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中段語文教研記錄

小學中段語文教研記錄

發布時間:2021-01-12 02:20:18

❶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會議記錄

會議議記錄的基本格式是:
題目(五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會議記錄)
時間:
地點:
主持人:
主講人:
參加人員發言(最好能記下原話,或者意思):
會議決定事項:

小學語文教研記錄

XX小學語文組教研記錄
時間 地點 主持人 記錄人
參加人員
教研主題
教研過程記錄
教研小結

❸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如何轉化後進 生教研記錄

所謂「後進生」,是指只有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方面都達不到培養目標對該年級所提出要求的學生。在實際的教育中,後進生又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即思想和成績都差的「雙差生」和只有成績差的「單差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裡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後進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對他們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以下我就以我教育工作中的一個案例來說說我對後進生教育的看法。
轉化對象介紹:李某,男,9歲,學習態度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後作業字跡潦草,家庭作業基本不做,而且經常性逃學,但好在他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一般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因此我把他定性為思想素質還可以的後進生。
轉化過程:
1、尋找、分析原因
經過多次與他交談,以及從學生和他家周圍的鄰居處了解到他之所以成為後進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棄之不顧,而其父精神上有問題,不能教育他,甚至有時候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因此導致他形成了自由散漫,作業不做,上課不認真,還經常逃學等惡習。另外在小學讀書時,由於家庭和他自身的原因,同學們都看不起他,小學里的老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使他進一步對同學、老師、學校乃至學習感到失望,喪失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2、抓住閃光點,增強學習興趣,恢復對學習的信心
通過從其他同學反饋來的信息,李某還是挺喜歡看書的,並且我在課堂上也發現前15分鍾能認真聽講,並且有時候還能舉手回答問題,正確率還挺高的。針對這些現象我在課堂上創造機會讓他多發言,並且及時給予恰當的肯定的評價,另外我還和其他課任老師交流他的情況,請他們在課堂上對他多關注。經過一段時間,老師們都發覺,他在課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顯的改觀,並且上課效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作業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我找他談了一次話,和他交流這段時間以來他對學習的看法,他自己覺得對上課比較感興趣了,但是不願意做作業,問其原因,他說不會做,其實我從背後了解到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懶惰不願意做,這是從小積下的惡習。對此我也不著急,我只是在談話最後告訴他作業的重要性,老師希望他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做好這一點。而我對此的做法和我對他課堂教育的方法一樣,增強他的興趣。在那次談話後,我經常在課余時間在課本和練習冊上選一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先做這些相對比較容易的題目,增強自信心的同時也能把基礎打牢。另外,我在做課堂練習時遇到適合他做得題目就讓他上前板演。一段時間後,他的課堂練習做得有模有樣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再次找他談話,與他交流做作業的好處和不做作業的害處,他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他也表示在今後會努力聽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
3、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梁,使他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由於在小學時的不良表現,在小學時李某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很希望融入班集體中。因此,我先和幾個班幹部談話,讓他們在平時和他多接觸,班級活動能讓他參加的也多參加。為了更好的轉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致的男同學――我們班的副班長曹佳璐和他做同桌,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在學習和生活中幫助他。
4、轉化工作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應持之以恆,以防惡習反復發生。
由於李某同學在上一階段表現很不錯,因此,我對他的要求漸漸提高到和其他同學一樣。可能由於壓力過大,我對他的期望值過高,他在十一長假後居然沒有來上學。我立馬到他家家訪,問其原因,是作業沒有完成,怕老師責備他,索性就不上學了。我馬上就意識到我可能在教育過程中太心急了,這樣反而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導致前面的努力白費。所以,我轉變策略,對他曠課一事沒有做過多的批評,而是肯定他前一階段在學習上的進步,然後還贊揚他對於學習的態度有所轉變,能正確認識到不做作業是不好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要受批評的,接著我在指出他曠課行為是更加不對的,是比不做作業更讓老師感到寒心。我最後讓他自己思考他的行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正。他在沉默了很久後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今後會好好學習的,我向你保證。」我聽到他那樣說也沒有再進一步追問他,我接著就對他說,「好老師相信你。那你自己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他轉身拿起書包走出家門,走向學校。回到學校後,他在兩天之內補齊了所有的作業,並且每一門功課都做得工工整整。
後進生身上本來就存在了許多缺點和毛病,對他們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後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後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萬不可虎頭蛇尾,前功盡棄!

來源:http://wenku..com/browse/downloadrec?doc_id=676f0645e518964bcf847c90&

❹ 教研活動記錄《怎樣做好小學低段語文說話訓練教學

在構建表象思維、心理相冊兩概念的基礎上,根據小學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專小學語文的學屬科特點,提出一組通過言語活動中的表象思維訓練進行全腦開發的策略,通過為時一學期的實驗表明:1.表象思維訓練,可顯著提高小學低段兒童的字詞學習水平和說話能力,對小學低段兒童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特別是中等生受益最大;2.表象思維訓練能激發小學低段兒童的語文學習興趣,也有助於他們形成穩定、積極的語文學習態度;3.本實驗所採用的表象思維訓練的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表象思維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4.本實驗所採用的表象思維訓練的方式與途徑能提高不同類型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這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技術。

❺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5)小學中段語文教研記錄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❻ 小學語文教研組記錄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7
教研內容: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
活動過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的專題講座
(一)反思重點——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觀念 教學行為 學生的表現
(二)課前准備和課余練習——反思的基點
關鍵詞:教學目標 達成高度 准確的定位
(三)學習觀摩——反思的生長點
(四)開展對話——反思的要點
(五)勇於否定——反思的難點
反思的內容:
1. 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 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3. 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存」。
5. 教學過程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7. 是否存在著「偽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學效果
2. 思自己的行為
3. 思成功之處
4. 思教學不足
5. 思改進措施
6. 思再教設計
(三)進行教學反思的注意事項
1.不要與說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3.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4.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5.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四)關於評課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8
活動主題: 《放飛蜻蜓》集體備課
活動過程:
1、解讀教材: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
2、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三、探討教法:
覃寧: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覺得在這課的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系說。
張永青: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諶雪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麼?
盧衛: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覺得可以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像: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呢?並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的嗎?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5
活動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遨遊漢字王國」
具體內容:
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教學,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進行為期兩周的綜合性實踐。根據 「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等主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次的集體研究,最後決定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及課外的相關資源,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漢字綜合學習行動。活動如下:
1、學習課本上的閱讀材料,然後組成學習小組,並確立組長後明確分工;
2、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秘
(1)字謎大擂台。
(2)諧音俱樂部
(3)小小故事會。(如「一字之差」的教訓等)
(4)小主人在行動——我為用字規范出點力
(5)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3、製作展板。
4、小結: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會說……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他們就會興趣盎然。的確,在綜合性活動課上,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他們的「工作成果」也給老師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1
活動主題:語文課更應返樸歸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堂,怎樣上出「語文味」,特別是在過分強調「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常常是我們忽視的――沒有真正走進去,品讀課文語言,理解文字背後的廣大空間。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精彩,什麼課都想感動天感動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內涵。到頭來只是一派虛假繁榮。與其那樣,不如做些實在的,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打牢基礎,讀好、寫好。
二、問題的解決:
1、課堂上的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莫「同一首歌」。
要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莫「為表演而表演」。
2、讓學生從文本內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總結:
語文不是筐,啥東西都能裝」,我們不能被「語文的外延」之類似是而非的口號所迷惑,而應回歸語文的本色——言語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質」的規定性得以存在、顯現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得以發展的依託,舍此不稱其為學科。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以我們深厚的語文功底引領學生落實語文的「本體」:外里顯現靈活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內里表現為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認識價值觀,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2
活動主題:享受朗讀 培養語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教研概要: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地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反復地進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認識。這樣,學生對言語的感受就會逐漸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而培養學生這種對語言的靈敏、全面、深刻的直覺能力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小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具體措施:
1、語感的培養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果。在上課時適時地指導、點撥、啟發,可能這樣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悟」,語感也自然會流露於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如:《趕海》時引導學生從「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螃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等,讓學生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驚訝、歡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饒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這些構成畫面的語言更適宜培養形象感。
2、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無論哪種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讀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想像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像,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像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如《黃河的主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那是什麼,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著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黃河浪濤的雄偉、壯觀更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之勢。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濤的洶涌澎湃、壯觀,從而為學習艄公鎮定、機智的品質打下深厚的情感鋪墊。
三、總結:
語感培養有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閱讀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感受讀的樂趣,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於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位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創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寬度、厚度以及溫度,使文本在想像與體驗中成為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於學生的心靈。真正地讓學生有感而發,以我口「讀」我心。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3
活動主題:主題: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2、解讀文本 把握目標——分年級組現場集體備課活動(主持人 諶雪嬌)
(1)大屏幕出示文本內容(吳瓊瑛負責課件)
主持人:好,讓我來接過這個接力棒。我記得在青賽課期間,時常會聽到評委與參賽選手交流一個問題,我記得戴主任就問過:你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到位了嗎?文本就是我們閱讀教學中一個物的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憑借。「回首來時語文路,潛心會文最是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率先走進文本,潛心會義。下面,讓我們跟隨本部三年級組青春靚麗的黃春英、繆玲、黃梅芳、黃翠玲老師一起走進《放飛蜻蜓》。
(2)教師個性化分角色朗讀。
(3)按年級組討論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及簡要提出突破本課難點的建議(有效突破難點的金點子)。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4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主持人: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謝謝幾位老師的朗讀,對文本的解讀目的是為了制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規定教與學的全過程的綱領。下面請以年級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突破本課難點的教學策略。
(討論交流5-7分鍾,然後全體交流,主持人即興串講)
(下發討論表格,以組為單位記錄討論結果,並確定一位中心發言人,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討論)
討論的問題有:
A、通過閱讀文本,你們組認為《放飛蜻蜓》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是:
B、(有效教學金點子)體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你們組有哪些建議?
(4)請3-4個組代表講解。
(5)提出我們組通過研讀教材,確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主持人: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研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停下的是實踐的腳步。下面,讓我們走進吳柳清老師的課堂,看看吳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目標的達成情況。下面請老師們往後座,稍作休息後一起來欣賞吳老師的教學魅力。
3、課例示範,踐行目標(吳柳青負責)
要求:通過觀摩課例,關注和檢測目標達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學在反思評議中提升。(反思評課環節由余宗翰主持,吳柳青負責反思,潘萍、覃寧、黃春英、龍懿敏圍繞目標的達成及實施的策略進行評課,組外教師補充。)
5、活動小結(盧衛)
今天我們三年級組圍繞「有效教學」這一課題,以「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為切入點,進行了現場集體備課,對話交流,課例展示,評課反思等活動,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准確定位教學目標來保障有效教學的實踐。雖然我們來不及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但只要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認識到「潛心會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目標導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游離保障,能引起我們的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目標及文本的關注,我們這次教研活動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達成了一種共識,追求語文教學的扎扎實實、簡簡單單、回歸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標,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學生,我們就能實現有效教學。讓我們沿著有效教學的道路,去深入探討。感謝學校領導的指導和老師們的積極參與。
6、集體誦讀陶行知教育語錄
(讓我們向陶行知先生學習,成為一個有愛心和智慧的教師)
●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黃校長提出希望。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16
主題:課題與教研同行 理論與實踐碰撞-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探究
1、熟悉《課標》要求,正確認識識字教學。
2、正確認識識字與閱讀的關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識字教學。
3、做好識字過渡,多方位引導。
4、把握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基本策略。
5、黃勤老師執教的《特殊的葬禮》。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中段語文教研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