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定是保證進行准確、全面、有效地進行評價的基礎,也是使評價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條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有明確的導向性,通過評價使評價對象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地向評價標准靠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應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的人。二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現代教學觀: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發展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活動和交往的觀念;尊重學生個性獨特性的差異觀等。
2.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價標準的有效性。評價的有效性使評價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確立的標准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能夠體現現代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並為從事具體課堂教學的人員所認可。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應做到:一是應反映既定的教學目的;二應體現課堂教學內在的規律;三應體現課堂教學自身豐富多樣的個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不可能用一個整齊劃一的標准來框定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一個標准不可能涵蓋眾多復雜的教學行為,因此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該具有開放性。這樣不僅為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具體掌握標准留有一定的餘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更為重要的是它應為教師和學生留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4.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滿足當前社會的迫切要求,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變化,評價標准呈內隱狀態,因此評價的可操作性就顯得特別重,否則再好的評價標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實施。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
新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在判斷課堂教學質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很重要。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
(1)應將學生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自我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3)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能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
2.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教師應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傳統教教材的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2)學習環境的創設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
(3)應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3.教學過程
現代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應體現這一特點:
(1)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拓展其發展的空間。學生應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並且能採用多種方式參與課堂教學。
(2)教師能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促進相互間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教師應創設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
『貳』 小學語文課評價標準是什麼
在我看來,評價一節好的語文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衡量教師是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首先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進行啟發式教學,摒棄灌輸式教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應以學生的學習成效來衡量。學生能否在語文學習中習得知識,練就能力,發揮潛力,具有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參與的,還是被逼無奈而為的,以及積極參與學習的時間的多少。怎樣利用積極的學習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把有效的學習時間貫穿到具體目標的學習中去,是我們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也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的重要內容。好的語文課堂,我們應該感受到這樣的境界——學生能主動與老師平等的對話,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教學已不再是忠實的傳遞和接受的過程,師生的思想在與文本不斷交往、不斷對話中發生碰撞,創造的火花不斷產生。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這種生成性,並與課堂預設有機融合,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獲得全方位的滿足和發展,在這樣充滿生機的課堂上,師生能感覺到生命活力的涌動!
二、考察教師能否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一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創新。一要更新教育理念。只有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們才可能自覺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我們應自覺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並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二我們教師要有個性,要有批判精神。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自己就應先在教學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即在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或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自身實際,在原有基礎上推陳出新,引導學生挖掘創新形成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衡量教師的創造力表現和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可以根據下述問題來衡量:(1)教師提出了幾個開放性問題?(2)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允許學生思考的平均時間是多少?教師否定學生的次數是多少?(3)學生的回答有創造性的人次是多少?(4)學生提問有創造性的人次是多少?(5)學生主動提問的次數是多少?(6)課堂教學中有多少時間用於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或研究?(7)課堂教學中有多少時間用於小組自由討論?
三、考察教師是否重視學生高尚情操審美情趣的養成
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表達形式相統一的規律,決定語文課必須貫徹「文道統一」的教學原則,在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練就語文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進行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審美情趣的養成。我們首先要明確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的特點與要求,既要重文也要重道,應因文悟道,因道學文,寓道於文。要像潤物的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認為,只要每位立志於在語文教育園地辛勤耕耘的同仁,能在課堂上緊緊把握以上標准,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定能上出一節節課堂內容豐富;氣氛融洽、民主、和諧;師生關系和諧愉悅,既鍛煉學生思維又提高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注重人文教育的五彩紛呈的語文課。
『叄』 如何對小學語文課評價
一堂小學語文課,從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執教者具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素質,它體
體現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媒體輔助教學的選擇,教學產生的實際效果等幾大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應從觀念入手,整體考慮,講究方法,全面評價。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三、一堂小學語文課評價的具體內容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肆』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應體現多元化,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啟發、改進、創造的功能,具體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針對學習內容、
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內容多樣化。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對待學生的學習不應只看他有沒有掌握,更要看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態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恆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方面來把握自己的現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全和潛能的激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這一片斷時,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態不太自然
,扮演廉頗的學生還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後,教師先要求表演的同學進行自評,說一說表演時的感受,對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頗的同學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請罪時是真誠內疚的,我在表演時露出笑意,不符合當時人物的心態。」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除倡導學生自評外,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如: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有利於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評價中提高了辨別、分析和綜合能力,全面發展了學生的素質。在語文課堂中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並能用發展的眼光和適合他們發展的方法來評價學生,它表現了一種從評價「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未來」和「發展」的新理念。
二.評價標准多樣性。多元評價包含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評價內容。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作出評價,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與態度,以及所持有的價值觀。顯然,這樣才更有利於更全面、更系統地評價學生。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受教育評價選拔淘汰目的的影響,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使學生個性差異被抹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允許不同學生非同步達標。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小組評價的借鑒作用。因此,豐富評價的方式,讓評價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1、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後,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
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 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於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2、教師的評價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支持學生的創建,寬容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苦惱。善待學生的缺點。這樣評價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導向功能。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這樣平等的氛圍中傾吐心靈的聲音,無拘無束的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教學《驚弓之鳥》,學生在課上表現積極,對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學生們的精彩表現,我驚嘆道:「你們真是一個個小天才,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這樣的全班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關注他的,他們的表現令老師滿意,今後自己會更加努力,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加出色。學生在課堂上能暢談自己的想法,無拘無束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份快樂,一份成長的快樂。學生的快樂就源於教師那一句句激勵性的評價,雖簡單,但意味深長。
『伍』 小學語文優質課評價標准
一、優質的語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語文課程標准中最核心的理念,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行教師主講,學生主聽,評價一堂課往往是教師教得怎樣,講得如何,很少考慮學生學得怎樣.這種以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新課標下對語文優質課評價的前提是語文教學是否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確定評價的根本性依據.評價一節課是否為優質課,首先要看教師能否激發出潛藏於學生身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問題的發現者、合作探究的解決者.當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語文課堂上教師只任憑學生無目標地討論,對錯誤的認識一味地誇贊,這不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表現,這是教師主導的無作為行為,那是放羊式教學,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不但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善於根據教學三維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對動態生成目標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領、點撥、糾正、提升,使語文課堂真正互動起來,朝著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軌道健康行進.
二、優質的語文課應給學生感悟與思考的時空
在很多公開課或優質課競賽中很多教師一個問題剛提出,學生還沒有認真思考或沒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強行灌給學生,或想方設法的把學生的思維往自己預設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語文課學生甚至連課文都未認真地讀一遍就開始討論,這樣的語文課沒有給足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似乎我們的語文課就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而非發展我們學生的思維,似乎我們的語文課是為了講清一個答案傳授一點知識,而非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去思考發現.事實上,缺少學生感悟、思考的課是沒有深度的,絕不是好課,學生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成為有思想的人,愛因斯坦曾說:要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始終放在首位.不要認為表面熱熱鬧鬧的課就是一堂好課,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並不取決於表面,而取決於學生腦力勞動的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課才是好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真正的課堂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課肯定不是優質課,真正好的語文課肯定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養成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創設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
『陸』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有哪些
所謂課堂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課堂教學諸因素及發展變化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
一、傳統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
長期以來,我國課堂教學評價即一堂好課的標准,往往以教師教作為評價對象,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忽視了學生發展這一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新的形勢下,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日益顯露:評價功能過於注重其鑒定性和終結性,不具有教育性和發展性;評價標准和方式過於片面;評價主體過於單一等等,這種種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桎梏。因此,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然。
二、新課程理理念指導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立
而新的形勢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綱要》內容)簡言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立足於學生發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定是保證進行准確、全面、有效地進行評價的基礎,也是使評價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條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有明確的導向性,通過評價使評價對象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地向評價標准靠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應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的人。二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現代教學觀: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發展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活動和交往的觀念;尊重學生個性獨特性的差異觀等。
2.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價標準的有效性。評價的有效性使評價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確立的標准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能夠體現現代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並為從事具體課堂教學的人員所認可。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應做到:一是應反映既定的教學目的;二應體現課堂教學內在的規律;三應體現課堂教學自身豐富多樣的個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不可能用一個整齊劃一的標准來框定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一個標准不可能涵蓋眾多復雜的教學行為,因此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該具有開放性。這樣不僅為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具體掌握標准留有一定的餘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更為重要的是它應為教師和學生留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4.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滿足當前社會的迫切要求,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變化,評價標准呈內隱狀態,因此評價的可操作性就顯得特別重,否則再好的評價標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實施。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
新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在判斷課堂教學質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很重要。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
(1)應將學生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自我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3)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能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
2.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教師應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傳統教教材的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2)學習環境的創設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
(3)應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3.教學過程
現代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應體現這一特點:
(1)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拓展其發展的空間。學生應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並且能採用多種方式參與課堂教學。
(2)教師能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促進相互間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教師應創設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
(3)教師應創設有利於學生探究的問題、活動情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問題的新穎性、提出問題的語言和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質疑問難,抓住學生思考問題的關鍵以及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力。
(4)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能享受體驗成功的愉悅。
(5)課堂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在不同起點上獲得最優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承認每個學生發展的獨特性, 不追求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平均發展,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鮮明個性。
4.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評價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依據就是教學效果的檢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體現:
(1)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發展。
(2)通過知情交融的活動方式,促使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的發揮和良好個性的形成。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感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創造和成功的喜悅。
需要說明的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只是從幾個大的維度著手,更重要的是種評價思想。它從宏觀層面,從課堂教學的共性出發,對語文學科課堂教學評價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另外,我們認為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不應面面俱到,並不是上述維度都必須體現每一堂課中。課堂教學評價還應該考慮面向不同層次的問題。如低中高年級的教學標准應有所區別等。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設計
附表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指標 A級標准
1 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體現 能夠比較准確地體現《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指導思想和課程的理念,比較有效地使課程標準的基本思路與教材編制的基本思路有機融合。能夠全面、具體、科學地體現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按照「三個維度」比較准確地制定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形成的培養目標,突出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教育目標。
2 教學准備和環境創設 (2)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3)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4)教學反饋和評價內容的選擇 根據學習內容組織和創造相適應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條件。注重直觀、趣味、形象生動,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資料,利於學生的體驗、探究、反思、表達和創造等活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等。選擇適當的教學反饋、評價內容及形式,通過學生學習成果的交流展示,對學生客觀地評價。
3 學生活動 (5)多種方式的學生參與(6)自主合作學習的體現 學生能夠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如游戲、模擬、角色扮演等。學生能夠自主和合作學習結合,學習過程探討交流充分,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4 教學策略和方法 (7)體現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學習(8)體現師生相互學習、合作學習(9)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 教師注重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注意引導組織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學習計劃。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師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適當點撥,指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討。根據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學中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圍繞這些內容組織和指導學習活動。
5 教學效果 (10)學生能力方面的效果(11)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發展性和生成性,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態度獲得和知識的積累不斷提高。
附表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
序號 評價項目 評價要點 權值 等級或得分
1 教學目標 ⑴ 符合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注重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養成以及能力的提高和基本技能、基礎知識的獲得。⑵ 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能反映語文學科的特色。
2 教學設計 ⑶ 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材內容的取捨、與整合。⑷ 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⑸ 教學設計有一定的挑戰性,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⑹ 教學設計有序、恰當,重點准確、難點突出。
3 教學策略與方法 ⑺ 通過體驗學習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⑻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⑼ 採取活動探究和問題解決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 教學能力 ⑽ 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較強的課堂教學機智。⑾ 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教學語言應規范、精煉、生動,教態自然大方。
5 教學效果 ⑿ 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發展。⒀ 通過知情交融的活動方式,促使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的發揮和社會性的形成,重視師生、生生間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⒁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感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創造和成功的喜悅。
『柒』 新課改下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評課是聽課後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根指揮棒。評課的標准、要求及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朝什麼方向組織教學,是尋找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也是發掘教師教學優勢的方法。因此,開展好評課活動,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揚教師的優點,找出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盡快在教學中形成個性,盡早成熟,還能拋磚引玉,促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那麼如何評價一節語文課?我認為不但要看教師是否講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得如何,既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學生是否主動學習、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師生合作是否和諧,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識、發展新能力的氛圍。對小學語文課,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地、細致地評價。 一、目標設計 教師應吃透《語文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了解每篇課文在本冊書中所處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準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指導好教學過程。除要求繼續進行雙基教學之外,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二、導入設計導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如同橋梁一樣聯系著新知和舊知,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又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所以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景,千方百計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三、過程設計 (一)教法與學法的體現 為適應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師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語文教學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積極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以這一精神為指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三個重視: 1、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被動學習現狀。保證學生有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教師要把握好講的度,避免繁鎖的分析講解以及機械的訓練,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真讀課文,自主學習來讀懂課文,學習有關的語文知識,通過自主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2、重視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同時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實現「互補」,加強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見解,合作學習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組進行,但是教師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做到四會:一會質疑,有問題的時候主動地問老師、問同學;二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能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三會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接受別人的觀點;四會主持、組織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3、重視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機械接受學習的現狀。探究是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對某個問題的探索,是一種發現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其次,要鼓勵學生勇於堅持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雲亦雲,還要鼓勵學生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善於在交流中接納別人的意見。(二)基礎訓練字、詞、句訓練是貫穿於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一個教學重點,抓好這個重點,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想像、言語表達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字、詞、句的指導,要把字、詞、句融入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進行字、詞、句教學。 (三)朗讀指導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這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說明,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形象,產生正確的理解,做到語言與形象的溝通,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鬥志昂揚、熱血沸騰、激情滿懷;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思維萬千、熱淚盈眶,甚至黯然淚下……把自己融入到課文情景中。怎樣指導好朗讀?首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要求使用普通話,口齒清楚,讀音準確,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佳詞美句、重點段落要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朗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方式很多,有領讀、范讀、齊讀、自讀、對讀、抽讀、分角色朗讀等,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體裁靈活運用。 四、作業設計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同時更要體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重作業的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反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的抄寫。現在上級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三、四年級在半小時以內,五、六年級在1小時以內。據了解,我們有的老師對課外作業的布置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考慮效果,大量的作業佔去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了不快樂的書蟲。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們把板書視為洞察教材的「窗口」,開啟思路的「鑰匙」,排疑解難的「橋梁」,實施教學的「藍圖」,是非常恰當的。板書雖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卻展現了一節課的精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設計和運用的優劣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板書,要求科學規范、整潔美觀、簡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再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板書如下:這幅板書充分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整體看是總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點描寫又是總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幾個特點又是並列關系;「水」與「山」之間含有一個「雙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體。 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把基礎知識、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斷地總結,大膽嘗試、探索新的教法與學法,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 總之,評課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真正掌握這項基本功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評課要做到「三為主」:肯定成績、幫助提高、鼓勵改革。任何一節好課,都不能盡善盡美;任何一節失敗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因此要以友善、真誠的態度開展評說,既要指出不足,更要發現優點,這樣才能激勵教師勇於接受和改正錯誤,努力追求完美,也才能體現聽課評課的真正目的:即發現不足,發揚優點,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益。 (宿松洲頭中心小學 陳代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