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各個年級所應該掌握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避免模式化,鼓勵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ca>
⑵ 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語文新在哪
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開始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現統編版。
5.增加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
「部編本」語文教材加大了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教讀課設計比較豐富,有單元導語,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建構了 「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往語文教學比較偏重精讀,扣得很死,雖然有用,但這是很不夠的。比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等,以往教材與教學都較少關注,結果是多數學生只會精讀,只會考試,而閱讀速度很慢,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部編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
和以前的課本的確不一樣了。
⑶ 小學語文教材如何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過去的「大綱」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內導學生容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但是這句話在「標准」里改成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雖然只是將「語言文字」改成「語文」,但其內涵不一樣了。「語言文字」主要是就這一套負載信息的符號系統而言的。「語文」就不同了,它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於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標准」的這一思想對於我們編寫教材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編寫語文教材,我們不能只見「語」,不見「人」,我們要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著眼,來考慮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⑷ 新教材疑難問題研究與解決(小學語文)作業題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這四大理念的邏輯層次是怎樣的?
答:(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呈現出以下的邏輯層次: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前提是「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策略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答:(一)內容與編排:圍繞重點或專題組織教材內容,整合語文學習活動
例如,一年級上冊開始部分,教學的重點是學好漢語拼音。教材圍繞學習和鞏固漢語拼音,在突出這一重點的同時,把學拼音、認少量漢字、發展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具體地說,每一課大多包括學拼音、識字學詞和讀兒歌三個部分。像漢語拼音第4課,漢語拼音是學習聲母dtnl和單韻母相拼。除了安排認讀聲母和練習拼讀音節,還安排了一幅情境圖:小馬馱著一袋米走在路上,米袋漏了,小兔趕過來告訴了小馬。出現標注漢語拼音的詞語「馬、兔、大米、土地」。這幾個詞語既起到鞏固拼音、引導識字(本課要求認識大、米、土、地、馬五個字)的作用,又能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引發想像,發展語言。本課還安排了一首兒歌,朗朗上口,極富情趣,讀一讀,可以收到鞏固拼音、陶冶情操的效果,甚至學生會在無意之中增識漢字。這樣編排漢語拼音教材,既保證了學習拼音這一重點,又整合進認字、進步的閱讀和口語表達,增加了趣味性,使兒童一入學就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二)識字、寫字:利用漢字特點,遵循識字規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識字和寫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如何利用漢字特點,遵循識字規律,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加快認字速度,提高寫字質量,以便使小學生盡早進入利用漢字閱讀的階段,是我們在實驗教材中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教材編排,精心構建導學系統,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根據年段學習目標和兒童認知特點,構建導學系統,強化語文本體,引導發現語文學習規律,形成「導學」特色。
(四)突出語文本體,加強語文實踐能力,綜合性學習的編排由隱到顯,由小到大,富有新意。
3、識字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指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從而能夠不依靠教師, 獨立識字,即具有自學漢字的能力。具體地說,識字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運用漢語拼音讀准字音的能力;運用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及構字規律,分析字形結構,辨清字形,牢記字形的能力;能夠藉助字典,或通過教材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字義的能力。
學生有了識字能力,就能主動地去識字,去閱讀,而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的字,印象深刻,容易鞏固。這樣,識字的速度和質量就會迅速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樣培養識字能力呢?
培養識字能力,首先要端正識字教學的指導思想,使識字教學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到能力培養上來。
其次,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嚴格進行識字基本功的訓練。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如課前預習,勤查字典,仔細觀察,比較分辨,鞏固積累,善於運用等習慣。
再次,要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逐步落實。教師要掌握整個中小學階段識字要求與識字能力訓練的系統,並且切實地落實到每一個階段的具體教學中去。
從剛入學開始,教師就應該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教給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識字。具體地說,要做好下列工作:
1.熟練地掌握識字的兩套工具
第一套工具———漢語拼音。這是學習字音的工具。還要讓學生掌握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的特點。多音字必須據詞定音;同音字要認清字形,通過組詞來區別字義;音近字首先要認真比較讀音,找出字音不同的地方,也要通過組詞來區別字義。
第二套工具———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這是學習字形的工具。要讓學生掌握分析記憶字形的方法。
隨著識字的增多,應充分利用熟悉的結構單位或熟字來分析和記憶字形。
2.培養學生自己理解字義的能力
字義,確切地說應該是詞義。通常培養學生自己理解字義的途徑是有以下幾種。
(1)組詞造句。常用字,特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通過組詞造句,很容易理解它的意義。構詞能力強的字,還可以擴詞,既理解了字義,又豐富了詞彙。
(2)聯繫上下文。學生學習生字,應該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學一個生字,要讀讀課文中出現生字的句子,想一想是什麼意思;難的字詞,還得多讀幾遍,仔細想一下。兒童生活中不熟悉的字詞,如虛詞,更需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3)查字典。這種能力,是歷年來的《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准反復強調的。初學時,教師應加強指導,特別要使學生掌握怎樣結合課文來選取字義,怎樣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字義。學生能夠經常查字典,經常聯系課文詞語選取注釋,認真鑽研上下文確定詞義,自己理解詞義的能力就會逐步形成。
4、什麼是朗讀?朗讀的類型有哪些?怎樣朗讀好一篇課文?
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活動,是眼、口、耳、腦並用的心智活動,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它要求朗讀者在極短的時間內運用各種感官活動對語言文字進行辨音、認形、釋義,及時地對文章中字詞的重音,句子的停連、語速、語調、節奏等作出判斷,並用有聲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把語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表達出來。因此,朗讀是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它能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
朗讀的類型包括:1.感知性朗讀。感知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是一切閱讀能力培養的起點。閱讀中的感知是讀者通過視覺感官接觸文字載體,並把受到的條件刺激傳導給大腦分析器,再現文字載體所聯系的客觀事物,從而了解眾多信息的心理過程。閱讀感知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感的強弱。語感是在朗讀和默讀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而朗讀對於語感的生成有著特殊的功效。在感知性的朗讀中,要加強對語言文字信息的迅速而有效的反映能力的培養。2.理解性朗讀。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其實質是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把握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包括文章的內容、結構、主旨、表現方法等等。這主要是指在文章分析過程中的朗讀,比如配合理解段意、品詞品句的朗讀等。這種朗讀,應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善於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3.想像性朗讀。閱讀想像能力是指讀者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語詞提供的間接表象重新綜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想像有助於豐富感知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內在意蘊,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在朗讀教學中,不僅要訓練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再造形象,還要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內心體驗,結合生活積累進行創造性的想像。4.記憶性朗讀。朗讀在語言的內化和積累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一般認為,通過朗讀背誦比通過默讀背誦效果要好,這與朗讀時多種感官的參與有關。「熟讀成誦」,這是行之有效的背誦方法。但一般教師都把朗讀作為機械記憶的一種手段,而未把記憶性的朗讀作為一項訓練內容。因此,學生在練習背誦過程中關注的是記憶而不是朗讀,朗讀變成了「念經」。我們要提倡以良好的朗讀形式來背誦,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又能使學生不但背下了語言,而且「背下」了豐富的思想感情。5.感受性朗讀。閱讀不僅伴隨著認識活動,還伴隨著情感活動。在閱讀過程中,人們總是用整個心靈去感知,去理解,去與作者取得共鳴,不但眼到,口到,而且心到。領會文章的情感要靠分析,更要靠感受。朗讀是體驗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讀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有所感而讀,在讀中有所感。6.表達性朗讀。朗讀和默讀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默讀只管吸收,而朗讀既要有吸收,還有要表達。表達性的朗讀,一般在理解之後進行。須要注意的是,學生表達性的朗讀之前,一定要有一個 准備、試讀的過程,「倉促上陣」不會有好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每篇課文或每段課文的內容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確定朗讀的基調。每篇課文所表達的意思情感不同,朗讀的基調也就不同。有的語調要高昂歡快,有的語調要低沉緩慢。朗讀一篇課文以哪一種語調作為基調,要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後才能確定。所以,訓練學生朗讀篇章,首先要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明確朗讀基調。如《桂林山水》、《草原》等課文描寫的是祖國壯麗多姿的山河,表達的是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就要以激揚歡快的基調去朗讀。而像《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描寫的是億萬人民聚集長安街為總理靈車送行的悲壯而動人的情景,朗讀此文就要以低沉悲哀的語調作為朗讀基調。就一篇文章來講,每段的朗讀基調是不同的。《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第二段,描述了總理的靈車到來時,隨著靈車的「緩緩」移動,人們悲痛的感情在不斷加深。人們的感情在不斷地變化,朗讀的速度、節奏、語氣也要隨之改變。在句子的語氣、語速、節奏方面,可結合文章中句子所表達的不同意思、情感,分析判斷哪些句子該讀得高亢歡樂,哪些句子該讀得低沉悲傷,哪些句子該讀得激烈流暢,哪些句子該讀得舒緩委婉,哪些句子該讀得親切柔和,哪些句子該讀得嚴肅激憤。可見,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根據內容掌控好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來才能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
5、「新課標」特別提倡學生在習作中自由表達,那麼自由表達的指導策略有哪些?
口語交際的聽說過程是一個不斷接收和表達的過程,由「創設情境」到「自由表達」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接收理解———內化語言———外化表達」的過程;要讓學生敢於自由表達,樂於自由表達,善於自由表達,教師應該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氛圍的和諧性。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從興趣、情感的激發入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那種至高無上的架子,要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學生思維與語言的表達方式,要正視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只有營造這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敢於、樂於與人交際。第二,交際的互動性。眾所周知,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聽懂對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對方交流信息的要點,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因此,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語言信息的往來交互,語言信息呈雙向或多向互動傳遞狀態。口語交際正是在雙向或多向互動中實現語言信息的溝通和交流的。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想說,會說,善說。第三,能力的綜合性。不少教師把口語交際能力狹隘地理解為「聽的能力」與「說的能力」,這有損於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綜合性。口語交際能力語的構成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非智力因素,如交際的興趣、情趣,交際的儀態、習慣等;一類是智力因素,如臨場應變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敏捷性,表情達意所表現出來的語言組合的快速性和語言表達的准確性。口語交際能力的綜合性決定了口語交際課的教學目標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⑸ 人教版小學語文2016年會換新教材嗎
吳正憲女,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部主任,北京市優秀教師,市政協委員,特級教師。多年來,吳正憲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取得顯著效果。她曾在我國二十多個省市作觀摩教學課,得到專家和教師的好評。她還作為原國家教委首批推薦的優秀教師為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節目攝制教學錄像片,通過衛星向亞太地區播放。《小學數學教師》編輯部等單位為她聯合舉過教學藝術研討會。她發表教學論文三十餘篇,專著有《吳正憲數學教例與教法》等。李烈女,蜚聲國內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現在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是第七、八、九、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教育部「全國教育幹部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等;她也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北京教育學院的兼職教授和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她還獲得過全國和北京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首屆首都楷模、香港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之傑出獎等榮譽。華應龍男,1966年6月出生,江蘇南通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導主任,2001年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中師畢業生,江蘇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近年來,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觀摩課、做講座,中國教育電視台曾播放我的教學錄像。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編、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參加了「蘇教版」、「北師大版」的編寫和實驗指導工作。錢守望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先後榮獲市、省小學數學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參加在江西南昌舉的「首屆全國小學數學優化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會」榮獲二等獎,2000年在全國小學數學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2002國家級研究課題《小學數學教材呈現策略研究》榮獲全國一等獎。近年來,應邀赴全國各地做課百餘節,作報告60多場,特約為河北省電教館、全國義務教材研討會、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單位錄制了多節示範課。在全國多家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寫論文多次獲各級論文評比一等獎。在全國多家小學生課外讀物上發表輔導性文章近200篇,主編和參與編寫各種教學輔導用書二十幾本。劉可欽女,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第三屆全國「十傑」教師。現任中關村四小校長,同時兼任海淀中心學區副校長、國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准研製組核心成員,新世紀版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核心成員,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潘小明男,1960年生,中共黨員,現任上海市寶山區實驗小學校長,上海市數學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連續三次被中共寶山區委、區政府命名為「寶山區青年尖子」。他專注於「小學數學課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研究」。自主探究學習專輯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放。他曾獲上海市小學數學青年教師教學觀摩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70餘篇。還應邀去全國十多個省市講學。98年被命名為「寶山區首批小學名師」,出版有《潘小明論文教案選》。曹培英男,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教師,特級教師。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多年來,單獨編著或參加編寫的已出版的數學教學專著、教材、輔導書有《計算教學》、《小學數學教育學》、《小學教師之友.數學卷》等15種,先後在多家教育報刊上發表數學教學研究文章38篇,累計逾百萬字。參與研究的教改課題曾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並有論文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論文評選一等獎。黃愛華男,1966年生,江蘇金湖人,廣東省特級教師、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深圳市福田區教研室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中心多媒體教學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從教,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應邀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近百場學術研討會上上觀摩課、示範課並做專題講座。曾三次獲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參與編寫少兒讀物計15冊約100多萬字,編寫教學論著和教學參考用書120多萬字。策劃小學數學專業網站-華博士小學數學熱線在國內有一定影響。錢金鐸男,41歲,特級教師,浙江省舟山市小學數學教研員。從教20多年,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榮譽稱號。多年來,錢金鐸老師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教學工作,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學生課業負擔偏重,思維機械,能力不強,因此他開始了「愉快活動操作,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能力」的教改實驗。6年的汗水換來豐碩成果。畢業成績人均96.4分,優秀率100%。在輔導學生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也取得明顯成果。近年業,他20多次去省內外進行學術交流和示範課,聽課教師達幾萬人次,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朱樂平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特級教師、從事數學教育和教師教育研究20餘年。主要業績:國家《教學課程標准》研製組核心成員,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數十篇教育研究論文發表和多項科技課題獲獎。朱德江男,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教研室副主任、數學教研員。他擔任過10多年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也擔任過校長。嘉興市首批名師、嘉興市新世紀專業技術帶頭人、浙江省優秀教師。近幾年來,他在各級各類活動中上公開課30多節,曾獲嘉興市中小學「高質量、高效率」課堂教學評選一等獎、浙江省小學數學錄像課評比一等獎等;先後在省「名師名校長論壇」和全國新世紀第三屆課程改革研討評比活動中執教觀摩課;多次應邀到外地上觀摩課或作講座,並獲一致好評。徐斌男,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著名特級教師。曾獲江蘇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第一名,國小學數學觀摩課評比獲一等獎,應邀為全國第五屆小學數學年會上觀摩課,先後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個省市作公開教學100多次,在《小學數學教師》等省級以上教育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夏青峰男,1971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學校副校長、國際部主任、黨支部書記。先後被評為江陰市十佳青年、江陰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無錫市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教師。1997年獲全國第三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一等獎第一名,應邀到北京、廣東等地上課講學60餘次,課堂教學實錄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在省級以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近百篇,曾4次榮獲省級以上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參與了新課程標准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參編教育書籍幾十萬字。2003年在《江蘇教育》連續發表了十篇《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學習輔導講座》的進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響。朱玉如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級教師。1980年畢業於南通師范學校。現任江蘇省南通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識、智能與情感編織成一堂堂科學而富有藝術魅力的數學課。早在1988年,朱玉如就在市小數年會上上了觀摩課,在「雛燕杯」競賽中奪冠,在省創新教育研討會、省「現代小學數學」優課評比中兩次摘金。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實驗課《求相差數應用題》得到人教社張衛國主任、著名特級教師盛大啟的贊許和評析,並作為典型課例推介到《小學數學教師》展示。她還多次在國家、省、市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上示範課,作了二十餘場講座,並應邀去浙江、陝西、上海、徐州、揚州上課、講學,參加全國精品課展示。羅會元男,1952年6月出生,湖南邵陽人,全國知名小學特級教師,湖南邵陽縣梽木山中心完小校長,羅老師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和教研工作,他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後退中前進"和"跳出數學教數學",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隨便,規范而不板"的課堂教學風格。2001年參加了湖南省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995年,獲湖南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1997年、1999年先後榮獲市、省小學數學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一名;2000年,獲《湖南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邵陽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小學校長,湖南省邵陽市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吳金根男,1961年出生,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1980年12月,畢業於江蘇省洛社師范學校。81年1月,分配至東山實驗小學任數學教師工作。2000年7月,調任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任校長、書記工作。曾獲得「蘇州市青年教師『雙十佳』、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數學學科教改帶頭人、蘇州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蘇州市名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師德模範」等30多項榮譽稱號。得到過《江蘇教育》、《蘇州教育》等報刊雜志和電台、電視台多次先進事跡的報道。在省、市、區級數學評課選優中5次獲獎,應邀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西、河南、陝西、江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內外講課、講學和師資培訓等100多次。曾赴澳大利亞教育考察,為「香港教師赴大陸培訓團」作「課堂教學的評價」學術報告。張齊華男,1976年出生,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小學一級教師,曾多次獲南通市和海門縣數學教學評比一等獎。2003年獲江蘇省小學數學評比一等獎。連續三次在「教海探航」徵文評比中獲一等獎,50餘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參與蘇教版數學國標本教材的編寫。曾獲「南通市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海門市學科帶頭人」等稱號。
⑹ 1、 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小學語文新教材的特點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教材編寫很合理(特別是課後習題),適合孩子的思維發展能力。能讓孩子一步步提高。
⑺ 小學語文人教版新教材和人教版舊教材的篇目比較
90年代前得小學語文課本我熟悉,現在的課本就不清楚了。
以下是新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人回教版)上冊的答篇目,其中第3、4、5、7、20、25、26都曾在舊版的語文課本中有過(具體在哪一冊就不清楚了),想知道的具體詳細,需要拿兩種教材對照。遺憾的是我手頭沒有。
1觀潮
2*雅魯藏布大峽谷
3鳥的天堂
4*火燒雲
5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腳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9巨人的花園
10*幸福是什麼
11去年的樹
12*小木偶的故事
13白鵝
14*白公鵝
15貓
16*母雞
17長城
18頤和園
19*秦兵馬俑
20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搭石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3*卡羅納
24*給予是快樂的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烏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30*電腦住宅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⑻ 2017年9月份小學語文使用新版教材怎麼備考教師資格證面試
一、結構化面試:
1.某中學老師教師節未收到禮物罵學生一節課,學生無奈現場湊錢為老師買禮物。對此,你怎麼看?
2.你是新入職的老師,但是該校同事關系比較復雜,你怎麼辦?
3.請談談你為什麼選擇當一名老師?
解答: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位教師的行為有悖於教師職業道德。應該給予該教師行政記大過處分、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外。這位教師應該提高思想認識,最珍貴的禮物莫過於學生對教師的感恩。相關部門和學校加強監管,形成良好的氛圍。
2.教師工作作為協作性較強的職業,更需要一種和諧、團結、協作的同事關系。首先要做好自己。重視自己的禮貌言行,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為人。以簡單誠摯的心態去面對復雜的人際環境,做到慎言慎行,掌握好程度。
3.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這一職業符合我的人生規劃,我的知識儲備符合做一名老師的要求,兼職任家教,獲得了很多的經驗,能夠為我將來從事教師工作、將工作做好提供很多實踐經驗。我的性格適合做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做事有耐心、有毅力。
二、說課
說課共有3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抽簽確定說課的題目。說課的題目就出自現行的你所選等級的中小學課本,所以要把相應的課本熟悉一下。
第二個環節是根據抽到的題目撰寫說課稿,交主考審閱。說課稿按一課時准備。說課稿(不是教案)的寫法、內容。
第三個環節是根據審閱後的說課稿開始說課,10分鍾左右即可完成。
舉例:
1.材料給的是一個小女孩和一隻狼的故事,但是只有開頭部分,要求把這個故事補充完整,寫一篇作文。整個題目的要求是1 把給出的材料朗讀一遍;2根據材料將這個故事補充完整;3 適當的板書;4和學生有一定的互動;5英文試講。
2.中國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