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講課活動方案

小學語文講課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1-01-06 21:12:17

Ⅰ 尋一份有關小學課的活動方案(單一主題教師指導)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十六單元《冬天》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據新課程標准、本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依據新課程標准,確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知識目標:
識字15個,學習多音「哪」,寫字7個,學習筆畫「橫折彎」,學習感嘆句、比喻句,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容是識字、寫字和理解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學習感嘆句和比喻句是本課教學的又一教學難點。
二、確立教學方案,落實教學目標
(一)教學環節設計:
本課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兒童趣味,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加上學習本課時,正是下雪的季節,我們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幫助我們的教學。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課前觀察,激發興趣
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下雪後,小鳥、小狗、小貓、小鴨等動物的腳印。並組織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況說一說,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2、談話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
同學們,你們見過下雪嗎?說一說下雪的情景。
下雪後,許多小動物來到雪地上玩,說一說它們的腳印是什麼樣的?
因為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已經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觀察,所以,學生會興致勃勃的說出許多動物的腳印,很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3、學生自讀,感知課文
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勵下,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有一位詩人看到了下雪的美麗景象,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請藉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解決。比如:用拼音、問同桌、聽讀、查生字表、查認字表、猜一猜等)
通過自讀課文,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初步認識字形,使識字與感知課文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
4、魔術激趣,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都較為枯燥,學生普遍不感興趣,但是,識字寫字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怎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呢?為此,我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學寫字」和「字形小魔術」來幫助學生識字寫字,效果不錯。
5、課文練習相結合,學習感嘆句、比喻句
學習感嘆句、比喻句是本課的又一教學難點,在學習感嘆句時,課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照樣子說一說」進行教學;教學比喻句時,則結合《語文天地》中的「觀察雪景,或者收集報紙雜志上的雪景圖片,說一說」進行教學。
6、發散教學,突出重點
針對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在教學第三句和第四句後,可啟發學生: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的腳印?它們像什麼?青蛙為什麼在洞里睡著啦?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冬眠的動物?發散學生思維,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並且把認識事物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

Ⅱ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教研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
本學期,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支解文本:表現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以逐段分析講解為主,支解教學內容,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
2、以講帶讀: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瑣碎,迂迴反復,閱讀質量低下,講解的時間擠佔了學生讀書與動筆的時間。
3、缺乏實效:討論主題隨意設定,缺乏討論價值,討論過多過濫;討論的組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缺乏討論實效;討論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與教師一致則正確,反之則錯誤。
基於這種現狀,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校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樣一個小專題,在高年級段開展本小專題的研究。在實踐中來找尋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課例
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語文第四單元《十年後的禮物》
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課文《我的第一首詩》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途徑:
(一)成立研究小組,開展理論學習
為保證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能落到實處,特成立研究活動小組:
組長:梁學軍
成員:陳惠芹(市級骨幹) 路風菊 馬俊虎 馮小琴 余秀芹(市級骨幹)岳寶勝 丁海峰
執教教師:余秀芹 馬俊虎
梁學軍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整個活動的組織以及最終的總結,其他教師參與研討,撰寫反思,提煉研究經驗。理論學習採用集中於自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學習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准、閱讀教學的建議)、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和教師合作方面的理論。
(二)以校各種研訓活動為載體,落實專題研究。包括圍繞專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診斷及教學反思及開展敘事研究。
(三)圍繞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問題反思的方式開展活動
1、參研教師獨立進行教學設計(9月10—9月12日)
參研教師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環節是如何實現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確的注釋,並註明設計意圖。
效果預設:《我的第一首詩》這篇課文故事簡單,但含義深刻。文中的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學習這篇課文,要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會作者怎樣逐漸認識到「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認識到這兩種評價「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風」,「我要竭盡全力在這兩股勁風中駕穩我的風帆」。從而進一步感悟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深深的愛。
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尤其在朗讀的指導、內容方面會因對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設計方案,這是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2、教學設計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所設計的案例的構思、想法在會議上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要突出在: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兩位授課教師根據大家的設計理念和意圖,選擇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然後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效果預設:這個過程相當於集體備課的過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是由於參與教師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個人的意見完全同意起來有點不符合現實,所以最後推薦馬俊虎老師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既要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體現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課中發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准備上研討課。
3.課堂觀察。(9月23日)
由馬俊虎老師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詩》,要求聽課老師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如何體現提高學生朗讀活動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聽課中關注的焦點:一是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二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三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是如何評價的。
效果預設:授課教師基本能體現教學設計中的意圖,但不可能像設計中體現得那麼理想,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承擔記錄的教師能否將各自的記錄按要求記錄全面,為後面研討提供真實的的依據;授課教師在執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的教學習慣而不能很好的貫徹設計意圖,從而會出現預設和執行相矛盾的新問題等等。
4.課例研討
聽課後,組織教師們討論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大家重點研討授課教師在解決朗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如何進一步改進。
效果預設:這是第一輪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大家討論的越是激烈,越有利於下一步的研究。通過這一輪研究預計要在解決前面發現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師如何通過精講來節省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去朗讀;怎樣豐富評價的語言和方式,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手段來評價,提倡讓學生相互評價。
5.再設計再觀察再研討
經過以上議論研究,將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由馬俊虎老師對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詩》一課進行反思,之後與大家共同設計《十年後的禮物》一課,這次備課余秀琴老師主備,其他教師參與到兩位教師的設計中,設計好後按原來的程序進行第二輪觀摩研討。這一輪力爭在上一輪的基礎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總結提升階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對整個教研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將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看到的不足以及對本次教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文本的形式寫下來,然後再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動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最後通過研討得到初步的結論(在研討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回放錄像課的形式,進行再探討。在大方向與課程標准一致的情況下,允許求同存異)。
(四)嘗試推廣驗證階段(11月5日以後)
將大家總結出的結論在各自的課堂上嘗試應用,驗證結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對不正確的結論及時進行修改。並在實施中將一些新產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時補充在原來的總結中。

Ⅲ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案(人教版)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以游戲為主線「活」化課堂教學——《aieiui》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專

《ai ei ui》是義屬務教材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部分第9課,是復韻母教學的起始課。因此,復韻母的字母組成和發音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興趣的培養。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把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創新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普通話的重要工具,但學習起來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學生厭學情緒。《語文課程標准》中的「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本堂課的設計,我就讓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從而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在會心的笑聲中動手動腦,合作探究。

Ⅳ 如何提高農村學校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活動方案

目前,城鄉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糾其原因,一些農村的教師有自己的見解:農村經濟文化落後,學習條件差,教學資源匱乏,家長文化素質低-------當我們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就不難發現,「課堂低效」是造成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就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歷的, 談談自己粗淺顯的認識:
一、 課前准備要充分。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准備不足。他們的課前准備簡單,只限於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准、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鑽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
俗話說,不打無准備的仗。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精細的准備工作,把准備的內容書面化,完成符合自己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很認真的做好課前准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反之,課前缺乏充分的准備,沒有認真設計教學方案的教師,在課堂上或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重點不突出,或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或學生的提問不能正確的解答等等。由此,教師課前要做好五大准備。一、學生課前預習的准備。二、教學理念的准備。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准備。四、教學設計的准備。五、教學和學具的准備。這五種准備中,其它四種准備是教學設計准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准備的關鍵。進行教學設計要達到以下要求: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3、要重視雙基,重視能夠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有了保障。
二、 聯系實際,巧用教法。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我市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採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於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多數較為朴實。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們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在選擇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從學的精神上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的指導上來。朴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 朴實的方法結出扎實的碩果。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激發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有待於你、我、他共同探究。讓我們攜起手來,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走出一片燦爛的天空。

Ⅳ 誰有小學語文具體教學方案

小學語文教學方案設計

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方案,主要就是教學過程的活動流程。 因此,必須明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是和其認知過程分不開的,要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一般認知過程。學生的學習從本質上看是由認知因素構成的特殊的認識活動。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和一般的認識因素既相同,又有區別。一般的認識因素包括感知、思維、實踐三因素。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則包括:感知、思維、記憶、運用四因素。這是由學習是特殊的認識過程的特點決定的。
(一)整體感知語言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了解課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
(二)理解、感悟、欣賞語言
學生理解語言的過程即思維的過程。思維過程是從具體(語言)——概括(內容),再從概括(內容)——具體(語言)兩個過程不斷反復的辯證統一過程。這兩個過程就是從語言形式——思想內容,再由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尤其是後一過程是理解作者寫文章的過程,對課文重點和難點的精讀過程,經過細讀、深讀,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語言中蘊涵的情與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體味語言運用的精當,領會課文結構的合理性。當學生對讀物理解之後,會產生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願望,可通過朗讀、復述、評價、寫作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作出評價並欣賞語言表達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對讀物語言、知識、思想情感和學習方法的鞏固和記憶。
(三)積累語言
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積累就是儲存。學生語言的儲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積累,日久天長,就會派上用場。積累語言主要靠熟讀、背誦。目前,大家很重視背誦,但是缺乏背誦的方法指導,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當然,要求學生背誦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運用語言
要給學生創設聽說讀寫的機會,通過多形式的練習達到會用的目的。在語言運用上基礎性練習是必要的,但應著重綜合性的語言運用。
總之,語文教學過程的諸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但又是層層深入的。學習一篇課文必須完成全過程,而一節課則可以某一兩個因素為主。全過程是通過初讀——細讀——深讀——熟讀來實現的。
此外,識字教學、作文教學也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如識字教學的認知規律是:感知(初步讀出生字字音、認識字形)——思維(進一步分析字形結構、理解字詞義)——記憶積累(在課文中進一步理解、鞏固字的音形義)——運用(寫字、造句、辨認等)。作文教學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觀察事物、實驗、初步解題)——思維(構思、立意、擬作文提綱)——記
憶(提取平時讀書、觀察的積蓄)——運用(打草稿、修改、謄寫)。
五、注重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的語文能力。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1]這段話講得很清楚,語文教學能達到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才稱得上教學的成功。要達到此兩點,語文教學必須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語文實踐活動原理的要求有下列幾點。
(一)要給學生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學生的學習才能有充分的思維活動,學習的主動性才能調動起來。同時學生智慧的激發,更需要廣闊的空間。首先,課上要保證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時間歸學生利用。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做一做;使他們能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真正體現出是學生學語文。這期間,有的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的是學生自己主動選擇、獨立進行的。要在課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語文實踐時間,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嚴格控制講授的時間,主要進行啟發、引導、解惑。其次,要引導學生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要保證學生有自主的語文活動時間,如課外閱讀,課外練筆,寫日記、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課外朗讀、演講、講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節讓學生自主地去圖書館(室)的學習時間,培養學生利用學習資料的技能,掌握這種技能會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實語文實踐活動。既要有讀、聽的語文實踐,又要有說、寫的語文實踐;既要有基礎訓練,更要有語文的綜合訓練。要給學生布置活動性作業和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在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素質。
(三)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大部分要經過教師的設計。
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
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認學生存在著生理、心理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個性的充分發展。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也是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主要是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打基礎,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要培養有創造才能的人,就必須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完成教學統一要求的前提下,應允許學生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使其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就必須因材施教,教師的責任在於千方百計地使每個學生的某種興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講課活動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