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的情境,激發小學生學習綜合實踐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舍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信息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及網路的作用,使教師在教導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更易為學生接受。老師在整個活動中可適時地調用計算機的圖像、動畫、聲音、文本等多媒體因素,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給學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模擬性參與性學習環境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參與性學習環境。充分體現活動課的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中更讓學生參與各項實驗、練習,操作。對於一些不便在教學中直接讓學生參與的活動,就運用CAI技術創設出一種模擬的參與性學習環境。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演示活動開展用CAI技術進行演示,不僅可以看到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過程和結果,同時還可以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信息技術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信息技術,它是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好幫手,可以運用它搜集、加工、處理我們所需的學習資源。在這個遍布全球各地的網路中,包含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由於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有視頻、動畫、圖像、聲音、文字和數據等多種媒體,這種呈現方式符合人類吸收知識應調動多種感官的特點。在這個數字資源提供的虛擬環境中,有利於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上網查找、收集相關的資料。互聯網的出現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老師提供了豐富、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使綜合實踐活動與時代更貼近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大量、快速地獲取文字信息,綜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確的概括;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路獲取所要學習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識。學生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還常常會產生許多新奇的點子,他們需要把自己的創意轉變成現實可行的東西,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
五、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學生活動成果
活動成果主要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小製作、設計圖片、書畫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掃描、資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進行展示。活動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對學習行為與成果的積極肯定;另一方面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與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推廣,從而充分實現自我價值。
❷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收獲(200字)急急!!!!!
文本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並且始終伴隨著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策略,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為:「我愛閱讀」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板塊:
1.「讀書交流會」。(1課時)學生對於讀書有自己的認識,也了解一些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歡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讀書經驗……單元學習開始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安排一次交流活動。給學生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能夠看到學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學生在讀書方面的欠缺,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起點,有利於調整教學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順學而導。
這一部分就安排綜合性學習,提出活動話題,設計方案。讓綜合性學習貫穿整個學習單元。
2.「品讀書滋味,悟讀書樂趣」(1-2課),目的是通過兩課的學習,讓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獲得和作者大體相同的感受,對文本由基本的認同感,獲得閱讀感受;讓學生和文本對話,學習文本語言及基本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和自己對話,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有助於提高認識,獲得新感受新體驗。
3.「學讀書故事,習讀書方法」,(3-4課),目的是通過兩課的學習,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同時慢慢總結自己的讀書方法,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領悟。
4.「匯報與展示」。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分為「談體會」(讀書感受、讀書方法、讀書樂趣等)「講故事」(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辯論會」(開卷是否有益),這三個小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關鍵是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養成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習慣。同時,對學習方法、學習體會做必要的總結;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完成一篇習作;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班級圖書角、習作、訪談記錄、心得體會等。
讀書交流會
一、讀書交流
冰心說:「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
新學期又開始了,一本本新書又在等著我們去讀了。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讀書經歷了,讓我們回顧一下各自的讀書生活,交流各自的讀書體會。(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學們讀了什麼書?
在幾年的讀書生活中有哪些讀書感受?
最喜歡看哪本書?
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知道哪些讀書人的故事?
……
在小組內交流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選擇一兩個話題,全班交流。
二、我的讀書生活
有人覺得讀書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卻覺得讀書是件快樂的事。你是怎樣看待讀書的呢?談一談你的讀書生活,說出你的觀點。(交流讀書生活,從中掀起讀書熱潮。)
三、我讀過的書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一本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何況我們還讀了許多不同的書。我想,書中肯定有千百種滋味在我們心頭,就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讀過的書。
四、訪問愛書人
我們若能找到讀書樂趣,就會漸漸的變成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學,請你准備好一兩個問題,去采訪一下他們,並作簡單記錄。
開始采訪活動。
交流采訪結果:說出自己准備的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讀一讀被采訪人的回答。
談一談采訪後的收獲。
五、共商讀書節
1.教師宣布開展讀書節活動。
分組討論:我們應該搞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參照出示的《感受讀書快樂》中的活動。)
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感受讀書快樂
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
去圖書室或書店看書,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
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
……
小組匯報各自的活動,說一說,如果我們開展其中一項活動,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開展。
2.制定方案。
小組交流,選出一項自己組想搞的活動。共同討論,寫出活動計劃。
3.全班交流。
各組讀出自己的計劃。聽取他組的優點,對自己組的計劃進行補充,也可以對別組的計劃提出好的建議。
4.修改方案。
通過交流,對自己組定下的計劃進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宣布讀書節展示時間:本單元結束後進行一次;學期末進行一次;中間還會有靈活機動的時間。
希望同學們課下和閱讀課時間活動起來,為讀書節展示活動做好准備。
❸ 小學語文實踐成果展示
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方法:讓學生每人准備一本課外書,當然有更多的更好,然後在班上交換閱讀,每天堅持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的要求由低到高慢慢提出,堅持一兩個學期,相信會有提高。
❹ 如何上好小學生閱讀指導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
來源:廣州朴新教育
2018-07-19|已幫助:650人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如何加以指導,對老師而言,顯得很重要。那麼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
一、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興趣,根據不同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閱讀適合的材料。對四年級來說,可閱讀文質兼美的敘事文作品及優秀詩文。例如,四年級文質兼美的敘事文有《蘆葉船》。這篇文章以孩子的口吻敘述童年玩蘆葉船的事。
優美的語言,貼近孩子世界的描述,讓學生的心與文中的孩子的心相連。通過讀體會到美:玩的地方美,玩到的玩具美,玩的過程美;體會到樂:童年到處是歡樂。從而對課文產生了閱讀興趣,激發了閱讀興趣。至於閱讀習慣,學校圖書室每周二是班級借閱日,我讓他們借自己喜歡的讀物,並寫讀後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教師必須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的閱讀方法。對於不同的年級教給他們不同的方法技能。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採取示範讀的方法,讓他們聽老師讀,學習句子的自然停頓、語氣、標點停頓時間的長短等。然後自由讀,老師個別指導,小組、班級的品讀。
例如在教《小溪流的歌》一課時,通過示範讀、自由讀、品讀等方法的指導,學生不僅掌握了語速,自然停頓、抑揚頓挫,而且感情很到位特別是小溪流說的話,在讀的過程中受到了教育,而且還體會到了文本本身語言的優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不僅限於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與作者產生共鳴。這就要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但各自所運用文體又不同,這就需要老師加以指導。
三、注重體驗。發展個性
閱讀教學中要激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相同文本而言,不同層面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會和理解。」這就要求老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立自己認為特別重要問題等。不以標准化的解讀去規范學生的閱讀理解,應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如教學《景陽崗》時,課文結尾說:武松……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斗的過?」有的同學提出「全文主要寫武松打虎的驚人故事,給人留下了無所畏懼、英勇、豪爽的形象,結尾寫他怕虎的心理,這會不會損害打虎英雄的形象呢?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學生探究釋疑,深化獨特感受。
學生又通過身臨其境的閱讀體會,再加上小組合作探究。有的同學認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後,已經精疲力盡,再遇猛虎當然力不從心了,結尾這樣寫合乎情理;有的認為課文重點寫武松與猛虎搏鬥,表現了武松有勇無謀,機智無畏,結尾略寫,無關大局;還有的認為這樣寫與前文武松三次心理活動形成了矛盾,不好……聯系全文來考慮,很好。
結尾所寫究竟矛盾不矛盾?學生通過再次閱讀體會到看似矛盾,實際上完全符合常理,因為武松必定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力氣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寫顯得更真實。因此,在閱讀指導課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很重要,也是實現《課標》的又一途徑。
四、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可見,閱讀是一種在創造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應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去靈活的閱讀文本,去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學習《草船借箭》時,一位同學在閱讀課文後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說課題中的「借」用的不當,因為在我們日常的習慣中借別人的東西,用完後要歸還,可在課文中諸葛亮從曹操那兒借的十萬支箭,沒徵得曹操的同意,更不會歸還。所以說,課文的題目不應該是《草船借箭》,而應該是「草船騙箭」更合適。那麼課文為什麼用草船借箭呢?同學們通過查閱課外書籍,對文本的多次閱讀,都認為用草船借箭更合適。因為在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中,可以了解到,諸葛亮所借的十萬支箭,在那場戰役中的確又還給了曹操,只是還的方式很妙。由此可見,富有創造性的質疑,會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