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課文《灰雀》的全文是什麼
《灰雀》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❷ 《灰雀》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灰雀》作者:阿列克謝耶夫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文章從四點總結列寧對小男孩教育的過程:
(1)男孩聽了列寧說的話,見到他著急、擔心、惋惜的樣子,內心受到了感染,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2)男孩肯定地說灰雀「一定會飛回來」,第二天,灰雀果然飛回來了。表明男孩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是個明辨是非、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後,「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表明他仍在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
(4)從列寧和男孩的全部對話中可以看出,列寧沒有一點責怪男孩的話語,這體現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愛護男孩的崇高品質。
(2)小學語文課文灰雀擴展閱讀
列寧:(1870—1924)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和領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創建人。
在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蘇俄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❸ 三年級語文灰雀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灰雀》這篇課文講的是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在公園里散步時見回到三隻可愛的灰答雀。有一天,列寧發現灰雀不見了,並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通過循循善誘,得體的交談,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說明列寧是一個善解人意,尊重愛護孩子的人;男孩受到感動,放回了灰雀,說明男孩是一個知錯能改,誠實守信的孩子。
這篇課文有明確的時間點,「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在寫作文的時候,按照時間的順序,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能夠文章更有邏輯性。
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以一種比較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不過分苛責,引導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要多度指責,要有同理心。
這種教育方法也是家長們非常值得學習的。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
當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要勇於承認錯誤,及時改正。
在講這一課的時候,我還想到,一二年級不少看圖寫話是關於「愛護鳥類」的。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才是小鳥的家,愛小鳥,不該把它據為己有,關進籠子里,否則就不是真正地「愛小鳥」。同理,不要攀折花卉,不要踐踏草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❹ 關於灰雀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
❺ 灰雀的課文《灰雀》
該文選入年人教版第5冊第18課,翻譯李聲權。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師:同學們,我們在上二年級的時候學過《誠實的孩子》一課,知道了男孩列寧是誠實的好孩子。這節課我們學習《灰雀》,看看這篇課文講了關於列寧什麼樣的故事,相信這節課大家一定會有收獲。[師播放影碟,生用心觀看。]
師:[出示畫有三隻美麗的灰雀的掛圖]通過觀看影碟和掛圖,灰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兩只灰雀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特別好看!
生:通過剛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愛的小鳥一樣,可以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師:[出示小黑板]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小黑板上的練習要求:讀句子,說說用上括弧里的詞語好在哪裡?[句子: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生自由放開聲音讀句子,並思索用括弧里的詞語好在哪裡。]
生:如果沒有「歡蹦亂跳」這個詞語,句子只能告訴我們灰雀站在枝頭唱歌,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唱歌的。
生:如果沒有「非常」一詞,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愛。
師:同學們說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麼的活潑可愛,以至於列寧「非常喜愛」[師板書],請同學們放開聲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劃出列寧喜愛灰雀的詞句並說明你的理解。
生:「它們在枝頭……喜愛」是寫列寧非常喜愛灰雀的句子。因為「歡蹦亂跳」一詞寫出了灰雀的可愛,「唱歌」一詞是介紹灰雀鳴聲清脆、好聽,「非常惹人喜愛」表明人們都喜愛灰雀,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列寧非常喜愛灰雀。
生:「列寧每次……穀粒」表明列寧非常喜愛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寧只要走到白樺樹下,就會看這三隻灰雀。如果他不喜愛灰雀,就不會專門看這三隻灰雀。「仰望」是指抬頭望[作動作],而列寧長時間仰望三隻灰雀會使脖子發酸的,可以看出他喜愛灰雀;列寧經常給灰雀帶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愛灰雀,否則,他就不會經常給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圍……找到」一句中通過「找遍」一詞可以看出列寧喜愛灰雀。因為列寧把公園的每一個細小的角落都看過了,他若不喜愛灰雀就不會那麼細心地找了。
生:「這時……灰雀嗎?」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只要列寧碰到一個人就問那人是否見到那隻灰雀,可見他想盡快找到那隻灰雀。
生:「列寧說……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通過這句話,我可以體會到列寧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寧自言自語……回來了」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若他不喜愛灰雀就不會對灰雀說話,還問它昨天去哪兒了。
師:同學們說的真有道理!此時此刻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面帶愁容]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去哪兒了?
生:[自信地說]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師;既然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找出有關詞句並加以說明。[生找到詞句後,四人小組加以討論]
生:「男孩說……沒看見」這句話中小男孩說了兩次「沒看見」,我覺得小男孩說話結結巴巴的。即然他沒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說,為什麼要結巴?我覺得他心虛。
生:「那個男孩……不敢講」這句話告訴我們小男孩知道灰雀沒有死,那麼,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兒了,而文中介紹他不敢講,毫無疑問,灰雀肯定是被他逮著了。
生:「男孩看看列寧……活著」這句話里,「會飛回來的」用了兩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說話非常肯定。我想,當他看到灰雀失蹤後列寧那麼著急,他不忍心讓列寧難過,就告訴他真話——它還活著,希望列寧不必再擔心。
生:「它一定會飛回來的」一句是小男孩堅定地說著。小男孩決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發現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被列寧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況且,他看到那兩只胸鋪粉紅的灰雀在樹林里飛來飛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們的同伴,所以,小男孩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生:第二天,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又在枝頭唱歌了,小男孩應該高興才對,而他卻低著頭。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寧愛鳥的言行所感動,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來;但他仍為自己逮鳥的事而感到後悔,所以才會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你們可真是有心的好學生!老師也知道了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說一說小男孩在說下面的話時,心裡是怎麼想的?請上講台加表情、動作把小男孩當時的表現再現出來。
生:小男孩心裡想:我太喜歡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還是把他騙走吧,可老師教育我不應該說謊話,怎麼辦?[生表演時一邊擺手一邊搖頭,並結結巴巴地說話,還直往後退]
生:小男孩心裡想:列寧是那麼著急地找那隻灰雀,而那隻灰雀卻被我逮回家,我告訴他灰雀還活著,別讓他太擔心了。
生:小男孩心裡想:看這兩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而在我家的那隻灰雀卻孤零零地呆在籠子里,太可憐了!我還是把它放回來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灰雀呆在籠子里就會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還是把它放回來,讓它們團聚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我從來沒養過灰雀,假如灰雀跟著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會死去,那多可憐呀!我還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讓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列寧是那麼喜愛灰雀,他喜愛灰雀表現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卻把灰雀逮進籠子里,讓我一個人觀賞,我真是太自私了!我應該讓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使它健康地成長。我一定要把它放回來。[生表演時態度堅定]
師: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雖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實際上也是「非常喜愛」[師板書]灰雀的。
師: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其他同學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生:為什麼文中說列寧已經知道小男孩是誠實[師板書]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並且在列寧面前低著頭。他有錯就改,是誠實的孩子。[同學們表示贊同]
師: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內容?
生;一開始列寧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為什麼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師輔助)列寧是用自己愛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師板書]。其實,列寧也是「非常喜愛」小男孩的。
師:[肯定地、贊揚地]同學們分析得可真透徹呀!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生談收獲,略] 片斷賞析之一
生: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
師:啊!我也弄不明白。你們想想為什麼?
(生讀書思考)
生: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
生: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寧怕小男孩難堪。
生: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著濃濃的人文精神。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教者有著極佳的教學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片斷賞析之二
師:下面,咱們來個朗讀比賽,看誰把課文讀得最好。我這里有幾張書簽,上面有的寫著「賽葛蘭」,有的寫著「賽夏青」。葛蘭和夏青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著名播音員,是朗讀藝術家。誰讀得好,我就獎給他一張書簽。大家練習一遍。
(學生認真練習讀。然後,老師把全班同學分成4組,每組推薦1人參賽;最後老師又請大家推薦兩名膽子小、在班裡很少站起來讀書的學生朗讀。比賽完畢,讓全班同學評選優勝者。大家一致同意前4名同學為優勝者。)
師:「評委」們要求嚴格,不講私情是好的。但是最後參賽的兩位讀得比以前怎麼樣
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他們不敢讀,讀書聲音小。
師:同學們,就憑「好多了」,應該不應該獎勵
生:(齊)應該!
師:好!現在請這6位同學上來領獎!(掌聲。老師將寫有「賽夏青」的書簽贈給男生,將寫有「賽葛蘭」的書簽贈給女生。大家又鼓掌。) 列寧(1870-1924)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楊諾夫·列寧是馬克思、恩格林創立的無產階級學說及其事業的繼承者。他創建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並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他是世界無產階級及其它勞動人民的領袖和導師、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朋友。
誠信名言
您必須保持誠實人的立場,這時常是冒險的人需要的勇氣。——奧斯特洛夫斯基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的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貝多芬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德謨克利特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3歲至老,60不改。——克雷洛夫
灰雀:小型嗚禽,體形如雀,羽色多樣,鳴聲悅耳,可以籠養觀賞。群棲在河谷、溪流、樹林中。食物為燁樹、榆樹、柳樹的嫩葉和種子。本文中說的灰雀是紅腹灰雀。在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烏蘇里江一帶和遼寧、河北等部分地區都能見到。 中心人物是誰?
《灰雀》是小語課本第五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在該文中共出現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列寧,一個是小男孩。有些老師認為該文中描寫列寧的筆墨很多,因此該文的中心人物應該是列寧,對於這種觀點我不敢苟同,我倒認為該文的中心人物應該是小男孩,理由是:
一、從課文的主要內容看。該文主要敘述這樣一個事件:灰雀歡跳—→灰雀失蹤—→
灰雀復現。而這一切的「幕後操作者」是一位小男孩,由於他的偷捕導致了灰雀失蹤,由於男孩的改錯致使灰雀復現。而列寧在該文中是個視角人物,起了了引線作用,通過他的眼睛發現灰雀失蹤,通過他的誘導致使孩子醒悟並放了灰雀,對於孩子來說,列寧儼然是位良心導師,是孩子轉變過程中的催化劑。
二、從作者、編者的教育意圖看。我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編者選擇這篇文章的主要意圖在於,勸導我們的學生要勇於承認錯誤,敢於改正缺點。每個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會犯些錯誤,有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並能加以改正,這樣的孩子在他人眼中仍是誠實的孩子,仍會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寧這樣的偉大的尊重。
三、從文中人物所帶有的行為和品質看。從列寧在此文中的主要行為和品質看,他平易近人,熱愛自然,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沒有當面指責他的過錯,而是通過平常的話語暗示小男孩要改正錯誤。若把列寧定為中心人物來講課文,能受到最大啟迪的並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列寧的做法讓老師們加深理解了「要尊重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這樣一個道理。小男孩在文中的主要行為是:一開始撒謊,後來改正了錯誤,其品質就在於勇於承認錯誤,知錯就改這一點倒是很值得學生學習、借鑒。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也就是說我們把小男孩定為中心人物來教學,更符合教育的實際,更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中心人物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只有從文中找出中心人物,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環節的連綴才有條理,圍繞中心人物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關鍵。,灰雀》一文中雖然描寫列寧的筆墨很多,但並不等於說列寧就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我認為文中對列寧作細致的描寫是為小男孩的出場設下伏筆,起鋪墊作用。把小人物和偉人放在一塊寫,通過偉人的視角來展現小人物的某些品質,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一種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
我們在教學中若僅憑對人物描寫的文字數量著手確定中心人物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教師設定中心人物時要為學生考慮,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設定中心人物時我們應考慮到文中中心人物本身在所隱含的某些品質,能否為我們的學生所接受,能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受到一次思想、精神上的洗禮。
❻ 灰雀課文全文
《灰雀》課文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❼ 小學語文課本《灰雀》中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列寧是一位對孩子人格的愛護和尊重 作為領袖樸素親民的作風 對俄羅斯人民的熱愛的人。還是專一個關心屬,尊重小孩,教育有方法的人
❽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灰雀》的作者是誰
《灰雀》作者是阿列克謝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