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教師應該怎樣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這里介紹幾種最有效的組織教學的方法,與各位小學老師共勉。
一、目光吸引法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學生通過教師的目光窺見教師的心境,從中引起的相關的心裡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師生關系,影響教學效果。經驗豐富的教師的「眼睛會說話」,他們善於運用目光為教學服務。如開始上課時,教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全體學生,可以安定學生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學習。
二、情感交融法
表情是師生溝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聯系的過程。教師的表情是傳遞信息,表路情感的重要手段。學生時時從教師的表情中獲取信息,以確定出自己的反應。為了通過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學生,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教師上課時,表情要自然。具體來看,一要讓自己的內心活動與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表裡如一的真實形象;二要充滿自信,對學生充滿愛和希望,使學生愛受到鼓舞和激勵;三要親切、溫和,並講究分寸,使學生與教師產生心的共鳴,情的交融。
三、興趣激勵法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裡特徵,是人行為的有力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是組織教學的積極手段。小學生不可能40分鍾對某一事物始終保持高度注意,我們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調節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認識第幾》時,
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先讓學生准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地站起來。再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輕松掌握所學的知識。
總之,組織教學法的方法多種多樣的,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方法因勢利導地組織好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計劃順利完成,達到理想的教學效
[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教學] (二)
發布時間:2008-6-25 閱讀次數:256
成功教學的三要素
成功教學的條件有三個:以學生為起點,以學生參與為基礎,以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形成良好人格為目標,亦稱成功教學的三要素。
一、以學生為起點
課堂教學究竟以什麼為起點?傳統教學主張以課本為起點,成功教育以學生為起點,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教學本身是以學生為對象的,是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即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起點了解得愈清楚,教學也就愈切合學生的需要。那麼教學怎樣以學生為起點呢?首先是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起點。過去的學習是現在學習的基礎,現在學習又是今後學習的基礎,教師只有十分清楚目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尚未獲得哪些學習經驗,才能開始新知識的傳授。其次是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起點。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有較好的視覺辨別力和聽覺記憶力;有的有較好的視覺觀察力和視覺記憶力;有的則有較強的運動記憶能力;有的能調動各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去獲取新知。另外,有的學生反應快但欠准確,有的反應慢但很准確,還有快的准確的優秀生和慢而不準確性的差生。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切實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才能使教學卓有成效。最後是以學生原有的興趣為起點,新興趣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過去習得興趣的產物,利用學生已經獲得的興趣,作為建立新興趣的基礎,這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以學生參與為基礎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參與。有一種習慣說法,認為學生是教師教會的,這是一種典型的教師中心論。應該說只有教師的教是教不會的,還得要學生主動地學,如果學生不學,教師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那麼怎樣使學生始終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兩者關系:一種是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一種是學生和知識的關系。
三、以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智慧與獲得良好人格為目的
傳統教學是以學生獲得知識為唯一目的,採用灌輸、強制方式傳授知識,現代教學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獲得良好的人格這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汽謂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常用的五種教學模式
(一)傳遞——接受式 它主要用於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基本程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能使學者比較迅速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信息,突出地體現了教師直接控制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但因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而一直受到批評。要克服學生的被動性,教師必須便所授的內容同學生的原有認識結構建立實質性聯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從原有知識結構中提取最有聯系的舊知識來「固定」或「同化」新知識。
(二)自學——輔導式 其基本程序為:自學——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這種模式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有利於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雖然只起解惑,釋疑的作用,但他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否則,自學就會變成放任自流。
(三)引導——發現式 其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驗證——總結提高。這種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在於使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如怎樣發現問題,怎樣加工信息,對提出的假設如何推理驗證等。其局限性是較適用於數理學科,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經驗儲備,怎樣才能從強烈的問題意識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四)情境——陶冶式 其基本步驟是:創設情境——參與各類活動——總結轉化。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較適用於思想器德課、外語課、語文課、課外各種文藝興趣小組和社會實踐活動。
(五)示範——模仿式 它多用於以訓練行為技能為目的的教學,通過這種模式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行為技能,如讀、寫、算以及各種運動技能,對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用的。它包括: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四個基本程序。
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模式遠遠不止這幾種,且每種模式都可以有許多變式,各種教學模式並不是和各個具體教學單位時間(課時)一一對應的,有時一個課題的教學過程往往需要好幾種教學模式綜合運用來完成,而有時一種教學模式又需要通過苦幹次具體教學活動才能完成。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選擇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如何優化教學過程
就教學全過程來講,應設計一個科學的教學結構、掌握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應達到的高度。教學過程優化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學的規律性和原則要求來制定和選擇一個最好的教學方案,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時間,最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要求教師有熟練駕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讓教材束縛教師。教師無權隨意增刪教學內容,但有權處理教材。教材處理的含義,無外乎就是,前後移動,引起過渡,適當換倒,加強結論等。所以教材處理得如何,反映出一個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同一節教材,有的教師只能按教材羅列的順序去扔給學生,而有的卻經過動腦筋重新安排調整,使人聽後感到有創新,有發展。教學過程要體現出對教材能融會貫通,能注意知識的結構和規律性,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內、課外同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能體現出教師知識淵博,能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教學過程的課題設計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符合知識結構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知識水平。既要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又要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結合;既重視「結論」的教學,更要重視「過程」的教學(所謂過程即分析總是的思路,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內容、盡可能多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但要以學生能夠接受或所獵取知識的能力為標准,而不單指教師講了多少。節奏要緊湊,過渡要自然,方法要靈活,氣氛要活路,時間分配要合理,有講有練,有鞏固檢測的時間。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上述各種教態都不能適應這全新的教學目標,應該形成新型的教育態,做學生的忘年朋友,既在品德修養上給他們以引導,又不使他們有壓抑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既傳授給他們知識,培養他們的能力,又不在他們面前賣弄學識,這種教態稱作朋友型吧!今天我們是老師和學生,明天是同志和朋友!
作為青年教師,充滿活力,對工作充滿信心,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等方面有老教師不可比的優勢,但現實的工作卻時常給我們潑瓢冷水,美好的設想變為泡影。今天就我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粗淺的談一些見解。
一、提高對組織教學的認識,組織教學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保障。
①組織教學時時存在,不是我們說了一次,一節課就順利的進行了。
②要有看不慣的習慣,許多青年教師課上亂哄哄,教師的滔滔不絕,只顧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自顧自的繼續講授,這里就是看慣與看不慣的問題。出現亂哄哄就是我們沒有有效的重視組織教學,教師只考慮這節課的任務而沒有注意教學效果,疏不知,正是你對學生亂哄哄的容忍,才導致盡管你很賣力氣,但教學成績不高,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功,容忍就是沒有及時進行組織教學,以至到今天,有的同學敢於與我們正面對抗,對我們的批評不聽,我認為學生的一切不尊師、不守紀,均是教師自己給慣出來,培養出來的。
③組織教學就是對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就不會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學期初必須利用一節課時間,提出學科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訂條條、立框框」。
④消除組織教學是學生違紀了,教師才進行的錯誤認識認識。現在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聽講,這時的提示也是組織教學。
⑤培養自己「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不講課的習慣,是養成組織教學習慣的重要方法。
⑥課堂松遲有度,放的開,收得回的能力是青年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注意只有控得住,才能松,青年教師尤其要先學控,我認為新接手的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都要先控,任課教師要把自己當作班主任的標准來要求,要對學生存在的任何問題都要敢於批評指正,不要存在「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的錯誤觀念,要知道你的全方位要求學生,正是在樹立您在學生心目的的威望與威信,使學生對我們首先要有「畏懼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有後來教學中的鬆弛。
二、嚴而有度,嚴中的愛,學會寬容。
教師之所以稱之為師,教師的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最大區別在於教師是培養人的工作,沒有錯誤發生的學生是木頭人,因此,首先教師要正確的看待學生身上的問題,沒問題還需要教師干什麼,靈魂的工程師本身就在說我們不光是教學,還有管理的責任。
我們有些教師根本不充許學生犯錯誤,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比學生還要固執,這是教師認識不夠。
①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錯了,認識到了,我們要允許學生改。
②要有抓反復、反復抓的准備,我們存在一個誤區:錯了就不能再犯,我們在批評學生中經常說:上次如何如何。
③學會寬容。寬容是美德,我們經常教育學生,發生矛盾要會寬容別人,事實上,作為教師我們在處理學生問題恰恰缺乏寬容,這也是造成您的教學中經常與學生發生不愉快的根本原因。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甚至因教師的不寬容而發生激化。
④處理學生要找准突破口,不值的問題要弱化,原則性的問題不放過。
⑤處理學生忌集體處罰,忌一次叫三人以上。
「你們班如何如何,今天誰都不許走!」集體處罰引發所有學生的不滿,要注意抓少數人,爭取更多的同學認可你對違紀學生的處理,認為你這樣做是為集體建設出力。試想:如果大多數同學對您有意見,是誰的問題?
⑥處理學生要因人而異,不可一刀切。
三、教師要學會反思,善於總結。
處理學生身上的問題,處理與學生間的矛盾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足,這次失誤了,不可怕,反思了下次不再犯,在與學生交流時有些學生提到某某教師說話剋薄,教師也有毛病等,我只講讓他們自己從自身上找不足,今天,沒有學生向我提出來,現代社會教育形勢要求我們改變,處理不同的學生是困難也是在培養自身能力,善於總結發生在您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是一筆財富,現在我們個別教師缺乏反思。
教學後記是反思的具體體現,應將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下一步措施寫好。
四、抓住教育契機,促進師生溝通。事實上每一名學生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善於發現這此閃光點,要善於與學生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待學生日常出現的各種問題。
五、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參與。
總之,組織教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實踐,不斷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Ⅱ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與學習相關的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的行為傾向。能否調動少年兒童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抓住學習主體的心理需求,興趣愛好和審美情感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喜愛和感悟,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致關重要的,也是小學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也是能否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所在。在教學當中,如果能正確了解、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一定能使學業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上有一個非常大的飛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學習樂此不疲呢?下面就筆者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粗淺地來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激發學習的動機首先要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滿足求知慾的學習動機,是一種內在動機。這種動機以求知作為需要,是從好奇和好勝的傾向派生出來的。如何來獲得認知的內驅力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精心設計導語,誘導好奇心、好勝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精心設計起始課,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使學生產生要「一探究竟」的沖動。學生好奇心強,一個懸念、一個亟待弄清的疑問,都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我針對這一特點,巧設懸念,巧用多媒體設備,誘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如《鳥的天堂》一課教學中,巧用電化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當學生面對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進入其聲可聞、其景可觀、其物可賞的境地時,板書課題後可以設疑:「你能用語言描繪你所見到的景色嗎?『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導語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好奇的心態,急切地希望了解課文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轉化為欲「一睹廬山真面目」的認知內驅力。所謂的將樂貫穿於教學之中,也就是這個道理。
(二)、對教學語言進行藝術處理,調動認知內驅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藝術地處理講課的語速、語調、手勢、表情等,不斷調節教學節奏,講到課文的主要地方就把速度放慢;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就變得低沉??當學生注意力分散,忽然聽到教師或高昂或低沉,或急促或緩慢的聲音,看到教師或喜或悲,或憂或憤的表情時,不禁自問:「咦,怎麼回事?」認知內驅力重新被調動,注意力又集中到課堂上。如在探討「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深進泥土裡」這句時,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學生興味盎然,有的動手作畫,憑借簡筆畫介紹榕樹的奇特、繁茂;有的反復吟誦,以聲傳情:好奇之意、驚訝之感、喜愛之情??一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二、以人的基本需要來引發求知的慾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兒童只有滿足了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後,才會發自內心地產生認知需要。學生的學業成績名列前茅,會得到教師、父母的贊楊和獎勵,同學們的羨慕欽佩,因而尊重的需要得以滿足。於是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就提高七、教學內容難度合理,讓學生體驗成功。成功的體驗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學生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成功,就會學習產生莫大的興趣。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管怎樣努力總是得不到成功的體驗,那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日遞減甚至消失。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的問題或出的練習題難度要適中,要使大部分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獲得成功的體驗。心理學也認為,適當的難度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如果學習難度太大,無論學生怎麼努力都學不會,會挫傷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習難度太低,毫不費力就可學會,
也不能激發學習積極性。
一)讓學生體味成功和滿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而成功的學習經驗又會使他們期望在隨後學習中獲得進一步的滿足。
(二)要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師在學生學習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後,因人而異,及時地給予適當的認可和表揚,以強化其成就感,,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願望,使其心理上得到適當的滿足,
生進一步投入學習的願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取得成績後的心理變化,給予及時表揚,學生聽到了這樣的表揚,心理十分的高興,這樣就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發言時消除顧慮,充滿信心,增強自我肯定的慾望。
(三)批評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教育性,教師中肯而又切合實際的批評會成為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力,但應掌握好批評的「度」,切不可走向極端,不應該讓學生在學業上屢遭失敗,如果考試一直得低分,給學生較低的評價,便會使學生產生焦慮,從而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經常失敗的體驗還會導致志向水平降低,最終將會引起迴避和退縮反應,以致喪失學習信心。
三、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目的及意義來激發學習的動機。
只有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才能激發起學習的需要和興趣,從而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教師若能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迫切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會提高。
四、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來激發學習的動機
課堂教學情景化、趣味化、多樣化和游戲化,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樂之者」,首先要在活躍課堂氣氛上下功夫。活躍的表現形式包括「思」 的活躍和「言」的活躍。只有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思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師既要為學生的「思」和「言」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也要適時地加以引導。而要活躍課堂氣氛,就得使課堂教學情景化、趣味化、多樣化和游戲化。
五、更新教學方法,採用授課藝術化來激發學習的動機
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和發展他們的求知慾。而更新教學方法更為重要:無論什麼樣的課文,如果教師長期用一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話,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必然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減。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承受能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讓每篇課文的教法經常有變化,經常有新意,才能使學生有新鮮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七、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布置少而精的作業。
作業作為教學反饋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過多過濫的作業,特別是懲罰性的作業,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厭惡學習。因此,語文作業的布置一定要科學合理,少而精。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哪種教學手段、哪種教學設備,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教師們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並學有成效。
Ⅲ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專方法;屬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Ⅳ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空洞的說教是蒼白的.應該找准教材與環境教育結合的切入點,將有關環境知識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入情入理的講授分析,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環境知識,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
根據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門別類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如自然課,可以結合水土保持、自然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等內容,通過養花、植草、馴養小動物、製作動植物標本,培養他們熱愛自然、關心環境的興趣.語文課,可以結合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鳥的天堂》,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強化環境知識的儲備,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開展環保作文競賽,讓學生分析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抒發保護環境的理想.數學活動課,可以進行「節約資源」、「綠化校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環境意識.
一、創設情景,樹立理念
要樹立綠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創設情景、營造氣氛.如在班級宣傳欄里設置「綠色報告欄」,如,以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性節日為契機,讓學生展開調查,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做到環保從我做起.同時,師生之間可以自主設置與研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
二、感知插圖,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比如,第九冊《迷人的張家界》,介紹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說明美麗張家界為什麼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把收集到的張家界的風景圖片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張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學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後旁敲側擊教育學生,努力環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詞,見縫插針可以從一些基本字詞去引申闡發與環境聯系著的知識.比如,與「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等,說明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黃河以北的地區也是盛產竹類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住無竹」的說法.但是現在的北方已然不復歷史上的那樣溫暖.
四、尋章摘句,歸類遷移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環境教育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語文教師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多途徑搜集環境知識,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優美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閱讀理解,畫龍點睛
語文學科具有形象性和貼近生活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結合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很多語文課都是滲透環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個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使他們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教師應該借機啟發學生牢記歷史上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自覺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告戒同學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破壞了生態平衡,人類自身也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與報復.
在講授《兩只鳥蛋》中,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講授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人們在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時的沉重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體會到作者和授課老師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想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讓學生感受文人筆下優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環境與作者抒發感情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對健康人格養成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 程,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徵, 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小學語 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它是以生活為源泉、實踐 為根基、綜合為特徵、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的學科綜合實 踐活動.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 項嶄新的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將「綜合性學習」與 「識字與 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共同組成了語文學習內 、 、 、 容的五大板塊.它體現著新課改的精神,將成為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 亮點. 關鍵詞:綜合性實踐活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改、研究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是新課改的 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項嶄新的教學形式.它依據 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為基礎, 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能力 水平,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綜合 素養為目標,指導學生圍繞某一課題積極開展社會研究性的學 習.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對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提 出具體的目標要求是: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 圖書館、網路等信息資源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 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 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 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 專題演講, 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 法.那麼,如何有效地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呢, 我在這里結合五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談一下我的一 些看法與認識. 五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遨遊漢字王國》 ,這是一種全新的 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教材對「綜合性學習」的 內容、呈現特點,及具體的目標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與 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單元主題的整合發展到既有整合,又有 分離而獨立為一個單元組.無疑,這是對《課標》重視「綜合性 學習」的最好詮釋.對於這種新型課程,學生在進行綜合性學習 時所採取的方式必須要走出傳統的學習方式的藩籬. 但是在實踐 中, 學生往往缺乏綜合性學習的意識或者還沒建構綜合性學習的 方法;同時,教師也還沒有在綜合性學習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沒有積累相關的經驗, 所有的這些現狀都必然影響這一課程形態 的正常進行,同時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在這一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材內容和教材的編排形式 上都有許多不同於以往教材的特點,教師必須明確這些特點、充 分把握教材,做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安排,才能實施正確的教學 策略. 這個單元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有 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 .單元的導語是全組學習的綱領, 為我們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 歷史悠久 2、 1、 使用人口最多 3、 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又緊接著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1、 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2、了解漢字文化 3、為純潔漢字做些實事. 完成每一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資料為先導, 但閱讀資料和一般 的課文不同,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習閱讀資料為主,而要把閱讀資 料作為學生搜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利用閱讀資料的學習為 開展活動做一個引領. 「有趣的漢字」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 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教材建議開展的活動有:搜集和編寫字 謎,開展猜謎活動;查找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 聯或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 「閱讀材料」是圍繞著活 動提供的,分為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字謎 是中國特有的文字游戲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謎範例,有文字 謎、畫謎、動作謎,學生會很有興趣.通過猜字謎,學生可以體 會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的字型往往表示一定的意 義.學生在搜集使用諧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進一步感受漢字的 有趣. 教材提供的運用諧音的傳統語文形式, 有歇後語、 笑話等.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學生閱讀這個傳 說,並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從中了解到漢字的歷史非常久遠,最 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冊」「典」「刪」 《 、 、 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知識的短文.它告訴我們,我國歷史上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 「冊、典、刪」三個字 和這段歷史有關.從這三個字可以舉一反三:漢字是一種表意文 字,如果我們明白了一些漢字的來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字義, 識記字形. 「我愛你,漢字」這個板塊,重點是讓學生會初步認識漢 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也面臨著如何正確、規范地使用漢字的 現實問題.建議開展的活動主要有:初步了解漢字演變的歷史; 欣賞和學習漢字書法;通過搜集有關錯別字的笑話、社會用字調 查等,認識錯別字造成的危害,自覺規范地使用漢字. 「閱讀材 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 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 字的演變》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 字的演變過程.從這四個字的發展變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 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的字形逐漸趨向簡約.讀讀《甲骨文的發 現》 ,我們可以知道,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國現存的 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 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 18 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 警示我們要防止錯別字.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上的錯別字 相當多, 《街頭錯別字》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以此為例,引導 學生去調查社會用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一點力. 《贊漢 字》 《書法作品欣賞》 和 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現漢字之美. 《贊漢字》用凝練的四言句式,概括了篆、隸、行、楷、草等不 同的字體特點, 贊美了漢字書法藝術. 本組最後一篇閱讀材料 《我 愛你,中國的漢字》是當代作家劉湛秋的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在作者眼裡,一個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 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作者覺得每個字 都有不同的風韻,而它們在書法家的筆下,更能生發出無窮無盡 的變化.本文語言生動,比喻形象,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來令人振奮.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有感情 地朗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小結.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 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准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 建議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 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過程. 」所以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中既要體現綜合 性,又要凸顯學科個性.所以特別要注意: 一、開展有效活動,完善學生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雖然都是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內部, 但 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通過猜字謎,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詩 詞、歇後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讓 學生充分體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廣闊的 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 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說到 讓學生活動,我們難免會擔心:有些活動城市裡容易開展,教學 資源豐富的地區容易開展,農村和邊遠地區做起來就會有困難. 好在教材的彈性相當大,教材提示的活動,不必全部去做,可以 根據地區和學校實際選做幾項. 比如調查招牌廣告等社會用字的 活動,在農村開展起來有困難,可以改成調查自己和班上同學習 作中的錯別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活動的基本材料.如猜字謎、 搜集諧音歇後語等, 資料缺乏的學校可以用教材上的材料作為主 要活動內容. 二、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 動. 」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重要的差別.教材的提 示是: 「我們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 字……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 「自主性」 的一個重要內涵, 就是要學會分析和判斷, 學會選擇. 這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綜合能力. 學生自由組成 小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開展哪幾項活動,怎樣開展以及用什麼 形式呈現學習的成果等,是鍛煉自主與合作能力的極好機會.值 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又是初次開展時間較長的綜 合性學習,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就適 合開展哪些活動、 不適合開展哪些活動, 積極地向學生提出建議. 例如, 「辦一個書法展覽」 ,如果當地有書法展覽,可以組織學生 去參觀;如果學校里學生、教師、家長中有書法好的,可以請他 們提供作品,舉辦展覽;如果班上喜歡書法的同學很多,也可以 辦班級書法展.這些需要教師作通盤的考慮.教師對學生自由組 合小組的過程以及小組的活動進展,要及時了解和關注. 三、不可忽略探究過程.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開看,教師對知識形成以後的「實踐」相 當重視: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鞏固,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活動,包 括課外實踐活動, 而對知識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卻重視得 不夠.比較多的情況是,教師匆忙導入新課,盡快得出結論,學 生沒有經歷理解、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皮亞傑的認知結 構理論認為,個體的認識起因於主體對客體的不斷同化、順應和 平衡.在皮亞傑看來, 「復制的真理只能算半個真理」 ,真正理解 一個概念和理論, 就意味著主體對它們的重新探索、 發現和創造, 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重復和記憶.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方式, 在綜合性學習中更能夠得到體現. 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接觸到的有關漢字的材料比較豐富,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 學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規律.如猜字謎,不能猜出來了就完了, 還要引導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琢磨猜字謎的方法,還可以嘗 試用這些方法編字謎;讀了《 「冊」「典」「刪」的來歷》 、 、 ,知道 了漢字跟我國古代的生活,文化關系密切,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些 漢字的來歷;從《漢字的演變》表中,可以發現漢字的發展有由 繁到簡的趨勢,離實物形狀越來越遠;再如調查錯別字產生的原 因,研究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辦法等.其實,研究結果如何並不 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了,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學生在研 究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在研究過程中真正的實踐,在研究過程中 使思維活躍,在研究過程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 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最為有效的途徑,老師、家長、社會 有責任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營造合適環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 只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本著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 一體的原則,就能抓住時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 生的全面發展
Ⅵ 小學語文活動有哪些
可以做游戲、詞語接龍、抓錯別字「俘虜」詩歌朗誦比賽、繞口令比賽、講故事比賽、水果拼盤比賽
Ⅶ 小學語文職稱考試中設計一個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怎麼寫
識字、寫字教學設計
1.地位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 1 ~ 2 年級的教學重點。 根據漢字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科學的漢字教育,是從根本上改革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一環。
2.識字、寫字課程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識字教學總目標:「 學會漢語拼音。 能說普通話。 認識 3500 個左右常用漢字。 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3.識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1)字音教學
①加強同音字的歸類比較;②多音字要據詞按義定音;③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幫助記憶字音。
(2)字形教學
①重視形近字的比較; ② 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分析、辨認和記憶字形。
(3)字義教學
在課堂中採用較多的方法有:運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字義。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4.寫字教學具體指導
(1)因勢利導,激趣勵志,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2)及時指導,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提高書寫質量
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是要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可採用以下辦法:
①常規性指導。 常規性指導包括坐姿要領、執筆姿勢、運筆技巧以及字的間架結構等。 ② 階段性指導。 ③ 規律性指導。④總體性指導。
(3)把握正確導向,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素質
閱讀教學設計
1.目標
核心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有較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 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覺和理解的能力。
2.閱讀教學的策略
個性化、創造性閱讀倡導以下一些觀點:
(1)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應該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
(2) 學生閱讀的過程應該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3) 閱讀應該是探索與創造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作者對話的過程;
(4) 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
(5) 教師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不應該以標准化解讀去規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
(6) 個性化、創造性閱讀並不排斥合作學習。
3.閱讀教學的基本步驟和方式
(1)基本步驟
導入激趣,喚起學生參與動機。 導讀提示,激發學生自讀質疑。 引導點撥,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悟情。 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遷移拓展。
(2)基本方式
①精讀和略讀。 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 ②快速閱讀。 ③書面及多種形式的擴展閱讀。
寫作教學設計
1.目標
(1)總目標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2)階段性目標
第一學段: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第三學段: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 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3.寫作教學策略
(1) 注重激發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
( 2 ) 注重發展個性, 培養創新精神;
(3)注重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 4 ) 重視寫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1.目標
(1)總目標
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
(2)階段性目標
這些目標總起來看大致涉及九個方面:情感與態度、用語規范、用語文明、文風端正、學會傾聽、語言有修養、表達有章法、交流和應對、即席講話和演講。
2.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1)准確把握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
(2)提升口語交際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①挖掘語文教科書中的口語交際因素;
②創造發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常規做法。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
1.地位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運用語文知識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性、實踐性、研究性的學習。 它是綜合性課程、生活化的課程、經驗性的課程和個性化的課程。
2.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教學目標的綜合設計
①「 三維」 目標的綜合;
②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的綜合;
③學科內部的綜合;
④各學科之間的綜合;
⑤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2)教學方式的綜合設計
①教學方式的整體考查; ② 教學方式的重點轉變。
Ⅷ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應該有三個維度它們分別是
應用技術化,小學生語文活動應該維持他們的上下文結構,然後快速的講述課文的大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