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語文生字詞的
首先,教師運用閱讀教學,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大頭」,也是教師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要平台。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從文章主旨解析到內容分析和解答統統一手包辦,而學生們參與較少,不利於學生們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必須讓學生們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在各個學習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學習意識,挖掘自己的潛力。教師必須加強師生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由教師主導更多地向學生參與轉變。以《孔乙己》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在課前閱讀文章並且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如魯迅先生的基本資料,了解《孔乙己》出於哪種社會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寫作背景等,並且為學生們提出一些與文章主旨相關的問題,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來,學生們會在上課之前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對文章進行一番自我解讀,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這一人物的一生。教師還可以從魯迅先生曾評價孔乙己的話語入手,讓學生們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含義,理解魯迅先生是否對表孔乙己懷有同情之心以及其中的原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解讀類似的詞句,為學生們設置相關的問題,如:孔乙己的「臉色」由「青白」而「紅」,再到「灰」而「黑瘦」,是體現了孔乙己性格怎樣的一、創設情景,使學生萌發自主學習的願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富有好奇心,善於模仿,他們對一種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的注意力又較容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注意力並能持久。因此,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
農村的孩子社會交往活動很少,生活視野比較封閉,個性心理較內向、害羞。教師應以平等的尊重、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以貼近農村生活反映農村學生的需要,從他們的世界出發去打開學生知識的大門。使學生有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能給孩子春雨潤物般的熏陶,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自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提倡自讀自悟、自學自得。
二、授人以漁,挖掘學生潛能
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走。獨立思考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徵。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要善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挖掘其潛在能力。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機會,給學生的「學」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動權,讓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獨立地研究學習內容,力爭自己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需求,終生受益。要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工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B. 語文記敘文解題思路口訣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另外》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難度、低得分和極強的主觀性已為歷年語文高考的實踐所證明。我覺得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⒈練習量要保證
⒉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C. 九年級下冊語文學習之友孔乙己一課的答案
學子齋 > 課後答案 > 九年級下冊課後答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新編基礎訓練答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新編基礎訓練孔乙己答案
時間:2016-01-27 APP:學子齋答案APP下載
自主預習
一、常識介紹
周樹人 豫才 紹興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
《朝花夕拾》《野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熱風》《華蓋集》
二、語言積累
1、tuí hēng hè chàn
chuò kǎn zhàn jiàn
2、哄 漲 惋
蘸 葷 硯 折
3、(1)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2)(言語、行動)追隨別人。
(3)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4)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
(5)君子能夠安於貧困,不因貧困而喪失道德意志。
(6)文言文里常用的語助詞,常用來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4、hōng hòng hǒng
dāo dáo tāo dí
dedì zhé shé zhē
jiàn jiān tǎng cháng
5、C
三、問題思考
1、介紹咸亨酒店的布局和顧客的情況。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為孔乙己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2、言之有埋即可。
課文研讀
四、整體感知
1、(1)眾人譏笑孔乙己臉上又添新傷疤;
(2)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為偷書辯解;
(4)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
(5)孔乙己給小孩分吃茴香豆;
(6)側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斷腿。
2、如: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這句語言描寫充分表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其他略)
3、(1)「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點明他地位的語句:「孔乙已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2)反映孔乙己結局的語句:「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的結論。
4、他們譏笑孔乙己,鬨笑取樂,在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用眾人的鬨笑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更加深刻了。
5、沒有。孔乙己明明生活貧困,經濟地位、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可他又不願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又好吃懶做,整天「之乎者也」,「短衣幫」當然不尊重他。因為孔乙己沒有功名,無錢、無權、無勢,所以只是偷了書,就被殘忍的丁舉人打斷了腿。
6、孔乙己地值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朴善良的一面。原因: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毒害;國民的冷漠麻木;社會對不幸者的冷酷。
五、片段探究
1、C
2、B
3、乙:孔乙己最後一次到酒店喝酒。
丙:范迸因中舉而發瘋。(意思對即可)
4、冷嘲熱諷(冷漠無情)
趨炎附勢(阿諛奉承)
課外延伸
六、拓展閱讀
1、「陳舊的思想與觀念」或「陳規陋習」。
2、依據第③段內容,扣住「為什麼不願擺脫陳舊的思想與觀念的束縛」這一問題來回答,
如:當今社會的一些人由於思想僵化,因循守舊,為了私利而不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3、依據第④段內容且扣住「態度」一詞回答,
如:「無奈」「鄙視」「痛恨」「否定」等。
4、依據本文主要內容且扣住「觀點」一詞回答,
如:只有拋棄陳舊的思想觀念,時代才能進步。
又如:擺脫陳規陋習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時代的先行者、弄潮兒。
D. 閱讀理解及文體知識
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1.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2.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3.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4.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5.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6.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7.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8.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9.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0.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11.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2.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14.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1.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2.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3.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1.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2.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抒情、議論。
3.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4.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1.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2.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4.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5.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1. 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2.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1.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2.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3.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二、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 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 作比較、列數字、 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初中語文閱讀解題方法(第二部分)
一、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議論文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怎樣提高閱讀題的解題能力?
⒈ 練習量要保證
⒉ 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 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 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 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 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 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E. 初一上冊人教版語文基礎復習練習題,急!!!快
標點符號
1、對下面語句中省略號表達的意思有多種理解,其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
孔乙己睜大眼睛主,「你怎麼憑空污人清白……」「污人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選自《孔乙己》)
A.孔乙己被人揭了瘡疤,心裡著急,卻不知怎樣反駁。
B.孔乙己無力的反駁被打趣他的人搶白了。
C.孔乙己非常窘迫,面對嘲笑,無力辯駁。
D.孔乙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就不再爭辯。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長期以來,我們將教育的目標定位於「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
B.只要掌握解題技巧,你就會懂得如何解答同類問題了?
C.為了籌建南極長城站,他嘔心瀝血;長城站落成時這位鋼鐵漢子也流淚了。
D.為什麼我會進步如此神速呢?因為我得到了名師的指點。
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還沒有弄清楚,你是想讓我去你那兒呢?還是你來呢?
B.每當我看到爺爺贈送我的那本「歲月如流」,耳畔就響起他的話,莫負春光啊!
C.劉老頭望著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自言自語地說:「老天啊,你快點下點雨吧」
D.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敏捷的思維,他終於找到了竅門——快速裝機法。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魯迅先生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B.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就看怎麼樣對待困難,是退避三舍呢,還是迎難而上?
C.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D.他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盒用精緻紙盒裝著的餅干。
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鳳凰電視台不存在「陰盛陽衰」的現象。「鳳凰」這個詞本來就是陰陽結合的:「鳳」是雄鳥,「凰」是雌鳥;鳳凰台台標也由兩只鳥組成:一隻公的,一隻母的。
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時候都少不了需要通過書面向別人介紹:「我是怎樣一個人?」或「我有一個怎樣的方案?」這樣的問題,因此現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學好作文。
C.據了解,2008年奧運會缺少大量專業體育節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電視台與維漢傳播公司聯手推出了《誰將解說北京奧運——北京2008奧運主持人選拔計劃》。
D.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風貌如何?不僅關繫到年輕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長;也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文學常識和名著閱讀
1.我國古典名著《水滸》中,有個「倒拔垂楊柳」的好漢,他的名字是_______。「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出自《西遊記》,請你用概括的語言,再寫出其中一個有孫悟空故事的名字:
2.下面的句子,詩文、題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B.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宋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李白——宋
D.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范仲淹——宋
3.下面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包括風、雅、頌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
C.《皇帝的新裝》作者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家。
D.書信結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後另起—行空兩格寫;「敬禮」在「此致」下一行頂格寫。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唐詩《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是宋詞《天凈沙秋思》中的名句。「天凈沙」是詞牌,「秋思」是題目。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這首詩中描寫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
5.下面三個人物分別出自哪部分文學作品( )
①保爾-柯察金②楊修 ③魯達
6.判斷以下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的打「×」。
A.小說三要素是指人物、情節和結局。( )
B.論點和論據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 )
C.戲劇,按照內容性質可以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
D.論證方法指的是立論和駁論。( )
F.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
語文閱讀題的方法,(我覺得很好)!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另外》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難度、低得分和極強的主觀性已為歷年語文高考的實踐所證明。我覺得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⒈練習量要保證
⒉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G. 語文學習反思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准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寒假對光碟的學習,結合自己多年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像,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H. 語文閱讀
你好,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1.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2.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3.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4.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5.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6.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7.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8.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9.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0.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11.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2.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14.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1.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2.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3.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1.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2.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抒情、議論。
3.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4.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1.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2.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4.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5.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1. 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2.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1.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2.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3.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二、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 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 作比較、列數字、 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初中語文閱讀解題方法(第二部分)
一、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議論文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怎樣提高閱讀題的解題能力?
⒈ 練習量要保證
⒉ 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 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 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 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 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 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20678希望對你有幫助!
I. 請問有誰能告訴我語文記敘文閱讀練習的方法.
相信你按照這些去做,一定會掌握的!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另外》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難度、低得分和極強的主觀性已為歷年語文高考的實踐所證明。我覺得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⒈練習量要保證
⒉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J. 「對話」下的幾種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因此,對話體現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知識為中心」、「以文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弊端在於剝奪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社會的對話機會,排斥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適應新形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學活動中要「以人為本」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平等互動的對話式交流教學中學習,以達到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真正實現師生互動。根據「互動——合作」的理念,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模式來構建「對話體」的課堂教學。
一、探究式探究式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在對話過程中的交接、沖突、介入和融合。閱讀,首先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然後學生之間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參與後,則是學生、教師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在語文探究話動中,教師先要認真地傾聽學生對作品的初步認識,了解他們的初步感受,初步分析和理解。然後教師以研討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到學生討論中,講自己對這部作品的了解,感受和認識。當學生表示疑惑或不同意見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或指出異議。這樣,學生在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空間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疑問也在學生平等的交流中得到答案。例學習《孔乙己》時,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基礎上,誘導學生去討論思考:孔乙己是怎樣死的?並根據孔乙己所處的環境、性格、社會地位及其悲劇根源進行探究,最後歸納出:丁舉人的毒打,群眾的冷漠無情,自己的麻木,再就是科舉制度對其的拋棄造成孔乙己的最終死亡,進而明白,孔丁舉人棄打↓ 木乙己的「死」歸根於當時的社會。結合教師的板書:科學 —→死←—自己。
笑↑群眾這樣在生與本,生與生、師與生的互動中達到了共識、共享、共進。
二、感悟式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則是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裕的讀書時間,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思考,達到以讀悟義,以讀悟情,以讀悟理。凡學生在自讀中能領悟到的,教師都應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朗讀、復述、默讀以及精讀。如學習《皇帝的新裝》可按如下步驟: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並復述內容,教師必要時要教朗讀方法;第二步,要求學生加一個副標題「一個 的皇帝」並闡明理由去讀文本;第三步,要求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故事情節再讀文本;第四步,精讀文本,然後談談讀後感。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朗讀、復述、概括能力,而且在每一次閱讀中有感悟和思考。這種閱讀方法就是讀者與文本相互對話的過程。
三、遷延法遷延法又叫遷移想像法,即擺脫課文的束縛,從局部地方旁逸斜出,進行相關的語文教學活動。其目的是要增加「新鮮活水」,擴大教學容量,拓寬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教材中記敘類的文章大都可以激發學生去想像。比如:《小桔燈》可以引導學生想像12年過後小姑娘家的情形;《故鄉》可以使學生想像宏兒和水生在當今社會的境況;《孔乙己》可想像孔乙己如果中舉了怎麼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提轄若被抓又怎麼樣……並試著將其想像的情景描寫出來,這樣學生各抒其見,在遷移想像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此學生在討論交流的互動中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教師的指令,聽教師的講解,而是成了學習的主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同時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得到充分展示。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按著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會亂叫亂掙也不會吃;如果你松開雞,它就會自己主動地吃米。喂雞如此,課堂教學更應加強以學生為主體,應讓學生在動中積極思維和情感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動機。藉助平等互動對話式的交流,學生由傳統意義上的邊緣人地位回到中心地位,「以人為本」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教師的課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的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再是無謂地犧牲和時光的浪費,而是生命的活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生在平等互動的對話式交流學習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理解和寬容。總之,對話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途徑和依據。只有對話,才有體驗;只有體驗,才有生成;只有生成,才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