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文體學習」成為閱讀和寫作的主線
七年級教科書不強調文體,試圖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詩文,對不同的文體都能嘗鼎一臠。八年級教科書閱讀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各類文體閱讀為核心,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本的能力;活動探究單元更是要深入研究與文體有關的各種過程性、實踐性問題。
在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文體的特點也較為突出。以八上教科書為例,第三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漢魏古詩,與課文《唐詩五首》(均為律詩)形成呼應;第六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宋詞,且均為小令,使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小令的特徵,為後面學習篇幅較長的中調做准備。
八年級教科書的寫作部分也突出了文體寫作的重點,除「語言要連貫」 「表達要得體」這兩個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專題和「學習仿寫」這個改編式寫作專題外,其他寫作專題(包括活動探究單元的寫作部分)均為文體寫作。一般寫作能力專題中的「表達要得體」,也基本上圍繞著實用類文體展開。
2、活動探究單元改變教科書的單元組織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探究單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以寫作為落腳點,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探究單元也試圖改變學生以課文學習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在這里,學習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一文體的基本特點,把握其閱讀策略,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實踐活動,則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開去,或實施采訪,或模擬演講,或朗誦鑒賞,或揣摩台詞、排演戲劇。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課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並自主搜集、整理、建構相關知識。
3、口語交際專題為「說」的教學提供了抓手
統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呈現出階段性安排的特點。七年級教科書主要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融合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
八、九年級教科書則以口語交際專題的形式對包括講述、復述、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常見的口語交際類別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探究單元中也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專題,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采訪」、八下第四單元的「舉辦演講比賽」等。
之所以設計專門的口語交際專題,是因為目前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比較薄弱,缺乏專門的、適用的口語交際教材。從技能訓練出發培養口語能力,也是一線教學的成功經驗。教材的設計力求使訓練序列更明晰,重點更突出。
4、文言文單元呼喚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八年級教科書開始,文言詩文開始成單元出現,其組合依據是內容與文體。如八上第三單元均為寫景短文,八下第三單元均為「記」。集中編排的文言詩文更需要教師把它們當成詩文而不是文言語料來教,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積極性,要改變那種將文言文教學窄化為文言教學,又將文言教學固化為文言字詞語法背記教學的做法。
文言文單元的課後練習暗含著以下兩種教學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與白話的「異」,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較來體會文言的獨特魅力,而不只是急於用「翻譯」跨越或消弭這種差異。第二,要通過學習文言詩文,發現古人與今人在審美、思想等方面的「同」與「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5、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
經過了七年級的學習,學生理應熟悉了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自主閱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級教科書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讀課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個閱讀單元都安排兩篇自讀課文(七年級多為一篇),活動探究單元的課文則都設計為自讀課文。
第二,兩篇自讀課文中有一篇不設旁批,只有閱讀提示,更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課後練習、閱讀提示中推薦的閱讀篇目數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課文也有推薦閱讀篇目),類型也更豐富,除了課文的出處、同類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還有像《〈清明上河圖〉的故事》這樣的淺易研究著作。
6、課後練習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強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課後練習也需要有所變化,以適應學生的發展,不斷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7、新開發了一批課文
統編語文教科書選文以經典為主,旨在使學生多接觸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選文強調時代感,下大力度開發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又有一定經典性的新課文。有的單元甚至全由新課文組成,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分析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擴展閱讀: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1.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的基本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發揮語文教科書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獨特價值。
2.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
統籌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體現循序漸進、浸潤滲透的編寫原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突出語文素養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學習內容,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勤練筆,在語文實踐中體會、發現語文規律,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
4. 堅持選文文質兼美
選文堅持文質兼美、適合學習的原則,強調選文的典範性和高品位,同時注重選文的時代性,力求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成果,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㈡ 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優點是學習系統,知識結構緊湊。
缺點是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
㈢ 分析語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語文教材的四大功能:發展功能,教育功能,示範功能,憑借功能。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與發展是互相聯系的。語文教材為學生語言的發展選擇和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的語言不斷從貧乏走向豐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動。語文教材作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它對學生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有著熏陶漸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語文教材的優秀作品都是暈暈暈暈的典範,是作家智力活動的結晶,因而也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一把鑰匙。
語文是表情、達意、載道的工具,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離不開情、意、道的內容。教學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學中教育功能主要是憑借語文教材得以實現的。中學 語文的教材蘊涵及其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和精神陶冶的內容。教學中,應該這些教學內容,根據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驕傲與功能。
語文教學挑選典型規范的作品作為教材主體,意在通過定向的規范的語文訓練,使學生集中地、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語文教材除了課文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示範功能外,還包括訓練的難易深淺在內的示範功能。中學語文教學著重於培養基礎的、規范的語文能力。語文基礎就必須是基本的,規范的。總之,語文教材應該是表達思想的範例、運用語言的範例、語文訓練的範例。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育內容的載體,是藉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育功能的物質基礎。語文教學要加強基礎,傳遞文化,培養能力,培養習慣,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都離不開語文教材這一憑借物。特別是語文學科屬於側重於技能、技巧培養的應用型學科,只有通過有計劃的訓練才能達到教育目標。所以,憑借教材學,憑借教材練,對語文學科尤其重要。
㈣ 自選一個角度談談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新課標的精髓
高中《課標》強調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力求版幫助學生認識自然、權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
高中《課標》的目標則是20個字:「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
㈤ 急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三,四,五的教材分析
有兩種參考資料。
如果是課文內容的理解,就看配套的人教社編的教師用書。
如果在准備講課,就看配套的教案。比較好的教案是任志鴻系列的教案。
㈥ 高中語文的特點是什麼一些顯著的特徵,盡量經典些,我現在在做高中語文輔導書的文案,頭痛呀!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高中語文教材文學氣息濃郁、文化內涵豐富、時代色彩鮮明,在編排體繫上也獨具匠心,顯示了主流教材的發展方向。依據新教材的特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突出文學教育,刻意營造學生的精神家園,並通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努力打造一代新人。
1、課程理念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吸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出:更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堅持「共同基礎」,重視「差異」,強調課程的「選擇性」;突出高中語文課程的三個重點。
2、課程結構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施建議——關於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3、課程實施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內容、要求、進度和實施方式比較封閉單一,學生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設「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實施機制靈活,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興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樣化發展。
從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文本來看,課程標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學生學習所包括的主要領域及大多數學生在每一學習領域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第三,它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為學校課程規劃、實施與評價提供了一種參照;第五,它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不足以完整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應到達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語文學科性質、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或數量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現行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科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簡述了語文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語文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整體把握課程。語文課程標准用盡可能清晰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具體劃分為多種性質的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語文教學工作作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效果,容易忽視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轉變。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必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2.與九年義務階段相比較,高中語文教學誦讀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求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感情朗讀又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元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說明已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教學中學生能藉助工具書讀准字音,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課文讀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讀,卻是需要老師的引導,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呢?
一、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敢讀」創設氛圍基礎。
敢讀是學生愛讀、會讀的前提。而輕松活潑的氛圍,是學生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應以平等、寬容、友善的心態對待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現和舒展開來,從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朗讀能力的自信。像「你讀得真好!」「讀得不錯!」的語言應成為老師課堂上常用的鼓勵語。而「老師,讓我來讀吧。」 「我不同意。」「我有意見。」這些生動的、富有個性的語言,是學生自信的表現,是創設敢讀氛圍的基礎。
2、強化主體意識,注重自由感讀,讀出個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朗讀教學老師應首先樹立和尊重學生有獨立見解的觀念,讓學生充分地自由感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課時,精彩的課件為學生從視角、聽覺上展現生動的荷塘之景後,學生朗讀得特別賣勁,似乎在有意的去感受朱自清當時的心情,於是我適時的讓學生開始討論對朱自清當時的心情的理解,最後大家得到統一認識。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評價。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朗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並創設機會,加強培養學生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閱讀評價的能力。開展多種評價形式,從而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①師評導讀,授予評價的技巧;②師生互評,創設民主的氣氛,增強評價樂趣,融合提高;③生生互評,各抒己見,培養敢於爭議的精神,提高評價和欣賞的水平;④開展朗讀比賽,活動中激發興趣,快樂中提高技能,不覺中培養敢於競爭的心理。
4、落實主體地位,以讀代講,讀中質疑;以讀悟情,品出深層意境,讀中釋疑。
我國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寶庫,傳統的經典文章都非常重視詞藻的華美和用詞的准確。因此,在理解朗讀文章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敢於質疑,自主發現疑難字、詞、句、段,抓住重要的、中心的詞句,反復品讀,反復體會,這就可以抓住文章的靈魂,悟出作者作文的意旨,以達到挖掘和理解課文的深層意境。再通過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就能以讀代講,讀中釋疑。
二、創設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樂讀」的前提。
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樂讀」的興趣,我們應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模仿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在課堂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創設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
1、聲情並茂法。
「聲情並茂法」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恰當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而進行的一種朗讀方法。學生能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必然是經過自己的一番理解體會,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聲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2、「搖頭晃腦」法。
這是模仿古人在誦讀詩文時搖頭晃腦的一種讀書方法。模仿古人,學生會覺得好玩有趣,而樂於模仿。等習以為常之後,便能把內心的體會自然而然地通過搖晃腦袋抒發出來,達到自我陶醉的境界,也是入情入境入文的表現。讀書既然入了情,也就能領悟作者作文的意旨及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內心體現,入情入境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3、配樂朗讀法。
我國傳統詩文常與音樂交融一起,顯示出音律文章的優美,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詩、詞、歌、賦。因此在朗讀一篇優美的、或是感情摯深的、又或是具有驚世疾俗的文章時,配上恰當的音樂,將會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課的第一段時,配上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小曲,會讓荷塘月色的美景更完美地浮現出來。學生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從而領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創設情景想像朗讀法。
「創設情景想像朗讀法」就是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發揮想像,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朗讀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它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適合情景對話式、童話式和描寫優美風景的文章,如《春》、《沁園春•雪》、《天上的街市》、《項脊軒志》、《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登幽州台歌》等。
三、讓學生掌握、運用朗讀的多種技巧是提高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的關鍵。
在課堂的朗讀教學中,把朗讀跟音律聯系起來,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抓住重點字詞,運用語量、語速、語調、語氣、語態及停頓的方法,並以意群為單位,劃分音步,採取抑揚頓挫的技巧,進行持之以恆的朗讀訓練,將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老師導行,持之以恆;重在實踐中落實提高,創造機會多讀多練。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朗讀能力,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學生「愛讀、樂讀」的興趣入手,把以上各種朗讀方法和技巧運用到課堂的實踐中。
㈦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有哪些特色
一. 守正出新,努力適應高中語文教學的需要。堅持「守正出新」的編寫理念, 繼承我國中學語文教材編制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同時又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本套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扎實的基礎性和豐富多樣的選擇性。二. 突出綜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目標的綜合(三個維度) 2.內容的綜合(語文學科內各種要素,語文與跨領域學習內容的綜合) 3.學習方法的綜合(多種方法) 4.課程實施與教科書呈現方式的綜合(過程與方法)。有閱讀鑒賞性的,有積累性的,有活動性的,有問題探究性的,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三. 圍繞「過程和方法」構建教材體系。 把三個維度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以「過程和方 法」構建教材體系,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克服片面追求結論、忽視過程,過於強調接受、忽視探究的傾向,使學生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豐富多樣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最終學會學習。這樣切入,有利於更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的要素,也有利於體現教科書對「綜合型」的追求,從而更充分地展開各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 溝通語文與社會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努力體現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學習資源。比如,在閱讀鑒賞部分設置「溝通與應用」,在寫作部分加大實用類文章的比重,口語交際注重設置具體的交際情景。 教科書還注重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如「梳理探究」設計了「有趣的語言翻譯」、「影視文化」等專題。注意滲透現代信息技術。 五. 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發現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科書注意鼓勵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 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個性。注意聯系高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語文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作為引導學生的興趣與主動學習的源頭活水,使教科書內容有利於學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學習。教科書設計了專門的「梳理探究」板塊,為學生開展探究與研討活動搭建平台。聯系常見的社會現象或熱點、焦點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六. 選修課力求給教師和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力求適應大多數地區實際,考慮到課時和 目前多數學校的實際,選修課教科書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重點推薦的選修課教材;第二個層次為任意選修課教材,由學校教師或學生自主選擇,以體現開放性。重點推薦的選修課,作為必修課與任意選修課的過渡與銜接。選修課不追求風格的統一。多數以選文為主,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外國小說欣賞》《先秦諸子選讀》。詳情了解穩派教育網互動社區(網路輸入穩派教育,進入官網,相關資料齊全) 參考資料: http://wenpaijy.com/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