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教育的專家教師有誰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9.4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名師講壇 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 王崧舟 2008.10 25.00
名師講壇 可以這樣教作文——24位名師的小學作文教學經驗 余文森 主編 2009.6 25.00
名師講壇 支玉恆老師教語文 支玉恆 著 2009.6 28.00
課堂觀察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 余文森 林高明許玉蘭主編 2009.10 25.00
名師評課 聽王崧舟老師評課 王崧舟 著 2010.5 29.80
名師課堂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 李鎮西 2005.1 29.80
名師課堂 聽竇桂梅老師講課 竇桂梅 2006.1 29.80
『貳』 《把課堂還給學生 如何構建理想課堂大夏書系 教
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回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答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勵。」什麼樣的師生角色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呢?在課程改革的《美術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中有這樣的建議:「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問題補充:一、學生先說話,教師後評價二、學生先實踐,老師後指導三、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助教」 四、學生當「評委」,老師當「嘉賓」
『叄』 有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法的資料嗎
雖然教無定法,但還是有章可循:
建議你看《大夏書系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的系列書目回。共有四答本書,分別是《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裡面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不一樣,你可以多多向他們學習。我就是看這幾本書,領導說我寫的教案很有靈氣,哈哈
『肆』 張文質的出版著述
《引向黑暗之門》(詩集)(作家出版社,1997年)
《唇舌的授權——張文質教育隨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片面之辭》(中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年)
《保衛童年——基於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對話》(與林少敏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育的十字路口》(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詞》(與肖川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幻想之眼——一個教育者的內在沖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教育講演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教育講演錄》(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張文質教育立場》(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包含:《唇舌的授權——張文質教育隨筆》<新版>、《保衛童年——基於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對話》<與林少敏合著,新版>、《我的寫作是獻給自己的祈禱書》《我們是怎麼開展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張文質教育講演錄》四本)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張文質家庭教育講演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教育的心靈之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守望教育》(與陳榮藝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輕風掠過心靈——99個感人的教育故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生活在痴迷之中——20位教師的生命探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永懷生命的初戀——99個溫潤課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中國最佳教育隨筆》(第一、二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明日教育論壇》(第1~ 輯,截至2009年4月已出版46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
《慢教育》(第一、二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08年)
《生命教育》(實驗教材)(與肖川合編,人民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生命化教育探索叢書》(與肖川、黃旭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
《閩教書香·年度教師》(第一輯、第二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贏在課堂——小學語文名師經典案例》(原子能出版社,2008年)
《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教師的愛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教育從心靈開始: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大夏書系·小學語文名師課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009年。張文質、竇桂梅 主編,姚春傑 執行主編:包括《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五本。)
《活著就是幸福——生命讀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1. 個人著作有《聽張文質老師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主編著作有「年度教師叢書」第二輯(福建教育出版社),「生命化教育旅途叢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其多部著、編圖書,如《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等,入選「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伍』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
內容簡介《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主要收錄了數十位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範本,為你講述了他們是如何教學的。教師的意義在於課堂,如果離開了孩子,那麼,一切所謂的「詩」與「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為了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師課前的智慧積淀與傾情投入。語文教師面對文本的姿態、解讀文本的視角、切入教學的埠,固然受其文化涵養、思維品質等方面的制約,但同時也是其課堂觀的物化。可以說,課堂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著教者的備課風格。 編輯推薦《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大夏書系·課堂觀察 媒體推薦對我們一線的任課老師來說,用感性的、直觀的方法來認識或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是最方便也最適用的。 ——支玉恆 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王崧舟 我的好課觀,可用16個字概括,即: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 ——孫雙金 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返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 ——薛法根 目錄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理想的語文課堂我的好課觀我欣賞這樣的語文課一堂好課的質量標准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讓課堂充滿活力我心目中好課的標准什麼是好課好課美在簡約好課的境界我的好課觀洗凈語文課堂上的浮華洗凈語文課堂上的浮華語文課堂教學診斷與思考語文課堂:莫在課文外圍漫遊想起40年前聽的一堂語文課課堂,允許學生沉默莫被無「度」的「自主」晃了眼透視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教學新課程呼喚新課堂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課堂學習怎樣看別人的課怎樣看別人的課觀課評教, 「路在何方」制定語文課堂標準的思考及目的如何聽高段習作課聽於永正老師上課隨想錄兒童語文課程視野下的聽課低年級閱讀課:尋找一把童年之「尺」著眼關鍵視點,評價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探尋語文之「道」探尋語文之「道」欲把西湖比西子以兩極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賞之美閱讀課堂教學「五說」怎樣讓語文課彌漫語文味讓語文課歸家讓課堂充滿生長的律動走向智慧的語文教學 文摘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周益民教師的意義在於課堂,如果離開了孩子,那麼,一切所謂的「詩」與「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為了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師課前的智慧積淀與傾情投入。語文教師面對文本的姿態、解讀文本的視角、切入教學的埠,固然受其文化涵養、思維品質等方面的制約,但同時也是其課堂觀的物化。可以說,課堂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著教者的備課風格。那麼,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是怎樣的呢?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應該就是基於兒童同時為了兒童的課堂。我們都在追尋理想的語文課堂,理解角度不一,外化表現多元,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忽略了課堂的主體——兒童。瑞典「智慧女神」愛倫·凱曾經樂觀地預言:20世紀將「兒童的世紀」。然而,即便僅就語文學習而言,迄今為止我們都很難宣稱已經讓兒童享受到了真正的童年課堂生活。美國詩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中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作為孩子的母語導師,在個體最為美好的階段,我們該播下怎樣的種子?「童年」作為一種意義的負載者,其意義不僅在於生物學意義上,更指向文化層面。我們需要尊重童年的權利,張揚童年的價值,逐漸消除遮蔽童年的課堂。我們語文教師需要一雙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顆孩子的童心,應該是一名「長大的兒童」。我常常懷揣著這樣的理想,漫步在通往課堂的准備之路上。走近文本,這是教學准備的首要環節。閱讀是一種讀者與文本(潛在的作者)之間的對話活動,讀者是閱讀的核心,是解釋文本的權威。作品不是作者的豐碑,而是樂譜,需要讀者演奏。由一代代讀者的參與,作品的意義才被不斷地揭示、創造,並不斷積累,因此解讀永無止境。永無止境並非淺嘗輒止的借口,雖不能窮其盡,卻須求逼近。面對文本,我常常喜歡以不同的視角嘗試著去了解、去接納、去審視,力爭做到多角度交流,全方位把握。我喜歡將自己設想成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近文本:——我是作者「我是作者」是求其「真」的過程。文本主要傳遞什麼信息?主要抒發什麼情懷?其最初本義為何?這一過程其實便是追尋文本基本涵義的過程。「識真」既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進一步求解的前提。「我是作者」要力爭准確還原文字傳載的信息。「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作者與讀者問固然由於諸多因素,無法達成一致的認識,但文字畢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閱讀者完全可以憑借對文字信息的深刻把握,最大度地逼近作者的本義所在。要識得其「真」,就須真切地走進,實在地揣摩,從而還原抑或再建。葉老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我是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對文本。時間、空間、閱歷、氣質都是橫跨在作者與讀者間的鴻溝。閱讀者就要設法通過,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用洗練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寒江雪釣圖,似是寫景。但此詩作於詩人謫居永州期間,了解詩人生平遭遇,就會頓曉詩中「漁翁」實是詩人自喻。柳宗元被貶永州,精神受到很大打擊,這首詩就是他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壓抑。而將四句首字連讀,更讀出詩人「千萬孤獨」的落寞、孤寂。——我是孩子「我是孩子」是對母語學習規律的認識。教材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孩子,閱讀學習教材是他們語文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兒童的閱讀心理與成人有著很大差異,他們重直覺把握,重感性體驗。教學的成功建築在對兒童的理解上,需要教師擁有一雙孩子的眼睛。「我是孩子」是一種真誠的教師情懷,而非故意做出的「下蹲」姿勢;是一個感情真實的心性意義上的兒童,而非耐著性子模仿孩子的「偽兒童」。「我是孩子」為教師解讀文本開辟了一個新奇的天地。李吉林老師說:「兒童的眼睛是奇異的。世界在兒童的眼裡猶如童話一般。孩子看山,好像山窪里會走出一個白鬍子老爺爺,坐下來跟他講故事;孩子看雲,雲兒在飄,好像大白馬在草原上奔跑,咦,馬兒跪下來,還等著他騎呢。……我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山那水也瞧著我,那花那樹點頭微笑,誘惑著我和孩子們投入她的懷抱。」教育學者李慶明指出:這里的「看」是一種基於師生心靈對話與溝通的參與性、移情性、體驗性的「本質直觀」,它擺脫了觀察者的自我中心,克服了觀察者與觀察對象的二元分離,從而避免了那種純自然科學式的簡化「解釋」,獲得了對作為活生生的人的「兒童」的豐滿理解。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我們就會想,《江雪》詩中,那蓑笠翁為何怪怪地釣起了雪來(「獨釣寒江雪」)?小猴兒好可愛,它們捨不得那麼美麗的月亮掉進水中(《撈月亮》)。——我是教師「我是教師」是多種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視角易於領悟文本的原始意義,以孩子的視角易於了解學習對象的心理狀態,但這些仍然不夠。我們還要斟酌作者所寓之意是否適於向孩子揭示?應該領著孩子求解到何種程度?文本進入教材,除去原先意義的價值,編者又賦予其何種意義?這就是教師的視角。「我是教師」,所以我要考慮,《江雪》詩中所寓之意應該向孩子們揭示到幾分?蓑笠翁的「釣雪」誤會又該如何消除?「我是教師」是一種專業解讀。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同一般讀者的文本閱讀是不盡相同的。一般意義的閱讀主要旨在理解文章內容、接收相關信息、獲取精神享受等等,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與自由度。教師閱讀則更講究准確與深入,同時還是一種「為他」式解讀,一切皆是為著更好地輔助兒童,考慮的是如何以文本為憑借促進學生的言語發展。我喜歡以不同的姿態面對文本:——先做「信教徒」做「信教徒」,是我們對待文本的一種應有禮遇。每個文本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這種勞動的成果理應得到讀者的認同、尊重。受某些思潮影響,有些人總想著如何解構、顛覆甚或「大話」文本,我以為這是很不嚴肅的表現。即便「解構」、「顛覆」,也應以洞察文本、佔有文本為前提,首先也應該真誠地領會與感受。其實,很多的誤會都出於誤解。做「信教徒」是對文本認同的過程,是獲得經驗、汲取智慧、贏得力量的過程,也是起飛必不可少的助跑。——再做「反思者」自然,教師不該成為教材的奴隸。如果說「信教徒」是「入」,那麼「反思者」就是「出」。作為一種精確化、典型化的材料,教材曾經是教師、學生心中膜拜的對象,是少數學科專家、權威人士的意志的物化,幾乎成了「真理」的代稱,教師、學生不會也不敢對其產生疑問。正是長期認同於這種觀念,我們的課堂鮮有爭執與懷疑,教師習慣了教教材,孩子則習慣了以教材為標準的演繹與推理,與生俱來的好奇、懷疑漸行萎縮。其實,教材僅是課程資源的一個維度,教師、學生才是創造課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應將教師、學生置於跟教材「等高」的平台,甚至,教師、學生也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參與「自我教材」的構建,由此可帶來全新的學習方式,進而有力地提升課程質量。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反思者」的角色要求。記得在《可愛的草塘》的教學准備中,通過先期的閱讀體悟,我感受到北大荒變成「米糧倉」後的可喜新貌,感受到其景美、物豐、人勤的內涵。但是再往深里思索,在當今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理念下,這種開荒墾荒還值得宣揚嗎?其時恰巧閱讀到《喜聞北大荒又荒》一文:「過度開荒也造成了原始生態系統的破壞,曾經肥沃的黑土地日益貧瘠,為此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恢復生態,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由片面強調人的主體性和人對自然的征服掠奪,轉變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北大荒的變遷使人聆聽到了人與自然的協奏曲,看到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多彩畫卷。」這正解決了我的疑慮。像這樣的反思常常成為教學設計的一個有力抓手,成為利用教材、改造教材的有效資源。
『陸』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實錄視頻 百度雲
你想找一下那個教學實錄視頻的話,直接在瀏覽器下一個小學語文名師課堂就可以。
『柒』 求 可以看小學語文名師教學實錄的網站 或者資源 謝謝
你在視頻中搜下王淞舟,竇桂梅,有很多課堂實錄的,很精彩,但不一定實用。
『捌』 求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寫的關於小學語文教育方面的著作
小學語文來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源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9.4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
張文質、竇桂梅主編
2008.10
25.00
名師講壇
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
王崧舟
2008.10
25.00
名師講壇
可以這樣教作文--24位名師的小學作文教學經驗
余文森
主編
2009.6
25.00
名師講壇
支玉恆老師教語文
支玉恆
著
2009.6
28.00
課堂觀察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
余文森
林高明
許玉蘭
主編
2009.10
25.00
名師評課
聽王崧舟老師評課
王崧舟
著
2010.5
29.80
名師課堂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
李鎮西
2005.1
29.80
名師課堂
聽竇桂梅老師講課
竇桂梅
2006.1
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