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以游戲為主線「活」化課堂教學——《aieiui》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專
《ai ei ui》是義屬務教材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部分第9課,是復韻母教學的起始課。因此,復韻母的字母組成和發音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興趣的培養。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把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創新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普通話的重要工具,但學習起來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學生厭學情緒。《語文課程標准》中的「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本堂課的設計,我就讓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從而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在會心的笑聲中動手動腦,合作探究。
❷ 小學語文課堂設計
http://www.pep.com.cn/xiaoyu/index.htm
❸ 談談你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設計的方法及理論依據
方法和依據:
1、研讀《小學語文新課標》。
2、看名家實錄,對照揣摩。
3、備實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課後反思到位。
4、平時做有心人 ,多看理論雜志。
❹ 小學語文第一課時板書設計
第一是你本節課的課文題目,第二根據自己要講的內容,找出關鍵字詞作為板書的內容。一般來說,小學語文第一課時都是講字詞,所以板書字詞的多一些。課文結構的部分就留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板書。
❺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❻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❼ 怎樣設計一節小學語文課
首先你自己應該覺得你可以吧這堂課上的很精彩,那麼自然你會很輕松!其次要回把課本吃透,然後脫離課答本,給學生上不一樣的一節課,這就需要運用你自身的知識儲備結合你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課本知識需要,讓學生覺得新穎而且喜歡接受,還有要由精彩的導課,可以和學生談天說地,但要學會引導學生自己說,說那些看似與課本無關,卻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學生記憶一定深刻!你當然也很成功!
❽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表達課教學設計
該單元教學,都是做的上課前的准備工作、策略;一篇好的教學設計恰似一幅蘊涵師生人文回素養,「設」即籌劃答。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從字面講,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背景下,就是在上課之前,我們必須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計」即計謀,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是展示教師個性化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手段的綜合方案,是對整個教與學過程的一種規劃或實施步驟的一種預設,尤以教學思路的設計為重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注重在語文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的設計、樣式等,「設計」即籌劃與策略,是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點子庫」、觀念想法?本質上是無區別的。從普遍意義講,是一致的,「設計」就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可以說,根據一定的目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和教案有無區別呢,預先策劃制定的策略,對該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思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所進行的教學設計、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立體風景圖
❾ 小學語文課堂板塊化設計是什麼,怎麼做PPT
小學語文「板塊教學」的探索
隨著近幾年語文教學改革,「板塊教學」這個新詞令教師眼前一亮,它一掃「語文模糊一大片」的傳統語文課堂模式,讓教師看到了清晰有條理的語文新課堂。這種教學方式深受教師喜愛,以執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生命 生命》一課為例,板塊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明確目標,組合內容
板塊教學是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分為幾個明顯不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的教學「板塊」,即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使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呈板塊狀分布排列。目的在於讓課堂更加清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因此版塊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目標,然後根據目標選擇相應內容進行組合,形成內容不同、各有側重的幾個板塊。例如,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可以將課堂設計成三個板塊:感受詞語的溫度、讀出文章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這三個版塊分別對應三個教學目標:①正確讀寫「騷擾」「茁壯」等詞語並理解意思。②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③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並嘗試運用。這樣一來,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每個板塊分別用力突破各自的教學目標即可,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
二、依據學情,選擇策略
教學中每個板塊並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決定每個板塊的著力點和不同的教學策略。《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品詞析句能力,所以前兩個板塊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反饋為主,教師只在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提升即可。
「感受詞語的魅力」板塊直接檢查字詞預習情況,然後針對學生讀錯的字音和理解錯的詞義進行講解,對學生書寫有誤的生字進行范寫指導,以學定教,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應該盡量簡化設計,減少問題,同時在「讀出文章的情感」板塊設計一個核心問題統領全文,即「用心讀事例,畫出觸動你的詞句,談談感受」,讓學生自主交流為主。教師只點撥三處地方:一處是第二段的三個感嘆號,讓學生明白除了關鍵詞可以傳達文章的情感外,標點符號同樣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一處是把第三段改編成一首小詩,並帶學生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變換形式的朗讀中再次加深理解;再一處是補充作者杏林子的簡介,讓學生知道讀文不能局限於文中,還要拓展到文外,從作者的生平和背景資料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經過這樣一個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再走進文本的過程,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朗讀課文會更有感情,這個版塊的目標就這樣有依據、有策略地達成了。
但是,對於「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敘議結合」這種表達方法,所以不能放手,這里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指導。可以採用「搭梯子」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首先,用生動的小微課吸引學生,講解敘議結合的定義,以課文中的「飛蛾求生」這段為例,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敘,什麼是議,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敘議結合,再以課文中的「瓜苗生長」為例,讓學生自己分出敘議兩部分,並通過師生合作朗讀,再次鞏固理解;接下來出示教師寫的「小草」事例,將重點「議」的部分空出來指導學生完成;最後出示其他生命圖片,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放手由學生自己運用敘議結合的方法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這樣給學生搭好梯子,讓學生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掌握方法,學有所得。
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板塊與板塊之間看似各自獨立,實則緊密聯系,共同為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服務。在教學《生命 生命》這一課中,由詞語到文章到表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感受詞語的溫度」和「讀出文章的情感」兩個板塊,既有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同時又為後面「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做好了鋪墊。學生只有在前面進行充分的朗讀、感悟,才會有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才能在後面的板塊中運用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寫出一段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而學習方法是為表達情感服務的,所以最後一個板塊對表達方法的學習,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感悟。所以,三個板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配合,成為一個緊密的螺旋上升的學習系統。
綜上所述,「板塊教學」可以讓教師更加清晰地把握課堂節奏,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加強素養,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教學法寶。「板塊教學」值得教師反復思考,不斷實踐,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板塊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