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作文
語文參考答案
一、1、A略 2、D 3、C 4、D 5、B 6、D
7、(1)日暮鄉關何處是(2)濯清漣而不妖(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二、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運用(共4分)
8、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l5日在京開幕,胡錦濤作重要報告。
三、閱讀(36分)
9、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2分)
10、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2分)
11 (1)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2)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3)延:邀請 (4)屬:類(2分)
12、(1)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2分)
(2)漁人一件一件地向他們講述自己知道的事,桃花源中的人都感到惋惜。(2分)
13、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2分)
14、(1)環境優美;(2)和睦安樂;(3)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3分)
15、胖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穿,爬,攀,縮,傾(2分)
16、照應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慘淡,表明父親的經濟狀況窘迫;與我的紫毛大衣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父親對我無私的深沉的愛(2分)
17A表現出父親擔心兒子在路途中的安全,希望兒子寫信報平安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牽掛;
18.B表現出父親對兒子離別的不舍及囑咐他小心行李,突顯出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2分)
19、 (1)我看到父親為我買桔子的艱難場景被父愛所感動而落淚,也為前文的誤解父親而自責落淚。(2)因與父親分別而落淚,也為父親的前途艱難而落下辛酸之淚
20、瞎婆婆給的「兩元錢」或一元錢 取之不盡,用之不謁,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或者讓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2分)
21、(1)說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動作緩慢,同時這也是瞎婆婆對這來之不易的「兩元錢」作出重大決策的表現。(2分)
(2)我被瞎婆婆的舉動感動了,深知瞎婆婆送這「兩元錢」的深情厚意,所以這是不能自己的表現。(2分)
22、都明白了瞎婆婆說的「兩元錢」為什麼會變成手中一元錢的緣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販欺騙瞎婆婆,說好是兩元 錢,而實際只給了一元錢的事情。(2分)
25、(略)(2分)
四、作文(40分)
Ⅱ 跪求!!!八年級上語文期中試卷(人教版)
八年級(上)古詩文名句默寫題
一、 根據課文內容直接默寫。(共18分,每空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7、盪胸生曾雲,決呲入歸鳥。
8、 白頭騷更短,渾欲不勝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1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理解性默寫。(共7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欲窮其林。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3、《陋室銘》中「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4、《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6、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8、《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瞭望中之所見,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
從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13、透過《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
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三、 拓展性默寫(共4分,每小題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的古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上)文言文總復習
八年級上冊:14、《桃花源記》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二、 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6、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了。」 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後遂無問津者。 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藉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 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 1、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並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三個成語 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八年級上冊:6、陋室銘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麼。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雲:「何陋之有?」 4、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麼?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表現主人生活環境清幽的句子是什麼?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八年級上冊: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
5、貨惡其棄於地也 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
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適時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三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不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回事時,「我」是怎麼想的?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摘錄原句回答),為什麼會這樣?(聯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長為什麼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的什麼特點?
4.「我」為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樣說?
[三] 答案:1、我以為從阿長那裡得到《山海經》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麼希望,但她既然來問,也不好不說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吃驚,震動,全身都震悚起來。) 被阿長的熱忱深深打動 3、對《山海經》的關心就是對孩子的關心,突出了阿長善良的性格特點。4、我根本沒有想到她會給我買回來,在一個孩子的眼裡,這確實是有很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五]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著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了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下面幾句話有什麼含義?體現了什麼?
(1)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2)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4)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有何作用?
(1)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請從人稱和內容兩個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
(3)我的眼淚又來了。(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3.選文對父親的刻畫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有何作用?
4.指出「蹣跚」一詞與文中哪句話相照應,並解釋。
5.寫出與「撲撲衣上的泥土」相照應的句子。
6.這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
7.「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原因是什麼?
8.段末用「我的眼淚又來了」作結有何作用?
9.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0.用「‖」分三層。
11.選出最能概括這段文字內容的一個標題( )
A、父子情深。B、慈父背影。C、車上惜別。D、買桔送別。
12.這一自然段共有兩處「背影」,其中詳細地刻畫了買桔子的背影,為什麼要這樣寫?
[五] 答案:(1)體現了父子間的相互體貼和關懷,尤其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懷。(2)體胖的父親買橘子並不輕松,只是想到要替兒子做的事已經做到了,盡管很累,單心裡卻很踏實。(3)表現了父親對兒子遠行的牽掛之情。(4)突出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2、(1)用第一人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時,不能作直接描寫,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測別人的心理活動。同時,從內容上說,也表明買橘子這件事對父親來說並不輕松。(2)"找"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依依不捨的感情(3)從內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淚;突出了作者和父親離別時對父親的依戀、感激和敬愛之情。從結構方面:照應前文中"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3、動作描寫,細致入微的刻畫了父親為兒子不辭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愛子情深。4、父親是個胖子;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5、他用手攀著上面…… 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再抱起橘子走。6、描寫7、怕父親傷心,也怕別人笑話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愛深情)9、作者對父親的感激留戀之情10、只好讓他去‖我看見……到那邊來信‖過一會說……。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兒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特殊形象。父親的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父愛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的表現出來。
《陋室銘》(劉禹錫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題)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宋代哲學家 周敦頤)(2001年河北省中考閱讀題)
一、 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3 分)
1、 益: 副詞,更。 2、 植:樹立。 3 、鮮:少。 4、濯:洗滌。 5、褻:親近而不莊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應當 9、獨:只,僅
二、翻譯: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於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後卻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裡。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四.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徵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朴、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苟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
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無義。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理解背誦:①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③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④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⑥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⑦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記
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後
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艷美麗
(3)一字多義:志: 處之志之; 標記,尋向所志。
(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具: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來問訊咸,都。 黃發(老人)垂髫(小孩),並怡然自樂,都。
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後「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麼「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不想讓桃花源以外的人來打攪他們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或:為了寄託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課程標准語文八年級上冊古詩理解性默寫
& 桃花源記
1 基礎知識
Ø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Ø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緣〕沿著,順著。〔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雲〕說。 [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後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Ⅲ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練習卷
八年級語文期中練習卷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32分)
1.找出每組中注音有錯的一項並訂正在題後的括弧中。(4分)
(1)A.震悚(sǒng) B.瘡疤(chuāng) C.瑣屑(xuè) ( )
(2)A.狼藉(jí) B.阻遏(wè) C.頹唐(tuí) ( )
(3)A.取締(dì) B.嫉妒(jí) C.文縐縐(zhuō) ( )
(4)A.躊躇(zhù) B.賦閑(fù) C.荒謬(miù) ( )
2.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大tíng( )廣眾 銳不可dāng( )
瓜分zāng( )物 長途bá( )涉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新聞通常由三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構成:標題,導語,主體,導語一般是對事件中心的概述。新聞主要是用事實說話,所以不能插入議論性的語言。
B.《阿長與<山海經>》出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學過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出自這本散文集。
C.《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一首反映「安史之亂」的詩作,這首詩的姊妹篇是《望岳》和《春望》。
D.《桃花源記》和《核舟記》都以敘事為主,前者記敘了一個虛構的世外桃源的故事,後者則記敘了真實的「大蘇泛赤壁」的文學故事。
4.根據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寫。(每空1分,共12分)
(1)盪胸生曾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覽眾山小。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 _____。氣蒸雲夢澤,_____ ___________。
(3)少壯不努力, 。
(4) ,恨別鳥驚心。
(5)復行數十步,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6)《愛蓮說》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
(7)《陋室銘》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
(8)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具有現實意義。儒家強調「 」,提倡講究誠信,和睦相處,這同今天「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不謀而合;而「 」則表現出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用《大道之行也》中的相關語句填空)
(9)請默寫一句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
5.某校八年級(3)班同學為准備「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組織了部分知識競賽題,請回答下列問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