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

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07 04:08:44

㈠ 如何發揮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問題的提出。情感具有遷移功能,即一個人對他人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他人有關的對象上去,成語「愛屋及烏」是對這一獨特的情感現象的生動而典型的概括。正確運用這一功能於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教學中,教師熱愛、理解、尊重學生的摯愛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反映,繼而又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功課上,這就是《學記》中所說的「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表現。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學科,而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情感對學生的影響。其實,教師的這種情感經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會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對教材冷漠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其所講述的材料好像和學生之間隔著一堵牆」、「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助於維持教學動力。反之,教師的情感障礙,會導致教學的停滯不前,師生關系淡漠或緊張,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呵護好自己的情感。以自己飽滿的激情、積極的情感來發掘教材感情、感染學生,以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盡量消除消極情感對教學帶來的不利。
2.發揮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的策略。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學生有了較豐富的情感體驗後,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寫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過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識的灌輸,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語文教學枯燥無味,如死水一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語文是一門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學科,所以,情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師只有充分調動情感因素,發揮其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才能使語文教學走向成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嘗試:
2.1情緒飽滿,調動學生積極性。語文課堂上,學生需要情感調動,而教師的情緒就顯得很重要,因為情緒具有顯著的感染性特點,教師通過情緒的感染,能使學生體驗到愉快、振奮的情緒,從而引起他們模仿或重復進行這一類行為和活動。教師以快樂的心情走進課堂,這種快樂也會帶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上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學生聽課情緒也會為之一振,產生愉悅激奮感,並會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熱烈的情緒去聽課,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學就會出現和諧共振共鳴的效應,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活動能力和記憶能力也會比平時高出許多。反之,教師走進教室時,無精打采,有氣無力,上課時面無表情,冷漠麻木,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甚至昏昏欲睡。
2.2一視同仁,培養學生自信心。人格上的平等是學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事實證明:學生對教師給予的態度都非常敏感,他們最不喜歡老師厚此薄彼,即對學生有親疏、貴賤之分,不能公正地對待他們的言行。而不喜歡這個老師,往往也學不好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可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有明顯的偏愛與歧視,對違反紀律的優生或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的說幾句;而對同樣違紀的差生則是冷嘲熱諷,甚至加以體罰。提問時,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幾個優生上,對一些中、差生則不理不睬,即使有時點到他們也沒有耐心,往往不等他們把話說完就讓他們坐下,當他們不會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時很少給予提示,認為讓他們回答問題是浪費時間,耽誤了教學進度。這一部分學生往往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與老師拉開了距離,學習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挫傷,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抵觸厭學情緒油然而生。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往往對其所講的內容心不在焉,甚至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也不高,反之,則愛屋及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對那些落後學生的回答多肯定,鼓勵他們大膽地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就可能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與興趣,點燃他們埋藏在內心的火種,那麼教學效果一定會大大提高。
2.3以情感人,提高學生審美觀。語文教學不單是認知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活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伴隨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語文教材中的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離不開一個「情」字。作為教師,不僅要發掘和運用教學內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應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情感化處理,創設情感氛圍,先入情,再動情,最後移情,用自己對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也就是用教師之情去打動學生之情再去體驗文章之情。教師要努力尋找文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觸發點,善於運用自己的語言聲調准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並採用誦讀品味、情境再現、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學生,對學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作用於學生的記憶思維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學生歡樂、憤怒、感動、同情等體驗,使課堂活起來,並洋溢著「情」的氛圍。

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由無數的「情」的操作而綜合為「情操」的生成,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而語文作為一門主幹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情感。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泛、文質兼美、圖文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而且實踐證明,情感教育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麼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引導比較,體驗情感

有比較才有差異,在差異體驗中獲取知識,升華情感。如:《小柳樹和小棗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對待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二者的內心世界,老師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劃出寫柳樹美的句子,讀一讀柳樹對小棗樹說的話,想一想柳樹為什麼會對小棗樹說這幾句話。在讀、劃、思、感中,學生較為深切地感受到柳樹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洋洋得意。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劃出寫小棗樹美的句子,說說小棗樹美在哪裡,讀一讀小棗樹說的話,感受二者不同的說話語氣。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柳樹雖然外表美,但是缺乏心靈美,而小棗樹則是外表與心靈兼美、具有真正的美。

二、情感朗讀,以聲傳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蒼白無力、索然無味。」感情朗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同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也會格外投入,從而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別是古詩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當然就必須加強對古詩的朗讀指導。如《題西林壁》中「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重音。每句詩的節奏大約是××|××|×××。

三、語言感染,喚起真情

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滲透作者強烈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要善於挖掘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一位教師在總結《凡卡》一文時說,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有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么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幾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時,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同學在寂靜中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位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情入景,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共鳴的作用。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並用自己從每篇課文中受到感染而燃起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熾熱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

四、課件渲染,蘊育感情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那具體的畫面、生動的聲音,能再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為學習情感的產生提供了載體。如教學《夕照》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夕陽西下的迷人景象;層林盡染,萬物像籠罩上一層金色的薄紗……配上輕柔的音樂,使那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位學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然後,教師再引導他們去理解語言文字就有了濃厚的情感基礎了。

五、創設情景,觸發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為喚醒學生情感,須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學生語言感受,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悟,使課堂教學進入葉聖陶曾經描述過的那種境界:「一個教室,四五十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是一種審美的氛圍,師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之中,都有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得到語言形象、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可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理解與體驗的「情感場」。

六、模仿演示,以形激情。

情感的流露表現在人的表情、動作、語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從現在開始》,全文富有童趣。讓一學生當森林裡的新首領,在發號施令中,體驗森林之王的威風;其餘學生則充當森林裡的小動物,他們聽從新首領的命令,違背自己的意願採取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委屈和怨悱,而「頭領」則體驗著大家的怨聲載道。同學們在表演中體驗、領悟深刻的道理——違背大家的意願,是不能當森林的新首領的。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最合適的方法,真正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㈢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什麼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麼樣的人容易獲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小學階段品生品社課唱主角,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商教育,也是一個主要的渠道。這是因為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文以載道」,小學閱讀文本的內容要麼寫景狀物,要麼敘事抒情,要麼議論,無論什麼內容,都體現作者的情感,情感可以產生共鳴。課標中「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的規定,也可以得出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之一的結論。另外,語文教學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情感性原則,情是語文教學教育的根,教育過程是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對學生進行情商熏陶既是任務也是教學中的必須。那麼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商教育的滲透呢?

一、在濃濃的情境中喚醒情商教育的興奮點。

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情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喚起真情,激活思維,效果最好,在情境中情商教育才富有感染力,教師要拋開機械的說教,引領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省,並內化為自己的「情商」。而要營造情境,教師自己先要有充分的准備,對文本蘊藏的情商教育內容有很深的感悟,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並通過自己富有情感的談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播放多媒體畫面、視頻等手段,營造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子相見的那一激動人心一幕時,先出示了父子相見的畫面並通過談話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朗讀:同學們,此時此刻,父親已經站在這里了,展開了雙臂:「孩子,爸爸在這里等著你啊,快出來吧,讓我為你拂出滿臉的灰塵„„」學生齊讀:「出來吧,阿曼達„„」那阿曼達又是怎樣說的呢?齊讀「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這樣,連接了學生的感官和情感,通過朗讀使學生與主人公心心相通,共同感受,共同體驗,通過朗讀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感受文本的強烈震撼,引起共鳴,體驗到父子深情,體驗了先人後己的高深品德,使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升華。

二、在閱讀文本中尋找情商教育的落腳點。

記得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一種超乎書本之外的,只有通過細心觀察才能獲得的處事智慧。」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情商進行培育可以從閱讀課文中入手,在文本中尋找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的落腳點: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豐富的「情商」教育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促進學生情商的發展。語文教育其實就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格的培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範文很適合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內容講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選取相關的段落,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受如山般的父愛,感受相互之間信任,明白什麼才是愛的真諦。這些情感基線,教師要充分加以關注,在教學設計中要圍繞這個情感基線來安排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的升華。《李時珍》一課說的是李時珍為了寫出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幾十年如一日,認真行醫治病積累經驗,虛心請教別人,遍訪出產葯材的名山,有時還親口品嘗葯材,判斷葯性和葯效,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選取相關段落,設計引領學生感悟李時珍的求實謙遜,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並聯系實際對照自己談感受,要想成功就要有求實的態度,刻苦勤奮的精神風貌。再如三年級課文《爬天都峰》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滲透堅持及挫折教育的內容„„

㈣ 小學語文如何實施情感教學

河北省大名縣龍王廟鎮中心校 劉江麗 【摘要】 語文課是一門極具思想與情感內涵的工具。課文是語文教學中情感信息的主要來源。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培育,是由語文課的本質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情感教學風格,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凈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學修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 所謂情感教育,即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情優教,用積極、高尚的情感去開發、激活受教育者的內在潛能;以積極、高尚的情感為主線,影響、改變、整合受教育者的態度、興趣、動機、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滿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受教育者成為既有豐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情商並茂的現代人才。情感教育既以情感為出發點,又以情感為歸宿;既以情感為施教的手段和途徑,又以情感為施教內容和目標。情感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前提的,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是對「應試教育」的挑戰和否定。 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學生有了較豐富的情感體驗後,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寫出有感情的文章。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重要課程。任何一堂語文課,無不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情」的教育,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把情感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把單一的文字化為優美的意境,把死板的記憶化為主動的想像,把頻頻的說教變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悅誠服的形象,使學生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美的享受,當作充實自己的需要。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探究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使學生情感處於流動狀態,實現教學目標。 「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度的體驗,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其功能主要是動力作用,體現在對意向的調節、維持和定向上,它與認識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施加重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語文教學融美育、德育、智育於一體,其中有激情的迸發、靈光的閃動,智慧的碰撞,而這一切都以情感因素為基礎。尤其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挖掘教材豐富的情感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感氛圍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德育的升華、智育的鞏固,構建一套適合情感教學的模式,讓語文課充滿激情,實為最佳選擇。從教以來,一直在學習與摸索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通過觀摩名師課堂、閱讀教學書籍,加上自己的親身實踐,我覺得自己比較適合情感式教學。因此,我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特色研修項目,努力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並以此建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境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高效、愉快、有序的課堂情境中快樂學習、高效學習。 人的全部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伴隨.情感猶如強大的驅動力,是人類從事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內部力量,是一個人主觀世界的具體表現形式.人是多種感情的融合體,缺少感情營養的滋養,人就不能健康地成長.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是語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更強調情感教育.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應善於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動人,融情於事,寓情於理,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偽君子。只有在情感活動中,學生的道德認識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裡,成為他自己的觀點,並在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現出來,從而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為。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於強調人的智商,卻忽視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體等全面素質的降低。這就迫切需要著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潤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完善他們的道德品行。小學語文課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當一次次面對學生空洞的說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偉大,卻沒有真情的流露時,我感到相當的蒼白和困惑。 語文學科中的情感教育一直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們重視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感和情操,幫助學生在日常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我精神和人格,使情感教育能夠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地、合理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們學好語文,也能夠更好地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憾學生的依然是情。可以這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為課程目標之一,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 一、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第一,尊重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樹立起師生平等的觀念,做到尊重小學生的內心感受和他們的自我表達,從而使情感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第二,情境體驗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學會創設情境並充分掌握,以便於在課堂上創設出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讓小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從內心與之產生共鳴,從而使情感得以升華,以達到提高語文情感教育的水平;第三,互啟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用飽滿的情感和高度的熱情來培養小學生們的語文素養,而且還應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啟性作用。 二、找准情感點,引起共鳴 教材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上,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美麗的景色、生動的人物、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操的情操。《七顆鑽石》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從教學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中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入戲」點:其一,乾旱帶來危機,女孩出門尋水暈倒,體現出找水極其不易,凸顯水彌足珍貴;其二,女孩拿著水罐回家,母親寧願犧牲自己也要讓水給女兒,母愛感動天地,水壺變為黃金;其三,口渴難耐的女兒接過水,但又讓給了素不相識的討水路人,文章立意提升到「博愛」、「大愛」的高度,於是天地動容,水如泉涌,7顆鑽石從水中躍然而出並變為天空的星星。要想讓學生體會到「愛」從小到大的過程和「讓水」這一看似簡單動作背後的深意,就必須引導學生體會故事中的背景——「旱」與「渴」。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我是這樣設計學習過程的:先問學生體會什麼是口渴、極其的口渴(口渴)從哪些詞體會到的(學生很快抓住了「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詞)?接著引導學生從「再也忍不住」體會到隱藏於文字深處的情感:那小姑娘忍了多久呀!學生結合上文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找水時忍著,有了一罐水後為了給媽媽喝忍著,給小狗喝水時忍著,到家後遞給媽媽水時還是忍著……這忍需要多大的忍耐力,而這忍耐力是靠她那心中的「愛」支撐著。學生還從「咽了一口唾沫」感受到小姑娘已「渴到了極點」「渴得受不了」「再不喝水就要死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她還要把水給過路人喝。體會到這里,我和孩子們都被那無私、博大的愛震撼了。最後孩子們噙著眼淚讀完了這段話的。由此我感悟到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找准了能激發學生情感的「點」,帶著他們走進文本里去,當他們內心受到觸動,心靈受到撞擊,情便由感而發。 當然,迅速找出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能夠理解、容易接受的課文情感的切入點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在此我拋磚引玉提出一個自己領悟的辦法,即備課時首先弄明白文章的中心(主題)是什麼?然後找出最能表現中心的語句,接著研讀一些關鍵的詞語。教學時抓住這些內容去讀、去思、去品味,例如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我抓住「五星紅旗」這一關鍵詞,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這個詞語的7個句子並細細品讀,這幾個句子把所有的情感都蘊涵其中,且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學生讀完以後被深深的愛國之情強烈地震撼著。我用這種方法還教學了課文《賣木雕的少年》、《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收效都較好。 三、探究情感教學法運用的有效途徑、策略、方法等。 1.「導語激情」策略。教材中的每篇課文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教師情感的豐富性和外顯性,教師的情感是一種「催化劑」。教師通過動情的導語和過渡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渲染,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之中,從而打動學生的心弦,從而激發學生情感,達到師生共鳴。 2.「以境染情」教學法。「情感的情境觸發規律」告訴我們,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作用。現代教育設施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現代教育手段,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其聲像並茂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發掘課文特點,恰當有效地運用多種手段,適度渲染課堂氣氛,創造濃郁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投影儀等),展示優美畫面,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中,能見其形,聞其聲,感知到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以達到引起共鳴並激發學習熱情的效果。假如配以相應的樂曲來推波助瀾,再加之教師以優美的語言渲染點睛,定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中大受感染。 3.「品讀激情」策略。語文教學離不開讀。朗讀是一種語言藝術的再創作活動,是一種語言環境中的美感體驗。教授課文時,教師要遵循朗讀過程中情感伴隨規律,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細心品味情感內蘊,然後再通過抑揚頓挫的聲調,輕重緩急的語氣,快慢強弱的節奏,把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讀出神韻,以聲傳情,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 4.「生活化教學」策略。生活是語文的本源,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通過採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等途徑,促使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心靈相通。在生活中尋找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與語文教材接壤,在生活中生成語文教學,通過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語文教學的內容、形式與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體驗實踐的機會,增強情感體驗。 5、由表及裡,體會深意。 葉聖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橋的這邊宛如站著讀者,橋的那邊宛如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老師應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積極思維、反復品味,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的動情點上合理想像,恰如其分的把激情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掀起他們的情感波瀾。例如教學古詩《嫦娥奔月》(整首詩為: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初步體會整首詩的基礎上,我追了一句:「詩中難道只有嫦娥感到孤獨寂寞嗎?」學生馬上答道:「還有詩人!」「從『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可體會到的。」我又問:「哪些詞最能體會到詩人那寂寞孤獨的心? 「深」;「我從『深』字體會到詩人孤零零地坐到了深夜。」;「我從『深』體會到那時那景非常凄涼。」;「我還從『深』體會到一種深深的寒意。」 ……多深入的體會,多豐富的想像。學生們很快就體會到詩人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意。我不禁感嘆道:「原來詩人有著與嫦娥同樣的心情,聰明的詩人是在借嫦娥抒發自己寂寞的心情。」接著學生朗讀了全詩,情自然而然產生了。 知其然應深究其所以然,這對於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是非常有好處的。詩人為何會有這般感嘆?適當引入詩詞產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世、履歷,可以讓學生對於詩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知識面也大大拓寬。如帶領孩子們學習古詩《游山西村》,我先抓住題目《游山西村》中的「游」讓學生說說通過讀詩,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的意思。接著進一步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背景: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一年前,陸游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同樣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罷官歸里。再接著讓學生想像此時的陸游是怎樣的心境。最後引導學生體會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表現出的詩人對人生的探索,報國無門時表現出的樂觀但並不輕松的心情。從而感受到這位著名陸游偉大的愛國情懷。 6、活用課件,拓展視野 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於一體,豐富附加資料為學生帶來的聽覺、視覺沖擊,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讓學生心底里沉澱的情感發酵釋放。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製作了相關的課件展示了頤和園長廊形式多樣的彩畫。有人物故事、山水樹鳥、花卉翎毛、建築風景四大類。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二百多幅包袱彩畫,它包括古典文學古著、歷史人物傳奇、民間傳說、神化故事、戲曲片段等。學生看後驚嘆畫的精美與種類繁多,體會到「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的深意,同時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超凡的智慧。 總之, 語文最具情感,語文充滿靈性,因此語文課堂應洋溢生機,真情流淌,成為師生的「情場」。課堂上,教師懷揣一顆關愛學生的火熱之心,演繹文本的悲歡離合,傳遞人間的喜怒哀樂,學生在教師愛的陽光照耀下,溶於文本作者和教師的情感之中,感受世間的真情,激活智慧的種子,點燃情感的火把,在師生情感的互動中,讓語文課堂成為情感流動的磁場。 [2]靳艷琴。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1(23)。

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中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關注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以培養呢?

首先,我覺得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其次,要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再者,教師要言傳身教,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方面實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讀與感受

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

例如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裡》一文時,首先簡單介紹時代背景,然後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而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學生相互點評朗讀。整整一堂課,在反復朗讀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在朗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度贊揚和深切緬懷之情。在第二節文本閱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表達了自己閱讀課文後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閱讀中得到了培養。

二、重視文本的閱讀與體驗

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相同,那麼閱讀同一文本就應該有豐富多彩的個性情感反應。因此,教師應鼓勵並引導學生全方位地去感受體驗文本中的感情,並說出、寫出讀後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

現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說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蘊藏著作者的審美情趣。為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採用以下幾種:

1.表情感染

小學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小學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用愛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去激發學生,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在朗讀時面部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手勢中的握拳擺手等等,讓學生在你的各種表情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中景界,身臨其景般地去領悟文章內涵。

2.語言感染

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體驗。因此,教師用愛憎分明、抑揚頓挫的聲調,真摯的語言閱讀,能叩擊學生的心扉,激起他們的感情波瀾,從而使深刻的道理滲透到學生的心田。每次,我在讀課文時,教室里靜得出奇,學生都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讀完一篇課文,學生總會情不自禁地鼓掌。每每

我都會陶醉其中。

3.畫面渲染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畫面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魚蟲,林海雪原,古今建築,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珍品。這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賞心悅目的藝術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話世界和絢麗多彩的現實生活,能引導學生暢游其中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畫面去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

4.實物演示

一幅幅畫面吸引著學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給學生觀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閱讀《看花燈》時,我問學生:「課文中都寫了哪些燈?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花燈?」然後用多媒體課件,把正月十五燈展的各種花燈呈現出來,再讓學生在原文中標畫出相對應的句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並由對現實的感受轉到對語言文字的賞析上,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時,充滿感情,沉浸在語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5.表演體驗

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達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心要講的話,抒發了請求,抱歉,贊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著。學生們眼眶裡噙滿了眼淚,伴隨著一片嗚咽聲。課後,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迭宕起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總之,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中也可以綜合展現。但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說,一定要重視整體感知、感性體驗和直覺感受,這樣才能撥動學生閱讀的情感之弦。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加以培養,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好好學習。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擔負起這神聖的使命。

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版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權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

㈦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著重提出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專,因屬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逐漸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漢字教學中培養
漢字不僅是一種言語符號,還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它的優勢,使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成為認識世界、豐富情感、辨明事理的過程。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的主陣地。因而,在實際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㈧ 怎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實質上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形成和諧共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兒童的情感比較外露,也容易轉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情感這把鑰匙有效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
一、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動人
小學語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網路全書,又如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又要使學生看到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面;還要使學生感受到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並且使學生學生體驗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情感,充分運用教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養情感的因素。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文質兼美,其中蘊藏著很多培養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掌握教法,去發現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發揮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從內容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蘊涵著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頌揚古今中外的偉人、名人的功績的文章,能夠體現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現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夠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品質;那些謳歌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文章;能夠體現出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那些贊美大自然奇觀異景的文章,能夠體現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對於這一切,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發現和挖掘,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其二,從語言形式上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形式多樣,有記敘文、散文、童話、寓言、詩歌等。有的文章結構上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有的在語言方面遣詞造句精闢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煙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濃重的筆調,描繪出了煙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前赴後繼、鍥而不舍……撲向……濺起……發出雷鳴般的轟響」等等,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句,進行豐富的想像,不僅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之情,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和學習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對文中插圖挖掘。插圖一般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生動描繪。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如人物、清潔、場面,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學生。如《大江保衛戰》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充分體會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豐富的情感養料,但他不會自然地為學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作艱苦細致地工作、點撥,幫助學生主動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其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吮吸情感養料。對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認識它,感受到它,進而吮吸其中的情感養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一道與學生反復讀書思考,仔細比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語句及至抒情懷的段落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作者的情感,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如《白鷺》一文,讓學生抓住「精巧」和「韻味無窮」兩個詞來理解白鷺是一首詩,激發學生愛鳥、護鳥之情。其二,在品評作品中吮吸養料。有些課文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欣賞品評,傾吐自己對其任務、事件、場景的認識和看法,對其語言形式的理解和體會,進而溝通自己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內容時結合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學生的感受更深,產生出多種情感:有敬佩、同情、贊嘆、以阿炳為榜樣學習……有的課文則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其中某些哲理的爭辯,議論,提高學生鑒別真、善、美、丑、惡的能力。
二、創造閱讀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需要創造一種意境和氣韻。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要與課文內容協調一致,利用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樂渲染,語言描繪,實物擺設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並激發想像與聯想,讓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生情感體驗,進而發展認識,陶冶心靈為「動情」到「曉理」打下情感基礎。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感情濃郁的抒情散文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創造了一種氣氛:周總理的遺像佩上黑紗,兩盆鬱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台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教室里氣氛庄嚴肅穆,老師在哀樂聲中用深沉的語調講述周總理生平事跡。這一切把那種對周總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由動情到曉理,情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升華。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老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軍號聲、機槍聲、喊殺聲……敵人垂死掙扎,窮凶極惡,機槍口噴出火舌,戰士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接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引導分析情境,緊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樣」並想像董存瑞左乎舉起炸葯包,右乎猛地一拉導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鋼鑄一般的臉,在火光與英雄的閃現中,紅旗迎風飄揚,讓學生體會英雄氣貫長虹,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犧牲的高大形象。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設情景,影響、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
三、營造和諧氣氛,以情育人
人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了結論,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並能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反之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緊張,信心缺乏,動輒遭到教師指責,又怎能發揮學習主動性,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呢?因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於將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最佳狀態,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富於情感,表情親切自然;更要善於誘發學生的積極情緒,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並以寬容期盼之情的對待學生。
1、創設情境,情感自然滲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體鮮明的畫面,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往往能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1)直觀形象營造情境利用錄音、幻燈及多媒體課件等輔助設施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鮮活生動的畫面,撼動心靈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講述。在這種刻意營造的情境中,學生的各種感覺活躍起來,情感上更容易與作者達到「契合」。(2)活躍想像,情感不斷深入情境就是引導學生入境,無論圖畫、音樂或其它教具的運用,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知,使他們能直接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然而,學生畢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如果能激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挖掘出其獨有的情感體驗,並與課文中的情感相撞擊、相融合,這種情感必然更濃厚,使學生感受更深刻,道德情感摧發的道德認識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於學生心中。小學語文課本第三冊《畫》一課,描寫了王冕畫荷花及雨後荷花的美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通過教師精心製作課件及圖片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教師創設出美麗的情境必然會打動學生的心。此時,讓學生閉目遐想,隨著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對雨後荷花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表象,然後再依據生活經歷聯想、想像。學生們紛紛發言。他們彷彿看到了雨後的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滿湖通紅,碧綠的荷葉上,清水滴滴,襯托著朵朵美麗的荷花。活躍的想像力使得學生在充分體悟作者情感的同時,將自己的情感也充實進去,以獨特的情感體驗獲得獨特的認識。
2、角色扮演,再現情境敘事記人的課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露出來。兒童表現欲強烈,樂於扮演角色。教學中,不必直接告訴學生善惡、對錯,只讓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將課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會動情,「動情」才會曉理,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動同真人、真事相比較,通過情感遷移,對自己周圍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斷能力。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只有輔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靈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語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紐斯所說的「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的境界。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積極的、健康的)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㈨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類型的情感

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貫徹「文道統一」,教好語文課的重要一環。列寧在強調內情感教容育的意義時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的確,情感是人們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積極的情感會激勵人們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文章的情感是固有的、客觀存在的,學生通常在閱讀前卻是無動於衷的,教師只有在備課中深入鑽研,善於體察作者的情感並受其感染,才能繼而感染學生。一般來說,作品的感情和學生之間是有差距的。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知識淺薄,二是理解能力差,三是社會經驗少。為此,教師只有想方設法地縮短這些差距,才能使學生動之以情,受到熏陶。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情感教育呢?一、咬文嚼字,揣摩感情小學語文要加強字詞教學,但這並不意味著脫離語言環境去摳字解詞,而是應該在弄懂課文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全面理解。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咬字嚼字的工夫,不是機械地理解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的修辭法則,最要緊的還是多歸納、多比較、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詞都不能輕易放過,沒有一點含糊。也唯有這樣閱讀,才能養成用字造句的好習慣,下筆不至於有失誤。

㈩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抄教學是小學教育襲中的重要一環,其教學質量的好快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正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這種重要性,現今社會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關注。並且,在當今的環境下,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教學質量也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作用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