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鴻都小學五年級生本教育語文下冊,論語八則的翻譯
我也是鴻都小學的
從教學方來法中,可以看出源一個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目前,我國對教育制度實行了種種改革,那麼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潮流,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叄』 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生本環節
一、趣味導課質疑課題引入初學
這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主動探索的慾望,並初步了解課題涉及的內容。注意此環節不易占時太多。
二、整體感知了解學情以學導教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初步掌握一些直觀、簡單的自學方法,進行最高效益的自學,幫助老師及時有效的進行檢查,掌握學情,以學導教。
1、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2、明確自學要求
3、檢查自學,肯定鼓勵
(1)認讀字的檢查
多種形式識字認讀。
(2)檢查課文朗讀,指導讀准、讀流利。
(3)二年級可以訓練針對課題初步質疑的意識與能力。可以是對一個字、一個詞的質疑,使學生學會初步質疑,集體解惑。
三、精讀課文評鑒領悟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學習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一定語氣的朗讀課文。課文的學習探究主要通過運用情境幫學法、朗讀感悟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理解體會課文內容,適當採用問題導讀法來深入理解。
密切關注學生的閱讀、詞語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學習、提問、關注想像。
四、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回歸全文,朗讀課文
2、思維、閱讀拓展
五、積累內化指導背誦、復述
六、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程序:我來記(要體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記住生字);我來組詞(擴詞訓練,鼓勵向課外延伸,與生活結合);我來描(教師在田字格示範,學生書空,然後描紅);我來寫(本上書寫、組詞)。
說明:以上六步可以作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語感;第二課時(五六)主要積累語言、學習生字詞。
『肆』 如何在現代教學中構建語文生命化課堂
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新的課程思想與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的前沿思維,是教學思想、教學觀念體系與教學實踐契合的生長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意味著教學效益的確定,良好模式的推廣即是效益的放大。教學價值觀念的嬗變使人們重新審視既有教學模式的利弊,重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新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是以生為本的生態模式。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並在他主持的全國教育「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本教育的觀念和實踐模式研究」中對此作了深刻的理論探索,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效。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實驗的核心目標是實現教育對生命的皈依。本文試圖結合工作實踐和對生本教育理念的思考,就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基本內涵
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追求的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正如詩人特奧多爾·馮塔內所描述的那樣,教育「旨在努力為毫無依靠的幼樹提供一根拐杖,從而使其能在純凈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成長,那麼,我們則接受了非常不錯的教育。」傳統教學倫理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社會關系:人──人」,把人當作社會工具來看待,把課堂作為培養「社會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生命實體──教師與學生。郭思樂教授在《經典科學對教育的影響及其與教育生命機制的沖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動的過程。」「教育中生命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這種可能性,使生命調動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斷地創造自我,改善和發展生命,生命會從中受到鼓舞,從而收獲豐富和充實的人生。」「我們的教育必須創造這樣一種人的整體生命投入的生態。」生本教育觀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生命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人的生命存在,成長和促進人的生命完善發展,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生態模式。此模式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各要素內部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溝通關系,四個要素整合在一起則形成了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具體地說,就是要建立溫暖的、學生彼此熟悉的、相互接納的學習場所;課堂應是和諧、活躍、民主、平等的,是讓每個學生身處其中都會感到安全、親切、有歸屬感的課堂環境。可以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要求和願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建構
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教學與傳統的課堂環境下的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課堂環境過分強調學習的預設性和封閉性,學生與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在原先設定的框架之下進行的,從而使教學變的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即使有也很有限,且都被老師牢牢控制。這樣,就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而且老師即將傳授的知識和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就不能成為一個正比,最終使得課堂教學不能圓滿的完成。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卻不然,它強調學習的開放性、不確定性,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它有更溫情、以人為本、注重人性化的特點。總之,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的布置、課桌的擺放等狹隘因素,而是要求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四要素的完美結合。力求營造一種和諧的、動態的、充滿生命力的可持續性的教授知識和交流知識的「生態環境」。
1、拋棄傳統的教師行為中的專權控制,重視師生間的互動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形式。而在互動中,主要是教師發揮作用,常常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而學生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互動則很少。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教師成為語文活動的合作者與學生一起學習,丟棄傳統意義上的專權控制,敢於承認自己有不如學生的地方,主動放下架子進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所以,教師應轉變觀念,要樂於向學生學習,這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師不肯放下架子,不肯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談,就不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其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2、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在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中,要求傳統的個體學習讓位於更富有生命力的「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是指教師或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它包括三種形式:師與師之間的合作、師與生之間的合作及其生與生之間的合作。這里所說的主要是生與生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分工一般為4—6人為最佳,人數如果過多,就會出現分工不明確、混亂的現象。而人數過少,又起不到交流合作的效果。因此只有在最佳分工狀態中學生之間才能積極的互相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才能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並能互相信任,有效解決問題。「合作學習」將個人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也有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語文上有不同的發展」的教育目標。
3、課堂實施的核心——學生參與教學
生本教育觀認為,課堂不再只是承載特定知識的文本,而演變成為了一個動態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體驗來獲得。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否則課堂內容無法理解。這樣的語文教學解放了學生的嘴巴。在此觀念指引下,語文課一改以往的沉悶壓抑,營造提問、讀書、表達的氛圍,學生發言踴躍、辯論積極。傳統的師生單向信息傳播,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實現這三個維度目標,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通過參與課堂來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落實的標准。因此說,學生的是否願意參與教學已經演變成為衡量學生是否學習的標准。
4、尊重學生個性,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學說認為,學生與生俱來各不相同,他們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人的本能是多元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而每個學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學習相同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對學生也提出了統一的教學目標。這種看起來相當公平的教學是以假設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智力為基礎的。然而事實上,依據多元智力理論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立的組合方式把各種智力組合在一起的。為了建構新型的小學語文 「生命課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的、適宜的、能夠保證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使每個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給與學生最大的發展機會來解放自己的頭腦。鼓勵學生放飛想像,從不同角度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換角度、多方位探究,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
5、發揮評價的建構功能,關注學習過程
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發揮評價的判斷、提升、延伸功能,關注學習過程。這里的判斷,不只是好不好,對不對式的簡單判定,而是在辯是非中幫助學生總結、反思經驗,真正提高學生能力。我們列舉一個鏡頭說明。
鏡頭:「你讀得真有感情!」
教師說:下面請小朋友讀課文《淺水窪的小魚》,看誰讀得好!第一個學生拿著書讀了一遍,教師評價:你讀得真棒。 「小青蛙表揚他」 (示意學生表揚)。學生機械地齊聲喊道:「呱,呱,頂呱呱」。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讀能力差一點的學生,他有點緊張,讀得沒有激情。老師隨即說:「你要繼續努力,誰還來試試」。於是此生低著頭坐下。第三位是女生,聲音清脆,教師給她的評價的是:「你讀得真有感情,我們向她學習。」於是學生齊聲呼喊:「向你學習。」
鏡頭中,一節課下來,掌聲、喊聲、表揚聲,不絕於耳;「真棒」「頂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輝映,課堂氣氛熱烈,似乎學生的學習勁頭很高,學習自立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但我們也應理智地看到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評價,在學生學習中起的引導價值有幾何?原來低沉的課文格調也被激揚的表揚聲淹沒,課文朗讀反而顯得不倫不類。「真棒」學生真棒在哪裡,不知道;「真有感情」,學生朗讀何處感情處理的好,沒點出;充滿怎樣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霧里看花」。此時的激勵性評價只是起到單純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揚的學生的朗讀水平得不到深化,還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卻自鳴得意;有些因得到表揚,而不時地眉飛色舞,卻不知下次應如何適用朗讀技巧。再看那位讀得不怎麼樣,令老師不太滿意的學生,他因此更是摸不著方向。原本朗讀技巧沒有掌握好的他,在當眾「獻丑」後,沒有得到老師的點化,讓他朝哪個方向「繼續努力」。難道我們的教師只聽得先天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的表演,卻不能為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給予點拔嗎?這些判斷式的模糊評價,沒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沒有推進作用。這樣的評價是膚淺的,與學生學習發展無多大引導價值,也有悖於「生命課堂」的構建特徵。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生命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活力時,不應只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應著眼於語文教學的本質,從文本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習有困難者,給予點撥,給表現優秀者在表揚的同時,又應幫其反思經驗,再提供指引,幫助學生提升,延伸學生思維空間,使每位學生都主動建構知識,技能與文化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們進行建構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判斷、提升、延伸功能。如果教師對第一位學生評價:「從你低沉的語氣中,我聽出了你此時的心情是多麼的難過。」相信此生會主動建構起朗讀此類情感基調句子的技能的經驗,並鞏固下來,對以後的朗讀具有啟發性的作用。
建構性評價理論主張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思維、情感與表現,判斷他們的認知與情感層次,再進行指導,發揮評價的提升功能。如教師在評價那位讀得不怎麼好的學生時,先要分析他對課文的理解與自身投入的感情程度,對他的認知與情感層次作出准確的判斷,確定他對課文情景理解不深刻,朗讀時才不能如身臨其境,以及他掌握的朗讀技能的缺乏,之後方可進行相應的建構性評價:「如果把課文中的描述的情節浮現在腦海里,注意語氣和表情隨著句子意思變,肯定會讀得很棒!」。那麼,不但該生在朗讀過程會主動建構起自我評價,提升了原有經驗,促進其文化心裡結構的形成,而且對於全班的學生,這樣的評價也是生長性的學習,從而真正構建起具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建構性評價以建構為目的,評價過程中尋覓幫助學生建構的路經,給予必要的支持。幫助學生延伸思考的空間,如教師所叫的幾位學生的朗讀後,可先肯定他個性化的理解與表現,再把他們的思維性向深度引——如果你就是這條魚,你能說說當時的感覺嗎?向廣度上引——你(小魚)面臨這樣的處境,想到了什麼?向長度上引——故事會怎樣發展。這樣的評價和誘導,就是建構性的,如果教師一味的只是表揚讀得好,就只能讓學生在願地踏步,不利於他們進入故事的情感世界中去體驗,不利於他們主動推進學習過程。
6、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 「生命課堂」不僅要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現實生活經驗,使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的互動中獲得完善和發展;同時,還要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把學校、家庭、社區和教育行政部門等各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課堂生態」的孤軍作戰。作為學校應對構建良好的語文 「生命課堂」所需的硬體設施給與充分的支持;作為教師,不但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而且還要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作為家長應努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多與學生以及教師進行溝通,及時反饋和交流各種信息,讓教師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時修正課堂教學;作為社區,應關心社區內學生的成長,並為社區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各種有益的硬、軟體設施;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應整體上把握教育動態,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政策,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做出修正,而且還應引導社會各成員有一個健康、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習觀。
三、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建構對教師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潛心教學而不循規蹈矩,不懈的探索創新,由「教研」而「科研」,由借鑒而創造,從而轉向「科研治教」的共同目標。新課改的推出給語文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小學語文「生命課堂」 的建構將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而每一位教師都應在這場變革面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因為新語文教材60%以上的選文都是新的,閱讀量翻了幾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新的轉變,教學評價有了新的標准。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就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構建「生命課堂」,教師不僅要「洗腦」,而且還要「充電」,閱讀是教師的必修課。教師的閱讀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教師的閱讀不再只是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有思考的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生體驗,是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
1、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要求
構建小學語文「生命課堂」,彰顯學生生命活力,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師生的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1)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語文教師須從學生細微的表現中,洞察到他們的知識、智力和個性發展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習情況,了解教學效果,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2)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持久的記憶力。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完善的知識結構,以便與教學中能夠得心應手,也能為學生的語言積累起示範作用。
(3)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創造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教師對課文中的人和事進行再造想像,獲得充分的體驗,才能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意境。
總之,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永遠是一個與時代同行的話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是以生命合作活動為宗旨,把討論作為常規化的教學策略;同時把領受、整體領悟和點化升華結合起來,這預示了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美好前景!
『伍』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生本教學前置性作業怎麼布置
圈生字,組詞,讀文章,有必要的查資料,有時候讓他們背背書,默寫什麼的,然後讀音標,認識生字,上課的時候讓他們來教生字,要注意什麼,有時候讓他們提問題,讀課文,讓他們自己解決解決看,太難了,留到課上解決.
『陸』 周一貫怎樣構建小學語文生本課堂
一、什麼是「生本」?
1、課堂教學的主流價值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不是教師的才華、藝術和修養展示。這是當前小語教育的方向性錯誤。
2、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矯枉過正。課堂應該是一個多元存在的生態環境這裡麵包含了:生本、師本、文本。這些對於教學而言,對於學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這三種「本」並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語。「師本」的「本」是指教師的本質,而不是教育的本質;「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質,也不是教學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師本」和「文本」均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和展現,但只是為了「生本」服務。三者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立足「師本」,用好「文本」,服務「生本」。
二、「師本」、「文本」、「生本」三者如何結合: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低年級學生練習誦讀我們可以這樣做:(1)同桌合用一本書。(2)一人讀一行,如果同桌讀錯了,提醒他反復讀。(3)第二遍讀時,交換順序讀。這樣學生利用反復的方法,可以解決閱讀中的「正確」與「有感情」兩個問題。同時,我們在公開課上,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利用老師的范讀和優秀學生的范讀來引領學生朗讀。其實這在無形當中,已經剝奪了其他孩子對於文本的從磕磕絆絆到逐步熟練輕松的認讀過程。這樣,我們無法保證每個孩子對於文本的認識。只能說,教師和優秀學生的范讀會起到引領作用,而磨滅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領悟過程。利用這種反復誦讀的方法,教師具備了生命意識,關注到了每一個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認知文本的過程。這就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的「原生態」,也就是學生最初的水平,而並非學生通過反復練習而表現出來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僅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狀態,更要關注個體生命的學習狀態,關注個體生命的原有的「生態位」。在充分了解學生在班級內所處的位置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提高。什麼是「生態位」呢?「生態位」也就是個體生命在環境中所處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擁有的發展空間。以關注學生「生態位」來激發學生言語生命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動力。只有我們關注了學生的「生態位」,才能更好地關注到學生個體原生態的生命活力。
3、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優秀公開課,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在展現自己的教學藝術,這對我們一線教師的常態課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我們始終認為這樣的課堂就是我們追尋的巔峰之作,其實我們錯了。真正的好課堂一定是教師和文本對於「生本」的服務。
三、生本課堂的具體策略:
1、以學代教。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自學、互學的機會,用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講。
2、轉變課型——轉變教師的課程教學。教師的講一定要轉變成以學生的學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差,基本能力低的問題。
3、改變教師角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用教材教學生,還要緊抓文本重點,大膽嘗試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構建。比如林肯總統的演講,我們在學生演講這後,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一個完整的演講稿。這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
4、正確認識學生: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好奇、好問、好玩」。
5、教學當中的難點,我們在點撥之下,學生能夠自己或者合作解決的內容,教師堅決不講。
6、強化課堂實踐,把語文課堂構建成實踐的課堂。教師的引導與點撥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們最多是給學生一個方向,給學生一種方法,而學習的過程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只要教師講,那就一定會化解學生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犧牲學生能力成長為手段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內容都不講,過於科學性的知識,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知識,教師還是要講的。但即使是講,也絕對不是我們傳統課堂上的「教師長篇大論」,應該是師生合作的「講」。
7、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重要環節,不要僅僅考慮到服務於這節課,而是要考慮到服務於學生的長遠發展,比如小練筆:培養學生的寫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為理解課文而設立一些環節。在這樣的環節中,教師和學生要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練筆結束,我們不僅要交流學生的寫作,還要引導學生互評小練筆)
8、課堂教學的讀和寫最終是為了構建學生的「心靈精神家園」。用教師自己的身教達到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學生寫,教師先寫;要求學生讀,教師自己先讀(這里的先讀不是簡單指「范讀」)。
9、未來的教育者必須是受教育者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但是,生本課堂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那怎麼解決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學習主體的關系呢?我們不是要解決教師是不是「教」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教師怎麼教的問題。
(1)引而不發。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好教學環節的引導,並不代替學生去講,而是引導學生學習、感悟、領會、理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發掘、發揮。
(2)教師在釋疑解難時,要出一出手。評價學生的學,指導學生的學。老師逞強,學生就會示弱,老師講,學生的學就會打折扣。
10、教師頓感策略:
(1)滯後評價。教師的評價不要太急,要用心發現問題,先看看學生的評價。
(2)學生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導之後,將解答的主權再次還給學生。
(3)老師要學會「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要學會裝糊塗,不要什麼事拿起來就講,讓學生自己去悟,學會等待。
(4)教師的引領應該是智慧的引領。
『柒』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本,智慧,高效的課堂教學文化 中期報告
要構建生本高效課來堂的前自提是「潛心會文本」。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我們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捌』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的
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課,而想把課上好就需要前期的准備--備課。通常版在贊揚演員、播音權主持等帶有語言性質工作的人時會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說明平常的鍛煉作用非常大,老師更是如此。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課前精心准備,首先老師課上要講的內容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據課程標准,結合教材這節課應該包含哪些知識點,圍繞這些知識點來組織自己的教學內容,寫出講稿,這當中還需要區分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講授時間的安排,不同的知識點如何進行引入,和前後章節的聯系,選擇哪些例題,課後作業是什麼等,為了保證課堂質量讓學生能聽懂,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原來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肯定不行了,要讓學生喜聞樂見,當然要查閱大量資料,設計好教學環節,這些都是備課時要完成的。看著老師就上了一節課,豈不知要花多少倍的時間來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