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㈡ 初中人教版語文名著導讀中考必讀篇目那幾篇
泰戈爾的詩集抄 這邊提到的有,{{園丁集}}:{{吉檀迦利}},{{新月集}}七年級下 (昆蟲記) (童年)八年級上(朝花夕拾) (駱駝祥子)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年級下 (名人傳) (西遊記) (海底兩萬里)九年級上 (水滸傳) (傅雷家書)九年級下 (格列佛游記) (簡·愛) 另外還介紹了泰戈爾,要求閱讀他的詩集
㈢ 初中生學習語文有什麼好方法
你去買一本參考書,《中學教材全解》就不錯,上課聽老師講,不懂的看參考書,回還不懂的話請教老師答,上課要記重點,用一個本記錯題,考前看一看自己易錯的類型,有目標的復習,多看美文,多積累語文常識,就可以了。
這個學習方法很適用,不論幾年級都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最重要的還是認真!加油吧!
㈣ 人教版初中語文閱讀題歸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 回復:語文答題公式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加強語氣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㈤ 初中九年級語文(人教版)閱讀理解,有沒有解題方法,要具體的
這可是我平時給學生上課時用過的。珍藏版。
議論文閱讀知識要點
目標點擊一 論 點
考點透視 論點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張,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論點應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是完整的句子。它是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例:「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許多事不必在乎,是修養,是氣度,也是睿智。」、「中國人沒有失去自信力。」中考議論文閱讀的考查中,對中心論點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內容。
辨識文章的中心論點須先統覽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有的文章的論點表述十分明確,可以直接找原話。有的文章的論點表述不很集中,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一般來說,分析文章的論據有助於找到論點,因為論據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文章的論點。另外,可以通過「認為」、「必須」、「由此可見」、「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來尋找論點。
目標點擊二 論 據
考點透視本考點主要包括:①辨析論據類型並理解其作用(論據類型分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典型事例、史實、數據、圖表等;理論論據包括正確論斷、名言、警句及科學原理公式等);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論據;③按要求補寫論據;④分析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例《談骨氣》的事實論據與論點間的關系。
目標點擊三 論 證
考點透視 本考點主要包括:①論證方法,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A.舉例論證(擺事實),即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的事例證明論點;B.道理論證(講道理),即用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C.對比論證,即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D.比喻論證,即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②論證結構,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考察的重點是論證的結構層次分析。其次,論證結構主要還有以下三種:A.並列式,就是文章的幾個層次、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B.對照式,就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是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烘托另一種事物(或意思);C.層進式,就是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各層的前後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另外,按表達方式來分析,議論文的結構還呈現出「先敘後議」或「議——敘——議」的結構樣式。
目標點擊四 語 言
考點透視議論文的語言具有準確、嚴密、生動的特點。多用狀語、定語等修飾限製作用的詞語,對表達對象的范圍、程度等作出了規定,語言嚴密周到,沒有疏漏。其次,議論的語言概括性強,往往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因此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另外,要注意培養結合具體語境分析體味關鍵語句的能力。
常考的寫作手法(表現手法)
1、對比。 作用:把…和…相對比,突出了……(主要描寫的事物)的……特點。
2、烘托、襯托。 區別:烘托——「面」烘「點」; 襯托——「點」襯「點」。
3、揚抑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作用:情節曲折,吸引讀者,突出(後者)。
4、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作用:烘托正面。
正側結合好處:使所描寫(人)事物(的……特點)顯得更鮮明突出,生動形象,立體豐滿,具體豐富。
細節描寫:突出了……
5、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象徵。
托物言志:《愛蓮說》。 借景抒情:《春》。借物喻人:《荔枝蜜》《白楊禮贊》。象徵:《海燕》。
現代文閱讀考點說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學作品)
一、記敘文閱讀
1、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主要抓文章的六要素,弄清楚,誰干什麼,結果怎麼樣)
2、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態度、觀點3、篩選重要信息
4、了解常見表達方式的運用,體會常用表達方式在作品中的表達效果。如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
比如外貌描寫的作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語言描寫的作用——表露人物情感
動作描寫的作用——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徵 心理描寫——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環境描寫的作用——推動情節發展;烘托氣氛;揭示人物心理活動、性格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引起讀者思考,點明人物、事件的意義;揭示中心、升華主題、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抒發作者情感,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文章感染力
5、分析、歸納文章主要寫法、作用
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中心明確、立意深刻、構思奇特、線索清楚、首尾呼應、正側結合、明暗相隨(《藤野先生》)、虛實相生、抑揚結合、托物寓意、借景抒情、對比襯托、象徵、設置懸念(《棗核》)、以小見大
6、記敘文語言特點
精煉、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幽默風趣、具諷刺意味
說明文寫作特色——材料充分;數據准確;舉例恰當
說明文語言特色——平實准確;概括具體;生動活潑;幽默風趣
議論文寫作特色——觀點鮮明;結構嚴謹;層次清楚;論據典型;論證嚴密;邏輯性強
議論文語言特點——准確、簡明、概括性強、嚴謹
7、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體味推敲語句在文章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與作用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是否准確;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用了什麼修辭;使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要注意改詞的本義以外的義項,如比喻義,引申義等
8、對文章內容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作出評價
A、怎樣寫的 B、寫得怎樣 C、寫出事、人什麼特點 D、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二、說明文閱讀
1、把握說明對象特徵,特別要注意事理說明的對象和特徵,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要注意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概括是最好使用文中的原話
2、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
結構一般分為總分、分總、總分總。段與段之間的一般為並列、遞進等
說明順序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4、辨析說明方法及作用(欣賞句子、考作用,題型多為簡答題)
要特別注意區分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與論證方法
掌握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5、能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想像
6、理解說明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科學精神如執著追求、捨身忘我、持之以恆
科學精神如實事求是、科學嚴謹
7、聯系生活,對現實生活進行反思、審視、判斷。
要注意結合文章內容、聯系實際生活
如克隆、太空、氣候變暖等
三、議論文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論點。
注意提示語,如由此可見、足以說明、總而言之、不難看出、因此等
2、分析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
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要弄清楚哪個論點由哪些論點支撐,怎樣證明
3、理清論點與論據的關系。中心論點與分論點;論據證明哪個分論點
4、分析論證方法和作用。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據、比喻論證
幾種論證方法並列:事實論證、道理論證與對比並列;對比論證與比喻論證並列
作用:事實論證——列出典型事實,有力地證明觀點
引用論證——引用什麼理論、誰的名言證明什麼論點
比喻論證——把什麼比喻成什麼,形象地論述了什麼道理
對比論證——通過什麼與什麼對比,突出什麼和社那馬的特點,使論證更嚴密
5、准確判斷表達方式
議論文中的記敘、抒情的作用 議論文中的記敘——交代論據為議論服務 議論文中的抒情——表達作者的情感
6、詞語、句子的含義 嚴謹。絕大多數、若干
7、通過想像、聯想及仿寫、補寫等手段豐富文章內容。要注意與上下文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系,抓住結構特點、修辭手法、內容與上下句之間的關系
8、結合文章內容聯系社會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感想或評價作者觀點
A、自由表達 B、你認為這個觀點對不對(態度鮮明、有依據、從現實生活找依據)
C、結合實際談看法、感悟(典型例子) D、仿寫。注意形式、內容
E、作批註,從句子內容、寫法、語言特點回答(句子——觀點、論證方法、修辭、句式)
四、文學作品(小說、散文)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理解內容
A、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空填空)
B、梳理情節,給幾個字,就寫幾個字
2、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態度、觀點
注意人稱(使用第一人稱,親切自然,情感真實,便於描寫人物心理,化為作品中的人物)
3、篩選文章信息、概括要點,標題的作用
4、表達方式的作用,寫作特色
描寫的作用——景物描寫、細節描寫、自然描寫、環境描寫 議論抒情的作用 表現寫法作用
5、欣賞語言(讀書卡),給句子的分析——內容、語言、寫法、構思、修辭作用
6、關鍵詞語和句子的深層含義
7、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能對感人形象,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5-6分)
全身心投入--動筆畫畫--掌握試卷設計的順序、試題的順序、找出答題區間--注意題目和題目間的聯系--讀題干、明確題目的要求--分點回答(思路明確利批改)--看分答題
㈥ 人教版初中語文答題方式〈套路〉
(我有個當老師的朋友發到朋友圈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全語文萬能答題公式總結
語文閱讀在語文考試中算是失分大項了,不僅閱讀量大,對答題要求也挺高的。現在小編整理了語文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及最易得分的答題公式,雖然稍顯死板,但拿到高分是沒問題的!優秀語文教師都點贊哦~ 家長們一定記得為孩子收藏!
語文閱讀常見問題
▊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
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
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
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
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 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 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 切景語皆情語。
▊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㈦ 初中語文所有文言文的斷句(人教版),和做題技巧,如果把初中語文所有文言文的斷句都給我了,那麼100財富
文言文斷句口訣——手把手教你學斷句 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斷句題。那麼,給文言文斷句有沒有規律可循呢?其實,給文言文斷句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鍵可抓的。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鍵,就會給文言斷句帶來方便。筆者在文言文斷句教學中,查閱大量資料,經過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實用的斷句方法。請大家先記住下面的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章法內容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系全文前後看,先易後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反復練。
1.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學生給文言文斷句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一邊看一邊點斷,看完了文章,斷句也結束了,待回頭檢查時,又覺得有許多不妥之處。其實這種「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內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聯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馬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讀一遍兩遍、一晃而過也不行。我們拿到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首先要通讀全文,反復鑽研,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數讀多了,其意義自然就理解了。然後根據文章的內容,先斷出幾個大的段落或層次,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比如北京卷的試題,我們經過通讀,就能了解文意及層次:該段文字講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馬、得馬和兒子墮馬的事,告訴人們不要孤立地、靜止地看待「得」與「失」。「好事」與「壞事」,「福」與「禍」,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後,斷句時,就可抓住「失馬——得馬——兒子墮馬」這一發展過程,抓住人們的看法和「塞翁」的態度,去逐層、逐句點斷。
2.聯系全文前後看,先易後難細分辨
給一段文章加標點,往往有易有難。我們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後,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後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這是一種先易後難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讓我們給畫線句子斷句,也就暗示了畫線部分前後可以斷開,這就為我們理解文段內容和斷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可以根據一些明顯的標志(如下面講到的虛詞、對話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斷開。
另外,我們還要有全文意識,對不易斷開的地方,要聯繫上下文的意思,認真推敲,確定在適當的地方斷句。比如學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斷句題時,①②句得分極低,這主要是受「胡人」、「歸人」的干擾,其實只要聯系下文的「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畫線部分後面應斷開,「其父曰」前面也應該點斷,所以「人皆吊之」應該斷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賀之」,形式與之相同,而且都是寫人們的看法,所以斷句時就不會出錯了。
3.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常用「曰」「雲」「言」等字,這為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雲」「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現的「其父曰」「此何遽不為……乎」。
4.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篇用了二十七個「也」字,幾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傳為美談。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重要標志。我們在學習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於斷句:
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末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可以幫助斷句。
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片語,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於」「足以」「得無」「無乃」「何以」「於是」「然則」等。
6.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古人不知道語法結構,只是憑著模糊的語感去斷句。我們可以利用語法知識,對文言文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根據語法分析確定該如何斷句。文章中有些詞語是屬上還是屬下,有時難以斷定,而當運用語法知識劃分主、謂、賓時,則容易解決。
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主語和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數是由動詞充當,而謂語又是構成句子的核心,我們只要抓住謂語動詞,根據動詞位置及和前後詞語關系,進行推斷,就能提高斷句准確率。比如北京卷中的「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兩題,找到動詞「亡」「入」「吊」「將」「歸」「賀」,根據語法知識,仔細分析,便不會將「入」之後的處所「胡」斷為「胡人」,將「將……而歸」誤斷為「歸人」。
另外,主語之後一般不斷句(「……者……也」式判斷句的主語之後應斷句)。謂語之後如果沒有賓語、補語就要斷句;如有賓語、補語一般不斷句,但「曰」「雲」「言」等字作謂語時,要和它的賓語斷開。賓語之後一般應斷句,定語和其修飾的中心詞之間一般不斷句。文言文語序和現代文語序基本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後,修飾語—般在中心詞前。如掌握了文言語序規律,就會為准確標點文言文奠定基礎。可見,語法分析能夠幫助准確斷句。
7.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古人寫文章,十分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對應,講究互相照應,好用對偶句、排比句、反復句,這也為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我們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斷句,常常是斷開一處,接著便可斷開幾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北京卷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為……乎」反復出現了三次,對我們理解內容和斷開文句都有很大的幫助。
古文中兩個相同詞語連用,如果不屬於形容詞、名詞的重疊形式,一般來說,它們分屬兩句話,應當從中間斷開。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8.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
題目做完後,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借語感,根據文言文斷句的基本要求,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
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即應該做到點斷後的字句都能講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講不通,那就可能有斷句錯誤的地方;做到點斷後的每一句話的內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邏輯。如果內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點錯。例如:「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資治通鑒》卷十六)這段話中,雖然每句話本身都講得通,但「爭投水死者十餘萬」一句有悖情理:營壘崩潰,打了敗仗,棄甲逃命的兵士,為什麼「爭投水死」呢?他們爭著投水,是為了活命,而不是自殺。因此,正確的標點,應在「爭投水」後加上一個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