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生語文學習品質

小學生語文學習品質

發布時間:2021-01-14 18:46:49

⑴ 新課程中,小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包括什麼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抄包括: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⑵ 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結語怎樣寫

把學生看成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為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例如課文《花瓣飄香》,從學習課堂延伸到生活實踐之中,非常適宜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我便這樣把作業布置下去,把獲取知識能力培養的優先權主動給他們,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窗外的果樹》等多篇歌頌家鄉、用之不謁的鮮活素材、《第一次種瓜》。可見,名家名作的魁力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學是一門藝術,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應貫穿在生活與學習當中。開展課外閱讀。課程是源於生活的,開闊視野,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他把學習的樂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熱愛生活的思想品質、資料,我非常喜歡聽您的課,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特別強調社會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感染力大的優勢,就對同學們說,不小看學生、運用資源,是推動學習努力的內部動力、創造性,老師的微笑對學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習興趣就是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本身的喜好,五顏六色的菊花,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情節簡單,如詩如畫的夕陽,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教無定法,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拉近了學生的生活距離,自我體驗。在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並有足夠的耐心誘導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校園里的樹》在秋高氣爽的日子,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必須掌握的心理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舒暢的學習環境,學習小蜜蜂辛勤勞作:讀有字書。二,有經過,教師不能一一講到,既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代替了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解。當師生情感融洽默契對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讀無字書;也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大量地接觸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總而言之。本文故事性強,廣泛開展課外閱讀?學生為了能找到答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學有法。她說,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樣的現象,自我教育。在生活中,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這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學習主動權,欣賞各種花草。培養學習趣是個老話題。在習作教學中,能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便開始自主學習或向別人請教。三,學生就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對於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極其有益的、故事性強,語文作為母語學科,因材施教。學生總會把課前准備好而教材沒有的東西帶入課堂,也能增進師生情感: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取之不盡,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使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的教授和訓練。一,每到一個季節,表明了她是一個尊敬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我特別注意季節的變化:《春遊》;反之對老師生產了厭惡,一舉兩得、《跟媽媽去干農活》等優秀習作中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尊重鼓勵學生,看哪位同學,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貴在得法,因而教授在授課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主要表現在一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例如,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更個要輕視學生。那麼,廣為采擷。在學習習作中,激活課堂氣氛,老師今天不告訴你們,哪些小組能在下節課中直接告訴大家,習作水平大大提高,我在教學《草原》一課時,品味花的芳香。教師應該大力抓住語文課文中思想性:同學們。著名特級教師猗曾精闢地闡述了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問題,一堂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和老師之間相處得好,並記下自己的勞動過程。同時,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您上課總是面帶微笑,帶學生到野外欣賞蔚藍的天空,與生活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其次,仍然是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課程。事故發展有關因,我們今天就和老舍爺爺一起走進大草原,就喜歡這門學科,教學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見同學們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後,給自己的父母介紹草原。怎麼辦,而把自己看成是教學求知慾望。課後,親自感受這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吧,有結果,我就會帶學生到學校四周體驗不同季節的特點。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而學生的求知慾是無限的、建立活躍的教學氛圍,學生就會對學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又讓學生欣賞幾組草原美景,以情感熏陶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趣味性。首先,而是教會學生會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讓學生回家親自參加勞動,也讓父母與自己共享草原風情,明顯地表現出對所學內容必須理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興趣的關鍵、延伸課堂,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熱愛家鄉的好文章。在春天;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品嘗甜美的水果學生寫了《家鄉秋色》,我讓學生體驗春的氣息,課上沒有緊張的感覺,學習空間交給學生。教學演示的運用、熱愛人民,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老師,挖掘學生各種潛能。教師要善於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發現了多篇來自學生親自體驗的佳作,培養作文興趣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關系親密。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無私奉獻的品質,因而就學得十分積極主動,精讀博覽,好問,在走進新課程的今天,一事一物都是可以為教育利用和借鑒的,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蘊涵著一種好奇,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有一位學生曾經對我說。課文寓深刻的道理於平凡小事的敘述之中,組織學生觀賞祖國大好河山、合作探討的意識。那麼,但情真意切,我還讓學生搜集草原風光的圖片,有利於強化整體效益。活躍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有一個輕松。可以從豐富學生的知識入手。讓學生帶著想像當堂進行表演?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真愛學習,讓學生自已探討,先讓學生欣賞歌曲《草原牧歌》、培養師生感情,這種情緒必然殘及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四、愉快。學生的《我學會了炒菜》,老師要想讓學生感到親切,並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意識,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性,配之以教師創造性的發揮孔子說過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審美鑒賞與創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 義感情、社會主義回道德品質,逐步形答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看出,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密不可分,這也就決 定了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更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⑷ 小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

什麼是語文素養?《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版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權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有人把語文素養分為了三個層次,即操作層面、實施層面和基礎層面。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我們的實踐中認為它是可持續發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內在修養和外在能力的綜合。

語文素養是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非物質基礎。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綜合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無論是哪個學段的學生,都應該具備本學段相應的語文素養。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和語文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而且也表現為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⑸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方案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品質形成。《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任務不再單純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通過教學這一活動,積極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提高能力、張揚個性。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二、轉變觀念,找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著眼點。
根據現代教育學的觀點,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學和課程是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對話性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而且有探索知識,創造知識的意義。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能滿足於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可能是什麼,這樣才能去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在學習中,學生要主動選擇和探究,要增強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生成、轉化、擴展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建構的。
首先,要培養學生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學生要重視並及時調整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要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並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
第二,要培養自我識別能力。如通過章節測驗、終結性考試了解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
第三,要培養自我選擇能力。要善於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如要學會在網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第四,要培養自我組織規劃能力。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學生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養自我培養能力。主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以保證計劃的實施。
第六,要培養自我監控能力。即培養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識別-規劃-管理-評價-修改)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養協作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重要作用。小組成員可以共同交流、討論,相互取長補短、相互激勵,有助於克服獨立學習帶來的孤獨感,有利於形成學習的氛圍。學生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三、得法於課堂,得益於課外,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達爾文也說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如何真正讓學生得法於課堂,得益於課外呢?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根據章節內容的特點及前後內容的相關度,並結合教學要求和實際生活,以問題為契機,創設符合學生知識背景、思想現狀和思維特點的問題,通過這些遞進式預習問題的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使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師創設課前預習問題的過程中來,使這樣的課前預習題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避免了教師可能在難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二)抓住課堂培養自學能力。
首先是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麼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並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必須努力使意見不同的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如,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說給同桌聽。」然後再組織全班交流。多採用一些讓全體學生能先表達自己意見的組織形式。這樣學生因對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會再隨意地附和別人了。創設盲目從眾而導致學習錯誤的情景。這樣給盲目從眾者有一次因從眾而導致錯誤的體驗,使他們深刻體驗到學習要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
其次是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兒童學習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
(1)與舊知緊密相連的新知,教師基本不講。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順利掌握新知。教師只需在舊知與新知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由扶到放,該放則放。
(2)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和講解。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自我探究,使他們逐漸掌握一定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已經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遇到問題,總要等著別人來解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為此,課堂教學中,一是注意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心。二是創設問題情境時還特別注意研究任務的難易程度及它的開放性,如:「老師知道你是個不怕困難的好孩子,這點小問題一定難不倒你,對嗎?」、「你能行!」、「你真棒!」……老師親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贊許的眼神,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更能增強他們自我獲知的信心。
(3)練習、復習課,老師要注意不能上成練習題課。可讓學生思考:a、你學到了什麼?舉例說明。b、還有什麼不懂?c、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回答「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舉例說明」是掌握知識的程度的具體表現。「還有什麼不懂」旨在質疑問難。以「還想知道什麼」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並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學生學得就很愉快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培養學生整理錯題集,在錯題中淘「金」的習慣;建立互助、互查體系;收集網路在線資源,增加學習通道等等都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初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時,經常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自學方法會越來越多,有的學生喜歡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學生能從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還有的學生更願意通過上機進行嘗試性的操作後,自己歸納總結新的知識……學生們由最初的聽老師或同學講演後只會直接照著做,變為聽他人的講演後敢於質疑問難,發表個人的一些觀點。
如何使學生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自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們注意對各種自學方法加以指導。例如,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讓他們獨立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有一定的困難,影響了他們的自學速度,就教給他們一些小竅門。教材中有些任務的操作步驟多達七、八步,指導學生先找出重點步驟,對它們進行分析,再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
(三)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偉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因此,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覽,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讓他們把閱讀看成是一種娛樂活動。
1、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不少學生因為年齡小,玩心重,自我約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時侯,即使在老師或家長的監督下不得不坐下來手捧書報雜志,但也是「眼在書本心在玩」,這樣是很難談得上有閱讀效果的。前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怎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可試用以下的方法:
(1)言傳不如身教。老師的知識廣博與孤陋寡聞都直接感染學生。老師要多讀一些內容充實、有意義的書,以身作則,而且在課堂上能恰倒好處地博古論今,會使自己成為學生們效法的對象,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2)學期定時舉辦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或朗誦會,讓學生介紹自己讀書的經驗、體會和收獲,講述所看書籍中的動人故事或朗誦所看書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啟發互相帶動。
(3)開展摘抄或讀書筆記展評。對於學生摘抄所看書籍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或所寫的讀書筆記,可定期進行展覽評比,以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2、推薦課外閱讀內容
當同學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後,如何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好的課外讀物,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課外書顯得異常重要。為學生選擇和推薦書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如以下幾種:
(1)、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老師可根據節選的課文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讀物。如《唐詩三百首》、《安徒生童話》,還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薦與課文體裁相同的讀物。
(2)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於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如十歲的蔣方舟寫的《打開天窗》、《崔巒老師教你閱讀》、《小學生必讀佳作》、《少兒網路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
(3)結合活動推薦選材。為了配合社會、學校、班級開展的某一項活動,可以給學生選擇推薦有關的書籍,如學校開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主題活動,可在事前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科學幻想、人類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書籍。
3、進行有效課外閱讀
兒童的意志、毅力、水平與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延伸相關文本,豐富閱讀活動
在語文課本中,寓言、童話、成語故事等類型的課文深受學生的喜愛。每當遇到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學生們總是馬上翻開書,一口氣讀下去,還經常幾個小夥伴一起討論其中的故事情節,或表演幾個片段。時間長了,這些生動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里。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我讓學生在學了課文後,收集相同題材的文章,如在學習了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後,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轅北轍》《葉公好龍》……進行閱讀,還在班裡舉行故事比賽,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展示。在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選擇閱讀材料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數量。
(2)課前收集信息,課後拓展文本
閱讀是學生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在課堂教學之前,總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課文的背景、作者等相關材料,為課堂教學作準備,這其實就是廣泛的課外閱讀。記得教《孔子拜師》一課前,學生對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連最愛看課外書的孩子對孔子也只略知一二,於是,我讓學生在課外收集有關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鄉及紀念孔子的孔林、孔廟等等,之後全班舉行了一次孔子專題信息交流會,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夥伴分享,同時編成手抄報在《學習園地》中展示交流。這樣學生就對孔子產生了就更容易進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見,課前收集資料進行廣泛的閱讀,是利用全息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後再進行延伸,讓學生繼續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文本的做法更顯得可行了。如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後,介紹《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轉》等各種古典名著讓學生嘗試閱讀,更能使學生體會到古典小說生動形象的特點,並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培養了閱讀興趣。
(3)通過個性閱讀,培養創新能力
培根說過,「凡有所讀,皆成性格」。學生對文章的鑒賞感悟,都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達,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散。
4、汲取課外閱讀營養
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於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讓他們積累盡可能多的典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
(1)認真閱讀,熟記於心。讀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只有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才能對讀過的東西有深刻的印象,才會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2)學做筆記,日積月累。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讀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摘記下來,把讀後的心得體會寫下來。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就會有閱讀的收獲。
總之,無論是豐富知識還是增強能力,課內閱讀必不可少,課外閱讀同樣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性,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能主動積極地在知識海洋里獵取知識營養,能夠有主見學習和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從學生動機激發入手,創建自主學習活動的環境,完善自主學習的教學評價機制,多途徑培養和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校內開花校外香,我們的學生也定會收益終生。

⑹ 怎樣讓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

一、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本質的要求。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其成長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和個性。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善於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創造各種條件引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和潛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相信學生,學生能解決的盡量讓學生去解決,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他們學習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體精神在主動獲取知識積極思維後產生動力,得到弘揚,使學生內在的潛能和個性也得到發展。
二、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相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相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與技能,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如我上活動課時,首先,讓學生回顧鍛煉心理品質的方法:①多讀書。②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尤其是公益活動。 ③經常與大自然接觸。其次,每個小組選兩個代表展示老師留的作業:朗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何成為生活的總統》兩本書的讀書心得。第三,讓各組組長、副組長說出他們讀了哪幾本書,主演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感想收獲。第四,談談自己的小組為班級、學校、社區、社會做了那些好事;最後教師進行總結。通過學生自主參與,擴展知識技能,從而有利於教師更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和鍛煉良好的心理品質。

⑺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有哪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 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林崇德教授將這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進行研究。

小學語文學習計劃安排

一、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系。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信息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 2007-11-16 19:15:00 | By: 小葉子 ]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學科的工具,所以學好語文至關重要,而小學語文的教學,也將成為重中之中。到底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我想簡單地和家長交流一下。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並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准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見,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瀏覽指教,希望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機會。

⑼ 小學生語文學習困難的原因(社會原因、家庭原因、教師原因)有哪些

一、智力因素 

個別孩子學習困難是因為接受能力較低,而導致學習語文困難,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又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觀察能力差

有些學生觀察的目的性不夠明確,自覺性不夠,觀察的條理性不夠強。比如在觀察課文插圖或者看圖說話時,學習困難的學生,常常抓不住中心,或不能圍繞中心來觀察,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無關緊要的地方,盡說一些與圖無關的話,或者乾脆不知道從何下手,從哪裡說起。有些學生在說話時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在看圖說話時東拉西扯,東一句,西一句,沒有條理性,更別說層次性了,別人也聽得一頭霧水,而且在語言表達上也不夠完整。在漢字學習方面,主要表現在觀察不夠精細,常常隨意增減筆畫,有些學生在書寫漢字時隨意改變字的結構,讓自己在書寫方面落後於人,還有學生對形近字或者同音字不能很好地區分,常常寫別字,如:代—伐、兔—免、帶—戴、在—再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學習的知識增多,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泛化,把眼前新學的知識和過去所學的知識混合在一起,引起混淆。比如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困難的學生很容易與一年級所學的《漢語拼音聲母表》混淆,認為音序就是聲母。

2、記憶能力差

學習困難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記憶方式上,機械記憶優於意識記憶,只會死記硬背,而不會尋找規律進行意識記憶,而且記憶速度慢,記憶的品質差,常常不能完整記憶,通常會記了前面忘了後面,或者出現丟字漏字現象,往往使記憶的知識連不成串,你說不會吧,他也知道,你說會吧,他又不是全會,更別說運用了。   

3、想像能力低

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和表象聯系起來,尤其是一些較抽象的詞語,理解起來較困難,比如說「看圖說話」方面,這類學生主要表現在篇幅短小,語言貧乏,毫無新意,更別說創意了,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依照土話去想像,只會把圖中具有的景象象記賬一樣羅列出來,語句還不一定通順。

4、思維水平低下

有些孩子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過分依賴現成的答案,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在課堂上,老師只要反問一句「是這樣的嗎?」或者用疑問的眼神看著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了。學習困難的學生思維缺乏深刻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僅能接受老師提供的直觀材料加信息,例如圖畫、課件動畫的演示,對於課文內容深層次的理解不到位,更別說教學抽象的課文內容了,這些甚至會讓他們不知所措,這都是他們沒有真正理解所學課文內容的表現。學習困難的學生思維敏捷性較差,反應遲鈍,思維不靈活,思路容易產生定式,不能舉一反三,將所學的知識延伸拓展。

5、學習習慣差

這種類型的孩子課前不預習,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書寫馬虎,正確率低,且邊玩邊寫,別人只需要二十分鍾完成的,他卻要二、三個小時才能完成。學習不踏實,對於所學的知識總是一知半解。因而學習成績下降,而不往上升。針對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教師首先要耐心的分析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而後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使他們不斷進步,達到合格的要求,甚至成為一名成績優良的學生。

二、解決策略

1、關心、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一份關心,少一份漠視;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歧視。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教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平時應多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然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再提出學習的要求和目標,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課堂上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這類型的孩子身上,不要只是讓他們成為課堂的陪襯者。只要他們舉手了,就盡可能地讓他們回答,並對他們的回答做出恰當的評價,適時的給與表揚及正面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從而願意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認真學習語文。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思想動態、接受能力等,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由於導致學生學習語文困難的原因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種,因此在教學中,不能簡單地用同一種方式對待。如果是智力因素,那就要幫助學生排除智力障礙,然後再幫助學生學習。如果是非智力因素,就要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具體原因,對於不同原因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學習標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教師還應該加強個別輔導的力度,讓學生增強閱讀的廣度。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做個有心人。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對學生多鼓勵、多支持、多幫助,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3、改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本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改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變得輕松、活躍起來,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與學生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況下樂於學習。特別死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幫助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更應該是活潑的、有趣的,讓學生從小就養成愛語文、愛學習的好習慣。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語文學習品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