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的
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指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調整以及在教學中由於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合理調控,產生有價值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學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撥或講解,這些資源的出現和適時運用,使課堂閃光,使學生頓悟,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或方法上實現自我建構。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動態生成。然而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教師可以而且應該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機智地駕馭課堂,讓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
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沒有生成,課堂就是封閉僵死的操練,沒有預設,課堂就是胡亂無序的盲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就像布魯姆說的:「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關系的幾種策略的實施作以下探討:
一、重塑師生關系,保進動態生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學生作為一個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他們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由此可見,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善於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契機,為課堂生成製造空間,從而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個性的舞台,讓學生的筆管汩汩流淌出個性化的思想和語言,使其率真的思想與張揚的個性躍然紙上。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於課堂教學,怎會有動態生成?因此,動態生成得以表現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感謝每一位學生,並努力地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才能不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躍在教學過程中。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打無備之仗,成功只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深挖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既能使自己准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三、設計彈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但同時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這是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預設時,加強科學性、計劃性,為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特別是在實施過程的設計上要「大氣」,不求老師一廂情願、滴水不漏式的預設,重在全程大環節的關聯式策劃。
四、積累教育智慧,駕馭實施過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可能」,這時教師怎樣發現學生回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於傾聽,教師要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涌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把握促進課堂教學動態生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要成為信息的重組者、動態生成的推進者。通過不斷處理信息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時,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進課堂的生成,從而與精彩相約於課堂。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綜述以上,我們知道:預設是前提,生成是關鍵,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課堂上,只要教師能善於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並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那麼,我們一定能收獲無法預約的精彩。
❷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❸ 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預設式課堂的弊端。傳統的教學一切都是預設好的。如有教學目標,每個教回學環節需幾答分鍾,突破重點、解決難點要設置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需要幾個學生回答,如果學生答不上來如何引導到設置好的答案上來。這種教學形式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的,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由於過於強調書本知識的權威性和絕對性,過分強調教學的預設性,使教學變成了知識灌輸的過程。雖然教學中教師也可能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但教師是學生發言直接的、絕對的評判者,學生常常不是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和分析問題,而是在猜測教師想要的答案是什麼。長此以往,學生問題意識顯得比較淡薄。
❹ 從幾個案例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目標正確來就是指制定的教自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❺ 如何處理課堂教學資源的"預設"與"生成
生成是指來教學中發生自的,教師沒有預先設計的內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設計,不但要體現以學論教,還要體現以動論教,因材施教的策略。因此,無論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或是在傳統的教學設計當中,都應滲透動態的綜合的理念,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吸引學生的參與,引發動態資源的生成。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關鍵。學生的參與充滿變數,課堂上可能發生各種情況,如何把握時機,巧妙利用好動態生成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節外生枝的現象,只要是有利於促使學生對生活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就要抓住契機,及時調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甚至可以改變教學內容,而不必擔心預設的進程失控。
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結合平時教學中具體事例,談談如何機智處理生成
如何機智處理生成——學習《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有感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有許多教師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並按著預先的設計「走教案」,較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這使得「死」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學生,遏制了他們在課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其實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於預設下的生成教學。它不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生成性教學內容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過程,而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課堂「預設」之外的教學意外(偶發)事件。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把握尤為重要,這需要教師憑借教學機智藝術性地應對。如何睿智地處理課堂生成的教學意外事件,值得我們探究,在課堂上,教師預設的同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答案,甚至生成出錯誤的結論。教師是視而不見,還是熱情待之?若選著前者,不利於學生積極的建構活動,也不利於學生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選擇後者關鍵在於我們的教師要注意抓住這一「錯誤生成」帶來的契機,耐心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我改正,使學生「生成」出正確的認識,引導學生對問題重新審視,「生成」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理解趨於正確、深入、全面,以展開良好的、動態的「生成」式教學。其解決策略有:1、教師精心預設 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教學前教師要先了解學生,使本節課的宏觀設計具有可行性;課前要鑽研教材,了解課程標准,了解學生對這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只有積極對待可能的生成性問題,才能有效、高效地應對生成,通過積極的應急預案減少無措現象。這樣教師自己也增強了信心。2、學生自然生成生成並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使教學有的放矢。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提出具有挑戰性且有價值的問題,在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時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師除了精心預設,要以真誠寬容的態度接納生成,為學生問題的生成創造良好氛圍。一節課只有40分鍾,有些生成需要教師細心去捕捉,尊重不同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進而發現問題。教師必須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課堂出現的問題都對學生的學習有價值,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在課堂里解決。對於課堂無關的生成可以淡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輕輕地告訴學生下課後再研究其提出的問題。我們也不妨借鑒《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中的「將錯就錯法」和「延遲判斷法」。 ——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應該以敏銳的思維分析錯誤,快速判斷錯誤的可利用價值,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巧妙的利用錯誤,智慧地將錯誤化為資源。因此 教師不僅要學會寬容學生,更應學會欣賞學生,挖掘和捕捉學生的智慧,向學生學習。 生成的錯誤,不僅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而且為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創造了契機。錯誤,一朵美麗的花!——許多有價值的生成不一定都要當場應對,可以延遲判斷。延遲判斷不是迴避,而是等時機成熟時,再加以利用。 教師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有效地調整好每一個生成性教學細節,就能使教學過程變得具體、豐富而充實,使教學過程充滿變化與靈動,充滿詩意與創造,誘發教學過程的高潮,開掘教學的深層意蘊,使師生主體共同成長,實現教學真正要義。
❼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處處蘊含著矛盾,其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內平衡與突破,是一容個永恆的主題.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兩者具有互補性.教學既要重視知識學習的邏輯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體驗的過程和質量,但是生成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實際上總是在努力追尋著預設與生成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1.精彩的生成離不開之前的精心預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因此要重視預設.
2.精心的預設無法全部預知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精心的預設也無法預知整個課堂的全部細節.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發生諸多的意外,一旦出現「不速之客」,我們要有心理准備,靈活應對,而不能一味拘泥於課前的教案,有時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許它將會成為我們課堂的一個預料之外的精彩之舉!
❽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精心設計教學教程,設計可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的引導是否成功的關鍵,活動是否有趣,是否緊扣目標,活動時間是否允許,活動之間如何聯系過渡,活動能達到什麼效果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❾ 如何有效處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問題 的圖書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內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容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