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名師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名師教學風格

發布時間:2021-01-09 17:25:17

『壹』 如何形成教學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閆德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
一、教學風格的意義
從理論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日益向縱深發展,許多新的課題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對教學藝術及其風格的關注便是一個顯著事例。教學風格作為教學藝術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教學個性化的追求中被人們所矚目乃是一種必然結果。然而,傳統教學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藝術及其個性的研究,致使教學風格的理論成果貧乏,遠遠不能適應教學藝術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教學風格研究是對於教師教學藝術創造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豐富和完善教學論和教學藝術論的理論體系,彌補長期以來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理論研究的不足,影響和推動教學論、教學藝術論的發展。
從實踐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升。我國教學風格研究的興起和發展一直伴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總結一道成長。起初主要是總結優秀教師們的先進教學經驗並概括出教學風格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著名優秀教師逐步以鮮明的教學風格被人們承認和學習,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寬等。教學風格研究通過對優秀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揭示,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形成個人教學風格提供有益的啟示,對於教師的教學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資借鑒。同時,教學風格研究有助於引導、鼓勵教師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揚長避短,朝著合乎自己審美個性和特長的目標去努力,加快形成獨立風格的步伐。教學風格研究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重視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風格的內涵
何謂「教學風格」( Teaching style )?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對此有各不相同的側重點。國內學者關於教學風格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方法特點說、個性核心說、教學風貌說、穩定表現說、表現方式說、藝術特色說、觀點技巧結合說,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點說:邵瑞珍( 1983 )認為教學風格是「在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經常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賀雯(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個性化和一貫的方式、方法。
(二)個性核心說:張翔( 1987 )認為「就教師個人而言,當他的教學是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合規律性和個性時,就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教學風格。」他認為教學風格的特徵是:表現方式的獨特性、個體意識的直覺性、行為方式的習慣性和學習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學風貌說:程少堂( 1988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反復實踐,而最終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教學風貌」,具有獨特性、豐富性、穩定性和可變性。
(四)藝術特色說:吳也顯( 1991 )認為「課堂教學的風格就是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所體現出的獨特的藝術特色。是他的思想境界、審美理想、藝術修養、性格特點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體現。」
(五)表現方式說:盧真金( 1991 )認為「教學風格就是教學藝術家所特有的、在教學活動整體中重復表現一種『韻味'、『格調'、『風貌'的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家精神風貌的個性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結合的產物,是教師創造性、藝木性教學活動的特徵,獨特性、穩定性和發展性是教學風格形成的特徵。」徐麗華、傅亞強(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其價值觀念,對教學過程諸元素(知識、教師、學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習慣化的方式。教學風格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體差異,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特徵,體現於教師對各種教學元素的選擇與組合方式。
(六)穩定表現說:王北生( 1989 )認為「所謂教學藝術風格,就是教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個性的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技巧、教學風度的穩定性表現。」李如密( 2002 )、何小微( 2006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
綜合以上分析,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以下幾個方面是普遍認同的: 1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長期的實踐,執著的追求,才能將教學藝術的獨特性格磨練成熟。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進入一種高境界的標志。 2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教學思想觀點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是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3 .教學風格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結果。教學風格不等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顯示著教師達到的教學藝術水平,是教學風格產生理想效應的技術性保障。 4 .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達到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是個性化的,沒有獨特鮮明的個性,教學藝術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學風格也就蒼白無神了。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教學藝術達到比較成熟時的一種教學狀態。教學風格是相對穩定的,它給人一種成熟感,因為不夠成熟的教學藝術之樹上,是很難綻放教學風格之花的。 5 .教學風格是教師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貌和格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作風和精神面貌,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技巧時一種教學狀態和行為方式,是教學風格審美魅力的直接載體。
三、教學風格的類型
教學風格有哪些類型?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 1986 )提出科學型(或稱理智型)、藝術型(或稱情感型)和混合型的分類。吳慶麟( 1988 )提出演講與討論、集體中心與教師中心的分類。李林生、於德令( 1989 )提出熱情奔放、深入淺出、平易朴實、雄辮謹嚴、幽默風趣、標新立異、畫龍點睛的分類。歐陽侖( 1992 )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穩柔和型、邏輯推理型和活潑明快型的分類。李新宇( 1995 )提出活潑與嚴謹、優美與朴實、細膩與曠達的分類。
總體上看,這些分類簡潔明了,易於理解,頗有親切感,但分類標准不統一,隨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層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論深度,科學性不強。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李如密( 1995 )綜合使用多種分類標准和多種分類方法,採取單一標准與復合標准相結合,一次分類與多次分類相結合,模糊描述與術語界定相結合,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以求各種標准與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補充,達到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優化(見表 1 :教學風格綜合分類表)。這一分類體現了教學風格層次性和序列性的特點,同時又強調和反映了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性和互補性,並對每一類型的教學風格的特點進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過多過細,玄奧高深,難以把握;有些類別(如:理智型、庄雅型、謹嚴型,諧趣型、瀟灑型、明快型)共性比較多,大體上可以歸為一類。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比較研究發現,國內外學者對教學風格的觀點存在較大的差別。基於對「風格」這個詞的不同理解,我國的大多數學者對「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出自藝術領域,他們強調風格的創造性、藝術性、獨特性以及穩定性,因此對於教學風格概念的把握是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格調」、「風貌」的角度來的。國外的學者對於「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與策略和方法相關,強調風格的獨特性、穩定性,因此對教學風格的理解大多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有關。相比之下,國內學者的界定比較抽象,國外學者的界定更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
一位教師是否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其中既包括教師主體的因素,也包括非主體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為方面的原因。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曹振道( 1982 )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與個人主觀條件息息相關,包括教師的人格、品性、素養等;同時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也對教師教學風格形成有一定影響。
李如密( 1986 )將影響教學風格的因素分為心理基礎和教師的主觀追求兩種,其中心理基礎包括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和個性特徵。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教師的心理基礎與主觀追求的高度統一。
王北生( 1989 )認為,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熱愛教育事業;良好的教學修養,包括教師的知識修養、道德修養和技術修養;心理素質,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因素。
盧真金( 1991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教師個性質量及教師的性別和年齡。外因包括教學的科目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基礎、教學技術、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張武升( 1993 )將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分為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教師的認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其中宏觀社會因素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因素,微觀社會因素包括學校組織與群體因素。
王志平( 1994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基礎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基礎因素包括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內部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個性、對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會傳統、時代要求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
王松泉、董百志( 2000 )認為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師個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個性因素,審美個性和學識能力。
徐麗華、傅亞強( 2005 )對 8 所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 : 學校性質、教齡、教育階段對教學風格的部分因素有顯著影響,但性別與教學科目對教學風格影響不顯著。
賀雯( 2008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認為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個體的內在因素和個體的外在因素。個體的內在因素包含個體的心理品質和個體的內在動力系統,內在動力系統包括價值觀、態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個體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體制、學校領導、工作壓力、學生素質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張曉輝、李如密( 2009 )認為,教學風格受到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主觀因素主要包括教師自身的文化品質、心理品質、職業品質、生理品質以及個體對教學風格的自覺追求等方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方面。在教學風格形成過程中,影響因素遵循一定的結合機制:主客觀因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統成整體,共同制約;協調一致,創造性結合。
綜上所述,影響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頗多,學者們的歸類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據文獻資料分析將所有因素大致歸為內因、外因兩大類,與教師個體相關因素為內因,其他統歸為外因;內因類包括:教師個人的主觀追求、先進的教學思想、知識素養、教學技藝、教師個性特徵、審美特徵、教師教學水平和經驗。外因類包括:學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學資源、教學科目、學生年齡特點、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所處時代和所屬的民族的影響和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宣傳、文化變遷、經濟發展等因素)。
五、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
一名教師從開始從事教學職業時的無風格教學,到逐漸成熟,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一般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間的發展又可分為若干階段。由於人們考慮的角度不同,教學風格的形成也就會有不同的階段之分。概括說來,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一般可做以下幾種劃分。
李如密( 1986 )從教學風格的獨特性特徵角度考慮,以教師教學中創新性(或稱獨創性、創造性)成份的多少為標准,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摹仿性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局限於摹仿、照搬別人教學的經驗和做法,本身的教學無創造性可言。第二,獨立性教學階段。教師基本上能夠獨立勝任教學工作,在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已開始孕育著創造性的萌芽。第三,創造性教學階段。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已處處可見,但有時表現得不穩定,有些「創造性教學行為」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教學中的獨創性已經呈現科學的、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張武升( 1993 )從教學風格的構成因素角度考慮,把教學風格構成因素中教學個性的成熟性與穩定性程度作為劃分的標准,將教學風格形成階段劃分為:第一,無個性階段。教學表現為照本宣科、缺乏教學個性。第二,個性初步形成階段。教學表現為在個性心理特徵和教學活動其它因素的影響下,己初步可以觀察到某些獨特的教學個性。第三,個性化教學階。教學個性已從第二階段的偶然能夠觀察到發展到隨時可見,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與已相當明顯,但有些教學個性仍處於不穩定或不科學的狀態。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個性已呈穩定的、科學的狀態,即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黃甫全( 1998 )從事物一般發展順序角度考慮,從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程度出發,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模仿性教學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常常套用別人的成功經驗,甚至模仿別人的教學語言、語調、手勢乃至教學風度。第二,追求創造性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擺脫了模仿的束縛,能夠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並開始醒悟到要創造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第三,形成獨特教學藝術風格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師成為教學藝術的自覺追求者和創造者,在教學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的、穩定的個性色彩,處處閃耀著創造的火花。
何小微( 2006 )採用「目的性抽樣」,選擇一位教學風格比較突出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開放式 . 或半開放式訪談,輔以非參與型課堂觀察和實物分析,收集了豐富材料,在此基礎上把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形成歷程分為模仿、創新、成熟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階段(教學的 1 — 3 年):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模仿,注重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比較依賴於前人做法、他人經驗、教參和固定的教學程序。第二階段是創新階段(教學的 3 — 16 年):教學基本上擺脫模仿的束縛,獨立意向鮮明,能根據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並且具有了明確的風格意識。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教學的 16 年後):這一階段的特點的是個性化,此時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呈現出穩定、一貫的特徵。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穩定的表現,教學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在其教學風格發展過程中模仿性因素越來越少,而獨創性因素越來越多,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任仕林( 2009 )通過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學優秀教師,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童君老師在某市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學里任高中英語教師,是某市的骨幹教師、市級學術學科帶頭人、模範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從教己經近二十年了。她的教學特色鮮明,在課堂上嚴謹而不失幽默,並深受學生的愛戴,其教學風格也為大家所公認。據童老師的陳述,她的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模仿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和有風格教學階段。」
雖然角度不同,各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有各種不同的劃分,但每種方法所論述的各個階段的本質特點是相同的,都把教學風格的最本質特徵——獨特性作為劃分教學風格形成階段的標准。
六、教學風格的創建方法
在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中和最後表現形態上,總是或多或少帶有他人影響的痕跡。自覺地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過程中所不可少的環節。李如密( 2002 )提出了學習和創建教學風格的基本方法。
(一)拜師學藝法與自我研習法。拜師學藝法是指教師自覺主動地向自己所景仰的教學風格的創造者請教學習,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自我研習法是指教師因受條件限制不能直接拜師學藝而採取的以某種教學風格為藍本,自覺採用其指導思想和技巧形式,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
(二)作品分析法與模仿感受法。作品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分析一定的教學藝術作品,從而達到認識和掌握其中蘊含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模仿感受法是指教師模仿他人的教學活動而親身感受、驗證其風格特點及其相應要求,從而達到學習並掌握某種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三)部分移植法與兼容並蓄法。部分移植法是指教師通過精心選擇而後將他人教學風格中成功的教學特色部分地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來,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也帶上這種特色的方法。兼容並蓄法是指教師對他人教學風格之長廣采博收,利用綜合優勢使自己的教學獲得整體最佳特色的一種方法。
(四)優勢培育法與弱點逆轉法。優勢培育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優勢,從而形成個人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弱點逆轉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對其自身弱點的巧妙逆用和轉化,從而使個人教學形成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五)選擇突破法與綜合建構法。選擇突破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個人特長或教學需求選擇突破口重點攻關,從而以點帶面達到建立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綜合建構法是指教師從教學整體著眼,通過綜合變革、優化結構,而達到全面形成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
(六)實踐升華法與理論滲透法。實踐升華法是指教師對教學中不斷積累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歸納、抽象升華、取其典型特徵組成個人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理論滲透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以先進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多方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都表現出明顯的教學特點,從而最終形成個人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如密 . 教學風格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 155-190 .
2.李如密 . 教學風格的內涵及載體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 4 ) ,41-44 .
3.李如密.教學風格綜合分類的理論探討 [J] .教育研究 ,1995 .( 5 ) ,66-71 .
4.徐麗華,傅亞強.中小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研究 [J] .課程•教材•教法 ,2005 ( 6 ) ,81-87 .
5.賀雯.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 [J] .心理科學 ,2005 . 28 ( 1 ) ,214-216 .
6. 賀雯.教師的教學風格及其發展研究 [J]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8 ( 7 ) ,18-21 .
7.張曉輝,李如密.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及其結合機制探析 [J] .教育學報 ,2009 ( 12 ) ,30-35 .
8.王艷,梁樹森.教學風格形成的內在機制研究 [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 4 ) ,63-66 .
9.張彧,唐功志.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匹配與失配 [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9 ( 3 ) ,100-102 .

『貳』 語文教學風格有哪些 我的語文教學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閆德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
一、教學風格的意義
從理論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日益向縱深發展,許多新的課題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對教學藝術及其風格的關注便是一個顯著事例。教學風格作為教學藝術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教學個性化的追求中被人們所矚目乃是一種必然結果。然而,傳統教學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藝術及其個性的研究,致使教學風格的理論成果貧乏,遠遠不能適應教學藝術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教學風格研究是對於教師教學藝術創造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豐富和完善教學論和教學藝術論的理論體系,彌補長期以來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理論研究的不足,影響和推動教學論、教學藝術論的發展。
從實踐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升。我國教學風格研究的興起和發展一直伴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總結一道成長。起初主要是總結優秀教師們的先進教學經驗並概括出教學風格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著名優秀教師逐步以鮮明的教學風格被人們承認和學習,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寬等。教學風格研究通過對優秀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揭示,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形成個人教學風格提供有益的啟示,對於教師的教學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資借鑒。同時,教學風格研究有助於引導、鼓勵教師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揚長避短,朝著合乎自己審美個性和特長的目標去努力,加快形成獨立風格的步伐。教學風格研究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重視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風格的內涵
何謂「教學風格」( Teaching style )?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對此有各不相同的側重點。國內學者關於教學風格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方法特點說、個性核心說、教學風貌說、穩定表現說、表現方式說、藝術特色說、觀點技巧結合說,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點說:邵瑞珍( 1983 )認為教學風格是「在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經常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賀雯(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個性化和一貫的方式、方法。
(二)個性核心說:張翔( 1987 )認為「就教師個人而言,當他的教學是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合規律性和個性時,就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教學風格。」他認為教學風格的特徵是:表現方式的獨特性、個體意識的直覺性、行為方式的習慣性和學習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學風貌說:程少堂( 1988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反復實踐,而最終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教學風貌」,具有獨特性、豐富性、穩定性和可變性。
(四)藝術特色說:吳也顯( 1991 )認為「課堂教學的風格就是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所體現出的獨特的藝術特色。是他的思想境界、審美理想、藝術修養、性格特點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體現。」
(五)表現方式說:盧真金( 1991 )認為「教學風格就是教學藝術家所特有的、在教學活動整體中重復表現一種『韻味'、『格調'、『風貌'的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家精神風貌的個性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結合的產物,是教師創造性、藝木性教學活動的特徵,獨特性、穩定性和發展性是教學風格形成的特徵。」徐麗華、傅亞強(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其價值觀念,對教學過程諸元素(知識、教師、學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習慣化的方式。教學風格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體差異,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特徵,體現於教師對各種教學元素的選擇與組合方式。
(六)穩定表現說:王北生( 1989 )認為「所謂教學藝術風格,就是教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個性的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技巧、教學風度的穩定性表現。」李如密( 2002 )、何小微( 2006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
綜合以上分析,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以下幾個方面是普遍認同的: 1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長期的實踐,執著的追求,才能將教學藝術的獨特性格磨練成熟。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進入一種高境界的標志。 2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教學思想觀點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是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3 .教學風格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結果。教學風格不等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顯示著教師達到的教學藝術水平,是教學風格產生理想效應的技術性保障。 4 .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達到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是個性化的,沒有獨特鮮明的個性,教學藝術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學風格也就蒼白無神了。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教學藝術達到比較成熟時的一種教學狀態。教學風格是相對穩定的,它給人一種成熟感,因為不夠成熟的教學藝術之樹上,是很難綻放教學風格之花的。 5 .教學風格是教師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貌和格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作風和精神面貌,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技巧時一種教學狀態和行為方式,是教學風格審美魅力的直接載體。
三、教學風格的類型
教學風格有哪些類型?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 1986 )提出科學型(或稱理智型)、藝術型(或稱情感型)和混合型的分類。吳慶麟( 1988 )提出演講與討論、集體中心與教師中心的分類。李林生、於德令( 1989 )提出熱情奔放、深入淺出、平易朴實、雄辮謹嚴、幽默風趣、標新立異、畫龍點睛的分類。歐陽侖( 1992 )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穩柔和型、邏輯推理型和活潑明快型的分類。李新宇( 1995 )提出活潑與嚴謹、優美與朴實、細膩與曠達的分類。
總體上看,這些分類簡潔明了,易於理解,頗有親切感,但分類標准不統一,隨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層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論深度,科學性不強。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李如密( 1995 )綜合使用多種分類標准和多種分類方法,採取單一標准與復合標准相結合,一次分類與多次分類相結合,模糊描述與術語界定相結合,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以求各種標准與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補充,達到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優化(見表 1 :教學風格綜合分類表)。這一分類體現了教學風格層次性和序列性的特點,同時又強調和反映了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性和互補性,並對每一類型的教學風格的特點進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過多過細,玄奧高深,難以把握;有些類別(如:理智型、庄雅型、謹嚴型,諧趣型、瀟灑型、明快型)共性比較多,大體上可以歸為一類。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比較研究發現,國內外學者對教學風格的觀點存在較大的差別。基於對「風格」這個詞的不同理解,我國的大多數學者對「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出自藝術領域,他們強調風格的創造性、藝術性、獨特性以及穩定性,因此對於教學風格概念的把握是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格調」、「風貌」的角度來的。國外的學者對於「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與策略和方法相關,強調風格的獨特性、穩定性,因此對教學風格的理解大多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有關。相比之下,國內學者的界定比較抽象,國外學者的界定更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
一位教師是否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其中既包括教師主體的因素,也包括非主體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為方面的原因。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曹振道( 1982 )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與個人主觀條件息息相關,包括教師的人格、品性、素養等;同時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也對教師教學風格形成有一定影響。
李如密( 1986 )將影響教學風格的因素分為心理基礎和教師的主觀追求兩種,其中心理基礎包括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和個性特徵。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教師的心理基礎與主觀追求的高度統一。
王北生( 1989 )認為,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熱愛教育事業;良好的教學修養,包括教師的知識修養、道德修養和技術修養;心理素質,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因素。
盧真金( 1991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教師個性質量及教師的性別和年齡。外因包括教學的科目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基礎、教學技術、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張武升( 1993 )將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分為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教師的認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其中宏觀社會因素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因素,微觀社會因素包括學校組織與群體因素。
王志平( 1994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基礎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基礎因素包括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內部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個性、對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會傳統、時代要求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
王松泉、董百志( 2000 )認為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師個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個性因素,審美個性和學識能力。
徐麗華、傅亞強( 2005 )對 8 所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 : 學校性質、教齡、教育階段對教學風格的部分因素有顯著影響,但性別與教學科目對教學風格影響不顯著。
賀雯( 2008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認為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個體的內在因素和個體的外在因素。個體的內在因素包含個體的心理品質和個體的內在動力系統,內在動力系統包括價值觀、態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個體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體制、學校領導、工作壓力、學生素質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張曉輝、李如密( 2009 )認為,教學風格受到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主觀因素主要包括教師自身的文化品質、心理品質、職業品質、生理品質以及個體對教學風格的自覺追求等方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方面。在教學風格形成過程中,影響因素遵循一定的結合機制:主客觀因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統成整體,共同制約;協調一致,創造性結合。
綜上所述,影響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頗多,學者們的歸類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據文獻資料分析將所有因素大致歸為內因、外因兩大類,與教師個體相關因素為內因,其他統歸為外因;內因類包括:教師個人的主觀追求、先進的教學思想、知識素養、教學技藝、教師個性特徵、審美特徵、教師教學水平和經驗。外因類包括:學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學資源、教學科目、學生年齡特點、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所處時代和所屬的民族的影響和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宣傳、文化變遷、經濟發展等因素)。
五、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
一名教師從開始從事教學職業時的無風格教學,到逐漸成熟,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一般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間的發展又可分為若干階段。由於人們考慮的角度不同,教學風格的形成也就會有不同的階段之分。概括說來,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一般可做以下幾種劃分。
李如密( 1986 )從教學風格的獨特性特徵角度考慮,以教師教學中創新性(或稱獨創性、創造性)成份的多少為標准,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摹仿性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局限於摹仿、照搬別人教學的經驗和做法,本身的教學無創造性可言。第二,獨立性教學階段。教師基本上能夠獨立勝任教學工作,在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已開始孕育著創造性的萌芽。第三,創造性教學階段。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已處處可見,但有時表現得不穩定,有些「創造性教學行為」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教學中的獨創性已經呈現科學的、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張武升( 1993 )從教學風格的構成因素角度考慮,把教學風格構成因素中教學個性的成熟性與穩定性程度作為劃分的標准,將教學風格形成階段劃分為:第一,無個性階段。教學表現為照本宣科、缺乏教學個性。第二,個性初步形成階段。教學表現為在個性心理特徵和教學活動其它因素的影響下,己初步可以觀察到某些獨特的教學個性。第三,個性化教學階。教學個性已從第二階段的偶然能夠觀察到發展到隨時可見,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與已相當明顯,但有些教學個性仍處於不穩定或不科學的狀態。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個性已呈穩定的、科學的狀態,即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黃甫全( 1998 )從事物一般發展順序角度考慮,從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程度出發,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模仿性教學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常常套用別人的成功經驗,甚至模仿別人的教學語言、語調、手勢乃至教學風度。第二,追求創造性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擺脫了模仿的束縛,能夠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並開始醒悟到要創造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第三,形成獨特教學藝術風格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師成為教學藝術的自覺追求者和創造者,在教學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的、穩定的個性色彩,處處閃耀著創造的火花。
何小微( 2006 )採用「目的性抽樣」,選擇一位教學風格比較突出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開放式 . 或半開放式訪談,輔以非參與型課堂觀察和實物分析,收集了豐富材料,在此基礎上把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形成歷程分為模仿、創新、成熟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階段(教學的 1 — 3 年):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模仿,注重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比較依賴於前人做法、他人經驗、教參和固定的教學程序。第二階段是創新階段(教學的 3 — 16 年):教學基本上擺脫模仿的束縛,獨立意向鮮明,能根據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並且具有了明確的風格意識。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教學的 16 年後):這一階段的特點的是個性化,此時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呈現出穩定、一貫的特徵。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穩定的表現,教學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在其教學風格發展過程中模仿性因素越來越少,而獨創性因素越來越多,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任仕林( 2009 )通過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學優秀教師,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童君老師在某市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學里任高中英語教師,是某市的骨幹教師、市級學術學科帶頭人、模範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從教己經近二十年了。她的教學特色鮮明,在課堂上嚴謹而不失幽默,並深受學生的愛戴,其教學風格也為大家所公認。據童老師的陳述,她的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模仿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和有風格教學階段。」
雖然角度不同,各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有各種不同的劃分,但每種方法所論述的各個階段的本質特點是相同的,都把教學風格的最本質特徵——獨特性作為劃分教學風格形成階段的標准。
六、教學風格的創建方法
在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中和最後表現形態上,總是或多或少帶有他人影響的痕跡。自覺地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過程中所不可少的環節。李如密( 2002 )提出了學習和創建教學風格的基本方法。
(一)拜師學藝法與自我研習法。拜師學藝法是指教師自覺主動地向自己所景仰的教學風格的創造者請教學習,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自我研習法是指教師因受條件限制不能直接拜師學藝而採取的以某種教學風格為藍本,自覺採用其指導思想和技巧形式,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
(二)作品分析法與模仿感受法。作品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分析一定的教學藝術作品,從而達到認識和掌握其中蘊含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模仿感受法是指教師模仿他人的教學活動而親身感受、驗證其風格特點及其相應要求,從而達到學習並掌握某種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三)部分移植法與兼容並蓄法。部分移植法是指教師通過精心選擇而後將他人教學風格中成功的教學特色部分地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來,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也帶上這種特色的方法。兼容並蓄法是指教師對他人教學風格之長廣采博收,利用綜合優勢使自己的教學獲得整體最佳特色的一種方法。
(四)優勢培育法與弱點逆轉法。優勢培育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優勢,從而形成個人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弱點逆轉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對其自身弱點的巧妙逆用和轉化,從而使個人教學形成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五)選擇突破法與綜合建構法。選擇突破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個人特長或教學需求選擇突破口重點攻關,從而以點帶面達到建立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綜合建構法是指教師從教學整體著眼,通過綜合變革、優化結構,而達到全面形成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
(六)實踐升華法與理論滲透法。實踐升華法是指教師對教學中不斷積累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歸納、抽象升華、取其典型特徵組成個人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理論滲透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以先進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多方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都表現出明顯的教學特點,從而最終形成個人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叄』 老師的教學風格有哪些

(一)理智型教學風格
這種風格主要表現在,教師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楚,層層剖析,環環相扣,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進程。學生通過聽教師的講授,不僅學到知識,也受到思維的訓練,還受到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的熏陶和感染。雖然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苟言笑,但內心卻充滿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對人的理智能力發展的執著追求。

一般說來,在數學等學科的課堂教學,採用這種風格的教師相對較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學風格 這種教學風格的表現是,教師講課情緒飽滿,將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融於對學生的關心、教導和期望之中,充滿著對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賴。講到動情之處,往往情緒高漲,慷慨激昂,滔滔不絕,扣人心弦,給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師生之間在理解、溝通的前提下,共同營造出一種渴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烈氣氛。學生在這樣的教師引導下,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訓練價值,還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價值。

相比內向型性格的教師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師的課堂教學常常採用情感型教學風格。

(三)自然型教學風格 這種教學風格的主要特點是,教師講課親切自然,朴實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談,細細道來,師生之間在一種平等、協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將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於簡朴、真實的教學情景之中,學生在靜靜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獲得知識。教師講課雖然聲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猶如春雨滲入學生心田,潤物細無聲,它雖沒有江海波瀾的壯闊,卻不乏山澗流水之清新,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恬靜安寧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學風格 這類教學風格所體現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一種恰如其分的幽默,引來學生會心的微笑,如飲一杯甘醇的美酒,給人以回味和留戀;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時穿插於講述中間,給人以思考和警醒。聽這樣的教師講課,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在輕松、愉快和笑聲中獲得人生的啟迪,獲得心智的訓練,變機械學習、被動模仿為心領神會、主動思考。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言,這是一種值得著力陶鑄和追求的教學風格。

(五)技巧型教學風格 這類教學風格體現在,教師講課精於教學的技巧,充滿著機智,各種教學方法、技巧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並絲毫不帶有雕琢的痕跡。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就像一種設計好的程序,過渡自然,組織嚴密,搭配合理,有條不紊。講解、分析、論證時,思路清晰;提問、討論、練習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透徹了解及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和對知識重點、難點的准確把握。對於學生掌握知識而言,這是一種追求高效率的教學風格,是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所實施和追求的一種境界。

『肆』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介紹自己的教學特色

很多老師都會添油加醋的說自己好,想要自己高一點等級,多加點工資。

『伍』 語文教師教學特色

突出語文特色 盡顯學生個性 使教、學成為快樂

形象地說,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的頒布,對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一次「福利」——為我們每一個敢於改革課堂教學的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大舞台。回首以前的語文教學,教師難教、學生厭學,語文教學竟成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新課程標准》的實施,給語文教學吹來了改革的春風。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的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突出語文的特色,盡顯學生的個性。就此而言,我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師的口語要藝術化,體現漢語言的魅力。

《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九年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就對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說普通話,口語更要藝術化,要體現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具體有那些要求呢?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除了要用簡明、准確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外,還兼有對學生進行規范語言的訓導和陶冶任務,所以語文教師在平日和學生交往時,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用語的規范性和自身語言的示範性,達到言簡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能。此其一。

其二,通俗生動,富有幽默感。由於教材用的是規范化的語言表達嚴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看過後未必能理解記牢,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直觀性很強的語言表述得具體形象。例如議論文中論據間應有針對性的分析並做到有理有據這點,很多學生不明白這樣做有何好處。我就形象直觀的將寫議論文比做蓋房子,事實論據好比磚,若事例堆砌,毫無分析,就如同將干磚壘在一起,無水泥粘合一樣,一推就倒,站不住腳。這一比喻,學生豁然開朗,清晰的理解了這一難點。同時,語言還應幽默風趣,易於引起聽者的興趣。

其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各有不同、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學生,是一個個信息復雜的小世界,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或條理清楚連貫,或准確鮮明、形象生動,或語氣莊重,或語氣平和。總之,必須做到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

其四,點播啟發,富有激勵性。魯迅曾說過「音美以感耳」這樣一句話。的確,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要使人感動,聽起來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語文教師要用語言去打動學生,這就需要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情感與激情,使學生在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識,得到啟發。教師的一句點撥話語有時能讓學生茅塞頓開;一句激勵之言,有時能讓學生終身銘記。要做到這些,關鍵教師要情真。情語動人,既可以策人奮發,又可以催人淚下,這應是教師口語藝術的最高境界。

其四,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課堂上的口語音速要快慢適宜,節奏分明適度,使語句的斷續疏密、語氣的剛柔與內容的轉換、感情的變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揚如天女散花,頓是金戈鐵馬,挫象雷霆萬鈞。這樣,才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掀起波瀾,使課堂教學深刻形象、生動感人。

二, 學生的閱讀要個性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學生隨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的需求量增加,閱讀范圍進一步擴大,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那麼,閱讀教學應注意那些呢?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做出自己的評價」。有人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行為也就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理論下的閱讀教學應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和文本主體間對話過程。因此,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動態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互為依存條件關系。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就是對話閱讀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必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第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他可以起到向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如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從這層意思說,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

第二,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標准答案。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三,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學都是一種快樂。

回顧以前,語文教學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點,課堂形式單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一本教科書,學生一個筆記本,一個講:文章大意,大家記:段落層次。千篇一律,課課如是,想來也覺得枯燥無味,面目可憎。春節晚會之所以為大家所期盼,所回味,是因為裡面的節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語文教學如果也形式多樣的話,語文也會成為教師願教,學生樂學的科目。那麼,語文課可以採用那些形式呢?

1, 詩歌,散文朗誦會。適合詩歌、散文的學習,因為這種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感情,節奏感比較強,最適合朗誦。

2, 主題辯論會。適合議論文的學習,在辯論中,既豐富了大家的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嚴密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3, 戲劇演出。適合小說、戲劇的學習,把書面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掌握了文體知識。

4, 受抄報展評。適合培養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圍繞中心選材的能力。

此外,還有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和成語接龍等形式。課堂形式多樣化的實施,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何樂不為呢?

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富有創造力和激情的學科。那麼,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成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是一個個有活力,有尊嚴的個性存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當正視乃至珍惜學生的富有生命價值的語文學習活動,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以極強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構建完美的人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精心設計,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處於激活的狀態。只有具有這樣的「生態關懷」,學生們才會在學習體驗中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生活中的人,一個自主學習的人,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個滿足看生命成長需要的人。這樣的語文學習,有誰會說不快樂呢?其實,語文課堂上,老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生命空間,不斷實現著心靈的轉換,不斷創造著的自我,展現著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樣的課堂,有誰會說不是充滿快樂呢?

理想的語文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們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傳播著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情感信息,進行著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心中有學生,把學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為主體和夥伴;學生心中有老師,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導師和朋友,在溝通、合作、對話、互動、交流中,師生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

『陸』 小學語文的主要名師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教學法或者教育流派

斯霞,女,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斯宅鄉,取名碧霄;8歲時,進族裡辦的"斯民小學"讀書,改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任教,1929年轉浙江省嘉興縣集賢小學工作。次年經人介紹到肖山湘湖師范學校工作。婚後轉到南京東區實驗小學教書,不久又轉入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小學(1952年學校改名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工作。1956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工作者,小學一級教師,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1963年,《江蘇教育》、《人民日報》先後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報道,著重宣傳介紹斯霞和學生的關系。1973年,江蘇省教育廳調她到省教材編寫組,編寫小學語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師附小,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次年,被評為小學特級教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勞動英雄,全國"三八"紅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辭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講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

霍懋征,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9月出生。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任北京第二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至今從教60年。是我國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榮獲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獎。多次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她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師一家三代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職業,1991年這個教師之家當選「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師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師,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為我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實踐,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袁瑢(1923-)江蘇南通人。女。交通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上海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校長,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執委會常委。特級教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83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於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於漪文集》、《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後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老師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得到教育部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出版《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6本專著,發表近二百多篇論文,計300多萬字。這些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教委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暑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她主講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電視講座21集,由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向華語地區播放,1999年獲全國電化教材師范最高獎。她應邀外出講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支玉恆,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後由於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於是虛心地向低年級老教師求教。踢球多年的腳很靈活,而用手寫字卻很費勁,於是苦練三年,無論寫教案、改作業、批作文、寫總結等,均用小楷毛筆書寫。語文教學起步較晚,然而他以勤補缺,刻苦鑽研,終於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

賈志敏,上海市人,漢族人,1939年出生。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市委普教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浦東區委委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有46個春秋。由於他創造性的勞動,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獎。1994年,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五一」前夕,獲「浦東新區開發建設特殊獎」。2000年獲「浦東名師」稱號。現任上海金蘋果學校小學部校長,浦東新區首屆政協委員。賈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幾經磨難。文革期間,賈志敏教師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殘,但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他的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的風格。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實」的特色。提任校長以後,他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經驗獲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電視台錄制的電視系列片《賈老師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錄制的作文教學系列片《錦上添花》相繼在許多省市播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錄制了《賈老師教小學生作文》的光碟並面世,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前年暑假,賈老師應邀赴新加坡為當地華文老師傳授語文教學經驗,並獲得極好的反映。

於永正,男,中共黨員。1962年從徐州師范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85年,於永正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於永正同志勇於革新,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山西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台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於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於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記》、《於永正課堂教學與經驗》等專著,並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靳家彥,男,1944年12月生,畢業於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從教38年,現任天津南開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榮獲天津市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國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學專家。創立「小學語文導讀法」,應邀赴30個省、市及大專院校講學,做示範教學,受到廣泛贊揚。出版《小學語文導讀法》等專著17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小學語文》等論文200餘篇,多篇獲全國及省市獎。《中國教育報》開辟專欄介紹「靳家彥教育教學藝術」。參加多種教材編寫,培養徒弟20餘名,均取得優異成績。

張化萬,男,江蘇揚州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小學語文>編委會主編,杭州市小語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十佳校長、區勞動模範、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94年,倡議並參與組織實施了"杭州市上城區跨世紀園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的觀摩會上執教示範課;先後帶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曹曉紅、王鶯,培養了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省教壇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內外有相當知名度的優秀教師. 曾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示範課,作學術講座;有6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撰寫<寫好作文的金鑰匙><豬八戒學作文><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小學教育研究入門><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出版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出版<張化萬閱讀教學><張化萬作文教學><中國名師張化萬>等課堂教學錄像資料;主編<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11、12冊)<現代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國情教育補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崧舟校長醉心於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生命成長的高度觀照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他的語文課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出,《語感教學法》入選教育部《中國名師》音像專著工程。他認為「語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認為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張語文教學應在繼承傳統的「雙基」教學的前提下,著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和「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於點撥」,並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竇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從教於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國家九五重點課題語文教材編寫組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國家「十五」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海淀中心學區課程改革領導組副組長。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全國反饋教學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師研究會副理事長。從1994年開始搞「語文教學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具體目標是「繼承工具性,打牢語文基礎;注重人文性,弘揚主體精神;體現民族性,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孫建鋒,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曾獲江蘇乍小學語文說課比賽一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他應邀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西,內蒙古等地上課,課堂教學扎實,靈活,富有創意,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河北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吉春亞,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中文本科學歷。1964年生於美麗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聰慧靈氣,再加上她博採眾長、開拓進取,使她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語文味」的且不乏詩情畫意的「言語學習型」的教學風格。吉老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參與「語文思維訓練」和「小學學科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等6項省級課題,其成果獲得全國小語會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並由國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學,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學。吉春亞老師就是這所學校的唯一特級教師。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志發表教學論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學》一書。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教師,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十傑教師」提名。

孫雙金,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

盛新鳳,女,1970年生。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湖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她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先後獨立進行了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30多項研究成果和論文公開發表,80多次在省內外公開示範教學,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事跡曾多次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設計》、《浙江教工》、《湖州日報》、湖州電視台「奉獻」、「關注」欄目等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出版個人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1995年5月獲浙江省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獲浙江省首屆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04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金獎;2004年被評為上城區首屆特級教師。工作10餘年來,一直以開拓、創新、勤奮的態度實踐著「用心成長,享受課堂」的理想與追求。應邀拍攝「名師講壇」、「中國名師」專輯,出版發行。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百餘次,獲廣泛好評。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走過10年——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參與主編《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10餘年來共有3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柒』 教師教學風格有哪些

教學風格類型:

1、立法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創造和提出規則,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學,喜歡並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執行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按照既定的規則、程序解決問題,喜歡按事先計劃好的活動進行教學;

3、批判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判斷和評價事實、程序和規則,喜歡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分析或評價任務。

4、整體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面的全局性、抽象性的問題,偏好總體性、概念性、觀念性的教學任務。

5、局部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細節性、具體性的教學任務,完成工作時能夠深思熟慮;

6、激進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超越現有的規則和程序,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教學任務;

7、保守型。具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喜歡熟悉的教學任務、教學情境,喜歡遵從傳統的教學方式。

(7)小學語文名師教學風格擴展閱讀

教學風格形成的基本模式:

1、模仿。模仿是形成教學風格的第一步。每個教師,都要模仿他人的教學風格。但模仿的目的不是為了照搬,而是為了熟悉他人的教學藝術,有的教師模仿的多一些,有的相對少一些,模仿的目的,是對不同教學風格有所了解,不斷熟悉,但切忌「東施效顰」,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

2、選擇。在熟悉眾多的教學風格後,根據個人的特點、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主要依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心理、生理條件去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模式。

3、定向。選擇了某種教學模式之後,就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風格的發展方向做初步設計,並在教學實踐中向這一方向努力。

4、創新。向確定方向努力的過程,就是創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高層次的教學風格的過程。這種創造是自覺地將教學藝術運用於教學實踐,將各種教學要素融為一體,並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捌』 小學語文有哪些名師

: 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 江蘇特級教師於永正、江蘇省特級教師孫雙金 天津市特級教師靳家彥 上海特級教徐善俊 特級教師支玉恆 北京特級教師,竇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斯宅鄉,取名碧霄;8歲時,進族裡辦的"斯民小學"讀書,改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任教,1929年轉浙江省嘉興縣集賢小學工作。次年經人介紹到肖山湘湖師范學校工作。婚後轉到南京東區實驗小學教書,不久又轉入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小學(1952年學校改名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工作。1956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工作者,小學一級教師,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1963年,《江蘇教育》、《人民日報》先後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報道,著重宣傳介紹斯霞和學生的關系。1973年,江蘇省教育廳調她到省教材編寫組,編寫小學語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師附小,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次年,被評為小學特級教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勞動英雄,全國"三八"紅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辭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講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

霍懋征,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9月出生。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任北京第二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至今從教60年。是我國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榮獲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獎。多次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她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師一家三代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職業,1991年這個教師之家當選「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師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師,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為我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實踐,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袁瑢(1923-)江蘇南通人。女。交通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上海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校長,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執委會常委。特級教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83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於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於漪文集》、《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後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老師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得到教育部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出版《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6本專著,發表近二百多篇論文,計300多萬字。這些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教委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暑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她主講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電視講座21集,由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向華語地區播放,1999年獲全國電化教材師范最高獎。她應邀外出講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支玉恆,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後由於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於是虛心地向低年級老教師求教。踢球多年的腳很靈活,而用手寫字卻很費勁,於是苦練三年,無論寫教案、改作業、批作文、寫總結等,均用小楷毛筆書寫。語文教學起步較晚,然而他以勤補缺,刻苦鑽研,終於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

賈志敏,上海市人,漢族人,1939年出生。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市委普教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浦東區委委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有46個春秋。由於他創造性的勞動,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獎。1994年,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五一」前夕,獲「浦東新區開發建設特殊獎」。2000年獲「浦東名師」稱號。現任上海金蘋果學校小學部校長,浦東新區首屆政協委員。賈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幾經磨難。文革期間,賈志敏教師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殘,但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他的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的風格。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實」的特色。提任校長以後,他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經驗獲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電視台錄制的電視系列片《賈老師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錄制的作文教學系列片《錦上添花》相繼在許多省市播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錄制了《賈老師教小學生作文》的光碟並面世,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前年暑假,賈老師應邀赴新加坡為當地華文老師傳授語文教學經驗,並獲得極好的反映。

於永正,男,中共黨員。1962年從徐州師范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85年,於永正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於永正同志勇於革新,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山西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台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於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於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記》、《於永正課堂教學與經驗》等專著,並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靳家彥,男,1944年12月生,畢業於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從教38年,現任天津南開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榮獲天津市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國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學專家。創立「小學語文導讀法」,應邀赴30個省、市及大專院校講學,做示範教學,受到廣泛贊揚。出版《小學語文導讀法》等專著17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小學語文》等論文200餘篇,多篇獲全國及省市獎。《中國教育報》開辟專欄介紹「靳家彥教育教學藝術」。參加多種教材編寫,培養徒弟20餘名,均取得優異成績。

張化萬,男,江蘇揚州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小學語文>編委會主編,杭州市小語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十佳校長、區勞動模範、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94年,倡議並參與組織實施了"杭州市上城區跨世紀園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的觀摩會上執教示範課;先後帶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曹曉紅、王鶯,培養了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省教壇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內外有相當知名度的優秀教師. 曾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示範課,作學術講座;有6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撰寫<寫好作文的金鑰匙><豬八戒學作文><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小學教育研究入門><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出版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出版<張化萬閱讀教學><張化萬作文教學><中國名師張化萬>等課堂教學錄像資料;主編<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11、12冊)<現代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國情教育補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崧舟校長醉心於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生命成長的高度觀照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他的語文課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出,《語感教學法》入選教育部《中國名師》音像專著工程。他認為「語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認為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張語文教學應在繼承傳統的「雙基」教學的前提下,著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和「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於點撥」,並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竇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從教於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國家九五重點課題語文教材編寫組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國家「十五」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海淀中心學區課程改革領導組副組長。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全國反饋教學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師研究會副理事長。從1994年開始搞「語文教學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具體目標是「繼承工具性,打牢語文基礎;注重人文性,弘揚主體精神;體現民族性,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孫建鋒,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曾獲江蘇乍小學語文說課比賽一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他應邀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西,內蒙古等地上課,課堂教學扎實,靈活,富有創意,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河北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吉春亞,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中文本科學歷。1964年生於美麗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聰慧靈氣,再加上她博採眾長、開拓進取,使她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語文味」的且不乏詩情畫意的「言語學習型」的教學風格。吉老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參與「語文思維訓練」和「小學學科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等6項省級課題,其成果獲得全國小語會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並由國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學,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學。吉春亞老師就是這所學校的唯一特級教師。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志發表教學論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學》一書。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教師,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十傑教師」提名。

孫雙金,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

盛新鳳,女,1970年生。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湖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她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先後獨立進行了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30多項研究成果和論文公開發表,80多次在省內外公開示範教學,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事跡曾多次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設計》、《浙江教工》、《湖州日報》、湖州電視台「奉獻」、「關注」欄目等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出版個人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1995年5月獲浙江省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獲浙江省首屆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04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金獎;2004年被評為上城區首屆特級教師。工作10餘年來,一直以開拓、創新、勤奮的態度實踐著「用心成長,享受課堂」的理想與追求。應邀拍攝「名師講壇」、「中國名師」專輯,出版發行。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百餘次,獲廣泛好評。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走過10年——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參與主編《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10餘年來共有3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名師教學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