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案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2 18:58:19

⑴ 誰有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月光曲》的好教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後,我們也彷彿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嚮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

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及表達的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滿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裡「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於凄楚中飽含了對哥哥的體貼。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即興創作《月光曲》,並為之演奏。

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繫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才能突破難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盲姑娘一直以來的願望,而盲姑娘把這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說明了她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說的「音樂會入場券太貴,咱們又太窮」話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現實,盲姑娘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盲姑娘的這幾句話使貝多芬十分激動,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創作的激情頓時而生。

③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清幽」,秀麗、幽靜。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麼朦朧,那麼美,就連破舊的茅屋也顯得詩情畫意。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裡的窮困和凄涼。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貝多芬,他「望瞭望」窮兄妹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而又愛好音樂的人們,這樣想著,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鍵來。

④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霎時間」,極短的時間。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隨著景象的變化,音樂氣勢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豐富的聯想!時而舒緩,時而明快,時而悠揚,時而激烈。清新、夢幻的境界,優美、和諧的曲調,讓我們不得不嘆服貝多芬高超的技藝。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像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臉上是「恬靜」的,心裡是舒適、安逸的。「彷彿」,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濤洶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麼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嚮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像。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對詞語的理解。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課文中指優美的琴聲讓兄妹倆聽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蘇醒:昏迷後醒過來。課文中指窮兄妹倆從美妙的音樂中回過神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在知識、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當前六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在自讀自悟中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可從以下三方面體會:

①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種人物形象。教學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理解這一人物形象時,教師著重向學生介紹他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奏樂曲這一故事中,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作為勞苦大眾的代表窮兄妹倆,他們生活很困苦,但十分愛音樂,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窮兄妹倆能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這種善良的品性正是審美教育的「源流」。

②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復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學生想像並練說:「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也能通過充溢著優美意境的語言文字,想像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③從優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配樂誦讀,從而更透徹得了解文章!

小學語文月光曲如何導入

月光曲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後,我們也彷彿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嚮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

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及表達的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滿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裡「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於凄楚中飽含了對哥哥的體貼。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即興創作《月光曲》,並為之演奏。

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繫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才能突破難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盲姑娘一直以來的願望,而盲姑娘把這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說明了她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說的「音樂會入場券太貴,咱們又太窮」話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現實,盲姑娘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盲姑娘的這幾句話使貝多芬十分激動,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創作的激情頓時而生。

③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清幽」,秀麗、幽靜。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麼朦朧,那麼美,就連破舊的茅屋也顯得詩情畫意。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裡的窮困和凄涼。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貝多芬,他「望瞭望」窮兄妹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而又愛好音樂的人們,這樣想著,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鍵來。

④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霎時間」,極短的時間。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隨著景象的變化,音樂氣勢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豐富的聯想!時而舒緩,時而明快,時而悠揚,時而激烈。清新、夢幻的境界,優美、和諧的曲調,讓我們不得不嘆服貝多芬高超的技藝。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像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臉上是「恬靜」的,心裡是舒適、安逸的。「彷彿」,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濤洶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麼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嚮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像。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對詞語的理解。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課文中指優美的琴聲讓兄妹倆聽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蘇醒:昏迷後醒過來。課文中指窮兄妹倆從美妙的音樂中回過神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在知識、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當前六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在自讀自悟中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可從以下三方面體會:

①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種人物形象。教學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理解這一人物形象時,教師著重向學生介紹他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奏樂曲這一故事中,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作為勞苦大眾的代表窮兄妹倆,他們生活很困苦,但十分愛音樂,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窮兄妹倆能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這種善良的品性正是審美教育的「源流」。

②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復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學生想像並練說:「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也能通過充溢著優美意境的語言文字,想像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③從優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配樂誦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月光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