教育改革方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編 楊東平 主編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正式頒發,面向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價值、目標和任務已經確定,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操作方案,在各地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中加以落實。為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參與《教育規劃綱要》研究制定的基礎上撰寫本書。與具體解讀《教育規劃綱要》的讀物不同,本書是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圍繞國家和地方政府關心的教育問題,結合我國地方政府教育創新的案例以及國際教育改革的經驗,提供的更加豐富的前瞻性的理論思考,以及具有建設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因而,是對理解與貫徹《教育規劃綱要》、促進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延伸性、拓展性閱讀,以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參考和服務。
本書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進行了理論梳理和實證研究,涉及中小學「擇校熱」、重點學校制度、示範性高中、「轉制」學校、「校中校」、「名校辦民校」、教育投入、教育亂收費、教育發展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性別之間的教育差異、高校招生中的不公現象、高校擴招、高校貧困生現象、「獨立學院」現象、「教育產業化」等若乾熱點問題,以及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平的評價等。
【「21世紀教育沙龍」項目簡介】
21世紀教育沙龍是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於2010年9月創辦,每月舉行一期。
這是不一樣的沙龍!每月,邀五湖四海友人,在春風里坐一遭,談談中國教育的憂與喜。沙龍秉承「教育,每一個人的關切」的宗旨,直面中國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關心中國教育的各界人士搭建一個自由開放的高質量交流平台。
研究院相信教育的改變源於每個人的改變。只有常識被不斷討論,謬認被不斷匡正,好的、理想的教育方式被不斷傳遞,每個人的關切才能成為每個個體的改變。
沙龍採取嘉賓主講、聽眾參與互動的模式,每期邀請教育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考者、實踐者擔任主講嘉賓,話題涉及鄉村教育、中小學課改、教育國際化、在線教育等前沿話題,回望過去放眼未來,縱深思考汲取教育變革力量。沙龍注重平等尊重、多元開放,倡導建設性、正能量、理性對話,集思廣益促進教育現狀的改變。
沙龍創辦近四年來,迄今已舉辦35期,匯集民間辦學者、教育研究者、NGO、媒體、家長、教師及企業家等各界人士,思維的碰撞產生不少睿智思考與精彩見解。
附:歷屆沙龍主題及主講人 主題 主講人 1、國學教育在台灣 龔鵬程(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 2、學校的困境與教育現代化 康 健(北京大學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長) 3、父母皆禍害: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王占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平衡式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4、回望民國基礎教育 王 麗(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 5、上海 PISA 測試告訴我們什麼? 占盛麗(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6、從義務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 胡平平(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監測中心副主任) 7、「教育國際化」及對中國現代化作用 郭玉貴(北京師范大學「985」特聘教授) 8、新課程:我們到底走了有多遠 劉 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8、中小學課改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溫儒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10、生源危機與大學生就業 王伯慶(麥可思HR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11、電視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 李 濤(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導演) 12、鄉村教育,路在何方 ? 梁 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中國在梁庄》作者) 13、生長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模式 王曉峰(北京日日新學堂負責人) 14、中學校長看美國基礎教育 郝顯軍(石景山教委副主任、北京九中校長) 15、八十年代的中學生 任曙林(攝影集《八十年代中學生》作者) 16、一個90後對中國教育批評和反思 鍾道然(中國人民大學三年級學生,著書《我不原諒》)(因故取消) 17、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18、媒介素養教育 卜 衛: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19、家長委員會與教育的明天 李繼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游學與青少年成長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21、《蒙特梭利教育紀實》看片研討會
李新萍:教育電視製片人
伏爾特·加高莫:法國人,聯合國MMUN亞洲區總裁 22、過去的小學——北師大附屬小學百年祭 李 楯: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3、尋找師魂—紀錄片《老師》放映會 樊 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秘書長 24、留學低齡化背後的冷思考 王輝耀: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25、還原留守兒童的真實世界 蔚 然:文化及「三農」問題學者、《糧民》著者
趙俊超: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主任 26、教育,回到自然中去! 張巳瑛:北京愛·自然教育咨詢中心負責人 27、學習的革命,真來了?——中國在線教育機遇與挑戰 劉 安:北師大TEDxBNU策展人、OpentoLearn創始人
陳廣濤:多貝網CEO
徐明軍:中國開放大學校長辦公室
尚俊傑:北大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主任
彭 天:友成基金會「創業咖啡」項目負責人 28、怎樣讓一支鉛筆愛上寫作?——寫作與童年的二重變奏 山姆·史沃普:美國知名兒童作家
漆永祥: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語文閱卷領導小組副組長
陳長泉:密雲縣十里堡中心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遠 慕:80後創意寫作實踐者 29、誰能定義我們的青春?——教育與多元視野的重塑 趙 晗:香港突破機構項目官員
康 夏:「參差計劃」發起人
張內咸:《待業青年》導演
曾郭偲:前網路游戲頻道小編 30、「他們」如何渡過最難就業季?——中國高等教育的供求與轉型 王嘉賓:普通院校畢業生
王伯慶:麥可思總裁
胡瑞文: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
蔣國華: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刁 文:百年職校校長 31、博物館里的童年 張 鵬:10年義務講解員
羅 曦:史家小學語文教師
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 32、「熱衷」失敗,造就最聰明的腦袋——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 高佑思:以色列在華留學生
高哲銘:英菲尼迪投資集團總裁、曾是以色列空軍F-16戰機和特技飛行隊的飛行員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董冰卉:定居以色列10年的中國媽媽 33、誰能教我們做好父母?——「新世代」的家庭教育困局 三川玲:著名童書出版人
瘦 駝:果殼網主筆、科學松鼠會會員、科普作家
楊 傑:家庭教育專家,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 34、英語教育改什麼?——That is a question! 龔亞夫:英語教育專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李俊和:北京四中外語教研組組長、北京市骨幹教師 35、在「美國」發現教育——藍帶小學和哈佛大學的故事 向蓓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王 可:麥可思副總裁
李建文: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執行校長 36、先生曾經這樣上學——資中筠和她的校園 資中筠:著名學者、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美國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原所長。 37、學習有意思——互聯網時代的自我教育 李銓:原核工業九部科研人員,退休後嘗鮮互聯網
黎敏:谷歌中國開發者社區組織者,知乎問答達人
韋曉亮:極智批改網、智課網聯合創始人 【「開放日」項目簡介】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參與到教育改變的進程中來,研究院從2014年3月起每月舉辦一期「開放日」(Open Day),面向公眾公開研究成果、項目狀況,為每個致力於改變中國教育的機構和個人提供集結平台,合力共建。
【「教育信息雙周刊」項目簡介】
自2008年5月起出版《教育信息雙周刊》,期從媒體公開發布的信息中,整理編輯中國教育信息雙周電子通 訊,旨在幫助關心教育、工作繁忙的各界人士,了解中國教育的 主要動態、標志事件、重要觀點、關鍵數據,以便在全局視野中 更好地思察、改進相關工作。
【「新民教育講壇」項目簡介】
「新民教育講壇」是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公益性教育講壇。「講壇」從「大教育」的視野,廣邀重量級的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各界精英,即「教育界外部人士」,發表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新思維,建言獻策,營造社會共同參與中國教育改革的交流平台。講壇在每月最後一周的周末舉行。從 2008 年初,「講壇」已經進行了 多期。
正如講壇的首期嘉賓、著名經濟學家湯敏先生表示,「教育這么重大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有發言權。教育不能被教育學家們、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所壟斷。因為教育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太重要了。……人們常說旁觀者清,旁觀者也不一定就清,但是旁觀者往往有與當局者不同的角度。從這一點角度出發,我們才斗膽、才覺得有責任來經常對教育發表一些觀點。」
新民教育講壇向社會各界公眾免費開放。通過這樣的活動,喚醒公眾對自身教育權利的認知,促成他們對教育行業各方面事務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教育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媒體的廣泛參與,也將讓「講壇」的成果廣泛擴散,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講壇」與公眾有效互動的目標。 鑒於目前國內尚沒有相對成熟的教育問題公共討論平台,21世紀教育研究院以「民間智庫,公共平台」為定位,發起建設教育思想網。網站聚焦、深入挖掘中國教育問題,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改革方案,推動中國教育轉型變革。
『肆』 請幫忙提供「小學教育」方面教育碩士論文選題,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最好是有新意的,謝謝!
教育與人生:葉聖陶教育論著選讀
作者: 任蘇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作者從中精心選取了四十八篇論著編成本書。全書共六輯,依次為「教育總論」、「德育論」、「教學論」、 「教師論」、「語文教育論」、「教育詩」。與以往各種葉聖陶教育文集相比,本書試圖體現出較強的代表性、系統性和導讀性。代表性,是指本書所選論著,雖然篇數不多
陳寶泉教育論著選
作者: 蔡振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8/1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項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資助出版
歷代教育論著選評(共2冊修訂版)(精)/中國教育大系
作者: 顧明遠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1
本書收有先秦至民國時期有影響的歷代教育論著選評及有關的研究成果,內容含教育作用的論述、教育對象和目的的論述、教學內容的論述、教學原則的論述等,此定價為全兩冊價格,全套11卷定價2980元。
誇美紐斯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捷克)誇美紐斯|譯者:任寶祥 熊禮貴 鮑曉蘇 楊守明 張華清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
17世紀捷克著名的愛國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揚·阿姆斯·誇美紐斯(1592—1670),是我國教育界所熟知的人物。誇美紐斯的代表作《大教學論》在半個世紀以前即已由傅任敢先生譯成中文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多次再版。本書收集的著作是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譯成中文出版的誇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論著。這批論著的翻譯出版必將有助於對誇美紐斯的教育遺產進一步進行較全面、較系統的研究。<br> 本書匯編了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的主要專著和論文,其中有歷史上第一本學前教育學《母育學校》、第一本幼兒看圖學話讀本《世界圖解》。收進本書中的《泛智學校導論》和《泛智學校》,提出了泛智學理論和學校管理思想,探討了將有關一切事物的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方法。《論天賦才能的培養》一文,是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新人才觀的繼承和發揚光大。本書能幫助讀者系統了解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斯賓塞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英)斯賓塞 胡毅 王承緒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本書作者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改革家。本書除包括斯賓塞原版《教育論》中《什麼知識最有價值?》《智育》《德育》《體育》等四篇論文之外,又增加了九篇論文,比較系統、全面地反映了斯賓塞的教育思想。
昆體良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古羅馬)昆體良著);任鍾印選譯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馬庫斯·法比尤斯·昆體良是公元一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整個羅馬時代的所有著作中,只有昆體良的12卷巨著《雄辯術原理》系統地論述了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其他著作中的教育言論都是零星的。昆體良是古代希臘、羅馬教育思想和教育經驗之集大成者,是誇美紐斯以前西方最傑出的教學法學者。文藝復興時期,久已失傳的昆體良的著作一旦被從積塵中重新發現,立即異彩奪目,使厭倦了經院主義的人文主義者為之傾倒。昆體良的許多教育見解和經驗,直到今天仍然富有教益。<br>
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外國教育名著叢書)
作者: (Pestalozzi)裴斯泰洛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本書選譯了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代表作。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重要教育思想,以及作者關於教育目的、要素教育、各科教學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主張。<br>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結構合理,融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性為一體,可供教育工作者參閱。<br>
走進基礎教育的真實世界:安文鑄教育論著精選
作者: 安文鑄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1
本書是中國第一個教育管理學博士點創始人之一、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г翰┦可
『伍』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的文獻資料
關於高效課堂的16個問答
關於高效課堂,近日接受了中國教師報馬朝紅記者的書面采訪,共16個問題,簡答如下,一孔之見,識者教正。——盧志文
馬:您所理解的「高效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
盧: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課堂要關注兩個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標達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標達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課堂的高效,始於教師,源於學生。高效課堂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在於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改革。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高效只是理想課堂的價值取向之一。高效課堂不一定是理想課堂,但,理想課堂一定是高效課堂。
馬:高效課堂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了師生關系,高效課堂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師生關系?
盧:高效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較之傳統課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則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他們的角色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轉換,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高效課堂中,知識源變得非常豐富,除教師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學也都成了其他同學的知識源。
傳統課堂中,教師依「教案」組織教學;高效課堂中,沒有「教案」,只有「學案」,師生圍繞「學案」共同探究問題。最好的「教案」就是「學案」。
傳統課堂中,教師抱著學生走,或者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中,教師激發學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攙扶著一起走。
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背桶人」,學生是「敞口杯」;高效課堂中,師生都是「挖井人」。
傳統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一對多」;高效課堂中,信息傳遞方式多元,既有「一對多」,也有「多對一」,更有「一對一」、「多對多」。
馬:高效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和角色定位(這一點對改革中的教師樹立信念非常重要),這種角色定位和教師專業化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
盧:教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
教師是導游不是領導,要引導學生作自助旅遊,不是領著學生沿固定線路參觀;教師是導演不是演員,要在幕後策劃、指導學生去展示,將學生置於聚光燈下,不是自己霸佔講台說長篇評書;教師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學習的夥伴,教師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師是服務生,要俯下身子為學生服務,將姿態降低,將心胸放大,教師不是掛在牆上的聖人像,等著學子門來膜拜。
這種角色轉變更有利於課堂形成這樣的特點: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練兵;到兵帶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強兵;最終走向兵教官,官教官。這就讓我們尋找到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模式:實踐—反思模式;最簡捷的方法:開放課堂;最有效途徑:校本培訓、校本教研。
馬:您認為,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盧:好課應當有如下特徵:
充滿人文情懷,閃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長氣息。
《學記》有言「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我以為此乃好課的不二標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好課應該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是內容和方法的統一,是主導和主體的統一,是開與達的統一,是嚴與愛的統一,是導與牽的統一。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課堂六度——參與度、親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和延展度,可以作為好課的具體指標。
馬:好教師的標准又是什麼?
盧:「教師不能光追求給學生滿分,還要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好教師就是那些給學生滿分、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的教師。
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
課堂上的好教師,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講適當的問題,出適當的效果。具體而言:在內容上,目標定位精準;在時間上,機會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結構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選擇精緻;在感受上,配合對位精確。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好教師的能耐體現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處」。既有準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師應能夠著眼於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於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於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於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
惟其如此,教師才能真正由主演變導演,由經驗變科研,由現成變生成,由師長變學長,由教者變學者。
馬:教育、教學、課堂等學校教育中的許多概念,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可能還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盧:前已述及,傳統課堂的「教案」已經歷了從「教案」到「學案」的改變,此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詞也引起了人們的重新思考:教室,將從「講堂」變為「學堂」;教學,將從「教師教,學生學」,變成「教師教會學生學」;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學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後是理念的更新、師生關系的調整。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對教育本質的回歸。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尊重人、發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
我是化學教師,我一般不說「我是教化學的」,我總說:「我是用化學教學生的」。
馬:您認為,一校之長,在學校課改中起怎樣的作用,承擔著怎樣的責任?
盧:中國教育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凡重大改革,往往發生、源起於經濟落後、地域偏遠,生死懸於一線的薄弱學校。
窮則思變。其實,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幾乎所有的重大社會變革,也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改革都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唯有一個不變的,那就是變化本身。因此,主動變革,應該是校長的常規課題,而不是應急措施。
一流的學校,創造變化;二流的學校,順應變化;三流的學校,被動變化;末流的學校,頑固不化。
作為一校之魂的校長,無疑應該勇敢地擔當起改革的發起者和領導者的角色。
問題的關鍵在於:校長如何把自己改革意願的變為團隊的意願,把自己的擔當變為團隊的擔當?
在改革的過程中,校長要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要有胸懷——權力下放;要有擔當——責任上移。
馬:教育教學離不開管理,教育改革更需要管理作保障,請您結合學校實際,談談與課堂改革相對應的保障體制。
盧:高效課堂的背後是高效管理,沒有高效管理的支撐,就不可能有理想課堂的產生。
高效管理,是簡單管理,不會折騰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勵人、開發人、成就人,不是壓抑人、懲罰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體制應該是建立起校長、幹部為首的服務體系、考評體系和研究體系。特別要警惕的是,要始終防止幹部由課堂改革的推動者變為阻礙者,幹部如果坐下來,教師就會躺下來。牢記:所有的問題都是幹部的問題。依靠幹部去解決問題,但首先應該解決幹部的問題。
馬:評價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請您著重介紹一下貴校的評價制度。
盧:翔宇有自己的教師評價體系——「五維評價制度」。我們從「學生喜歡、家長滿意、領導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認同」五個維度,對教師進行「間接的」「定性的」「動態的」「過程的」「基於發展的」評價。
具體到課堂層面,我們在「五維評價」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與新的高效課堂相適應的「監測」指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精力投放度這些標桿,而不是老師自身表演的精彩度,流程設計的嚴謹度。
馬:作為一校之長,您為什麼要尋求改變,改革的動力何在?
盧:其實幾年來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做量、做質、做品牌」的階段,從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
我們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該如此。我們掙脫著走出舊有體制,向社會爭得翔宇這樣一個教育實驗園地本身,就是堅信教育應該有所不同。翔宇課堂的「二次革命」,其實在大家心頭縈繞多年了,我們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們有升學率,但不唯升學率。教育,是擔負著無限責任的社會原點。任何社會問題的出現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問題都能夠從課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經由課堂來解決。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終都要回歸課堂。
一個學校無論多偉大,如果缺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課堂,將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拋棄浮華的「眼球效益」,我們正視的是:如何「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發展充分」,,如何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我們深知課堂變革對學校教育將是「一樹百獲」和「綱舉目張」的,我們一直在尋找著突破的工具與拓展的途徑。
馬:杜郎口對您的最大啟發是什麼?您怎樣理解和提煉杜郎口課改的精髓?對於貴校而言,杜郎口課改最大的借鑒意義在哪裡?
盧:國家的新課改從課程開發角度切入,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從「六大行動」入手,每項改革都給我們啟迪。杜郎口從改革課堂結構入手,給我們的啟發更深。「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功用」,抓結構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那些來自學校的、學科的、教師的、班級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確定的偶然因素」,有了「確定的必然的」歸屬。杜郎口至少讓我們懂得:最偉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簡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馬:「引進」杜郎口模式,老師們、家長們能否理解和支持?
盧翔宇的教育改革探索一直在進行著,向理想的目標,我們跋涉著前行,杜郎口提供給我們一個現實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的改革變得更有信心。
改革,必須贏得學生、老師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需要我們去做過細的工作。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學生、老師和家長們早就期盼的,我們一定不要低估他們的境界。至於改革的路徑和方法,則需要我們的精心謀劃。改革,一般不會敗在目標和方向上,大多失在過程和途徑上。
馬:改變教師觀念,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盧:最大的困難,不是改變教師的觀念,而是改變領導幹部的觀念。
馬:據我們了解,不少學校改革都會受到家長的反對,因為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升學問題。您是否也面臨同樣問題?又是如何爭取家長的支持?
盧:其實,家長不僅希望孩子當前成績好,也希望孩子未來發展好。只是,不願意犧牲眼前利益去換取未來利益。這一點,我們應予充分理解。改革,不應該讓家長去做兩難選擇,這是我們設計改革路徑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
高效課堂的變革,是讓孩子走「當前成績好、未來發展優」的「輕負高效」之路,只要宣傳到位,家長都會支持。
教孩子三年,要為孩子想三十年,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僅要眼前過關,還要終身過關,世代過關。
我們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其體會新課堂彰顯的魅力;除了讓其感受到孩子學習方式的轉變之外,更努力用過程好結果向他們證明:改革是「內外兼修」「遠近同籌」的。
改革的主產品是孩子未來更優的發展,副產品是順便提高考試成績。事實上,一些課改先鋒的出色業績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馬:很多學校也想改革,但生怕因為改革有什麼閃失,尤其是那些升學率高的「好學校」,怕毀了「一世英名」。您有沒有這種困擾或者說顧慮?
盧:並非好學校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斷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好。
並非差學校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思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差。
我對改革的理解是:「小改革,大困難;大改革,小困難;不改革,更困難。」
當年萬里曾經講過一句話:「可以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改革是需要一點闖勁的,「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變成「摸到每一塊石頭再過河」,就變成笑談了。但,改革者僅有膽識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改革就要「摸到每一塊石頭才能過河。」改革教育和做手術、修機器不同,必須在行進中進行。我們不能讓學校先休克,讓機器先熄火,然後在手術台上,在修理車間里從容地進行我們的改革。教育改革不能承受「試錯」的代價。其他改革允許「試錯」,教育不行。教育改革一旦失敗,人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因為,教育是個「不可逆過程」,失敗了無法彌補。
因此,教育改革只能「周密地試,小心地闖」,不能「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馬:課改,您已經邁出了一步,學校也因為課改而得到了發展,也許貴校已經在當地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課改明星,課改給您和學校帶來了哪些變化,好的或壞的,您又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些?
盧:翔宇課堂改革的源頭不在今天,它始終伴隨著翔宇,並推動著翔宇。早期的「兩項改革」:「基礎教案」、「基礎作業紙」,是翔宇支撐課堂行走的「兩條腿」。在大規模高速擴張時,成為與時俱進突破質量瓶頸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學校質量始終跟進著規模增長,並最終實現質量發展走在規模增長之前。但教育者的眼光更多的會落在考試成績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盡管教育本身就是遺憾的事業,但責任和良知會讓我們思考:努力沒有極限,優秀沒有止境!學習性質量、發展性質量、生命性質量,哪一個質量又是可以放棄的呢?
孩子、老師、家長們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就是我們的信心。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止,即便倒下,頭,也會「向著明亮那方」!
『陸』 如何進行課題立項論證
課題設計論證是開題報告中最重要部分,也是能否立項的重要依據。需要撰寫課題提回出的背景、國內外研答究現狀、意義;課題研究目標、對象;課題研究思路、方法、步驟;課題研究的獨到之處。
一、選題依據
(一)課題提出背景
1.閱讀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並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閱讀與中國教育改造》的演講中呼籲「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籲,政協委員提出設立「閱讀節」的提案,都在強調閱讀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課題設計論證撰寫技巧里有全文。
『柒』 誰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課題研究計劃和結題報告
考場作文創新思維八法
作文教學實踐和研究表明:高三學生的創造性寫作構思僅憑感受力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思維能力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正如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何永康教授所說的,要寫出不同凡響的好文章,除了立意構思上要考慮創新,對文章的形式也要多動腦筋,不必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形式也可以豐富多彩。這是因為經驗型思維能力是「由一定的典型思維經驗構成的思維能力,它來源於以往構思積累,它是前人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沉澱。它通過已有的文章而儲存和流傳」(引自《高等寫作教程》P225上海文化出版社)。許多作文滿分、高分得主,考生往往在考場上心騖四極、神遊八荒,善想、敢想的靈感,在絕大數情況下是利用這些經驗型思維,將早已儲存在頭腦中的有「獨特個性品位」的好的文章形式進行移植再加工,從而形成「另」類作文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因此,較多地較准確地掌握這些經驗思維模式,對創造性思維的開拓是有直接意義的。
這里,我們把近年來高考學生創新作文經驗型思維模式作一些舉例式的概述介紹,既給廣大考生建立一個小小的「點子」倉庫,同時又為創新作文思維提供一些「向導」。
一、故事新編法。作者通過記敘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把關注到的生活,利用已有的文化積淀,大膽想像,巧妙構思,重新綴合、雜糅、移位、變式,創造出新的故事形象。1999年高考作文,大多數考生採用此法,把哲理性的思索隱含在具體的細節描寫之中,發表了對「記憶移植」的觀點。2001年,又有不少考生採用「故事新編」法寫出了像《阿Q新傳》、《朱貴開店》等「金牌作文」。
[例文一]
阿Q新傳
(2001年江蘇考生)
「砰砰砰」,土地廟的門被拍得山響,外面有人叫道:阿Q,辦廠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過去同去了。誰知沒跑上幾步,便被什麼東西絆了個跟斗……於是阿Q醒了。
現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允許私營業發展。於是未庄掀起了辦廠熱,王胡和小D都開設了自己的工廠,做了老闆,腰掛BP機手捧大哥大,風光得不得了,見了阿Q,連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這,阿Q就氣憤:「媽媽的就是工廠嗎?俺老Q也去辦一個!」
阿Q還算是有商業頭腦的人,他看見未庄的男女老少洗頭時都用一種粘稠的綠色的像鳥糞一樣的東西在頭上塗抹,一打聽,才知道這叫洗發水。阿Q於是發現了商機,趕緊注冊了一家日用品公司,專門生產洗發水。
阿Q將廠房建在未庄旁邊的未河邊。這未河原本清澈見底,魚蝦眾多,誰知前幾年假洋鬼子與趙太爺合夥辦了一個造紙廠,廢水全排到未河裡。現在河裡魚蝦早已絕跡,河水也已變成了深綠色。阿Q將廠址選在這里,就是為了就地取材,用這一池綠水作原料。
很快廠子建了起來,阿Q雇了吳媽和小尼姑做工人。吳媽提水,小尼姑往水裡摻下豬糠,阿Q再往裡面撒一些香料,就這樣一筒洗發水就製成。阿Q不禁為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
阿Q又到外地去收購了一些洗發水瓶,然後將廠里生產的「產品」分裝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銷售。
起初,阿Q的洗發水無人問津,產品嚴重積壓。阿Q於是動起了腦筋。
阿Q到電視台做了一個廣告,宣稱:未庄Q公司生產的全新綠色瓶裝飄柔,保證讓您秀發亮麗動人,烏黑飄逸。
廣告的效應果然驚人。很快,阿Q的產品就變得十分暢銷了。阿Q腰包逐漸鼓了起來。
誰知好景不長,沒過幾天,Q公司來了幾個大蓋帽,將廠房封了,還罰了阿Q二十萬。原因是阿Q製造假冒偽劣商品,製作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違反了經商誠信原則。
這下阿Q破產了,他每次走到王胡、小D的工廠前看到那一片紅火的樣子,就憤怒:「媽媽的,總有一天,綠盔綠甲的公安要將你們抓去砍頭,嚓嚓!」
二、日記書信法。採用日記、書信體這種日常實用文的形式,不僅新穎別致,筆墨經濟,而且給人以真實感和親切感。考生往往把品味生活的甘苦,內心世界的燭照,種種情緒變幻的把握,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使讀者(改卷老師)有欣會摯友之親切,無面臨生人之局怩。譬如2000年高考作文《失敗•成功》就是採用日記形式的成功例子。再如《給「標准答案」的一封信》的考生,採用書信的形式來寫議論文,從反面「切入」,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的題旨進行了先破後立的論證。讀此文有如見到一位誠實憨厚的學生面臨眾嚴師在理直氣壯地慷慨陳詞。
[例文二] A文:
失敗•成功
(2000年高考作文)
2000年8月23日 星期三 雨
已經下了三天的雨了,天空始終沒有放晴。雨點兒滴答答,彷彿不是落在地上,而是落在我的心上。這么多天了,通知還是沒有到來。它怎麼會來呢?哪所大學會要我這個總分只有三百多的笨蛋呢?今後我將何去何從,前途一片黑暗。
2000年8月31日 星期四 晴
一個星期又過去了,天也已經放晴了。雖然同學們臨走時都鼓勵我說:「高考的失敗,並不是人生的失敗。」但看著老同學們一個個地去開始他們新的人生旅程,我不由得落下了淚。
2000年9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開始了人生的新旅程。早上,爸帶我去拜了師,學習理發。我很高興,一個多月以來第一次笑了。
2000年11月7日 星期二 雨
我開始有些動搖了。兩個多月來,師傅什麼也沒教我。至今,我還未理過一個頭。我每天像機器一樣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燒開水、給人洗頭、掃頭發、倒垃圾……單調,乏味。我指甲已破了幾次,一星期七天的忙碌,每天回家腿軟得像棉花。真累啊。但我對自己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00年12月30日 星期六 雨
今天店裡生意特別好,師傅也特別高興,我也忙得不亦樂乎。八點三十分,終於再沒有客人了。我收拾完器具,准備回家,突然,師傅從裡面出來對我說:「明天早點來,我教你理發。」我應了一聲出了門。晚上,我輾轉難眠。
2001年1月1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特別高興。上午高中同學來店裡看我。我給他表演了我的手藝。他高興地笑了,我也笑了。
2004年1月23日 星期二 雨
又下雨了,暖暖的雨珠落入我的懷里,倏地鑽進了我的心裡。師傅在一年前把房子賣給了我,只收了很少的錢。他走時對我說:「好好乾,會有出息的。」店裡的生意是越來越好了,我也收了幾個徒弟。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真高興。我總是對自己說:「對於高考,我是失敗者,但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成功了。」
B文:
給「標准答案」的一封信
(2000年高考作文)
可惡的「標准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
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准」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為「標准」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
一、壓制創新。創新從來就是和標准「水火不相容」的,絕不會有「標准化創新」。創新的真諦就在於挑戰權威,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而「標准答案」就像一把大鎖,把這一切都鎖住了。在伽利略時代,「重的物體先落地」就是標准答案。如果伽利略不去懷疑它,怎麼會提出「日心說」?可恨的「標准答案」,你看你阻撓著多少真理的誕生!
二、扼殺了美。美沒有公式,更沒有統一的標准。美的產生在於大膽創意。豐富多彩是美的存在形式,而你,標准答案,本身就是美的反義詞。你形式單調,冗長乏味,面目可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卻還要把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和你一樣!還記得那位小學生寫出的「雪融化了就是春天」的句子嗎?多美的句子呀,而你把它扼殺了。
三、摧殘了人才。很多學生都不得不在你的統治下生存。而你的殘暴,絕不亞於桀、紂、秦始皇,新穎的創意被你否定了,進取的銳意被你磨平了,剩下的是一群思維趨於相同的「標准化學生」。他們都還是稚嫩的幼苗啊,怎經得起你這狂風暴雨的摧殘?
你的罪惡如此深重,必將遭到所有人的唾棄。烏雲開始散去,光明即將到來。當今時代在呼喚創新。創新定會將你趕得遠遠的,帶來「答案個性化」的時尚。大千世界,本應豐富多彩,答案也本應不止一個。「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為觀眾的心理感受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為觀察的角度迥異。諾基亞的廣告是「科技以人為本」,今後我們也要提倡「答案以人為本」。
令我們高興的是,教育改革正在朝這方面發展。越來越多的開放題讓眾多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話題作文讓各個考生暢所欲言。哈,可悲的「標准答案」空間已經不多,所剩的時間也很短,你還是快點壽終正寢,早日退出歷史舞台吧。再立個遺囑教育後人也無妨。
此致
敬禮
一個憎恨你的學生
7月7日
三、寓言童話法。「寓言」一詞出於《莊子》。寓有寄託的意思。所謂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達人生的認識和感受。這些故事很簡短,含有比喻和象徵的意思,蘊含著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藝術化了的人生哲理。所謂「童話」,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適合兒童口吻的語言,適合兒童想像和趣味的情節創出的一種屬於幻想的故事。由於這樣的文章幻想豐富,表現方法形象靈活,往往通過比喻、擬人、誇張和象徵等藝術手法描述故事內容,給人以具體可感、生動形象,可親可愛的藝術效果。如2000年湖南一考生寫的《蝴蝶的一生》,作者就是採用寓言手法,以蝴蝶自喻,巡遊四季,引人入勝。由欣賞自然美,提升到尋求精神的美——「經歷過生命的燦爛,經歷過眾多色彩的人,才會擁有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的確是「藝術化了的人生哲理」。又如《森林裡的故事》考生就是用童話手法敘寫森林裡的動物居民們接受了戴眼鏡的小熊的記憶移植技術後都出現反常,最後動物們決議「這種記憶移植新技術只能用於有益的地方」,才能使森林「變得更加繁榮有序」。作者用簡潔、朴實的口語娓娓動聽地敘述故事,那一幅幅生動的生活圖景,具有詩一般的優美感人的意境美。1988年上海考生寫的《清流與活源》,其童話般的美妙境界給人以啟迪:「清流」靠的是「活源」,一個人靠的是集體、大家。
[例文三] A文:
蝴蝶的一生
(2000年湖南考生)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沈從文。
我思想,我是一隻不甘於在一朵花里就滿足半生的蝴蝶。於是我在釋迦的菩提樹下許下了一年的生命,尋找世界的美麗。
什麼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訴我春天最美麗。我翩然而至,來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橋上是誰家紫色的人兒撐著一把油傘,運河邊是哪位清秀的女兒凝望著一波波的漣漪。滿樹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淚眼婆婆的少女,楓橋墩的鍾聲響徹著一個個江南的春夢。
但我不會就此佇足,我來到了炎炎的夏,風兒告訴我夏天最美的風景在鄉野。我飛至田間,做了一位紅衣翠袖的茶山女。那靈動的指尖劃過青青的葉梢。薄薄的晨霧繞著茶山,遠遠傳來一陣陣牧笛聲。笑容可掬的農人荷鋤而去,山野里滿是芬芳的號子。正午,火紅的太陽照著一個個紅彤彤的面龐;半夜,和藹的風兒吹拂著一個個夏夜納涼的人們,傳送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走過夏日,我來到秋天。一輪略帶青澀的太陽升起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北方的平原,那裡是一望無際的麥子,小河邊的蘆葦正顧影自憐,風聲水聲交融著豐收的號子。回首望去,紅紅的楓葉在秋風中微笑。
正當我沉醉時,風兒引我來到冬天。從沒見過雪的我驚呆了。雪花如清泉般流瀉,笛貫長空,天地之間是一片寧靜,我只聽見我拍動翅膀的聲音,天地之間是一片潔白,只有一隻斑蝶在舞動。
啊!四季是多麼美麗,來到動物王國,動物們正在爭論不休。
春蠶說春天最美麗,萬物復甦。
知了說夏天最美麗,色彩濃郁。
螞蟻說秋天最美麗,食品豐富。
小魚說冬天最美麗,水下安全。
而我說四季都很美麗。春之萌發,夏之激情,秋之沉默,冬之思索,美麗是永恆的話題。但世事千變萬化,美麗又怎麼會有個定數,只有無知或偏執的人才會固執己見,不求變通。只有經歷過生命的燦爛,經歷過眾多色彩的人,才會擁有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答案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B文:
清流與活源
(1998年上海考生)
春天來了,萬物蘇醒了,清流隨著美妙的旋律,歡快地流淌著,盡情地唱呀跳呀。活源看著清流那愉快的神情,甜甜地笑了,更加起勁地輸送出甘甜的水來。
遠處,走來一處疲憊不堪的遊人,他們望見清流,像見了救世主,飛快地跑到清流邊,捧起清涼的水一飲而盡,嘴裡不斷地說:「清流啊,清流,你可真偉大。」遊人們喝了水後,精神抖擻地走了。
清流聽了遊人們的贊美詞,開心地笑出了眼淚:「你們瞧,我有多好。沒有我的幫助,遊人們就會渴死。」
活源聽了清流的話,輕輕地搖了搖頭,一聲不響地為清流輸送著清水。
時間在一天天地在流逝,轉眼盛夏來臨,烈日當頭照,清流中的水被一點點地蒸發幹了。原先活潑可愛的清流漸漸地萎靡不振了。它看著自己的青春日漸消逝,痛苦地想哭喊,但眼淚已經乾涸了。
那清流盡頭的活源呢,照常流出清水,雖然,它心裡很想幫助清流,但力所不及,遺憾地搖了搖頭。
遠處,又走來了那隊遊人,依舊是疲乏不堪,他們找到清流,但清流已經乾枯了。他們失望地嘆了口氣,清流聽了,更加傷心了。
不知是誰提議找一下活源,於是大家沿著清流,順勢在盡頭找到了活源。他們捧著清涼的水,暢快地飲著,但是,活源想叫人們把源頭開得大一些,以便使清流重新有水,於是故意把水輸出得少一些。於是人們為了能痛飲清水,就齊心協力地挖大活源。活源舒心地笑了,無私地把水奉獻出來。清流又復甦了。
痛飲的人們解了渴,又用盛具裝了滿滿的水,唱著歌走了。
復甦的清流重又唱起了歌,但它再也不自誇了,羞慚地對活源說:「謝謝你,謝謝你幫助了我。」活源謙遜地搖了搖頭。
一切又照原樣了,只是清流不再自誇了,活源盡情地輸送著水。清流和活源配合得更加協調和諧,就如音樂會上演奏的小夜曲。
四、戲劇影視法。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要受時空限制,要求矛盾高度集中,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以構成能夠充分展示人物關系,人物性格的戲劇沖突。高考作文因限字數,只適宜寫短劇。運用戲劇法要注意「立主腦,減頭緒」,人物不宜過多,矛盾要集中、尖銳,最好一、二個場景,三兩個人物,並且注意寫好人物語言的個性和動作性。戲劇也是抒情的藝術,它要求以情打動讀者(觀眾)。另外,戲劇還有一種特殊的台詞——潛台詞,它除表面上的意思外,還包含了人物所要表達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藝術效果。2001年高考作文《崩潰》,就是以微型話劇形式表現的。人物兩個:「趙錢」(富商)和「孫李」(趙錢的秘書);場景:客廳一處;戲劇沖突單—:趙錢的夫人送來了離婚協議書讓他簽字,引發了趙錢的精神崩潰。因他丟棄誠信,所以眾叛親離,連孫李秘書也棄他而去。戲劇主題在矛盾沖突鮮明地表現出來。
高考作文中還有類似影視文學中分鏡頭稿本的寫法,不過考生往往只抓住「畫面內容」和「解說詞」(台詞)等要素來構思寫成。如2000年浙江考生寫的《孩子的世界》就是採用了電視專題片的寫法。它讓人直觀地進入了無拘無束的兒童世界,深刻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心靈世界的五彩繽紛。
[例文四]
A文:
崩潰(微型話劇)
人物:趙錢 男 60歲 富商
孫李 男 26歲 趙錢的秘書
地點:會客廳 時間:當代某一個下午。
(開場時,趙錢斜躺在沙發上,扯開的領口和領帶露出了心裡的焦躁。孫李上場。)
孫李:趙總,剛才夫人送來了……請您簽個字!(從文件袋中拿出一份《離婚協議書》放在茶幾上。)趙總您……
趙錢:(兩眼無光地望著孫李,一反常態地)小孫,你說我……我現在除了有錢……還有什麼?
孫李:……趙總……您還有朋友……
趙錢:那是錢買的,是我放棄誠信騙來的酒肉朋友。
孫李:那……您還有這份產業……
趙錢:產業?(哭笑不得)我依法納稅了嗎?我合法經營了嗎?我做了幾筆對得起良心的生意?……(苦笑)知道什麼叫背信棄義嗎?我!(拍胸脯)標準的背信棄義者……要不然(用手指指了四周的名貴之物)我能發橫財?要不然老婆能跟我離婚?
孫李:趙總,我不明白發財暴富和放棄誠信有什麼關系?
趙錢:30歲那年我和我親弟弟聯手創辦了這個公司,說好贏虧平攤,我弟弟比我強得多,我做假帳,四處造謠十幾年,在公司最火的時候,他讓我給擠下去了……為了撐住這個公司,我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借了張三的錢不還,然後趁他危難之際落井下石,搞垮了他的公司。我是李四最信任的朋友,我發給他一筆假貨讓他現在還在大牢里,他愣是沒說出我……(突然望著孫李)小孫,你走吧!給你一筆錢,你走吧!
孫李:趙總……
趙錢:(示意他不要往下說)有一天你發橫財了,你也許是跟我一樣,除了一張八位數的存摺,沒有家,沒有兒女,沒有真心的朋友,沒有……(突然狂吼)我他媽什麼都沒有——(安靜下來,喃喃地)我什麼都沒有……不!我有,小孫,我有,我有錢,我有頭腦,我有十幾個頭銜……(黯然)……不!我什麼都沒有了……
孫李:趙總您別激動……您可以挽回啊!
趙錢:世人皆曉神仙好,唯有金錢忘不了。在時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人去了!我終於明白了,應該是「放棄誠信人散了」。(拿起筆在協議書上簽字)走!都走吧!我就這么著了……(躺在沙發上)
孫李:(停留兩分鍾)趙總,我想換個工作……
趙錢:什麼工作?為什麼?
孫李:(平靜地)起碼我不做秘書了。我想多抽點時間陪陪家人和朋友!
趙錢:我不同意!你……
孫李:那……我辭職。(若有所思慢慢下場)
趙錢:(猛然摔了一個茶杯)都走吧!(劇終)
『捌』 如何撰寫課題開題論證報告
課題設計論證是開題報告中最重要部分,也是能否立項的重要依據。需要版撰寫課題提出的背景權、國內外研究現狀、意義;課題研究目標、對象;課題研究思路、方法、步驟;課題研究的獨到之處。 一、選題依據(一)課題提出背景 1.閱讀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並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閱讀與中國教育改造》的演講中呼籲「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籲,政協委員提出設立「閱讀節」的提案,都在強調閱讀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課題設計論證撰寫技巧 里有全文。
『玖』 語文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是萬字
用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體的話,一切都是浮雲
『拾』 小學語文教師規劃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規劃
一、專業現狀思考
我自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在這十多年時間里,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也曾擔任過班主任。自新課改開始,我一直任教語文,從一年級到現在的六年級,可以說對數學教材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該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發展自己?如何完善自己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自己能在理論的熏陶與實踐經驗的浸潤中成熟起來。我雖然已有13年的教齡,但這么多年來並未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系統的梳理,所以,我認為自己的專業成長還不夠理想,也越來越感到知識的欠缺。踏入課改之途,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識,新發現,要使自己不落伍,更需要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成為科研型的教師。
(一)個人優勢分析
教師是我熱愛的職業,當一名教師是我從小的理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抱著一顆全心全意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心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我工作踏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工作上能夠積極完成學校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善於學習,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並接受善意的批評;能夠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和教師繼續教育學習。
(二)個人劣勢分析
我對教材的處理,缺乏自我創新、自我風格,更多地停留於別人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專業理論知識欠缺,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論文等級不高,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經驗的層面;粉筆字書寫不佳,課件製作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
二、專業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型和發展型的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課堂教學形成一定的獨特風格。
(二)具體目標
1、師德目標 有健全的職業道德,充滿愛心、耐心、細心,有大膽的勇於嘗試和創新之心,能多學,多看,多嘗試,凡事多從學生的立足點出發,成為一個善良的,有個性,有思想的人。
2、素養目標 多閱讀教育教學類書刊,有大量的教育理論做支撐,並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較高的數學素養,能在發展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提升自己的學科文化素養。堅持每天讀書,做到讀書有體會,上網有博客,提高自己閱讀的能力。
3、能力目標 能獨立承擔鎮、區級觀摩課、研討課,並能得到大多數老師的認可,有自己的教學特點與個性,成為一個擁有快樂心態,有一定輻射作用的人。爭取上一節區級或市級公開課,完成一個課題研究,論文爭取在市級獲獎或公開發表一篇。爭取成為區級骨幹教師。
4、管理目標 自己的班級管理能有特色、有成效。注重家校溝通,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具體措施
1、養成天天閱讀的好習慣。
隨著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不斷深入,我真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我不僅要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之夢》、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眾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學專著、專業報刊雜志外,我還將閱讀巴金、冰心等國內名家的散文以及國外的名著,以在不斷地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讓自己成為一名有語文素養的教師。
2、做一個勇於課堂實踐的老師。
課堂是老師能力檢驗的一個大舞台,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不僅是學生的需要,也不教育發展的最終目標。發展教育就是要讓老師的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不斷地實踐、探索、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為,必將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科研型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
3、堅持寫「教育反思」。
教學反思是「老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堅持反思可以總結實踐、升華經驗,堅持每天寫教學反思、教育隨筆,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並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課題,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現形式。
4、加強基本功訓練。
「三字一話一畫」的老師基本功要不斷練習,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由於我的普通話水平不高,今後的學習中,我也將重點訓練這一條,以便更好的與學生進行交流。5、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
由於一直處於農村小學,現代化配置不夠,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更是有待於提高,這方面的欠缺也是我今後重點要加強的。
生動的課堂、全面的語文素養,都不是一日之功,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下子成為特級教師,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教育專著發表,但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會一直朝著心中的夢想迎風起航,雖一路風風雨雨,但是我一定堅持不懈,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