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⑵ 小學語文《新課標》與舊課標的區別有哪些
增強課程來目標的適切性和教自學實施的可操作性
有的部分原先設定的目標難度過高,需要適當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補充說明,要強調改變繁瑣的教學過程和過於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對「目標」、「建議」的表述,力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在「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中,還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說明。例如,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對於推薦閱讀書目和誦讀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調整和補充。
針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偏差,如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明確要求改正和防止
⑶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慧根不同,練的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⑷ 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和升級版有什麼區別
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和升級版的區別:
1、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
這套《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共七冊,選入文章約500篇左右(包括片段),內容廣泛,每一篇短文,都精挑細選,打開孩子閱讀視野,力求人文性和科學性、藝術性和工具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融合。
相信閱讀這些短文,不僅能讓小學生增長各方面的知識,對他們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發展思維能力,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發展個性,也是很有益處的。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各年段的階段性,故各有側重;又兼顧到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在不斷的螺旋上升中達成我們的預設目標。
2、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升級版:
這套《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共6冊,選入文章約400篇左右(包括片段),內容廣泛
有說古也有論今的;有寫中國的也有介紹外國的;有詩歌、寓言、童話,也有故事;有歌頌革命領袖、科學家、先進人物的,也有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有寫人、狀物、記事的,也有科普、寫景、借物抒情的……
每一篇短文,都精挑細選,注意了它的思想性、文學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相信閱讀這些短文,不僅能讓小學生增長各方面的知識,對他們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發展思維能力,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發展個性,也是很有益處的。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各年段的階段性,故各有側重;又兼顧到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在不斷的螺旋上升中達成我們的預設目標。
(4)小學語文新課改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和升級版相關內容:
1、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創新版目的:
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編排與訓練,幫助孩子既潛移默化地獲得想像的喚醒、審美的陶冶,也得到語言的發展,體會閱讀的溫馨、愉悅,享受閱讀的過程,在閱讀實踐中自主探究,提煉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提升語文素養,心靈也隨之得到滋養,更好地成長。
閱讀不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閱讀素養是我們應當不遺餘力培養的,它不僅關系著孩子現在的學習,還關乎著孩子將來幸福的指數。相信,每位有遠見的家長都會引領孩子從「願」讀到「慧」讀。我們建議家長輔導時:
(1)首先是享受閱讀的快樂,不要成為單純的做題目,否則只會讓孩子興味索然。當然,更要告訴孩子要有好的閱讀習慣,擁有好的閱讀品質,專注閱讀,靜心思考,注意效率。
(2)文章後面的問題絕大部分來自文章本身,因此用心讀文章是關鍵。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回答錯誤時,可以引導孩子再次閱讀文章,而不是直接參看答案。
(3)書的最後都附有問題的參考答案。因為閱讀是個性化的,沒有唯一和絕對的標准,所以,除卻確定的知識性問題,對於理解、感受性問題,注意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應該尊重孩子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肯定孩子答案的合理成分,同時可以啟發孩子比較、分析參考答案,理清參考答案的思路與答題要點,為己所用。
2、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升級版目的:
正是著眼於孩子語文素養與人格養成的奠基,我們組織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精心編寫了《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升級版2年級)》。
《小學語文新課標階梯閱讀訓練(升級版2年級)》緊扣課標,文章新穎生動,題目有趣,形式多樣,難易適中,突破閱讀難點,提升閱讀能力,進行階梯式的訓練,引領孩子學會閱讀。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閱讀方法,孩子們才能在閱讀積累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輕松地感受,獲得發現的快樂,進而享受著閱讀帶來的美好時光。
⑸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語言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這個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理解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這次課程標准所提出的一個核心理念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六十年代以後,我們語文課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這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語文素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核心概念,轉變到我們現在將語文素養作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變的內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解釋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1、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這些方面,語文課程都有它的獨特的價值的功能。2、知識與技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一些內容,在這個維度來看,和我們原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這樣的一個年代是比較穩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這樣的一個維度,也就是說,從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對語文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的培養來看的。3、過程與方法:語文學習策略;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這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所強調的,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學習,自己能夠形成合作探究的這樣一種學習,同時我們還語言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因為語文學習在這種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學作品反映的是對於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強調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
這是從第二個方面對於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個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該強調,也就是說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途徑,或者是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簡化頭緒、突出重點。(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說,在語言素養的發展與形成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而我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過分的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認為應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這里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第二方面,整體推進、全面發展還強調的是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我們在這方面,有的時候過分的強調了聽的訓練的體系、說的訓練的體系、讀的訓練體系、寫的訓練的體系,而忽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由於我們過分的強調了每個體系的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走了很多的彎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在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語文課不應該上得那麼復雜,也不應該上得那麼繁瑣,語文課應該讓孩子通過這種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閱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動,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有的時候,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我們的語文課搞的特別繁瑣,特別的復雜,因此學生淹沒在繁瑣的、復雜的、重復的、頭緒特別繁多的題海之中,而沒有時間真正去讀一點書,真正去寫一點東西,因此我們在這次課程改革當中,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語文實踐的角度,引導孩子能夠多讀好書,多讀書。
2、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面非灌輸、講解)
我們知道,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通過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與發展,而我們原來語文課堂上 ,卻恰恰出現的問題就在這方面,就是老師過多的占據了課堂的時間,剝奪了孩子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所以,整個語文課堂,老師戰勝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解,但是這個講解的內容和講解的過程本身,沒能給孩子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權利,因此,學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就不可能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素養,因此,我們在這次的課程改革當中強調語文實踐活動,主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學服務,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根據這種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不同的對策。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激情。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課文,把情感為,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情感。「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能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嗎?」從根本上講,小學語言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應該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應該與課文融為一體。
⑹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傳統語文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認識到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的探索。同時還要給學生營造出適宜進行探索的環境,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好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工作,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滲透分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課堂中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知識獲取創建條件,以此來保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滲透,創新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掌握好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
一、創建出有效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對於小學語文學習來說,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一種智力活動。因此,在教學中就要堅持從學生的角度上出發,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確保教學的有效進行。語文知識的獲取是教師教育與學生學習的重要體現,但是語文表達能力則是需要依靠學生自己體驗的。教師難以將能力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要依靠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積累的,從而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通過實踐可以看出,課堂情境教學對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在認知層面上來說,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產生出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與發展。在真實情景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也更加容易,這樣也就可以從自身的感知與體驗上來理解語文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好語文知識,形成正確的語文思維,在實際生活中主動運用語文[1]。
二、創新教學方法
(一)藉助教學情境來讓學生感知語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此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突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將文字、聲音以及圖像等融入到課堂中去。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同時也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通過表演等來提高自身的語文表達能力。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真實的語文表達情境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角色中去,從而活躍好課堂中的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二)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從學生的特點上出發,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充實語文教學內容,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如學生在學習與顏色相關的詞語時,教師就可以將彩虹引入到課堂中去,通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豐富多彩,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與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藉助抽卡片游戲來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實現有效的學習[2]。
(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上來進行教學
小學生對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入手,藉助肢體語言來給學生展示出教學的內容。如學生在學習演示性詞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藉助詞語與動作來引導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這一過程的影響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詞語的含義。或是在學生學習動物詞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動物的特點上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模仿其動作以及聲音等。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實現有效的學習。
三、轉變師生角色,保證師生關繫上的和諧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從教師與學生的層面上來進行教學,只有保證課堂思維上的同步,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好語文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要擺正自身的地位,主動的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創建出可以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機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理解好語文知識。如學生在學習《狼和小羊》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先向學生進行精講,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時教師還要保證自身態度與語言的准確,這樣才能讓學生受到影響,從而主動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學生提出觀點後,教師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啟發,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此外,教師也要藉助鼓勵性的話語來肯定學生的觀點,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熱情。只有讓學生真正進入到語文知識學習中去,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3]。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新課程理念的融入工作,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出適宜的學習環境,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麗.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理念[J].神州旬刊,2013(07):17.
[2]龔雪清.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芻議[J]. 軟體:電子版, 2015(06):153.
[3]莫鋼琴.芻議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東方文化周刊, 2014(13):78.
⑻ 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有哪些
1、《湯姆·索亞歷險記》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
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2、《綠野仙蹤》
出版於1900年,連續兩年成為美國暢銷童書。這一系列在美國享有很好的聲譽,是美國兒童文學協會評選的十部美國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也是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推薦的最佳童書之一。《綠野仙蹤》問世百年以來,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出版,根據這個故事所改編的動畫片、電影、舞台劇等更是不計其數。
3、《愛的教育》
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忍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
當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教會他寬容與理解。
4、《愛麗斯漫遊奇境》
本書描寫了小姑娘愛麗斯坐在河邊看書時突然看見一隻穿著馬甲揣著懷表的會說話的白兔,她好奇地跟著白兔跳進了兔子洞,從而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經歷了各種奇異的事情,直到最後與撲克牌女王發生沖突猛然驚醒,才發現一切都是夢境。
故事想像力豐富奇異,符合兒童純真浪漫的心理特點,對詞語和韻律的巧妙運用更是經典範例。
5、《霧都孤兒》
該作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凶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該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
6、《金銀島》
本書講述的是十八世紀中期英國少年吉姆從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傳說中的藏寶圖,在當地鄉紳支援下組織探險隊前往金銀島。
海盜頭子約翰應征船上廚師,一群手下也上船充當水手。到達金銀島時,吉姆遇到在荒島上放荒三年的水手戈恩,而約翰則發動叛變占據帆船。最終吉姆一行人與戈恩合作對付海盜,平息了叛變並成功取得寶藏的故事。
7、《格列佛游記》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⑼ 新課改後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哪些變化
新課改實施後,我們的語文老師積極學習新課程標准,上網觀看專家、學者講課視頻,閱讀有關文章,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 師生成了朋友。
新課改前,填鴨式教學盛行;教師的師道尊嚴,學生不可侵犯。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就是耳朵聽。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老師的話就是權威,沒有學生敢挑戰。即使挑戰也會被扣上不聽話學生的帽子。被動式學習,抑制了學生活躍的思維。
新課改後,我們從內心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得不改了。課堂上,讓學生先讀課文,書上能找到答案的,就不再講,小組能討論解決的,老師也不再講。老師只講學生不會的,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樣講課效率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了,興趣也濃厚了。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友。老師也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討論,師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二、 老師備課也可以「偷懶」了。
以前老師備課唯教參書為聖旨,恐怕少講、漏講,講錯。課堂上抓不住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把課堂教學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聯系起來。老師累,學生苦。老師把大多數時間用在抄教參上了,沒有思考和鑽研教材的時間。
新課改後,課程資源豐富多彩。老師之間,學校之間展開合作備課,實行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備課的效率。老師有時間鑽研教材,修改自己的教案了,設計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堂教學流程。語文老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口語表達訓練、寫作的實用性訓練、書寫的美觀、課外閱讀得到重視。
⑽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