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短文《荔枝核》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幾十年前,廣東沿海發生了一次海嘯,是台風引起的,許多田地和村莊被海水淹沒了。這場洪水過後,那兒的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接連幾年都是這樣,即使風調雨順,也不見起色。後來.老農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託人去外地買了一批蛇回來,把蛇放到田裡。說也奇怪,那一年莊稼就獲得了豐收。大家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老農把秘密說破了,原來那場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給淹死了,田鼠卻游到樹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後來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裡糟蹋莊稼,沒有蛇來捕捉它們,它們繁殖得特別快,莊稼都讓田鼠給糟蹋了。現在田裡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了,因而莊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貓和苜蓿的故事。他說在英國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貓多還是少,就可以知道那裡的苜蓿長得怎麼樣。苜蓿靠土蜂傳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動就受到影小。村子裡喂的貓多,田鼠就不能那麼放肆了。因此貓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獲有密切的關系。
天上下雨 地面就濕 太陽出來 東西就容以曬干 火會燒毀東西 水可以滅火 這些事兒都是顯而易見的 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這樣簡單的聯系之外,還有不少復雜的聯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個人不講衛生,在馬路上吐一口痰,也許會使許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結核。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是非常復雜的,咱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才能把事兒做得更合咱們的意願。
2. 急需小學語文六年制9-12冊精讀課文按課文內容填空請在2007年5月6日24:00以前回答
這些課文是:《海上日出》《夕照》《挑山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十里長專街送總理》 《再見了,親人》 《草原》 《威尼斯的小艇》 《狼牙山五士》
《軍神》 《少年潤土》 《鯨》 《蟋蟀的住宅》《屬可愛的草塘》《蛇與莊稼》《燕子》《白楊》《桃花心木》《跳水》《月光曲》《養花》《田忌賽馬》《赤壁之戰》《黃河象》《琥珀》《豐碑》《飛奪瀘定橋》《放棄射門》《小音樂家揚科》《桂林山水》《林海》《開國大典》《荔枝》《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鳥的天堂》《第一場雪》《凡卡》《小抄寫員》《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嚮往奧運》《詹天佑》《草船借箭》《將相和》《匆匆》《賣火柴的小女孩》《窮人》《世紀寶鼎》
拜託了5月7日要交
《鯨》 《蟋蟀的》《草船借箭》《將相和》《住宅》《「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再見了,親人》 《草原》《白楊》
3. 誰知道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里《荔枝》的原文是什麼啊
原文: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 28
歲的時候,那是十幾年前,我剛從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
70
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裡正有當月 42
元半的工資,硬邦邦的,鼓起幾分膽氣。我想讓母親嘗嘗鮮,她一定會高興的。
回到家,還沒容我從書包里掏出荔枝,母親先端出一盤沙果。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乾乾凈凈。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
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我知道這一定是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每斤頂多
5 分或者 1 角。居家過日子,老人就這樣一輩子過來了。不知怎麼搞的,我一時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親罵我大手大腳,畢竟這是那一年裡我買的最昂貴的東西了。
我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裡,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後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趁著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
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麼著?這么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么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嘗嘗鮮!」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
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嘴裡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師帶著幾個學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著桌上這兩盤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盤沙果傷痕累累,一盤荔枝玲瓏剔透,對比過於鮮明.說實話,自尊心與虛榮心齊頭並進,我覺得自己彷彿是那盤丑小鴨般的沙果,真恨不得變戲法一樣把它一下子變走。
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母親很喜歡吃荔枝,但是她捨不得吃,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以後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貴,我總要買上一兩斤,讓母親嘗嘗鮮.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三年前母親去世.
母親去世前是夏天,正趕上荔枝剛上市。我買了好多新鮮的荔枝,皮薄核小,鮮紅的皮一剝掉,白中泛青的肉蒙著一層細細的水珠,彷彿跑了多遠的路累得張著一張張汗津津的小臉。是啊,它們整整跑了一年的長路,才又和我們闊別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親臨終前一天還吃到了水靈靈的荔枝。
我一直認為是天命,是母親善良忠厚一生的報償.如果荔枝晚幾天上市,我遲幾天才買那該是何等的遺憾,會讓我產生多少無法彌補的痛楚。
其實,我錯了。自從家裡添了小孫子,母親便把原來給兒子的愛分給孫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饞貓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
28
歲才能嘗到荔枝,他還不懂得什麼叫珍貴,什麼叫捨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張開嘴巴。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3)小學語文吃荔枝過程擴展閱讀:
《荔枝》的作者是肖復興,文章圍繞著荔枝寫了幾件小事,於細微之處體現了作者與母親深厚的母子親情,文筆清新、質朴、平實、動人,是一片感悟親情,陶冶情懷的好教材。
肖復興,1947年出生,中國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滄州,現居北京,1968年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現今北大荒農墾)插隊知青,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
4. 除了 荔枝 肖復興還有哪些作品上了小學豫版語文課本
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肖復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歷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復興的散文創作涉獵范圍很廣,有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恆,引導讀者漫遊於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肖復興,曾經當過十年的記者。
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作者語:「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傷懷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裡的感受無可言說。我知道,無論過去是對是錯,是可以傷感,還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過去的路是一張弓,只能彈射得我們向前飛奔,這就是我們無法逃避又不可選擇的命運。」
代表作:
線上作品閱讀 報告文學 啊,老三屆 當金山的母親
中短篇小說 面的司機 今冬無雪 遠在天邊 影壁
5.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學期第六課荔枝的知識
表達了母親對孫子的疼愛之情,對荔枝的依戀之情.
採納我的,謝謝了.
6. 小學語文課文荔枝的句解段析詳細內容及答案
《荔枝》閱讀以及相關問題及答案解析:
1.聯繫上下文,體會:手心托著荔枝「的「托」的妙處。
答:「托」解釋為用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這里用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突出母親捨不得吃的神態,側面反映出母親平時的節儉,也說明平時「我」很少買好東西給母親吃。
2.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母親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示例:我覺得文章中母親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捨不得吃好的東西,總是將好東西留給別人,一生勤儉節約。
3.聯系全文,體會「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一句蘊含的情感,展開合理想像,寫出作者最想對母親說的話。
答:情感:飽含作者無法彌補的遺憾之情,對母親的思念與日俱增,母親對作者的影響永遠不會改變,母親勤勞節儉.愛幼和諧.關愛他人的精神將會影響作者一輩子。
4.面對母親買回來的沙果,作者「連聲說真好吃」、「不住口說真便宜」。對作者這種安慰母親的「把戲」,你是否贊同?請簡要說說你的看法。
答:示例:
(1)贊同。因為「我」知道母親捨不得買好吃的東西,這樣說假話,會給母親帶來安慰,不會傷她的自尊心。
(2)不贊同。因為「我」這些假話母親是知道的,親人之間應該坦誠相待,說出真實的心裡話,會更加促進和諧,讓母親了解之間是真心關心她,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