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一年語文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

小學一年語文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08 20:52:05

1. 小學一年語文疑點難點重點都有哪些

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難點。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內學,要使學生不僅容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培養學生肯於思考問題,善於思考問題。做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明確這一目的,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學生智力上,著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識途。我感到,要把語文之路探清認明,唯一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就為教學時突破重點和難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是哪一年

2014

3. 小學一年紀語文dtnl的教案怎麼寫

一、談話導入
1.老師聽說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認識了不少漢字.今天我想來考考大家,看看誰認的字多.不識字的小朋友也不要著急,我們一起來學習,好不好?
2.出示本課第一部分的8個漢字,指名會讀的學生大聲讀.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並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
【點評】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漢字的,這是一種成功的體驗,也為其他學生指明識字的途徑,激發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
二、識字指導
1.教學「人」字.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rén.(可以多請幾人.)
(2)教師板書「人」的甲骨文,引導學生觀察其象形之處.(教師提示:這就是一個人直立著,手輕輕舉向前方.是側面的樣子.)
【點評】引導學生觀察古、今文字,發現漢字的象形之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他們對漢字文化的熱愛.
(3)引導觀察書上的圖:圖上畫了幾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幫助理解生字.啟發:你家有幾口人?分別是哪些人?
(5)引導學生口頭組詞.(老人、軍人、人口、人家、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點評】字不離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同時豐富詞彙,起到積累語言的作用.
2.教學「口」字.
(1)引導觀察圖:圖上畫的是什麼?
(2)引導學生觀察人的嘴巴和「口」字的相似之處.
(3)指名讀kǒu,要求把三聲讀到位.
(4)齊讀.
(5)指導用「口」組詞,加深對「口」的理解.(口腔、口是心非、目瞪口呆、口若懸河……)
3.教學「手」字.
(1)指導觀察圖.引導思考:圖上畫的是什麼?
(2)教師在掛圖邊板書「手」的甲骨文,(教師提示: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用最簡單的幾筆線條就畫出了手的樣子.)
(3),引導學生了解「手」字的演變過程,發現「手」字的相形之處.
(4)指導讀shǒu,注意翹舌音,把三聲讀到位.
(5)指導用「手」組詞,加深對「手」的理解.(手指、雙手、情
同手足、手足情深……)
4.教學「足」字.
(1)出示「足」字,請會讀的學生領讀、齊讀,提示學生zú的聲母是平舌音.
(2)引導學生對照圖說一說「足」指的是哪個部分.
(3)指導用「足」組詞.(足球、手足、遠足、畫蛇添足、足不出戶……)
5.教學「舌」、「牙」兩個字.

4. 我國小學獨立設置語文科,始於多少年

綜觀我國語文課程設置,可謂源遠流長。我們大致可以將之分為三個時期:
一、清末民初語文課程設置
我國古代沒有專門的語文課程。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開始教學「六藝」——禮、樂、書、數、射、御。其中的「書」大體相當於現代的語文課程。兩漢以後,教學就是誦習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當然,其中有識字、寫字、閱讀、作文等教育因素。可見,在漫長的古代,語文與經學、史學、倫理學融為一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語文課程。
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當時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廢科舉、興學校」的口號,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01年清政府明令各地興辦學堂,次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規定:蒙學、小學、中學均設「讀經」科,此外,蒙學再設「字課」和「習字」課,初等小學再設並行的「習字」「作文」課,高等小學再設「習字」、「作文」、「讀古文詞」課;中學再設「詞章」課。這里的「讀經」「習字」「作文」「讀古詩詞」「詞章」,大體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語文課程,以分科形式存在的語文課程初見端倪。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章程公布後未能在全國實際推行。
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該章程在課程設置上規定:初等小學、高等小學和中學均設「讀經講經」外,初等小學另設「中國文字」(教學內容包括識字、讀文、作文),高等小學和中學另設「中國文學」(教學內容包括讀文、作文、習字、習官話)。該章程將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說話等科目合為一科,語文課程獨立設科。
1907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不再設置「讀經」課程,而設置「國文」課程,這標志著學科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開始進入學校課程。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制訂的《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准》中規定,廢止讀經,將清末以來的「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學」改稱為「國文」科,並將該科分為讀法、作法、書法、語法(練習語言)四項。
這一時期,語文與經學、史學、倫理學分離,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中小學開設,盡管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未深入到學科領域內部,但使語文在中小學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位置,為以後的語文課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五四」運動後語文課程設置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與新文學,反對文言文與舊文學,並倡導把國語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共同語言,這對當時的語文教育和語文課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全國文化教育界的一致呼籲下,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將國民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改為語體文,並規定至1922年止,此前編寫的文言文教科書一律廢止,改為語體文。中學各科教科書,也逐漸用語體文改編,實現「言文一致」, 「國語」科誕生。這是「國文」設科以來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胡適評價說,這一道命令,「把中國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
1922年,北洋政府頒發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即新學制。配合新學制,於1923年頒布了我國小學及初級中學的《國語課程綱要》,第一次較為完整地以教育法則形式確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教學原則、教學內容及階段教學要求,使國語課程趨於成熟,對以後的語文課程設置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國民黨政府雖又幾度頒布和修訂課程標准,但在內容和框架上沒有質的變化。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共產黨領導的中央蘇區、邊區和解放區的國語教育卓有成效。當時的課程設置及目的,均緊密結合當時的國內戰爭與抗日戰爭的需要。各解放區的小學國語課程,都以學習文化為中心,強調國語教學為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服務,將「政治」、「常識」與國語融合,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在戰爭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老區的中等學校實際上就是各種幹部學校和職業學校,不另設普通中學。課程設置比較精簡集中,幹部學校設有政治、軍事、文化、勞動等課,文化課中語文課是必修課。職業中學為青年的義務教育,設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產技術和文字科四門課,文字課主要就是語文課。
這一時期,國語學科應運而生,語文教學走上了以口語型書面言語為重點的道路,課程標准也日趨完善,標志著我國具有漢語特色的語文課程理論體系的建立。
三、新中國成立後語文課程設置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舊有學校的教育制度、課程設置和教材教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在編輯全國通用的語文教材時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這套課本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顯然,「語文」這一課程名稱避免了過去「國語」只指口頭語言,「國文」只指書面語言,甚至只指文言文的誤解,使課程名稱更加科學、規范,體現出聽說讀寫並重的思想。「語文」這一課程名稱自此命名並一直使用至今。
50年代初,受前蘇聯的影響,國內普遍認為語言和文學混在一起教,兩敗俱傷,提出文學、漢語分科教學,為此,制定了中學文學、漢語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還制定了《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從1955年到1958年,中學實行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小學雖沒有分編文學和漢語課本,但在語文課本中充實了語言方面的內容,並且除課本之外還編寫了系統的、著重進行語言訓練的《語文練習》。這是建國後語文課程的第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改革,對語文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由於過於強調漢語與文學的系統,偏重純文學教學,忽視了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實行不到兩年,兩科又重新合並為「語文」。
1963年國家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和綜合型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突出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重視「雙基」(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強調讀寫能力的培養,較好地糾正了以往偏重語文知識傳授的傾向。
1966年至1976年我國經歷了十年動亂,在極左思潮的干擾下,語文課程幾乎被徹底否定。粉碎「四人幫」後,教育界力求撥亂反正。 1978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大綱既是對教育事業的撥亂反正,也是對建國以來語文教學經驗的總結,語文課程回到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隨著語文教學實踐的發展和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1986年國家教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正式頒發了《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的規定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語文課程朝著「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方向前進。語文課程逐步走向現代化。
1992年,國家教委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所發展,特別是把語文課外活動提到了應有的高度,指出:「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具體規定了其內涵,這表明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課堂教學,而且包括語文課外活動,標志著語文課程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
1999年我國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繼續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適應這一形勢,加快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2000年,教育部對1992年大綱試用稿作了修訂,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1年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我國基礎教育的語文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設置的改革,旨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可以說,新中國的語文課程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但從整體來看,語文課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那就是:科學認定課程名稱、完整把握課程性質、全面拓展課程領域、准確確定課程目標。語文課程體系及其理論構建更加趨於完善與科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一年語文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