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小論文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
一、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語文課程是反映生活的最好載體,語文課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認識理解課文,探究課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勢必使學生思維活躍,主動思考探究。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過的或正經歷的困難及體驗,說說怎樣處理了?或打算怎樣處理?學過課文後又有什麼啟示?結果學生紛紛講述自己學習中、人際交往中、勞動中、和父母關系處理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談了學此文後如果重新解決他們會採取的辦法。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遇到困難「化整為零」一步步解決的主旨。尤其對待學習上,他們想到制定短期目標,把不會的內容分成一塊塊、一點點分時期解決的方法。這樣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情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學以致用嘗試著去解決問題。教學《散步》時讓學生談在家中聽到、看到或經歷的對待老人和孩子的事例,並談個人看法。學生積極講述,既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又提高了認識。在講《我的叔叔於勒》時組織了一場關於金錢的討論,這個話題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話說,所以討論時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最後達成「金錢」也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想賺錢並不可恥,也不罪過,但要做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的共識。總之,溝通和生活的聯系學生都比較積極活躍,他們主宰了課堂。
二、進行比較閱讀,激活思維。
這是拓展思維、活躍思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好辦法。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是他們需要的,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引入與之類似的課文進行比較研讀也是他們能並樂於做的。樂意和需要都能讓學生動起來,因為二者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喚起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寫景抒情的文章可比較句式、修辭、語言風格、觀察角度、景物描寫方法等。如教學《濟南的的冬天》可和《春》作比,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寫景的文章 要選好景物、運用五覺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一定修辭和運用動靜結合、正面和側面描寫結合等技法把它恰當的表現出來,一切景語皆情語,濃墨重彩地描寫是為抒心中喜愛贊美之情。學寫人文章就比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方法的異同,如比較《刷子李》和《泥人張》既欣賞了人物形像內斂和張揚不同的個性美又學習到寫人文章的一些寫法。學都德的《最後一課》把它和鄭振鐸的《最後一課》甚至和《小英雄雨來》、《豐碑》、《金色的魚鉤》作比,讓學生總結出寫人文章的寫法。這樣,學生不僅「動」起來了,而且對文章主旨、寫作特點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比較閱讀有實效又便於操作,大到文章中心、寫法小到詞句的運用(用置換詞句法進行小方面的比較可鍛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范圍很廣。無論哪種比較都可讓學生積極思維。
三、率先示範,做好引導,創造和諧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夥伴,師生互動,課堂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師既是學習的發動者,又是合作者,轉變角色要求教師樹立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使氣氛融洽。有些時候教學中需要教師先嘗試著述說、寫作以打消學生的顧慮,激起其熱情。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就先講了自己被「欺騙」的經歷,以引出學生的話匣子。講《羚羊木雕》時,我先講學生時代和母親的矛盾沖突,講關於父愛的文章時,我講了自己愧對父親的一段往事,學生一聽老師都能敞開心扉坦言自己的經歷,就不在顧慮重重,擔心同學、老師瞧不起自己的弱點或因為自己做過不光彩的事而難為情了。而後紛紛暢所欲言,完成和同學以及和文本的對話,進而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有時需要教師「不會」。當有學生提出問題而其他同學回答興趣不濃時,我就說,這個問題老師存在疑問,並且還沒釋疑,希望藉此機會聽聽大家的認識。果然,學生的興趣來了,因為他們希望上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時需要老師「下水」。講《安塞腰鼓》為引導學生描述一種藝術形式,我先寫了一個東北大秧歌片段。教師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調動起來。
這些做法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挖掘教材本身魅力,讓學生醉於其中。
用文本自身的力量吸引學生,讓他們在煥然一新的感覺中「動」起來,進而精神為之一震,積極思維,不吐不快。如教學《孫權勸學》一課,教學快結束時,讓學生談啟示,學生思維單一,思路狹隘,局限於學有所成,再忙也要學習的認識上。我引導學生:從文中可看出呂蒙和魯肅非常熟識,但蒙學有長足進步時,肅才決定與其深交,這一點給你什麼啟示?人以群分,志同方能道合,要想結交儒雅飽學之士自己先變成同類人,生活中,你想和哪些人做朋友,成功了嗎?為什麼?學生或微笑或皺眉或嚴肅或活潑,心領神會者有,面露慚色者有。我敢肯定他們被觸動了,思考了,審視自己了,提高了認識。講五柳先生傳時幽默自嘲的寫作風格,是這篇文章的魅力之一,我就先下水示範,「我雖長得淑女,但天生嗓門亮,被譽為班上的擴音器;上課溜號,被老師叫起來多半雲里霧里;天生一雙大眼,好不幸,視物如霧里看花,不放上兩片玻璃,就看不清前途……」學生興起紛紛下筆,幾分鍾後佳句不乏,「我姓陳名赫鵬,同學們取其諧音,常叫我車棚」;「我身材窈窕,性情沉靜是班裡的|『淑男』」;「吾性愛踢足球,但被稱為臭腳」等。選入教材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文本魅力,是需老師去發現,而後引導學生一起去挖掘的。這樣才便於學生動起來,向45分鍾要效益。
五、重視學生的意見和見解,於爭議處順水推舟,引領學生超越文本,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
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預設無論多麼充分也難以預測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問題和事件。當學生出現爭議時,教師要迅速判斷爭議的價值,及其可生成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刻的思考,得到更豐富的收獲。讓課堂那不經預設的生成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例如筆者執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當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贊同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生於憂患)並舉例佐證時,一個學生小聲說「那也不一定」。我順勢引導「『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生活的安逸造就不出時代的偉人』,古今中外無數人的成功證明了孟子的『生於憂患』;烽火戲諸侯的幽王,貪圖享樂的隋煬帝,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也證明了「死於安樂」。但孟子還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他這個逆境成才,順境亡身的看法,有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你怎麼看呢?結合生活實際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從語文聯繫到生活,從當代聯繫到古代,甚至想到周圍家境好壞不同的同學的學習情況,最後我們師生達到共識:貧窮是一種財富,但未必人人都把它當成財富;苦難是一所大學,但未必人人都能從中成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但自身還是最重要的,內因決定外因。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有錢並不是罪過,能吃大米白面、山珍海味,你偏吃糠咽菜,能穿「李寧」、「耐克」,你偏穿麻衣布鞋?關鍵是自己要有遠大理想,並堅守、奮斗。布盧姆說「沒有意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藝術」。有生成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動起來。
六、適當的進行等待是必要的。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說到底語文課堂實質是學生靈動的思維場。學生靈思飛揚,智慧生成不盡需要觸動、激發,還需要時間,思維動起來,智慧生成得有過程。有時語文課堂上學生「動」不起來,是老師沒有必要的等待。一個問題提出來,甚至話音剛落就讓學生回答;有時學生都沒聽清問題;對於討論,呈現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嘰嘰喳喳沒有個人思考,小組討論進行不到一分鍾,教師就說討論好了嗎,誰先說,一時冷場;一篇較長課文,只給學生兩三分鍾自讀或一篇課文學生只讀一遍就開始整體把握、內容探究。學生哪有思考的時間呢?沒有思考哪來的思想觀點?沒有思想觀點哪來積極主動的課堂表現?只有給學生時間想,待學生有了對問題的譜之後,討論才會真實有效,產生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還有學生回答闡述觀點時,一時語塞不僅需要教師一個微笑,更需將微笑延長幾秒。這些都是必要的等待。語文課堂教師要耐心等待,給學生一定時間靜心讀書,安心思考、真心想像,以便他們聯系生活,溝通課內外,溝通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來實現自主學習。讓課堂成為思維活躍,表達精彩的學生思維和語言雙發展的,又「活」又「實」的好課堂。
當然,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得充分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既是新教學理念的要求又是一種較高的教學藝術效果。對他的探究應該是無止境的,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其主體作用,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有效,還有待各位教育同仁進一步研究探討。
㈡ 怎樣的課才算語文課 小學 論文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㈢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象。
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認真學習課標,努力鑽研課本,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本是教師教課的依據,是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所以,老師要慎用參考書,認真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教材做到爛熟於心。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
課堂反思是一節課上完之後,對自己本節課的一個反思,包括值得繼續發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最後,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能相同。
四、認真研究並設計好課堂提問。
第一,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學生認真思考。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能引導他們快樂地學習,能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提問的方式必須有效。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
第三,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
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節奏把握的好壞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關鍵。課堂上,有的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制度。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我們廣大教師所喜用。
「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七、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創建學習型課堂。
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是平等的,應該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型課堂。
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鑽研、相互討論、敢於質疑、主動提問,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優化練習布置,鞏固學生知識。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可以使學生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更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九、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並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面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㈣ 求一篇《以精讀訓練為抓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摘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突破口。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區別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性,更注重思考、課外拓展以及內容與情感的結合。由於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滯留在傳統的框架里,許多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本報告提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總結了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閱讀·高效課堂·策略·教學模式
正文: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課題研究背景: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一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閱讀。閱讀是貫穿提升語文素養整個過程的活動。新課程標准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在閱讀中的積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和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並要求教師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要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閱讀中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品味,閱讀能力。然而在閱讀教實踐過程中,教師限於傳統的做法,沒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一味地注重「預設」的教學程序,往往使「教」與「學」的行為單一而死板,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基於這樣的背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習方式的改革為核心,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實驗課題便應運而生了。
(二)課題界定:閱讀高效課堂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課堂教學形態,它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的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學會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實驗研究,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符合高學段目標要求的生本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模式、基本的教學流程或課堂結構,引領不同層次老師的課堂教學有所提升。
(3)研究各種課堂有效教學形式,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方法,積累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實踐經驗並開始形成課堂教學特色。
(二)研究內容
(1)研究教師教學行為、活動的如何取得高效
(2)研究學生學習活動如何取得高效
(3)如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4)建立發展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閱讀有關經典閱讀理論書籍,積累開展生本高效閱讀課堂的第一手材料。
(2)行動研究法:記錄開展閱讀經典的基本做法。
(3)案例研究法:積累活動中好的教學案例。
(4)經驗總結法: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四)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相關材料、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2)進行實驗方案擬定、論證、修改與確立。
(3)設計合理的師生問卷。
2、研究階段(2014年10月2日——2015年3月3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每位教師根據制定的自我教學發展計劃、改進措施和對策;
(2)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並作好改進記錄。
(3)聚焦課堂教學,形成「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3、總結階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2)全面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迎接課題組對課題的驗收工作。
(五)課題研究過程
1、前期准備工作。
為了制訂更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我們採用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座談交流的形式對我校五、六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力求找出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結所在。
從對學生的調查可知,小學五、六年級學生55%以上,沒有或很少有自主閱讀,50%以上的學生很少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讀書筆記或與人交流讀書心得。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顯示,28%的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45%的學生對閱讀抱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5%的學生認為有閱讀興趣,但這些學生認為讀書只不過是一種學習責任。
在和教師的座談中,發現有很多老師以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能力差為由,而以講代讀,剝奪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以致造成閱讀教學中的「讀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費時多」的現象。
2、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緊緊依靠先進理念。
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要搞好課堂教學工作,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所以要廣泛閱讀,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
因此,我們從研究一開始,就制定下了學習計劃。我們抱著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的精神,來做好教學工作。因此我們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教育理論書籍,如:《不做教書匠》(管建剛);《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後教》(蔡林森)等。
3、議定教改措施,實施教學改革。
(1)積極展開討論。我們先後展開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等主題討論活動。通過討論,初步解決了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輿論氛圍。
(2)研究教學案例。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積極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討論分析教學策略,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同時我們把教學案例研究的感悟、教育心得和教育敘事進行了梳理與總結,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集成了自己的東西。
(3)撰寫教學反思。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記錄課堂精彩的瞬間,或者那些處理不夠理想的環節並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
4、分散試點,全面總結。
我們的研究採用集中討論與分散研究相結合的辦法,分別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分解,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有效的預習指導、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朗讀指導、有效的評價語言、有效的背誦指導、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這幾個方面,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理性研究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途徑、方法的研究相結合。
然後我們課題組進行整體歸納。在分散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集中討論,集思廣益,嘗試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環節的每一個過程,把預習指導、設計提問、朗讀指導、評價、練習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適用於有效閱讀教學各環節的策略。
三、研究結果與成效
近一年來,我們課題組全體教師扎扎實實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有所增強,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強。現將成果與成效分述如下:
(一)形成了關於「閱讀高效課堂」的新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座談等調查方法,我們發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普遍呈現出一種高耗低效的疲軟狀態,老師以講代讀,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學生們覺得累,而教學效果卻沒有提高。通過主題討論等活動,老師們對 「閱讀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大部分時間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最後獲得的課堂;閱讀高效課堂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閱讀高效課堂應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閱讀高效課堂應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教師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愉悅,使學生「樂學習」。
(二)探索並構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積極探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為學生終生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探索了「主題引領,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高效教學模式:
(1)把握「主題閱讀」主線,課內外閱讀有機整合,擇法而教。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按單元主題編寫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依託「主題閱讀」這條主線,整合課程資源,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對於精讀課文,教師應選一篇或兩篇精講,突出它的導的功能,抓住重難點,拋棄不必要的過細分析,節約時間完成預設的口語訓練,突出作文訓練的主題。而對於略讀課文,教師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提示語,讓學生明確閱讀要求,然後組織學生自主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討論交流,省時高效地學完教材內容。教師還應以「主題閱讀」主線,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了課外閱讀,在課堂上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浩瀚海洋。
(2)當堂檢測,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內練習要精心設計,突出重點,堅決避免重復。練習之後,師生共同批改檢查,對作業的正誤優劣進行當堂評價,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力求絕大部分學生當堂達成目標。
(3)重視輔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
對於個性問題可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反饋具體操作中,課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後交換批改,最後教師對巡視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矯正;課內來不及的,收上後,課後批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三)積淀了一些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
策略一即做好課前准備,提高學習效率:1、教師備課。教師提前一周集體研究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預設突破難點的方法,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大綱系統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要先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生實際條。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2、學生預習。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必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步驟和要求進行:瀏覽即將學習的新教材,了解主要內容,如清除生字詞障礙,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對於初次閱讀沒讀懂的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鑽研教材,查閱有關的工具書、參考書,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難點;做好預習筆記,眉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記下沒讀懂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即引趣激興,創設情境: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實體情境(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模擬情境(運用電教手段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語感情境(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情境)想像情境(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等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策略三即有效提問,感悟文本: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抓題眼提問、抓關鍵詞句提問、抓主要線索提問等有效提問方式,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策略四即巧用評價,激活課堂: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歡樂。
策略五即讀練結合,提高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高學段學生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策略六開展各類活動,拓展視野:閱讀教學局限於課內是不夠的,應該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內容。鼓勵孩子們閱讀一定數量的名著,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從而貯存大量的語言和思想資源,能對每個人有著為生命奠基的意義。利用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經典誦讀」,我們要求語文教師上好每周一節經典誦讀課,並且開展了各類活動,如背誦比賽、集體誦讀賽、演講比賽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進:
(一)本課題雖致力於閱讀課堂的高效,致力於「創新」,但從研究的方向與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尋找讀寫聯結點上下功夫,在遷移訓練的方法上打轉,在原文的寫作方法上機械的模仿。未能將重心移到學生思維的拓展訓練上。
(二)由於本課題在實踐探索中的時間還不長、考慮也不夠周密,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況復雜,由此離課題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實質性問題,有待我們解決。有時課題組的成員都忙於各自的事務,而沒有經常開展研討活動,今後應注意有一定的綜合研討的時間。
(三)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著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今後我們將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四)我們的課題雖然經過了不少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但是總覺得缺少專家、學者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今後,我們將加強理論學習,爭取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
【參考文獻】
[1]《倡導「探究性」提高實效性》作者:張新元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激情策略》作者:周兆金
[3]《閱讀教學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作者:劉彩
[4]《教師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作者:代紅
[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㈤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