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課堂問點的理解

小學語文課堂問點的理解

發布時間:2021-01-10 15:06:22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雙向參與、進行積極教學活動的最好方法,是維系課堂教學活動的紐帶.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老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學生從老師的提問中,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師的啟發引導等信息。教師則可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學效果的信息,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 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其思維與想像、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和提高其交際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這正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一、課堂提問的設計1、用提問創設學習語文的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沖動。 新課標要求把文體的學習置於一定的情景之中,創設出學習文本的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記得講《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採用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節日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熱騰騰的美味佳餚,笑著,聊著隨著我的渲染,同學們漸漸陷入了幸福的回憶之中。 突然我話鋒一轉,但是一個小女孩,在聖誕節的夜晚,她又在干什麼呢?跟我們的經歷一樣嗎?幾句話有把學生帶回觀實的文本學習中,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去尋找答案。2、圍繞課題進行提問,常常能直奔主題,揭示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題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層層深入地挖掘,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難忘的啟蒙》一文,圍繞課題就可提出什麼是啟蒙?我們的啟蒙老師是誰?課文寫了我的啟蒙老師幾件事?學生了解之後,就可再次提出我的老師給我留下的啟蒙是什麼?學過〈〈難忘的啟蒙〉〉我們有什麼樣的想法?幾個問題可以說涵括了本課的目標、任務。既好操作,又省時省力,像這樣的課文很多,如:〈〈曹沖稱象〉〉、〈〈將相和〉〉、《草船借箭》、〈〈撈鐵牛〉〉等。3、抓住課文的重、難點,找准問題設計的著眼點。一節課的教學目的,一般是圍繞課文的重點而制定的。課文的難點,要根據課文的難易和學生的理解能力來確定。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都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熟悉學生學習情況,特別要找准問題設計的著眼點。圍繞教學重難點 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 要有層次坡度 。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後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入和繼續。層層設問,不僅順利突破 重難點,還能 有力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4、課堂提問難易適度,目的明確,吸引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來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使學生通過回答來掌握所學知識;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如果離開了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而提問,就變成了形式主義,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設計的問題要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引導學生全體參與討論,不能太深奧,太空泛,以跳起來可以摘到果實為基準, 設計的問題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這樣設計的問題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設計的問題,像一根魔術棒,吸引學生,讓學生的精神處於亢奮狀態,把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如果問題太難,將會挫傷學生的學習思考的積極性,產生畏難情緒;問題太簡單, 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也就達不到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目的。5、設計的問題要適量。設計的問題,要防止淺、玄、碎、雜,避免過分簡單、深奧、瑣碎和雜亂。問題設計要少而精,緊扣課文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力求透徹,講究效率,用相當的問題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體做法上可適當提煉問題的精度,力爭做到一問多能。6、設疑結尾。在一堂課接近結束時,教師可以留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設計應讓學生理解更深層次的課文意思。這類問題不僅可以鞏固反饋當堂課所授的內容,更可以為下堂課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們預習新課的熱情,為下堂課的探究學習做好准備。一篇課文學習結束,應給學生設計拓展性問題,或設計將所學的閱讀方法或寫作方法運用到課外學習中的問題,或設計鼓勵學生到課外了解更多知識的問題,如學習完《奇異的植物世界》後,提出你還知道哪些奇異的植物?的問題,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真正實現大語文觀。 二、課堂提問的要求1、要指令明確,要留有餘地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停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就馬上要學生回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不可能回答好問題。到底停頓多長時間較合適呢?這要隨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和已形成的學生能力結構中思維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後,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後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迴旋一下,然後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2、要啟迪思維,正面誘導 教師的提問應該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切忌把提問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教師提出問題後,要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對學生的正確回答,要加以肯定,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對於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的,要耐心誘導,啟發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切不要厲聲指責,諷刺挖苦,特別是有些教師讓一些課堂紀律表現不好的同學回答問題,回答不出來,或回答錯誤,就給予懲罰,以此來維持班級紀律,這樣做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拒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信心。3、要時機得當,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問,引導學生在掌握關鍵知識上多動腦筋。一般說來,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的疑難處提問,或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提問,或在教學內容的易混淆處提問;切忌不顧教學內容,信口開河,使學生無法理解,造成邏輯混亂,影響教學效果。 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根據教學需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既可以是直問直答,也可以是層層遞進;既可以是定向提問,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如果什麼時候都是一種提問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多維性、變通性和發散性,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4、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因此教師的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總是時要有一定的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動腦筋回答問題的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切不要定人而問,不能總是讓少數幾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而剝奪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權利。一般來講,簡單的問題請潛進生回答,稍難一點的問題請中等生回答,較難的問題請優等生回答,要讓每一類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不要不分對象,一視同仁,什麼時候都提簡單的問題,或什麼時候都提難問題,從而影響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提問的評價 教師應對學生回答的每一個問題答案給予評價和總結. 學生作出的正確回答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尤其是程度差的學生,更需要表揚。適時的表揚可使學生有成就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課堂提問的參與性。教師的肯定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記憶,提問本身還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知識進行及時的消化。然而對回答不對或不全對的學生,教師應予以及時調整、給予適當的引導暗示、幫助,以達到改正學生錯誤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評指責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一種知而不敢答了。 總之,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前認真准備,課上靈活運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㈡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能很好地體現這個「基本特點」的語文課並不多見。按理說,語文作為母語教育的載體,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學得最得心應手的學科,學習的效果也應該是令人滿意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專家們在尋找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人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我覺得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裡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於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而當前,語文課離這樣的境界似乎還很遙遠。下面先列舉一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亟待解決的現象,並由此談談相應的對策。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㈢ 何為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及其具體體現

小學語文,主要還是學字,詞嘛,再到句,文。
有效提問,你這問題內讓我想到「抗議有效」容
你應該是想問,有效的課堂教學,再到學生有效的學習互動,以致知識得到有效的學習和運用。
老師有時候要跟學生打成一片,去想一想我如果是學生會怎麼樣?我對這篇文章,這句話,這個詞會怎麼理解,我怎麼才能去有正確的理解。

一個是結合學生日常的興趣愛好提問,一個是舉生活中一些實在的兒童世界的例子,讓後問學生平時是怎麼樣的?然後結合所要傳達的知識,為學生解讀為什麼會這樣!

㈣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幾種方法

隨著把培養思維、開發智力做為教育目標以來,課堂提問優化設計已經做為一門專門的教學藝術,受到教育專家和廣大教師的重視,善教者,必善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已經成為每個優秀教師的必備技能。
1.圍繞教學目的設計提問。
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作為實現語文教學整體目標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應該能使學生激起情趣,理解內容,發展智力,受到教育。問題設計要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如教學《你們想錯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想錯了』中的『你們』指的是誰?他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說他們這樣想是『錯了』?」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全面閱讀,把課文中的內容連貫起來思索,從而理解方誌敏的好品質,體會出文章的中心,達到教學目的。
(1)提問的內容要有思維價值。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那些精於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例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凡卡》一文時,圍繞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麼?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麼?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的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它們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問要明確具體。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窮人》一文時,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因為桑娜收養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顯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於是,教師接著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麼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後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課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麼?」此時,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2.提問要立足於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我們教師應抓住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寫到的情節往往是作者情感願望寄託的載體,應設計問題重點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關鍵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機組成,在教學中可在這樣的地方涉及提問,使學生掌握內容,明確思想。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針對關鍵句「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設計提問」「什麼是奇跡,為什麼說長城在歷史上是一個奇跡?」學生通過讀文、討論聯繫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不但是一個奇跡,在沒有吊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就靠無數肩膀無數只手修建成了萬里長城,它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個奇跡。如此讀、思、議,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更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也就突破了。其實,難和易往往是相對而立的,也是因人而異。只要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其難也易了。

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㈥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㈦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學習心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而且所涉及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不能過於簡單。曾經聽一位老師在執教《海底世界》一課時,這樣提問學生:你知道海底的動物會發出哪些聲音?海底動物活動時又有什麼特點?老師一問,學生馬上紛紛舉手回答。試問,學生這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高?還是說明學生的基礎好呢?恐怕都難說明。只能說明老師的問題太簡單。這樣的課堂表面看上去很熱鬧,課堂氣氛很好,好像學生全都會,實則什麼也沒學進去,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
與膚淺性提問相反,有的老師提問則過於深奧。一個問題拋下去,學生目瞪口呆、雲里霧里、無從思考,索性放棄,乖乖地等待老師的答案公布。這樣的課堂提問,就像花瓶一樣只是一種擺設,只能成為教師的「個人專利」,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同樣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因此,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讓學生覺得太深奧難懂,也不能讓學生無需動腦,立馬可得,必須讓學生經過大腦的積極思維後得到相應的解答,讓學生「跳起來摘得到」。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並最終解決問題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握好「問點」——注意課堂提問的角度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提問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問更加有效。
1、以「文眼」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編張慶曾提出「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主張。因此,我們可以抓住課文的「文眼」進行提問,突破一點,撥通全文,從而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我反復地研究教材,發現一個「苦」字貫穿全文,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較長,內容較分散的課文有了向心力,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李時珍在外尋訪葯材的生活嗎?」通過討論,學生得出那就是一個「苦」字,然後抓住這個契機,我不失時機地引出下一個問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李時珍所歷經的千辛萬苦呢?」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本進行探究,從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艱苦;就著山泉啃干糧,吃得很苦;借著月光,連夜記錄,苦上加苦等幾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勞苦、為民造福的偉大形象。
這樣的提問,既緊扣了教材,又給予了學生充分探究的機會,如同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河面,激起學生一波波理解的漣漪,對於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提高大為有利。
2、以「留白」為切入口
語課文是例子,更是藝術品,有許多「留白」之處。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提問,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和創新的空間。如《荷花》一課中「這滿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師可順勢問道:「荷花會有哪些姿勢呢?」學生通過看圖、調動已有經驗,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那朵已經開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著白沙裙的小公主,隨著微風翩翩起舞。」「兩朵對開的荷花,多像一對親密無間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彎著腰,多像一個低頭梳頭發的小姑娘啊!」……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提問,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3、以「難點處」為切入口
教材難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課堂提問注意准確地抓住難點,有效地設計提問,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
如教《誠實與信任》一文時,我反復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完後問道:「為什麼作者說『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一具有深刻內涵的難句深入文本,體會作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留下字條,主動承擔責任的那份誠實,感悟小紅車主人對「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進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與崇高,這樣從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內涵得以升華。
4、以「矛盾之處」為切入口
某些課文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矛盾處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畫龍點睛之筆,教學時如果抓住這些地方提問,實際上就等於找到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循循誘導,往往能促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黃河的主人》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之上,駕駛羊皮筏子時的鎮靜和機智,我抓住這樣一個句子巧妙發問:「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面,大膽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膽』這兩個詞語是反義詞,同時來形容艄公的行為難道不矛盾嗎?」學生通過積極思維,終能悟出「小心」「大膽」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責任心,身系乘客的安危,馬虎不得;「大膽」則凸現艄公那種大智大勇,從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駕駛技術,這二者的結合便更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黃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總的來說,「問點」有很多,但提問的宗旨,是要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本質意義,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問題,所提問題力求能引起學生「憤愜之感」。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注意課堂提問的思維深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善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拓寬思維的空間,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例如,學完《三袋麥子》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土地爺爺來到我們班,送給同學們每人一袋麥子,你打算怎麼處理這袋麥子?」於是,同學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要學小豬,大飽口福一番;有的說會留一點兒作種子,其餘的學小牛留著慢慢吃;有的還提出了不同於書上的做法,說可以把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留著吃,一份留著種,還有一份保存起來,以後慢慢享用;還有的同學甚至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後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見,各呈異彩的答案,飛揚的是學生的個性,閃現了學生的思維亮點,流瀉出學生的主體情感。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問點的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