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有那個古詩五首什麼來著的那是哪幾首
【望江抄南】
【唐】 溫庭筠
梳洗襲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 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南北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貳』 九年級下冊語文書《詩詞五首》
1、《江城子》
【作者】蘇軾【朝代】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
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親自殺一頭老虎,像孫權一樣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
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麼關系呢!
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到雲中,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
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2、《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朝代】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
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朝代】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4、《別董大》
【作者】高適【朝代】唐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
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
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5、《蒹葭》
【作者】無名氏【朝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叄』 九上語文課外古詩前五首的賞析
我可給你全找了(五首)
【觀刈麥】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
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麼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中重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生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矛盾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這首詩在寫了農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後,詩人同樣也聯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餘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後是發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月夜】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征,不好去穿鑿。
【商山早行】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裡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 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於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淺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並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雲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 「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片語」,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麼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徵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徵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裡,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於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徵性的景物。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十個名詞構成的詩句,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乾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牆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裡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裡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 對照。眼裡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裡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並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 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
【卜運算元詠梅 】
首《卜運算元》,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破陣子】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里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准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斗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另一種評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處。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 ,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 」?「挑」亮了「燈 」,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還能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呢?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 ,仍然不能平靜 ,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 。「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 」、「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 ,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里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 」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 ,《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聯系 ,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 ,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戰獲勝 ,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 」。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 ,並沒有產生真正 「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像,化身為詞里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發生!」白發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 」,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 」他呢 ?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 》,積極主張抗戰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 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 。《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准備、戰斗進行、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 。「醉里挑燈看劍」一句 ,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賞析3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內容評析]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生前身後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擎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肆』 九上語文古詩詞五首
(一)、課內古詩詞
【望江南】(溫庭筠??宋)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 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 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二)課外古詩詞
【觀刈麥】(白居易??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月夜】(劉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卜運算元??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破陣子】(晏殊??宋)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明)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六.九年級下冊
(一)課內古詩
【關雎】(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蒹葭】(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二)課外古詩詞
【從軍行】(楊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羌村三首】(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李白)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望月有感】(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宋)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別雲間】(夏完淳??明)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伍』 九年級上語文第25課 [詩五首]
《望江南》溫庭抄筠
梳洗罷,獨倚襲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mò)水悠悠。腸斷白蘋(pín)洲。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選自《東坡樂府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南宋]辛棄疾 出處:《稼軒長短句》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陸』 有語文九年級上冊的第25課《詞五首》和課外古詩詞十首原文嗎
25課《詞五首》
《望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又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
【宋】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後十首古詩
《觀刈(yi)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lǒng)黃。 婦姑荷(hè)簞(dan)食(shí),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xiǎng)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zhuo)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ing)遺穗(suì),左臂懸敝(bì) 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kui),盡日不能忘。
《月夜》 劉芳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ó),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hú)葉落山路,枳(zhǐ)花明驛(yì)牆。 因思杜陵夢,鳧(fú)雁滿回塘。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
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 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下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sao)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mou),
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 ·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pan)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那裡去辯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柒』 九年級上冊語文詩五首原文是什麼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版。為報傾城隨權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望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捌』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書附錄的前五首古詩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內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容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玖』 九上語文課外古詩前五首的賞析
我可給你全找了(五首)
【觀刈麥】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
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麼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中重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生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矛盾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這首詩在寫了農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後,詩人同樣也聯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餘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後是發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月夜】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征,不好去穿鑿。
【商山早行】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裡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 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於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淺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並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雲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 「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片語」,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麼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徵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徵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裡,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於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徵性的景物。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十個名詞構成的詩句,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乾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牆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裡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裡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 對照。眼裡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裡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並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 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
【卜運算元詠梅 】
首《卜運算元》,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破陣子】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里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准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斗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另一種評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處。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 ,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 」?「挑」亮了「燈 」,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還能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呢?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 ,仍然不能平靜 ,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 。「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 」、「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 ,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里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 」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 ,《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聯系 ,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 ,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戰獲勝 ,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 」。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 ,並沒有產生真正 「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像,化身為詞里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發生!」白發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 」,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 」他呢 ?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 》,積極主張抗戰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 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 。《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准備、戰斗進行、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 。「醉里挑燈看劍」一句 ,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賞析3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內容評析]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生前身後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擎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拾』 九年級上語文詩五首任意選一首改寫
你去網路里把意抄思找出來,再根襲據意思稍微改下就ok了
早晨,我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
千帆過盡,但盼望的人依舊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
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