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復習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復習

發布時間:2021-01-15 17:16:07

㈠ 2017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目錄

1、燭之武退秦師2、荊軻刺秦王3、鴻門宴司馬遷4、詩經5、離騷6、孔雀東南飛7、蘭亭集序8、赤壁賦9、游褒禪山記

㈡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目錄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別康橋......................................................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6.*鴻門宴............................................ .....司馬遷 ...........
第三單元
7.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
8.小狗包弟.............................................. ...巴金 .............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 ....周婷 楊興 ......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
11.包身工....................................................夏衍 ............
12.*飛向太空的航程............................ .....賈永曹智 白瑞雪 ....

㈢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課本下載

http://www.zxxk.com/Soft/0908/970644.shtml

㈣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二文學常識

我將重新給你作者的資料:毛澤東,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五卷)。
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
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
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書目:
《我的記憶》(詩集)1929,水沫
《望舒草》(詩集)1933,現代
《望舒詩稿》1937(自費出版)
《災難的歲月》(詩集)1948,星群
《戴望舒詩選》1957,人文
《小說戲曲論集》1958,作家
《戴望舒詩集》1981,四川人民
翻譯書目:
《少女之誓》(小說)法國沙多勃易盎著,1928,開明
《鵝媽媽的故事》(童話)法國沙.貝洛爾著,1928,開明
《義大利的戀愛故事》與趙景深、黎錦明合譯,l928,亞細亞
《天女玉麗》法國保爾.穆杭著,1929、尚志
《愛經》古羅馬古沃維提烏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萊特》(法國古彈調)1929,光華
《唯物史觀的文學論》法國伊可維支著,1930,水沫
《一周間》蘇聯里別進斯基著,與蘇漢合譯,1930,水沫
《麥克倍斯》(話劇)英國莎士比亞著,1930,金馬
《青色鳥》法國陀爾諾夫人著,1933,開明
《法蘭西現代短篇集》(選譯)1934,天馬
《高龍芭》(中篇小說)法國梅里美著,1925、中華書局
《義大利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西班牙短篇小說集選譯》1936,商務
《比較文學論》法國提格亨著,1937,商務
《密友》義大利皮藍德婁等著,與人合譯,1941,三通
《惡之花掇英》(詩集)法國波德萊爾著,1947,懷正
《洛爾伽詩鈔》西班牙洛爾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譯詩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 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 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 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 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 、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 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 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 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郁。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在監獄里,艾青無法繼續從事繪畫藝術,便「從繪畫轉變到詩」。他在獄中寫作的《蘆笛》一詩,典故出自現代派詩人阿波里內爾的詩句:「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蘆笛象徵藝術,大元帥節杖則象徵反動權力。這表明,艾青的詩歌創作,開始便是與反動權勢回對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寫異域的現代都市,或寫半殖民地的中國的現實,大都閃爍著象徵主義的色彩與批判的鋒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這首詩以抒情主人公「我」與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關系為主線,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慘遭遇為副線,深刻地展示了舊中國農村凋敝衰敗的景象和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民的凄苦人生,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這首詩寫於詩人被監禁期間,一個下雪的早期,羈難中詩人由眼前飄灑的雪片,聯想到大堰河「被雪壓著的草蓋著的墳墓」,含淚寫下了這首詩。毫無疑問,他從農民母親那裡獲得了對抗命運的力量。

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同時,他也以真誠的歌喉,傾吐著對祖國大地的熱愛。詩人把自己比擬為一隻鳥,即使喉嚨嘶啞,也要歌唱「這被暴風所打擊著的大地」,即使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裡面。」詩人放聲贊頌那些為祖國和民族挺身而戰的戰士。《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都是這類詩篇的傑作。可以說,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號者」,他用詩歌吹響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戰斗號角。

從吹奏蘆笛到吹響號角,艾青詩歌創作軌跡的演變,在中國新詩史上有重要意義。艾青的詩,與阿波里內爾、維爾哈倫等現代派詩人有密切的聯系,但艾青把現代派詩藝與為民族、人民呼喊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接通了五四時期《女神》等作品開啟的戰斗傳統,又對後來的年輕詩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七月派」詩人綠原曾說:「中國的自由詩從『五四』發源,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詩人艾青等人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白色花〉序》這樣的評價是很准確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6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左傳》後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後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於蒯通。大概是秦漢間人雜采各國史料編纂而成。後來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大批帛書,其中一部分,經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萬行,一萬一千多字,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其中十一章內容見於《戰國策》和《史記》,文字大體相同。另十六章,是佚書。這部大約編成於秦漢之際,類似後來劉向重編許多縱橫家言為《戰國策》所根據的一種被埋沒的縱橫家言的輯本。其中佚書為司馬遷、劉向所未見,為戰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保存不少的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春秋以來,長期分裂戰亂,人民無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復和平統一生活。諸侯中的強大者,都想「並天下,凌萬乘」。所以戰國末年,秦齊二國皆各自稱帝。由於社會變革的影響,「地勢形便」的秦國後起變法以致富強,打破六國均勢局面。從此以後,秦以新興力量向外擴張,企圖蠶食諸侯,統一海內,引起各國間的復雜矛盾和斗爭。在這種情況下,諸侯間的勝負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武力,但也決定於謀臣策士的勝算和縱橫勢力的消長。所謂「橫成則秦帝,從成則楚王」,那就是說,勝負的最後關鍵並不完全決定於軍事,而更重要的是決定於政治的巧妙運用。這時候,春秋時代所講的禮法信義,不得不變為權謀譎詐;從容辭令的行人,不得不變為劇談雄辯的說士。所以《戰國策》中所載一切攻守和戰之計,鉤心斗角之事,正是這一時代政治斗爭的反映。而其時許多謀臣策士的游說和議論,也是春秋時代行人辭令的進一步發展。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大家庭里。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留下的遺跡,近代反清女傑秋瑾從容就義的軒亭口,等等。民間還有各式各樣的戲劇演出和傳說故事。鄉親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兩個「鬼」:一個是「帶復仇性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女吊;另一個是腰束草繩,腳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無常」。鄉土傳統與民間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魯迅的一生。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起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航船,趕去看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後園里,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6歲時魯迅告別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拜本城中極方正、極有學問的壽鏡吾老先生為師,一直讀到17歲。在這里,他熟讀了儒家的經典,又在課余廣泛閱讀了儒家之外的各種雜書:小說,野史,筆記……不僅關注歷史、人事,也注意觀察自然。這樣開拓了魯迅廣闊的精神空間,為魯迅以後思想與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

魯迅的童年也有陰影:13歲那年,祖父因故入獄,不得不隨著全家到親戚家避難;以後父親病重,家庭生活也從小康陷入困頓。作為長子的魯迅,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與葯店,在周圍人的歧視與侮辱中,感受社會的冷酷與勢利。父親最後因庸醫的延誤而過早離世,更給少年魯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魯迅曾經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作為一種報刊文體,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對正在發生的社會、思想、文化現實作出最迅速的反應,並及時得到社會的反響。因此,它是魯迅這樣的時刻關注國家民族命運、民眾疾苦的知識分子,與他所處的時代保持密切聯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魯迅又說,雜文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並因此把雜文分為「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兩類。魯迅一生都在戰斗,懷著「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圍的對人的奴役與壓迫(民族的奴役、階級的壓迫、男性對女性的歧視、老人對少年的摧殘、強者對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說他這樣做,並不是個人的意氣,而是為了中國與人類的「將來」,因此他的一切批評「實為公仇,絕非私怨」。魯迅的15本雜文集,就是從五四前後到3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的忠實記錄,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而作為一個作家,魯迅更為關注的是在歷史事變背後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應與變動。魯迅曾充滿自信地說:「『中國大眾的靈魂』,現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雜文就是一部活的現代中國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歷史,特別是要了解中國人,那就讀讀魯迅的雜文吧。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因為資料過多,你加我為好友還有克我空間里查詢。

㈤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 二中的文學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學常識匯編第一冊 1、毛澤東,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中國現代派詩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並由此獲「雨巷詩人」的稱號。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公開反對革命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雲游集》。代表作《再別康橋》。 3、艾青,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後記敘了春秋時期(東周前期)240多年的史事。 5、《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記事上起於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和有關的謀議或辭說。標志著我國古代散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 6、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與司司馬光並稱為「史界兩司馬」,與班固並稱「班馬」。司馬遷撰有《史記》《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 7、《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公元前91年完成,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 魯迅曾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記載了自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三千多年間的歷史,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先河,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8、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表《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之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實主義小說奠定了基礎。 作品:小說集:《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自 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9、 巴金, 10、梁實秋, 11、夏衍,第二冊 1、朱自清,1898-1948,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2年發表長詩《毀滅》(當時被稱為一流的作品,是一部足以令詩壇安慰的作品)。詩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背影》,散文名篇:《背影》《綠》《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其散文被稱為「至情之文」,「至美之文」。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另有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薄奠》,文藝論著《小說淪》、《戲劇論》。1928年加入太陽社。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隊殺害於蘇門答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3、陸蠡, 4、《詩經》,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統稱為「《詩三百》」「《詩》」,西漢時成為官定儒家經典之一,故稱《詩經》。一般認為是孔子刪定的。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了我國文學現實主義傳統。「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內容主要是歌功頌德的;「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是祭祀用的樂歌舞曲。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5、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6、「楚辭體」,興起於戰國,以屈原為代表所創作的詩歌樣式,具有楚國的地方特色,是繼《詩經》以後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因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離騷》,故後人也稱「楚辭體」為「騷體」。 7、《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匯編成集,為《楚辭》,故「楚辭」又成為作品集名。其中《離騷》是其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種《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8、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號靈均,出身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辭體,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9、「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10、《玉台新詠》,總集名,南朝陳代徐陵(507-583)編,共10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篇目有《孔雀東南飛》。 11、《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 12、文化常識:五更夜間時辰 五夜 五更 時間黃昏 甲夜 一更 19-21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 夜半 丙夜 三更 23-1 雞鳴 丁夜 四更 1-3 平旦 戊夜 五更 3-5 13、《古詩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題為《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14、建安文學,建安(196-220),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政治、思想和文學諸方面都產生急劇變化,呈現出新的面貌。特別是詩歌,打破了西漢辭賦獨盛和文人詩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創作出一大批作品,形成了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文人詩的創作高潮。成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的開端。 15、建安風骨:(1)風,指思想上反映當時社會的離亂和人民疾苦,表達詩人建功立業的要求。(2)骨,指藝術上意境宏大,筆調明朗,抒情直接,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 16、「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7、「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應瑒、徐幹 18、曹操,155-220,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19、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謚靖節,因此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江西九江)人。我國第一位傑出的四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20、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會稽」,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 21、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後人稱之為「三蘇」。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格,自成一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並譽為「韓潮蘇海」。生前以功業節操獲封「魯郡開國公」,身後被追封為「司徒」,謚號「文忠」,世稱「顏魯公」。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訕謗朝政」(烏台詩案),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著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他的書畫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2、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 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後期隱居,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24、蔡元培, 25、馬丁?路德?金,

㈥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背誦的篇目

其實高考的考查范圍在高中人教版課本中僅有14篇,這些年的高考名句默寫題沒有一個超出64篇(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的范圍。
高中語文新課標規定的64篇默寫篇目名稱 (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高中部分
1、《荀子•勸學》(節選):
2、《逍遙游》
3、韓愈《師說》
4、杜牧《阿房宮賦》:
5、蘇軾《赤壁賦》:
6、《詩經•衛風•氓》
7、屈原《離騷》(節選):
8、李白《蜀道難》: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11、李商隱《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4、辛棄疾

初中部分(文言文)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雜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初中部分(古詩詞)
1、關雎(詩經 • 周南)
2、蒹葭(詩經 • 秦風)
3、觀滄海(曹操)
4、飲酒(陶淵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 (王灣)
7、使至塞上(王維)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9、行路難 (李白)
10、望岳(杜甫)
11、春望( 杜甫)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6、觀刈麥(白居易)
1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18、雁門太守行(李賀)
19、赤壁(杜牧)
20、泊秦淮(杜牧)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22、無題(李商隱)
23、相見歡(李煜)
24、漁家傲(范仲淹)
25、浣溪沙(晏殊)
26、登飛來峰(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28、水調歌頭(蘇軾)
29、游山西村(陸游)
30、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31、過零丁洋(文天祥)
3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3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34、己亥雜詩(龔自珍)

㈦ 高一語文必修一的必背課文(人教版)

前兩天我們學業水平測試
老師專門給記了必背。

不知道樓主哪兒的。版反正我們是權新課標。
老師說考試的時候得出各個版本都有的文章。

嘿嘿。所以,偷個懶。
就好好掌握這些吧:

沁園春 鴻門宴 採薇 歸園田居 蘭亭序 赤壁賦 蜀道難 登高 琵琶行 錦瑟 勸學 師說 念奴嬌 永遇樂 滕王閣序 項脊軒志 陳情表。

至於重點課文,老師大概都講每個單元的前兩課。

其實課文無所謂的 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學。每篇。

㈧ 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分享]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1)

向青春舉杯

字音部分:
橘(jú)子 百舸(gě)爭流 寥(liáo)廓
揮斥方遒(qiú) 崢嶸(zhēng róng)歲月 浪遏(è)飛舟
灰燼(jìn) 脊(jǐ)骨 礦藏(cáng )
閃爍(shuò) 戰栗(lì) 倔強(jué jiàng)
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戀 惆悵(chàng)
摯(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廢寢(qǐn)忘食 橫(hèng)蠻 遨(áo)游
引吭(háng)試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椏(yā) 茁(zhuó)壯 磕絆(kē bàn)
谷穗(suì) 干癟(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嚙噬(niè shì)
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別
纖(xiān)巧 覷(qū) 坨(tuó)
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
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

詞語部分:
檢點:(1)查考符合與否;查點。(2)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為)。
敷演:敘說並加以發揮。
甄別:審查辨別。
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討。
勾銷:取消;抹掉。
巷道:采礦或探礦時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於運輸和排水,也用於通風。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動物的角。
座右銘: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光宗耀祖: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顯耀;祖,祖先。
汗流浹背: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浹,濕透。
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怨,怨恨;天,命運;尤,責怪,歸罪。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
鬼迷心竅: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恪盡職守:謹慎而盡力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瞠目結舌: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
苟延殘喘:勉強延續臨死前的喘息。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苟,暫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

文本選萃:
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無須問為什麼,也無須想有沒有結果。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怨自憐命運怎麼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我決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張潔《我的四季》
點撥:(1)直面艱難困苦是生命賦予的責任;
(2)命運掌握在挑戰者手裡;
(3)腳踏實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態決定著人生前程。

馬克思17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就寫下《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科學而崇高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
點撥:(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瑕的偉大人物。
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點撥:(1)幸福不只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付出;
(2)在「小我」與「大我」間抉擇。

寫作借鑒:
《沁園春·長沙》
對比手法的運用。運用了多組對比使其所描繪的形象更加鮮明。「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是動態的對比,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與被詩人視為糞土的「萬戶侯」是明比,「萬類」的自由與民生的壓抑是暗比。
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的語言。「萬」言山之多,「遍」寫紅之廣,「擊」描畫雄鷹矯健的身姿,「翔」描繪游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自如的神態。
《我的四季》
清晰的寫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張潔將生命的勞作、艱辛、期待、收獲濃縮在「四季」里,寫了播種的春,耕耘的夏,收獲的秋,還有在回顧的冬,讓讀者與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樂。
《我的五樣》
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襯托、對比、比喻等。用空氣、水、陽光對生命的寶貴襯托鮮花的可貴,生命固然重要,但沒有鮮花存在的生命會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氣、水、陽光、鮮花來襯托筆,前四樣東西固然可貴,可它們和寫作的筆一比,都不是最寶貴的。用同學們寫的父母、孩子、愛人與自己想寫的筆作對比,在諸多的忍痛割愛後,還是強調了自己對筆鍾愛的理由。比喻運用也很妥帖,如「萬物好似壓縮成超市貨架上的物品,擺在那裡等待你的挑選。貨筐是那樣小,世上的林林總總,只有五樣可以塞入。」

獲得教養的途徑

字音部分:
跬(kuǐ)步 鍥(qiè)而不舍 經傳(zhuàn)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籙(lù)
召(zhào)喚

詞語部分:
戕害:傷害。
青出於藍: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
鍥而不舍: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鏤刻;舍,停止。
望洋興嘆: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視的樣子。
舉一反三: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反,類推。

文本選萃:
赫爾曼·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不應當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人們在用心研究經典作品之後,便能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

點撥:(1)塑造心靈;(2)培養人格;(3)增強修養;(4)潛心讀書;(5)經典的力量。

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生存於永恆之中。
——赫爾曼·黑塞《獲得教養的途徑》

點撥:(1)修養沒有極致,而是一輩子的事;
(2)執著才能永恆。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勸學》

點撥:藉助於外物往往能讓理想早日成為現實。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點撥:(1)持之以恆方有成效;(2)優勢與劣勢。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點撥:(1)博採眾長者可成大器;
(2)學識的高下不完全取決於年齡的大小;
(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4)我們要敢於超越前人。

寫作借鑒:
《勸學》
巧妙設喻。以常見的道理或現象設喻,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也有感染力。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靈活有變,形式多樣:有的寓道理於比喻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不舍」等;有的反復設喻說明道理,如連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舟楫、假輿馬」等五個比喻,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設喻方式富於變化,把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有的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等;有的正反設喻,如「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蚓」和「蟹」等。

《師說》
正反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從三個方面作對比,論述從師而學的必要性。先以「古之聖人」的「從師而學」與「今之眾人」的「恥學於師」作對比,再以人們為子「擇師而教之」與自身「則恥師焉」作對比,最後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對比。三組比較形成鮮明對照,彰顯不從師而學的荒謬,對當時的不良風氣作了有力的批判。

自測練習: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作解釋:
1、 輮以為輪。
2、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君子生非異也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6、或師焉,或不焉
解釋下列句中的古今異義詞:
1、輮以為輪
2、金就礪則利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而神明自得
5、古之學者必有師
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7、吾從而師之
8、今之眾人
9、小學而大遺
10、弟子不必不如師
試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4、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6、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7、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8、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9、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復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