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 四個太陽 ()的太陽 ()的夏天 ()的冬天 ()的春天 ()的落葉 ()水果,根據課文填寫
(金黃)的太陽 (清涼)的夏天 (凍僵)的冬天 (彩色)的春天 (金黃)的內落葉 (嘗嘗)水果容
四個太陽課文內容_四個太陽原文
-----
兒童的眼光,兒童的視野總是那麼美,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永遠讓人覺得那麼純凈,那麼嚮往。
-----
我畫了個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
我畫了個金黃的太陽,送給秋天。果園里果子熟了,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
我畫了個紅紅的太陽,照亮冬天。陽光溫暖著小朋友凍僵的手和臉。
春天,春天該畫什麼顏色呢?哦,畫個彩色的。因為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
② 關於雨的經典名家散文(中的片段也可以)
1、《夜雨詩意》——當代文化學者余秋雨
在夜雨中想像最好是對富而立。黯淡的燈光照著密密的雨腳,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熱氣呵成一片迷霧。你能看見的東西很少,卻似乎又能看得很遠。風不大,輕輕一陣立即轉換成漸瀝雨聲,轉換成河中更密的漣漪,轉換成路上更稠的泥濘。
此時此刻,天她間再也沒有什麼會干擾這放任自由的風聲雨聲。你用溫熱的手指劃去窗上的霧氣,看見了窗子外層無數晶瑩的雨滴。新的霧氣又騰上來了,你還是用手指去劃,劃著劃著,終於劃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夜雨是行旅的大敵。倒不是因為夜間行路艱難,也不是因為沒有帶著雨鞋和傘。夜雨會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會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遠、孤苦的處境,顧影自憐,構成萬里豪情的羈絆。
2、《雨的隨想》——當代詩人汪國真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難得的愜意。聽著雨水輕輕叩擊大葉楊或梧桐樹那闊大的葉片時沙沙的聲響,那種滋潤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下流淌出來的《秋日私語》般雅緻的旋律也難以比擬。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無與倫比。
一對戀人走在小巷裡,那情景再尋常不過。但下雨天手中魔術般多了一把淡藍色的小傘,身上多了件米黃色的風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輕是一幅耐讀的圖畫。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並不很多。於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詩或者有詩如雨,便覺得奇好。
3、《雨的感想》——現代文學家魯迅
在有些地方,雨並不可嫌惡,即使不必說是可喜。囫圇的說一句南方,恐怕不能得要領,我想不如具體的說明,在到處有河流,捕街是石板路的地方,雨是不覺得討厭的,那裡即使會漲大水,成水災,也總不至於使人有苦雨之感。
我的故鄉在浙東的紹興,便是這樣的一個好例。在城裡,每條路差不多有一條小河平行著,其結果是街道上橋很多,交通利用大小船隻,民間飲食洗濯依賴河水,大家才有自用井,蓄雨水為飲料。
河岸大抵高四五尺,下雨雖多盡可容納,只有上游水發,而閘門淤塞,下流不通,成為水災,但也是田野鄉村多受其害,城裡河水是不至於上岸的。
因此住在城裡的人遇見長雨,也總不必擔心水會灌進屋子裡來,因為雨水都流入河裡,河固然不會得滿,而水能一直流去,不至停住在院子或街上者,則又全是石板路的關系。
4、《聽聽那冷雨》——當代著名作家餘光中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於中國。王禹偁在黃岡,破如椽的大竹為屋瓦。所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這樣豈不像住在竹筒裡面,任何細脆的聲響,怕都會加倍誇大,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
「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5、《秋雨》——現代女作家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色的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的建築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
草色已經轉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薰的雨天。
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③ 如何讓小學生學好語文課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與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是聽眾,是知識的「容器」,任憑老師往裡塞的現象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教師能夠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出現,盡量創設民主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特別是試行新課程標準的地區,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能夠享受到作為一個「學習者」的充分權利,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通過多次朗讀去感悟,能夠按自己的理解去和老師及其他同學、老師、教材平等的對話。但在有些地區,有些課堂的大多時候,這種平等的課堂對話還僅僅流於形式,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說自己的話,說的都是實現編排好的「台詞」。這樣,課堂就缺少了激情與思維的碰撞,也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心與心的交流。那麼,如何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說、敢說、能說?這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問題。一、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養表達能力的基石之一。經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親人聊天談笑自如,但在公共場合眾多人前說話卻語無倫次,顛三倒四臉紅耳赤。哪怕講稿再熟練,事前准備再充分,也亦如此。歸根結底,膽量不夠,信心不足。因此,一開學,我就有意識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他們按學號逐個上台介紹自己,哪怕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只要聲音響亮,讓大家聽得清,就給予鼓勵的掌聲。一回生二回熟。以後就能表達自如了,而對於特別膽小的,在課堂上多請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心。二、變「備課」為「設計」,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說,即是讓學生有說話的內容。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就是說教師要做的首先是構建學習主題,給學生一個能充分讓學生發展的、自由度極大的學習空間。構建學習主題的實質意義在於明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學到什麼」以及「怎樣學才是最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分析學生的興趣需要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已漸漸地感悟到:構建學習主題首先要研究學習者本身,要把教學目標的制定建立在分析學習者「起點能力」、「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從而解決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學生最有積極性的,相反,「不跳就能摘到桃子」或「跳了也摘不到桃子」同樣都將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構建學習主題還要考慮到「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蘊涵著怎樣的探究意義」,「學生感興趣」和「探究」是構建學習主題的兩個主要因素。構建學習主題絕不能僅僅憑借教材與教師的主觀想像,要充分珍視學生對直接的學習內容或相關內容所產生的特殊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和老師的問題產生共鳴,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真心話可說。2.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要讓學生有真心話可說,教師還要充分使用好我們手中的教材。教材是達成課程標準的中介,它只起參照物的作用,可另一方面,教材又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媒介物,它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前提,具體地載負著某種價值的學習素材。如果完全拘泥於教材,將使教學刻板化、程式化;完全脫離教材呢,又將使教學彌散化、無序化。在教學中要採取最恰當的做法:「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尋找某個最佳結合點,通過對文本含蘊的充分開掘,創造性到研究拓展、有效整合教材,使學習內容「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讀完課文《三片落葉》,讀懂了三片落葉都有了各自的用處,分別成了小螞蚱的渡船,小魚兒的涼傘和小蜻蜓的板凳。看著同學們讀得那麼入神,老師趁勢引導,把大家的「興趣點」從課內流向課外。師:同學們,在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看見又有一片落葉落下來了,它隨風飄呀飄,飄進了我們的校園。老師現在就給你二十分鍾,趕緊去校園找找,看看這第四片落葉到了哪裡?它又成了什麼?它現在在干什麼呢?……生:我出去的時候,這片落葉才剛剛落下,好象專門等我把它撿回來當書簽用呢!生:我找到了這片落葉,但我沒有驚動它,因為它正在給一群小落葉當老師,它們上課的樣子可認真了!生:我在一棵大樹下找到這片落葉,它被許多泥土壓著,都快喘不過起來了,於是,我就把它救出來了,帶回了教室。師:你真有愛心,是個善良的孩子,其實,落葉被泥土壓著也沒關系的,過一段時間,它腐爛了,正好給大樹當肥料呢!生:我手裡捧著的這片落葉成了小螞蟻溫暖的小床,老師,你看,小螞蟻在上面睡得可香了……師:同學們辛苦了,可你們的收獲真多呀!誰能把你找落葉的經過寫下來呢?題目就叫《第四片落葉》或《找落葉》,怎麼樣?有困難嗎?三、貼近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景可看,有話可說作為個體的,最終要成為一個社會人而融入到多彩的社會,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逐漸社會化。我們在構建學習主題時理所應當地應該將學生校內外的生活經驗與需求作為一個重要的來源和依據,當課堂情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發生聯系時,課堂學習將變得更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在真實生活中,學生是最有真心話可說的了。如:三年級某班兩位男生吵得不可開交,就差點動起手來,班幹部怎麼勸都沒用,一直到上課鈴響了,兩位男生還沒有停的意思。該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正要上課,見此情景,有點為難了,急著處理這件事情,肯定會耽誤大家的學習時間,可不處理吧!全班同學都等著這件事的結果,不會有心思上課的。怎麼呢?突然想到,下周將要上的課文中,有一篇叫《爭吵》,講得就是同學之間鬧矛盾的事,為什麼不能把這篇課文提前到這節課來上呢?主意已定,簡單安撫了那兩位男生的情緒,便讓他們回班上課,老師馬上調整課程計劃,決定提前上《爭吵》一課。課後,事實證明是成功的,不但通過討論交流解決了兩位男同學的吵架問題,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眼前剛發生活生生的事件,就顯得特別貼近生活,學習成了一件快樂而簡單的事。因此,如果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置於豐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使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推理進入問題發現與解決的思維路徑,則不但有助於學生興趣與思維積極性激發。而且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發現、解決能力的提高。四、變「權威」為「朋友」,讓學生有話敢說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學生的學習就會顯得更加有效,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形成這樣的一些特徵:承認自己而不怕別人笑話或譏諷;實話實說,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尋常的方式來運用其思維與想像。這些特徵也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學生的真心話的基本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創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允許甚至鼓勵學生出錯教師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對於學習者,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才是不正常的。小學生的思維缺乏完整性,學科知識也還沒有達到一定量的儲備,要想沒有錯誤,那肯定是不真實的。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實行說話「五允許」的開放政策,鼓勵學生大膽講話。一是允許說錯,在課堂答問、與老師談話時,說走了嘴,老師不嗔怪,不諷刺挖苦;二是允許補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沒認識到的問題,或是聽別人發言後,覺得有感而發,那就可以舉手要求補充發言;三是允許修正,如果發言含混,教師可讓他補充得明確一些。對自己講錯的話,如果發現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開修正自己的發言。四是允許質疑,允許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任何問題進行質疑問難,也歡迎對其他學生的見解提出質疑,辯論,也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質疑進行申辯。五是允許保留,如對教師或同學的見解持不同意見,那教師允許他保留,直至想通為止。其次,教師要盡量讓出錯的學生再次嘗試,甚至是多次嘗試的機會,因為當學生發現自己出錯時,往往會忐忑不安,並期望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如果我們老師漠視學生的這種心態,就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並使因出錯產生的不安得以延續。長此以往,將會使他感受到心理環境的不安全,容易導致自卑、厭學、不想多說,不敢多說等不良情緒的滋生。再者,出錯並非都是問題,而有時恰恰是一宗寶貴的教學資源。2.尊重並肯定相異的意見成人和孩子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對某種事物、某個問題的看法有時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有可能會提出一些不同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常規理解,讓老師未曾料及的問題或看法,也就是所謂的「真話」。教師對此要給予積極的支持與鼓勵,即便應此而打亂了原來的授課計劃,也應該如同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真正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珍視學生的發言,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的發言能夠認真傾聽,給予尊重,並用商量的口吻加以積極引導。在新語文課程中,我們要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學生的活動情景之中,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的差異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獨特的感悟。即便是有缺陷的表述,或不被其他同學所理解時,也不要隨意中斷,不要急於作出「權威性」的評價與選擇,並以商量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還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慮直率地告訴學生,以合作者的身份適時地提出某些帶啟示性的的建議,幫助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不斷發現、不斷提升。教師,尤其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尊重學生的發言,其中的消極影響是很大的。首先,學生想發言或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只能把答案藏在自己心裡。其次,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厭倦情緒,甚至發展到不想動腦,聽過算過。第三,如果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重視,學生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以為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影響他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我們在耐心傾聽學生發言的同時,還應給予積極的引導。學生說得有理,說得精彩,可點頭,微笑,說:「你真棒!」「你真行!」「嗯,真不錯!」等;學生答得不準確,不夠完整,可進一步誘導,或與其他學生交流,請他們補充;如學生的答案和老師的想法背道而馳,甚至是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教師也不要生氣或斥責,而應說:「有意思,你為什麼會這么想呢?」「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等。3.鼓勵學生說自己的話讓學生用心說話,就是指教師不以統一的意志要求學生,使學生處於自主而非強制的學習狀態。學生能不能用心說話,關鍵在於教師能否深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不僅理解學生的表面行為、態度,而且理解較深層的、本質的情感,並以咨詢者的身份去去體驗學生最初一刻所感受到的情感,富有愛心地與他們進行情感溝通,使他們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關愛。讓學生用心說話,教師還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有異於常規理解或文本解析的看法,並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義的情感與思想火花,引導他們由此出發進行拓展性的延續思考,讓他們在淋漓盡致地戰線內心世界過程中得到新的領悟和發展。長期以來,由於教師的權威意識太強,就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學會並養成了揣摩教師心理,迎合老師意圖的習慣,很多時候,孩子們心裡想的是一套,最里說的又是一套。在這種狀況下,學生不敢說真話,想達到「我口說我心」的境界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教師敢於放權,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不盲目迎合老師,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發自內心的真話。4.還學生以「話語權」,允許學生「插嘴」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發言必須舉手並得到老師的允許,「不舉手不說話」這是維持教學秩序的必要措施。殊不知這是學習本體的不尊重及其對生命發展的限制,這也是對學生「話語權」剝奪,而在學習中失去了應有的「話語權」,則就意味著學習不再是一個充滿生命發展意義的過程,學生不再具有思維發展的自由,他們只能成為按指定規格鑄造的「標准件」,而非一個充滿自由和靈性的具有強烈創造精神的活的靈魂。五、變「講授」為「訓練」,讓學生有話會說教師和學生親近了,也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說,這是第一步。再通過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的藝術處理,選准了刺激學生說話的興奮點,讓學生感到心裡涌動著千般激情,有許多真心話可說或者非說不可,但有時卻又有一種有話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或不知從何說起的茫然之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說會道的訓練。讓學生有話會說,就要使學生具備有聲音信息的傳遞能力,要有話語的組織表達能力,要有運用表情、姿態、手勢等以增強話語表現力的能力。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入手。1.樹立正確認識,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明確,能說會道不等於油嘴滑舌,它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必備的能力之一,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要讓學生樹立自信意識,相信自己,幫助學生消除說話時的緊張心理。要通過開展「每日談」、「編演課本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借說話表演時動作的演示,語言的定位,情景的創設,體驗或再現語言的精妙。2.在教學的進程中隨時進行答問訓練答問訓練是課堂教學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興趣的啟動器。訓練內容應緊扣教材,在重點難點處設計提問,可從無疑處設問,從已知處設問,從矛盾處設問,從阻滯處設問。然後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時或不得要領,或缺乏條理而作訂正指導。訓練的步驟一般為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然後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同桌或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用小組競賽的形式。3.進行思維訓練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思維紊亂的人,一定說不好話。只有思維清晰而又有層次,語言才會清楚而又有條理。所以,思維訓練和說話訓練應是同步進行的。4.進行語音、語調和語速的訓練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所有這些,都應具體訓練。5.結合具體課程進行學生提問水平的訓練問,不應該是教師的專利,還應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之一。「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弟斯多惠語)。新課程標准也提倡把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問,卻不能抓住主題,而是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偏題離題,甚至與主題背道而馳。這時,教師千萬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從提問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提問的思路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指導。啟發學生如何表述問題,要問得有物、有據、有序,把思維轉化為語言,反復訓練強化。此外,因說話時目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應採取什麼樣的措辭變化,如何把話說得大方、得體、有條理、切合語境,如何在說話時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等,這都要在訓練過程中有所側重。這樣,學生掌握了這些說話的基本技巧,他們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變得會說了,到後來就能達到「心靈嘴巧」的最高境界了。
④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
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內思親。容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4)落葉小學語文課本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⑤ 小學二年級語文造句落葉象什麼又象什麼
落葉像金色的蝴蝶,又像秋風里的花朵。
⑥ 求小學語文組詞什麼的落葉
隨風飄零的落葉,金黃的落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⑦ 小學四年級語文基礎訓練第10課,閱讀《落葉的選擇》中來年的夥伴指的是什麼
夥伴著的是樹上那片「永遠不落的樹葉」
⑧ 小學二年級語文落葉象什麼又像什麼
落葉像飛翔的小鳥,又像跳舞的蝴蝶。(根據一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