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第74頁的第二個作文是什麼幫我把完整的題目打出來謝謝!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女兒、兒子、媽媽、爸爸一家四口談到了回「親情」問題。答女兒最先發言,她說:世間最美的是親情。兒子接著說:親情是把雙刃劍。媽媽想了想說:親情常常創造奇跡。爸爸最後說:理智比親情更重要。
請以上述某一個人的話作為話題,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寫一篇文章
B. 人教版必修五語文必背古詩文
中考有必修五?你說的是高考吧??
必備的啊。。。《滕王閣序》《陳情表》《歸去來兮辭》吧。。。
《逍遙游》不要背的說。。。
有長度限制誒!!那發網址吧
《滕王閣序》:http://ke..com/view/25328.htm?fr=ala0_1_1
《陳情表》:http://ke..com/view/170227.htm?fr=ala0_1_1
《歸去來兮辭》:http://ke..com/view/16966.htm?fr=ala0_1_1
C. 誰能告訴我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的第二單元《歸去來兮辭》的全文翻譯字對字要全面的謝謝 「歸去來兮."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盪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麼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裡?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值得懷疑!
D. 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五學案第二單元答案。 T T百度文庫太貴...下不下來。
你好,網路文庫可以用「冰點文庫下載」這個軟體下載,軟體本身免費,下載不需要文庫財富版值,只權要把資料對應的文庫地址復制進去就可以了,支持PDF下載,還可轉換為WORD文檔,(carlsber溫馨提示:轉換後的WORD文檔可能需要自行調整板式)自己搜一下網上大把。
冰點下載後是PDF格式的,需要專門的軟體看,比如Adobe Reader 9
我告訴你的方法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以後就不需要求人或者去弄財富了
E. 高二語文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高二語文必修五文言文有《歸去來兮辭 》、《陳情表》、《逍遙游》、《項脊軒志》
F.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二課的內容講解
2裝在套子里的人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小說反映了19世紀末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繼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強了專制恐怖統治。當時擔任宗教院檢查總長的波貝多諾斯采夫給沙皇的奏章中說:「在當前這個艱苦的時代,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平息那種頭腦不清、瀕於瘋狂的社會輿論;必須禁止那種人人饒舌的不可名狀的街頭巷議,以期盡量減少流言蜚語……」在此之前,受歐洲進步文明思潮的影響,俄國也興起變革之風,尤其在進步的知識分子和貴族中間,要求自由民主、改變專制制度的呼聲日趨強烈,並付諸行動。面對洶涌的變革浪潮,沙皇政府採取一切暴力手段鎮壓、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進步刊物,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對抗進步的潮流,竭力維護腐朽沒落的沙皇統治。別里科夫就是作者在這種典型環境下刻畫出來的典型人物。
閱 讀 鑒 賞裝在套子里的人從性格、行為上講,別里科夫封閉、懷舊、膽小、多疑,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極力維護現行的社會秩序。
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隨身帶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又一個「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臉也「藏在豎起的衣領里」;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總之」,他「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不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視為厭事,「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布爾金)一塊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在盡量封閉、禁錮自己的同時,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教「古代語言」。他總認為過去什麼都好,其實意味著對現實的恐懼、抗拒。所以作者說他「所教的古代語言」「雨靴」「雨傘」都是他「逃避」「現實生活」的道具。他又膽小、多疑。「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麼事,深怕小賊溜進來」;他又多疑,什麼事都讓他「心慌得很,一個勁兒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從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的性格行為上看,他的所謂「性情孤僻」,其實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類在生活,生活總要向前發展,文明才能進步。他怕的就是這樣的發展、進步,所以他乾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來安慰自己,甚至歌頌「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可見他已經虛妄到什麼地步!
他一方面在逃避現實,另一方面又極力維護現行秩序。他在思想上自覺和反動政府看齊。「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自然是御用報紙,專制政府鎮壓自由民主,不可能有宣傳進步思想的新聞媒體存在)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準的東西,他也覺得「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總擔憂「鬧出什麼亂子」。至於「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當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悶悶不樂」。
如果說他的悲劇是性格悲劇的話,那麼他樂於告密,就表現出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對自己的無恥行為總是振振有詞:「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麼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我不能不這樣做。」他從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經墮落到行為上的卑劣無恥了。
他就這樣,在思想上行動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動專制統治聯系在一起了,壓制著身邊的人們,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這個「套中人」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
為了更好地展示別里科夫的性格,作者特意安排了結婚這種悲喜劇。像別里科夫這樣厭惡別人、恐懼生活的人,居然要結婚,首先是一出讓人發笑的喜劇,最後必然以悲劇告終。校長太太,也包括像布爾金這樣的同事,都「撮合」「慫恿」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結婚。於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結婚意味著他對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但是要掙脫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難的,一樁小事,就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就讓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年輕活潑的華連卡「興高采烈」地騎自行車,這在別里科夫的眼裡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難道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迂腐、多疑、慎重的別里科夫一本正經地想找華連卡談話,卻碰上了她的弟弟,話不投機,別里科夫惱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脅,被摔到樓下,結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別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經不能讓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了。
當然,別里科夫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他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更多的是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也是受害者。
其實,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現。因為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那麼就會有反對變革的人出現。這些人除了極端維護自己利益,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舊秩序統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就可以發現許多這樣的人和事。可以說改革開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種「套子」。
二、問題探究
1.別里科夫為什麼害怕和憎惡與他人交往?「性情孤僻」是主要原因嗎?
「性情孤僻」確實是別里科夫害怕與人交往的一個原因。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究,別里科夫為什麼「性情孤僻」?除了性格使然外,社會因素也許更為重要。他恐懼社會變革,沉湎在「懷舊」的虛幻中,不敢與真實的社會生活接觸,最後發展為「害怕和憎惡」與他人交往。
2.大多數老師是「有思想」「很正派」受過民主思想的陶冶的人,別里科夫只是「老穿著雨鞋、拿著雨傘的小人物」,兩種人的對立總是以後者的勝利告終,有什麼深刻的內在原因嗎?
首先是社會因素,在沙皇專制政府嚴酷的統治下,正直、善良、思想進步的人們受到各種鉗制,使他們難以同強大的專制機器(包括像別里科夫這樣的專制衛道士)抗爭;其次是個人因素,在反動政府的高壓政策下,即使追求自由、進步的人們,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帶有某種奴性,使他們的抗爭很軟弱,往往屈服於社會壓力,容易向黑暗政治妥協。當時俄羅斯革命的不徹底性就是明證。
3.柯瓦連科趕走別里科夫,別里科夫為什麼感到「恐怖」?僅僅是因為「這還是他生平第一回聽到別人對他說這么不客氣的話」嗎?
因為以前他一直壓制著全城的人們,現在有人戳穿他的虛弱本質,使他感到震驚、恐懼。一個發展前進的社會真實呈現在他的眼前,以前他自欺欺人式的自信盪然無存。當他意識到進步的力量,以及自己的虛弱時,他感到「恐怖」。
4.別里科夫的死因是什麼?
因為被柯瓦連科摔到樓下,因為華連卡的縱聲大笑,別里科夫從華連卡家裡回來,一頭倒在床上,「從此再也沒起過床」,一命嗚呼。他的死因有以下幾種可能:(1)因為「結束了預想的婚事」,生活對他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他悲痛、傷心過度而死;(2)這樣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時就戰戰兢兢地活著的別里科夫,怕眾人恥笑,怕上級鄙視,怕……漫畫事件只是使他「難堪」,而這件事卻使他「無地自容」,因此恐懼而死;(3)他「滿心害怕和憎惡」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滿恐懼,「通宵做噩夢」,他想掙脫孤僻的「套子」要結婚,結果未婚妻的哥哥柯瓦連科摔他,未婚妻華連卡笑他,可以說,此時他已經對社會生活感到無比絕望,最終殺死了自己。
5.別里科夫死了,「可是一個禮拜還沒有過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這個結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雖然別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錮社會、束縛人們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還有許多「套中人」活著,別里科夫現象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社會現實的普遍反映。阻礙社會進步變革的,是專制政府和僵化陳腐的思想。要想讓生活有新的氣象,必須變革社會,革新思想。
6.小說的主題應該怎樣歸納?
可以從兩個方面歸納:(1)社會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對自由的壓制、對人權的踐踏、對民眾的專制。別里科夫能轄制小城的人們,其根源就在於有反動政府的統治作為他的後台;(2)個人的角度:別里科夫作為一個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頑固,恐懼社會進步,甚至到了荒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動政府的衛道士;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因為和眾人格格不入而孤僻一生,最終孤獨地死去。別里科夫個人的一幕幕丑劇、喜劇、悲劇,都是黑暗的社會政治現實造成的,因此,別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
7.小說是怎樣用誇張與諷刺的手法表現人物的?
一方面是誇張人物性格本身,像別里科夫這樣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誇張人物的作用,說他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連「全城都受著他轄制」,大家什麼都不敢幹。這些誇張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現了社會的真實本質。別里科夫是眾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對人們的壓制,也是專制意識形態對民眾的種種壓迫的縮影。
諷刺也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對別里科夫性格行為的誇張,嘲諷了「套中人」的醜陋和可憎;二是以戲劇化的情節,描寫別里科夫可悲的下場。他生平最怕出亂子,結果亂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讓他自己無端搞出了「亂子」,這不是絕妙的諷刺嗎?
關於練習
一別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為什麼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
設題意圖: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通過分析人物,進而了解主題。
參考答案:
第一問可參考「整體把握」。第二問可引導學生討論:別里科夫的「套子」產生的原因,是自身原因還是社會原因?是教育的因素還是性格的悲劇?別里科夫躲在「套子」里是因為恐懼變革而逃避發展變化的社會,還是因性格孤僻而拒絕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別里科夫「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結婚是不是表現別里科夫對生活的某種渴望?如果他結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設題意圖:這道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復雜性。
參考答案:
可參考「整體把握」。重點讓學生注意別里科夫想要結婚,最後又死於婚姻失敗這一悲劇的內涵。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別里科夫結婚了,他的生活會怎麼樣?婚姻是否會改變他的性格?他的婚姻是否會破裂,原因是什麼,等等。
三在你周圍,是否也有這樣那樣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樣看待這些「套子」的?
設題意圖:這道題主要讓學生跳出課文以外,從社會生活這個大的范疇來思考小說提出的問題。
參考答案:略。
G. 人教版必修五語文73頁作文
答案一
道德旗幟下的沉思
撫卷於案,初對孔子的話語感到不解:義救魯奴而不報賬的學生受責備,同樣是救人一命卻收下謝禮的學生反得表揚。掩卷沉思,方覺意義深遠。
看問題做事情應以誰為最大受益者為出發點。個人雖然收了貴重酬勞,但最大受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實德與利的關系並非完全對立,只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高樹道德旗幟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為做出錯誤的判斷.
古人雲:「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的確,道德是高尚的品格。從古到今,道德是永恆的話題,它是做人的基礎,無德者不立。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的時候又往往過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似的,在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時總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若照以上之論,那我們便應認為他沒道德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口。相比之下,這500萬對於他的貢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便是以此激勵科學家為國做出更大貢獻,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華工作。「重獎效應」在這幾年也確實卓有成效。
雅典奧運會中國取得歷史性突破,賽後國家重獎了獲金牌運動員,這件事引起很多議論,責難之語充盈於耳。但我認為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說不定我們2008年還會因此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呢。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喪失了道德,女排隊員不是集體捐款給慈善機構了嗎?無獨有偶,來華賺得巨資的皇馬隊員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時將集體簽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給了中國慈善協會了嗎?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對落水漁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費後救人」的話不免讓人寒心,韓國某明星借「慰安婦」之名出「寫真集」的事件更是讓人為之憤怒,這種重利輕德,一心往錢里鑽的行為令人不齒。
把道德與利益的關系處理好,在市場經濟形勢下尤為重要,我們不應偏頗地盜用道德概念,而應理性地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
朋友,讓我們用理智去審視利益,用理智去維護道德吧!
答案二
「道」亦有「道」
第一個「道」是道德,第二個「道」是道理,這樣一來,文題便清晰了許多。
自古法律用來維護社會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義上保證社會的秩序,而對道德的理解和評鑒又總能左右一個社會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義道德的是行為,可見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行為既是由於社會的規范,又同時可以改變社會面貌。孔子的兩個學生正是一種對社會道德的行為定義,而孔子的指教正在於告誡大眾:一種道德的詮釋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對社會的影響。
我想孔子的具體說法讀者都能理解,而這種說法的內在緣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這樣一個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謂「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開……
我便以中國作為背景。隨著十年文革動盪與改革開放的驟變,中國人對於道德的思維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變中,同時也不斷有因道德影響而產生的爭論發生在媒體中,而其中絕大多數的道德事故都是針對個人的,很多民眾總願想當然地認為某個處於輿論一時焦點的對象該作出什麼行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種規范准則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應提倡而非強制。其實即使烏托邦式的道德傳揚都要比就事論事地道德說教要聰明得多,前者是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而後者則是影響了社會心理,心若變,生活則會有所動盪。
道德的道理,在於非原則性的指導,在於社會的嘗試和步進,是一種有機的調劑。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後,很多諸如「某明星身價很高卻捐款甚微」的說法在日常交流中產生。而這樣的指責往往能達到孔子指責的第二個學生的行為效果。即是你可以贊頌捐款多的人,但不應把捐款數量作為道德標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義指數。這種道德規范便是無道理的,有缺憾的,社會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愛心的人,而不是一個人捐得更多。這其間便存在著道義的選擇,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於看清了道德的本質,不是標榜個人,而是引導群體,所以道德的鋪設方向,是一個社會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