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秦觀踏莎行人教版語文

秦觀踏莎行人教版語文

發布時間:2021-01-11 15:11:27

Ⅰ 秦觀《踏莎行》賞析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樓台」,高大,崇高版。詞人少有大志、喜讀權兵書的時候,心中有一個高遠的理想和目標,好像是一個樓台一樣。可是,經過這么多的挫傷,是「霧失樓台」,在雲霧的遮蔽之中,這個理想的樓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見了。

「津渡」,是一個出路,一個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碼頭。在夜月的迷濛之中,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這里的霧和月,與後面寫的「杜鵑聲里斜陽暮」的現實情景是不相符合的。這兩句所寫的不是現實的情景,而是他內心之中的一咱破滅的感覺。而把內心破滅的感覺,用這種假想的、不是現實的形象表現出來,就使它有了一種象徵的意味。

「桃源」,象徵著一種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個理想世界破滅的象徵。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說「桃源望斷無尋處」。由這句的聯想,想到了「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是一個美好理想的破滅,而他們現實生活則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著重這句就行 可以引用 李樂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樓閣 裡面也用了這兩句

Ⅱ 踏莎行 秦觀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來傷春傷別之作。自上闋寫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時空的轉換,寫人在旅途,漂泊無際,且無止期,從而展示了遊子剪不斷的離愁。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寫遠望之人的內心活動,春山本無內外之別,詞人將其界定,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頗令人玩味。結構的「蒙太奇」處理是此作最大特色。上下闋是兩個生活畫面的組接,前者寫行人,後者寫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讓此情有一個交流互感的過程,比「單相思」來得厚重和深沉。

Ⅲ 秦觀踏莎行翻譯

譯文
樓台消失在霧靄迷濛之中,
渡口迷失在月色昏暗之間,
望斷天涯,世外桃源無處專可尋。
孤零零的屬客館緊鎖春寒,流落天涯的客人那堪如此寂寞孤零?
尤其是,夕陽西下,暮色黃昏,傳來幾句凄婉的杜鵑聲。

驛使捎來梅花,
朋友傳來書信,
睹物思人,堆積成綿綿離緒,重重別情。
郴江本來繞著郴山流淌,
直下瀟湘,為誰而去?

Ⅳ 秦觀寫《踏莎行 》有加註拼音的嗎

wù shī lóu tái ,yuè mí jīn dù 。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táo yuán wàng àn wú xún chù 。
桃源望版斷無尋處。
kě kā權n gū guǎn bì chūn hán ,dù juān shēng lǐ xié yáng mù 。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yì jì méi huā ,yú chuán chǐ sù 。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qì chéng cǐ hèn wú zhòng shù 。
砌成此恨無重數。
chēn jiāng xìng zì rào chēn shān ,wéi shuí liú xià xiāo xiāng qù 。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Ⅳ 秦觀的踏莎行 主要是意思 中心

1、解答:

此詞為作者紹聖四年(1097)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於郴州旅店所寫。表達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紹聖四年,作者因新舊黨爭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州酒稅,後又被羅織罪名貶謫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祿;又貶橫州,此詞作於離郴前,寫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蘇軾受到賈易的彈劾。秦觀從蘇軾處得知自己亦附帶被劾,便立刻去找有關台諫官員疏通。秦觀的失態使得蘇軾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敵的攻訐,而蘇軾與秦觀的關系也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認為,這首《踏莎行》的下闋,很可能是秦觀在流放歲月中,通過同為蘇門友人的黃庭堅,向蘇軾所作的曲折表白。

2、原詞: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3、譯文:

霧迷濛,樓台依稀難辨,
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
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
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
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
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
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
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Ⅵ 秦觀 踏莎行中的全部知識點

踏莎行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譯文
霧迷濛,樓台依稀難辨, 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 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 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 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 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 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 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賞析一】
這首詞題為「郴州旅舍」。大約作於紹聖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於新舊黨爭,秦觀出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劉拯告他增損神宗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再以寫佛書被罪,貶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連三的貶謫,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於筆端,詞作也益趨凄愴。此作寫於初抵郴州之時,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的凄苦與幽怨。成為蜚聲詞壇的千古絕唱。 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境。開頭三句,緣情寫景,劈面推開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銷魂的畫面:漫天迷霧隱去了樓台,月色朦朧中,渡口顯得迷茫難辨。「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互文見義,不僅對句工整,也不只是狀寫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霧失」、「月迷」,皆為下句「望斷」出力。「桃源望斷無尋處」。詞人站在旅舍觀望應該已經很久了,他目尋當年陶淵明筆下的那塊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不遠。詞人由此生聯想:即是「望斷」,亦為枉然。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點絳唇》,諸本題作「桃源」。詞中「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寫的當是同樣的心情。「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千古關情,異代同心。而「霧」、「月」則是不可克服的現實阻礙,它們以其本身的虛無縹緲呈現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徵意義。而「樓台」、「津渡」,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同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蘊涵,它們是精神空間的向上與超越的拓展。詞人多麼希望藉此尋出一條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現實回報他的是這片霧籠煙鎖的景象。「適彼樂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現實之不堪。於是放縱的目光開始內收,逗出「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桃源無覓,又謫居遠離家鄉的郴州這個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鄉之情,更何況不是宦遊他鄉,而是天涯淪落啊。這兩句正是意在渲染這個貶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時節,獨處客館,念往事煙靄紛紛,瞻前景不寒而慄。一個「閉」字,鎖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館門,也鎖住了那顆欲求拓展的心靈。更有杜鵑聲聲,催人「不如歸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陽沉沉,正墜西土,怎能不觸動一腔身世凄涼之感。詞人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引人感發,令人生悲傷心景物於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創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領起一種強烈的凄冷氣氛,好像他整個的身心都被吞噬在這片充斥天宇的慘淡愁雲之中。王靜安先生吟誦至此,不禁揮筆題曰:「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人間詞話》)前人多病其「斜陽」後再著一「暮」字,以為重累。其實不然,這三字表明著時間的推移,為「望斷」作注。夕陽偏西,是日斜之時,慢慢沉落,始開暮色。「暮」,為日沉之時,這時間順序,蘊含著詞人因孤寂而擔心夜晚來臨更添寂寞難耐的心情。這是處境順利、生活充實的人所未曾體驗到的愁人心緒。因此,「斜陽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敘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連用兩則有關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分見於《荊州記》和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寄梅傳素,遠方的親友送來安慰的信息,按理應該欣喜為是,但身為貶謫之詞人,北歸無望,卻「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每一封裹寄著親友慰安的書信,觸動的總是詞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響的是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和痛省今時困苦處境的一曲曲凄傷哀婉的歌。每一封信來,詞人就歷經一次這個心靈掙扎的歷程,添其此恨綿綿。故於第三句急轉,「砌成此恨無重數。」一切安慰均無濟於事。離恨猶如「恨」牆高砌,使人不勝負擔。一個「砌」字,將那無形的傷感形象化,好像還可以重重累積,終如磚石壘牆般築起一道高無重數、沉重堅實的「恨」牆。恨誰?恨什麼?身處逆境的詞人沒有明說。聯系他在《自輓詞》中所說:「一朝奇禍作,漂零至於是。」可知他的恨,與飄零有關,他的飄零與黨禍相聯。在詞史上,作為婉約派代表詞人,秦觀正是以這堵心中的「恨」牆表明他對現實的抗爭。他何嘗不欲將心中的悲憤一吐為快?但他憂讒畏譏,不能說透。於是化實為虛,作宕開之筆,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問:「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無理有情,無理而妙。好像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麼卻要老遠地北流向瀟湘而去呢?關於這兩句的蘊意,或以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自己還得呆在這里,得不到自由。」(胡雲翼《宋詞選》)或以為詞人「反躬自問」,慨嘆身世:「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捲入一切政治斗爭漩渦中去呢?」(《唐宋詞鑒賞辭典》)見仁見智。依筆者拙意,對這兩句蘊意的把握,或可空靈一些。詞人在幻想、希望與失望、展望的感情掙扎中,面對眼前無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許他悄然地獲得了一種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滿了各種解釋,有不同的發展趨勢,生活並不是從一開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這繞著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著慣性,滾滾向前,它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它還將把自己帶到什麼樣苦澀、荒涼的遠方啊!正如葉嘉瑩先生評此詞說:「頭三句的象徵與結尾的發問有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寫得這樣沉痛,是他過人的成就,是詞里的一個進展。」(《唐宋詞十七講》)與秦觀悲劇性一生「同升而並黜」的蘇軾,同病相憐更具一份知己的靈感犀心,亦絕愛其尾兩句,及聞其死,嘆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自書於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禎雲:「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 綜上所述,這首詞最佳處在於虛實相間,互為生發。上片以虛帶實,下片化實為虛,以上下兩結飲譽詞壇。激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的王國維(靜安),以東坡賞其後二語為「皮相」。持論未免偏頗。深味末二句「郴江」之問,其氣格、意蘊,毫不愧色於「可堪」二句。所謂東坡「皮相」之賞,亦可謂「解人正不易得」。[5]
【賞析二】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夜霧籠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樓台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雲遮霧障,無處可尋了。當然,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為緊接著的兩句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詞人閉居孤館,只有想像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從時間上來看,上句寫的是霧蒙蒙的月夜,下句時間又倒退到殘陽如血的黃昏時刻。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實寫詩人不堪客館寂寞,而頭三句則是虛構之景了。這里詞人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為情而設,意味深長。「樓台」,令人聯想到的是一種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霧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產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聯想,而如今朦朧夜色中迷失不見了開頭三句,分別下了「失」、「迷」、「無」三個否定詞,接連寫出三種曾經存過或人們的想像中存過的事物的消失,表現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 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兩句則開始正面實寫詞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實生活。一個「館」字,已暗示羈旅之愁。說「孤館」則進一步點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單。而這座「孤館」又緊緊封閉於春寒之中,置身其間的詞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時此刻,又傳來杜鵑的陣陣悲鳴;那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西下,這景象益發逗引起詞人無窮的愁緒。杜鵑鳴聲,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遊子歸思的意象。以少游一個羈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館,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聽到的是杜鵑啼血,所見到的是日暮斜陽,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豈堪也,詞人這重重凄厲的氣圍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過片「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連用兩則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極寫思鄉懷舊之情。「驛寄梅花」,見於《荊州記》記載:「魚傳尺素」,是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意指書信往來。少游是貶謫之人,北歸無望,親友們的來書和饋贈,實際上並不能給他帶來絲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別恨離愁而已。 因此,書信和饋贈越多,離恨也積得越多,無數「梅花」和「尺素」,彷彿堆砌成了「無重數」的恨。詞人這種感受是很深切的,而這種感受又很難表現,故詞人手法創新,只說「砌成此恨無重數」。有這一「砌」字,那一封封書信,一束束梅花,便彷彿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於達到「無重數」的極限。這種寫法,不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像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沉重堅實而又無法消解。 如此深重難排的苦恨中,迸發出最後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從表面上看,這兩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遠望懷鄉之思。郴江出山後,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經耒陽縣,至衡陽而東流入瀟水湘江。但實際上,一經詞人點化,那山山水水都彷彿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這兩句由於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為誰」兩個字,無情的山水似乎也能聽懂人語,詞人痴痴問詢郴江:你本來生活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歡聚一起,究竟為了誰而竟自離鄉背井,「流下瀟湘去」呢?

Ⅶ 秦觀《踏莎行》

你好:
踏莎行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Ⅷ 秦觀的《踏莎行》及其賞析

踏莎行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內鵑聲裹斜陽暮。

驛寄梅花,容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簡析】

樓台的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隱沒。北望桃源樂土,也失去了蹤影。此刻,因受黨爭牽連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閉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內,漠漠春寒,惹人愁悶。斜陽下,杜鵑聲聲,"不如歸去"的啼,凄歷辛酸,令人倍增傷感。秦觀南遷已過三年,北歸無望,盡管驛站傳來封封家書,但只是徙增離恨而已。"梅花"、"尺素"堆積案頭,彷彿是堆砌成重重疊疊的鄉愁離恨"獨憐京國人南去,不似湘江水北流",他想起了兩句唐詩,那迢迢不盡的郴江,原本繞著郴山,卻為何偏偏向北流入瀟湘?----而我為何不能呢?

Ⅸ 秦觀 踏莎行 急!

1.表達了失意人的凄來苦和哀怨的心源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上片寫旅途中所見景色,景中見情。下片抒發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愁恨心情。詞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2.頭三句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為情而設,意味深長。詞人善用對句寫景抒情 。上片開頭「霧失樓台,月迷津渡」,霧靄與月色對舉,造成一種朦朧的意境,籠罩全詞;下片開頭亦用對句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雖然表現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贈這同一內容,卻能造成書信往來頻頻不斷的氣勢,與「砌成此恨無重數」相照應。

Ⅹ 秦觀踏莎行賞析

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首詞寫於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貶所。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它都贏得了讀者心靈的「同頻共振」。據說蘇軾頗愛詞的結尾兩句,嘗自書於扇雲:「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詩人玉屑》引《冷齋夜話》)黃庭堅雖對「斜陽暮」三字重出略感遺憾,卻也贊嘆:「此詞高絕。」(《苕溪漁隱叢話》引《詩眼》)而清代的陳廷焯則著以「猶為入妙」的評語(《白雨齋詞話》)。可見其藝術魅力是如何經久不衰。

詞一開篇,便展示了一個令人傷心慘目的朦朧世界:霧氣彌漫,月色凄迷,以至樓台與津渡都隱沒不見,除了朦朧一片,便是一片朦朧。這不能不使登高遠眺的作者產生歸路茫茫之感。他想遁離這紛爭不止、憂患無已的人世,然而,「桃源望斷無尋處」,哪裡有他所殷殷嚮往和孜孜以求的世外「桃源」?「望斷」二字,寫出了作者對世外桃源的鍥而不舍的尋覓、追求以及這種尋覓、追求之徒勞。其實,即便真能尋覓到「怡然有餘樂」的世外桃源,作者以一介罪臣的身份又豈能高蹈而去?不是嗎?他心寄桃源,卻身系孤館:「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曰「孤館」,其孤苦、寂寞之情已見,而「孤館」,為「春寒」所鎖,則又添了幾多幽冷、幾多凄涼?不僅如此,此際恰值薄暮時分,更有那杜鵑啼歸,其聲哀切;斜陽西沉,其色慘淡。氛圍若此,仕途順利尚能忍受,何況被馮煦稱為「古之傷心人」的逐臣呢?這里,「可堪」二字下得何等滯重!它如泣如訴,既是無奈之極的悵問,也是沉痛之至的嘆息。難怪王國維會覺得「凄婉」猶難盡其概,而要目之為「凄厲」了。

如果說上片著重以景傳情的話,那麼,過片三句則改為借典喻情。「驛寄」句化用南朝陸凱故事:陸凱與范曄交好,嘗自江南寄贈梅花一枝,並附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這便是「寄梅」的由來。「魚傳」句則典出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里,所謂「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實際上是喻指友人頻頻來信慰解。天涯知己,互通款曲,這本不失為人生快事之一,但作者因久經壓抑,胸中的憤懣郁結已深,很難排遣,所以,友人的慰解非但不能驅散包裹著他的濃重的愁雲,反倒更勾起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遷謫淪落之恨。「砌成此恨無重數」,這「恨」,豈不正是指遷謫淪落之恨?「無重數」,既是極言綿綿此恨的漫無邊際、渺無絕期,也是暗示:在這遷謫淪落之恨中,糅入了多種復雜的成分,它包括理想受挫的憂憤、同志星離的悲傷、有鄉難回的感慨等等。而一個「砌」字,則妙在化無形為有形,使其「恨」成為可以觸摸的實體,不僅作用於讀者的感覺,也作用於讀者的視覺。結尾兩句於極度愁悶中忽發奇想,埋怨江水無情,益見沉痛。「郴江」,發源於郴州東面的黃岑山,北流至郴口,與耒水會合後注入湘江。「幸自」,即本自;「為誰」,意猶為什麼;「瀟湘」,是瀟水與湘水的合稱。在作者看來,郴江本當始終環繞著郴山而流,如今它卻北入湘江,一去不返,個中情由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郴江未必真有心會舍卻郴山而去;之所以徑去不顧,乃是造物主使然。既然如此,無情的與其說是郴江,莫若說是造物主。因而,「為誰流下」雲雲,豈不也可視為作者對無情的造物主一種究詰?「郴江」在這里無疑具有象徵的意蘊:在作者對郴江故作不解的詰問中,分明傾注了他自己離鄉遠謫的無盡怨憤。蘇軾對此詞大為贊賞。全詞音調之凄厲,猶如蕭瑟秋風中折翅墜地的孤鶴的哀唳,使人讀後低回不已

閱讀全文

與秦觀踏莎行人教版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