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裡)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散開)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自稱的謙詞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兵符:古代?兵用的憑證
病
1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慮)
3雖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庭)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向北(對、向)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1.【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2.【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裡""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觸龍說趙太後》)
3.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①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三)作語助詞,相當於「啊」。
①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四)何:通「呵」,喝問。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B. 求高考大綱要求的18個文言虛詞和120個文言實詞及解釋(要全,謝啦)
這里有高考大綱要求的18個文言虛詞
http://wenku..com/view/f7397e1cfad6195f312ba6ca.html
http://tieba..com/f?kz=509307846
這個是專120個實詞的屬
http://bbs.pep.com.cn/thread-24941-1-1.html
C. 高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有哪些
所謂常見的文言詞語,就是在我們課文中常出現的文言詞語,所謂「解釋常見的文言詞語」,主要是指實詞。現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種版本,但不管哪種版本,傳統經典的篇目總在必選之列,常見的文言實詞就存在於傳統經典的篇目中。所以我們同學一定要熟透課文,做到遷移,所謂高考試卷中的解釋文言實詞,無非是經典課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搬個家。據統計,常見的文言實詞有以下120個:
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次、從、殆、當、道、得、度、非、復、負、蓋、故、固、顧、歸、國、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憐、彌、莫、內、期、奇、遷、請、窮、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另外還有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也屬於考察范圍。文言虛詞較之實詞比較復雜,靈活多樣,難以區分和把握。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8個,即:之、其、而、則、以、乃、於、者、因、也、乎、焉、與、何、為、若、且、所。
D. 能否幫我整理下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四文言常用的實詞與虛詞各30個
虛詞:1.蟹六跪而二鰲 而:表並列2.吾嘗跂而望矣 而:表修飾3.大王來何操 何:什麼4.開國何茫然 何:多麼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相當於「於」,介詞,比的意思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乎:。。。。。的樣子7.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乃:你的9.其皆出於此乎 其:大概,也許10.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其:是。。。。還是。。。。。1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所:所字結構1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用來。。。。的1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焉:之於,於此14.且焉置土石 焉:在哪裡15.猶且從師而問焉 焉:之,代詞16.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焉:語氣詞17.盤盤焉,囷囷焉 焉:。。。。的樣子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憑借19.夜以繼日,秋以為期 以:按照20.做《師說》以貽之 以:用來21.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因:通過22.因利乘便 因:依靠23.相如因持璧卻立 因:於是24.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著25.青,取之於藍 於:從26.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於:比27.蚓無爪牙之利 之:定語後置28.咸與維新 於:參與29.吾與徐公孰美 與。。。孰。。。:跟。。。相比,。。。。30.無乃爾是過與 無乃:恐怕是。。。。
E. 高中文言文必背實詞、虛詞及其意思
【實詞】來實詞有實在意義,能自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佔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
F.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結
考綱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總結。(只選出了例句,雖然比較粗糙,但全是時間凝成,涵蓋1---6冊除詩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編成練習,也可附上解釋編成講義) 第一部分:(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觸龍》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同上)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六國》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項脊》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柳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傳》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勾踐滅吳》 2、安: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燭之武》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既來之,則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柳毅》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孔雀〉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柳毅》若遇公於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雲雨,將迫毅以死。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同上)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關木索、被楚受辱。《報任安書》 4、倍: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過秦》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前列絲竹,後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柳毅傳》 5、本: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伶官傳序》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病梅》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23),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24)《逍遙》舟人皆側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柳》蓋亦反其本矣⑤!今王發政施仁⑥,……《齊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報任安書》 6、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滕王》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孔》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任安書》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 7、兵: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六國》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伶官》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內,力能竊之。《信陵君》 8、病: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勾踐》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項》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而江浙之梅皆病。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滕王》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石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鄒忌》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我世世為洴澼
G.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個實詞及18個虛詞的用法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資料:120個文言實詞彙總
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為120個。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路,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習實詞的好方法。(推導提示★ 成語助記■)
一、愛
★「愛」在古代常有「吝嗇,捨不得」的意義,「捨不得」自然就會「喜歡」並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愛莫能助 愛屋及烏 節用愛民 愛不釋手 愛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後又用於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安撫、安慰」等義。
■居安思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既來之,則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無恙 安土重遷 安居樂業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被堅執銳 澤被後世 被發左衽 被褐懷珠 被甲枕戈 扇枕溫被
四、倍
★「加倍」是後起常用義, 「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著」,故而又可 引申為「違背」,這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事半功倍 鄉利倍義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 義;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 來、原來」之義。
■追本溯源 捨本逐末 本性難移 變本加厲 英雄本色 無本之木
六、鄙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到「輕視」;後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齷齪 貴遠鄙近
七、兵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當然跟兵器武器有關。由「戰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略,戰術」等義。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強馬壯 兵出無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臨城下 兵戎相見 哀兵必勝 按兵不動 厲兵秣馬
八、病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並為之「擔心、憂慮」。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貧病交攻 無病呻吟 同病相憐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
■察言觀色 明察秋毫 習焉不察 靜觀默察
十、朝
★「朝」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朝三暮四 改朝換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毀 朝聞夕死 朝歌夜弦 朝發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爭朝夕 班師回朝 枵腹終朝
十一、曾
★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後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念céng)。
■似曾相識 曾經滄海 曾幾何時 曾母投杼 曾參殺人
十二、乘
★「乘」本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後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乘人之危 乘堅策肥 乘龍快婿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衣輕乘肥 因利乘便 有機可乘
十三、誠
★「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的」;進一步虛化為副詞「實在,的確」「果真」等義。
■誠惶誠恐 開誠布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悅誠服
十四、除
★「除」本義為「台階」。又特指「宮殿上的台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台階」下進行的嗎?「台階」要經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除舊布新 斬草除根 興利除弊 清宮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辭
★「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一種則因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採的「文辭」,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不辭而別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辭不達意 辭微旨遠 卑辭厚幣 一辭莫贊 假人辭色 大放厥辭 萬死不辭 一面之辭 義不容辭 以文害辭 溢美之辭
十六、從
★從」的本義是「跟隨」,引申出「歸順」、「參與」、「隨從」等義。「追趕」正是緊緊「跟隨」敵人的形象。「隨從」乃是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於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從壁上觀 從長計議 從善如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一而終 過從甚密 合從連橫 三從四德 力不從心 棄筆從戎 何去何從 擇善而從
十七、殆
★殆」本義是「危險」,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著因果關系,它們之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後又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百戰不殆 殆無孑遺 車殆馬煩 知止不殆 殆無虛日
十八、當
★當」原義是「面對、對著」。「阻擋」當然要「面對」,對著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力「相當」。由「相當」引申出「適合、適當」等義。
■門當戶對 銳不可當 當仁不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獨當一面 當機立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務之急 當之無愧 老當益壯首當其沖 安步當車長歌當哭 對酒當歌 豺狼當道 快意當前 螳臂當車 一馬當先 旗鼓相當 萬夫不當
十九、道
★「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後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律」;道理和規律需要「述說」,而後成為「思想、學說」。
■道聽途說 康莊大道 道不拾遺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東道主 分道揚鑣 安貧樂道 問道於盲 師道尊嚴 旁門左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築室道謀 津津樂道 里經叛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文以載道 頭頭是道 坐而論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現」目標,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適」;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得過且過 得不償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進尺 得不償失 得隴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應手 得天獨厚 得魚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難得糊塗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滿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誅之 探驪得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一無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義為「量長短」,引申出「計算」和「量長短的標准」之義。心裡「計算」表達為「推測,揣度」;由「標准」則引申出「尺度」,進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審時度勢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風度翩翩 普度眾生 金針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寬宏大度 揮霍無度 度長絜大 暗度陳倉
二二、非
★「非」本義為「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即「認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
■大是大非 非親非故 非我族類 今非昔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文過飾非 物是人非 為非作歹 習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三、復
★「復」的本義是「回來」「返回」。故又引申「回復」(話回來)「報復」(行為的回來)「還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處?)。虛化為副詞即為「再、又」。
■周而復始 髀肉復生 故態復萌 無以復加 無往不復 萬劫不復
二四、負
★「負」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為「承擔」(如「負債」);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依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失敗」了當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負義 忍辱負重 負荊請罪 負屈含冤 負隅頑抗 久負盛名 披裘負薪 皇天不負有心人 決一勝負 負弩前驅 不負眾望
二五、蓋
★蓋,原為茅草編織物,用來蓋屋或遮蔽身體,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蓋子和車蓋。作動詞時即為「遮蔽、掩蓋」之義。把別人「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別人嘍。
■蓋世奇功 蓋棺論定 官蓋如雲 欲蓋彌彰
二六、故
★「故」有兩個基本義:一為「緣故」;一為「舊的」。由「緣故」虛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無緣無故)等義。由「舊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時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義。由「衰老」進一步引申出「死亡」之義。
■一見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虛 革故鼎新 欲擒故縱 不經世故 非親非故 平白無故
二七、顧
推導提示:「顧」基本義:「照顧」。由「照顧」可以引申出「顧念、顧惜」「回頭看」等義。「只」「只是」是作為副詞用。
成語助記:顧此失彼 顧名思義 顧盼生姿 顧全大局顧影自憐 顧左右而言他
二八、固
★「固」本義指「城牆堅固」。城牆堅固自然就能「堅持」不敗,進一步引申出「頑固」之義。堅固有難以改變一直這樣的內涵,故又虛化成副詞「本來、原來、當然」等義。
■固若金湯 君子固窮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歸
★「歸」的基本義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個家,故有「回家」「回國」之義,也即「歸附、附屬」於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兒送給別人之義,故又借作「饋」字而有「贈送」之義。
■之子於歸 歸心似箭 反璞歸真 殊途同歸 物歸原主 解甲歸田 完璧歸趙 賓至如歸 鎩羽而歸 眾望所歸
三十、國
★古代的「國」本義是「國都、首都」的意思。「國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國家」的意義,並成為後來的主要意義。
■安邦定國 國破家亡 國泰民安 經國之才 傾國傾城 共商國是
三一、過
推導提示:「過」的本義是「走過、經過」。「走過」別人自然就是「超過」了別人,做事「超過」太多會變成「過分」,物極必反,事情做得「過分」容易出現「過錯」,出錯當然就會被「責備」。
成語助記:過猶不及 聞過則喜 過江之鯽 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雁過拔毛有過之而無不及 矯枉過正 瞞天過海 秋風過耳 閉門思過
三二、何
推導提示:「何」本義為「負戈而行」,故有「負荷」之義,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見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往何處去?去干什麼?」所以又用作疑問代詞「什麼」,進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詞「多麼」之義。
成語助記:何去何從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足掛齒 出何典記 相煎何急 於心何忍 相去幾何
三三、恨
推導提示:恨的本義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
成語助記:相見恨晚 吞聲飲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導提示:胡,原指「獸頸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帶少數民族多吃獸肉,故又稱匈奴、西北各民族為「胡」。後又借為疑問代詞「什麼,為什麼」。
成語助記:胡服騎射 伊於胡底
三五、患
推導提示:患的本義是「擔心、發愁」(患,由「串」和「心」組成,一串串的「心」,說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發愁的事。)引申出「憂患、麻煩」。
成語助記: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內憂外患 患難之交 防患未然 採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導提示:或有兩個基本義:有人,有的人;或許,也許。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義。
成語助記:多言或中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導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義為「中箭受傷」(此義消失)。後引申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會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厭惡」。由於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義。
成語助記:疾惡如仇 積勞成疾 大聲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額 眼疾手快諱疾忌醫 奮筆疾書 憤世疾俗 銜枚疾走
三八、及
推導提示:「及」的本義是「趕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達到」等義。由「達到」引申出「趁著(那個時候)」「涉及」等義,再虛化為連詞「與」。
成語助記:望塵莫及 觸手可及 鞭長莫及 及時行樂 愛屋及烏 迫不及待駟不及舌 言不及義 過猶不及 噬臍何及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風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九、即
推導提示:即的本義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為「立即、馬上、就」等義。「走近」高處就是「登上」之義了。
成語助記: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離 即事窮理 稍縱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四○、既
推導提示:「既」的本義是「盡、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側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經、既然」「全」等義。
成語助記:既來之,則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四一、假
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借」。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
成語助記:狐假虎威 虛情假意 假痴不顛 假道伐虢 假公濟私 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弄虛作假
H. 高中語文主要(必考)的文言文虛詞,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整理
樓主推薦一篇文章給你,我們老師叫我們看的
叫《烏有先生歷險記》
這裡面囊括了很多實詞、虛詞、通假、古今。可以考慮一下。
文意也不難。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