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設計

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4 04:56:26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加強朗讀訓練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不被大多數教師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在能讀下去的層面,而現代教育朗讀教學的要求不是通暢流利地讀課文,且很少有老師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課文的妙趣,求得一種愉悅的享受。語文教學原本就應該書聲琅琅,然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卻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難有機會聽到朗讀的聲音,即使偶爾出現,也是半死不活的、毫無生氣的、低沉的聲音。在那冷冰冰、硬邦邦的聲音里,找不到一絲半點的感情因素,課文走不進學生的內心去,學生也走不進課文里邊去,即學生朗讀課文只是表面應付,走走過場。普通話當中夾雜大量的方言口音,整個朗讀從頭至尾都是同一個腔調、同一個節奏、同一個音量,像三八大蓋的槍栓,機械地拉一下打一發。比如有的學生這樣讀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他們不僅把詞語讀斷成字,而且把一個個的字音拉長,讀成拖調,遠處聽起來有一點過去的老學究歌唱式的吟讀的味道,甚至就在學生邊讀邊點頭的時候,老師還對學生如此的朗讀進行了表揚:「同學們,讀得很好!」這還好嗎?真叫人啼笑皆非,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較為普遍。從教學的實際意義來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就應該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探究和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繫到教學的成與敗、得與失、優與劣,關繫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一、什麼是朗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強調,朗讀,也叫誦讀,就是將無聲的文字化作有聲的言語的過程。它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記憶,便於培養語感。根據朗讀的方式和水平不同,它可以分為宣讀、美讀和吟讀。其實通俗一點說,朗讀就是用聲音的語言讀懂課文,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聲音表達出來。同時,在朗讀中,也要認識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章所具有的特點,因為朗讀是學會品評文章、積累材料,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過程。因為朗讀本身就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能感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接受美的熏陶,達到「育人」的目的。學生在小學時朗讀的興趣比較濃,特別是識字量比較大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朗讀時基本上可以做到流暢、讀音無誤,甚至還會讀出一些感情來。可是到了初中,朗讀能力就下降了,可以說初中階段,學生的朗讀能力,恐怕是學生在整個求學生涯中最差的時期了。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我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鍾到講台上讀報紙,每節課一人,全班學生輪流上去。然而,學生對此並不感興趣,當我把當天或者前幾天的報紙提前給他們准備好,放在講台上,希望他們在上台讀時有所准備,但有的學生走上講台卻反問我讀哪個地方?不僅如此,放在教室里的報紙,過不了幾天,就被他們拿去掛到窗子上當窗簾遮擋熾熱的陽光。朗讀的情形如何呢?著實令人堪憂:將近一半學生讀不通暢,短短兩三百字的新聞,就有十幾個字不認識;有的讀得過快,幾乎是一口氣把內容念完,雖然有上講台心理緊張的因素,但不會處理朗讀節奏,沒有掌握好朗讀技巧的問題很突出;有的聲音太小,教室最後一排就聽不見他們在讀什麼,問最後一排的學生,他們也沒有聽到講台上的同學在讀什麼;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同學敢大大方方、抬頭挺胸地面對大家,坦然地朗讀。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他們的朗讀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多的問題?由於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講析為主,朗讀漸漸淡出了語文教學,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逐漸呈下降趨勢。七年級因有小學朗讀能力為基礎,他們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情感處理、語速、節奏等方面還比較好。然而到了八、九年級,由於教師沒有長期強化朗讀教學,學生開始喑啞下來,再加上文章篇幅過長,很少范讀,忽視了朗讀教學,使課堂越來越沉悶,久而久之,他們的朗讀能力就下降了,語言感悟能力就降低了。這種情形在初中非常普遍,老師基本上都拋棄了朗讀教學,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內容、作者作品簡介、文章的背景、結構、表現手法、修辭、語言特色、拓展等方面。每一節語文課都安排得滿滿的,語文老師至多就是范讀或者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片段而已,而那樣的課文片段基本上是老師心目中的關鍵部分,是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再加上朗讀能力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能力,較長時間不練習,口齒就會變生而不靈活。這就是為什麼小學語文教師的朗讀能力比初中強的關鍵因素。二、朗讀不優的原因(一)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即使是現在的新課程改革,這個問題也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單獨提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課文、語文實踐活動,等等,但是朗讀教學這個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本身就薄弱的環節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觀。例如在2010年4月六盤水市五十多所學校參與的由市教委教研室和六盤水市三中主的大型語文公開課教研活動中,來自三縣一區的幾位老師上的四節語文公開課,應該說他們四位語文教師是全市最優秀的了,他們的教學方式代表著我們這一地區。可是他們在同一所學校的四個不同班級中上《我的叔叔於勒》這篇課文時,在朗讀教學上花時間的只有一位老師,而且僅僅是讓學生朗讀了兩個片段,即:「兩年後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說:『親愛的菲利普,我給你寫這封信,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我身體很好,買賣也好。明天我就要動身到南美去做長期旅行,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發了財就會回哈佛爾的。我希望為期不遠,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的過日子了』」。另外一處則是「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後來我們終於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學生朗讀完畢,老師也未作出點評,究竟學生的朗讀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哪些地方處理得不好,學生一無所知。我在聽學生朗讀第一個片段時,就發現以下這幾處錯誤:「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這句里邊,沒有重音,「你」和「擔心」之間沒有間隔;「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這句,於勒是由於破產卻不想告訴哥哥菲利普而產生的內心底氣不足,擔心哥哥看出他的破綻的心理,二學生卻讀得輕松愉快。同樣,第二個朗讀片段學生也存在著錯誤,這些應該是老師指出來並加以糾正的。而在老師范讀課文方面,也只有一位老師反復引導學生朗讀「哎!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學生在老師的反復引導當中,越讀越有體會,越讀越融入課文。他們在朗讀當中漸漸地體味到菲利普夫婦的無奈、失望而又抱有一絲幻想的心態。(二)老師的朗讀能力不強,無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的情形在鄉村特別突出,那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佔一定比例的教師並非師范專業畢業,或者雖然是畢業於師范學校,但離開學校的時間相對較久,以後又沒有進修過,要麼沒有受到過朗讀訓練,要麼讀書時候朗讀不被重視,以及他們本身走出學校之後朗讀能力漸漸退化,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上面所提到的那位老師欣賞學生的朗讀情形。(三)教師在朗讀教學當中沒有對方言進行糾正,普通話的韻味無法表達出來。方言畢竟是方言,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情趣他們很難淋漓盡致地顯示出來,如果語文老師的普通話本身就不標准,在朗讀過程中就會使朗讀本身對學生的感染力削弱,就沒有興趣上好朗讀教學課。比如六盤水很多地方很少能讀出翹舌音來,大多把「zh」、「ch」、「sh」讀成「z」、「c」、「s」,以這些聲母為開頭的字很容易讀錯,把「只()有」讀成「只(zi)有」、「吃(chi)飯」讀成「吃(ci)飯」、「初(chu)中」讀成「初(cu)中」、「老師(shi)」讀成「老師(si)」……除此之外,我們這里的方言還有第二與第三聲的聲調讀不到位的問題,比如「上海」的「海」,只能讀成聲調下沉而提不上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朗讀教學效果。三、提高朗讀教學水平的建議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朗讀教學,把它當作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來看待,課堂上盡量做到朗讀和講析結合起來,把朗讀作為解決教學目標的方式運用於常規教學,真正體現聲情並茂的語文學科的特點,把不吐不快作為學生表現情感、感悟課文的手段。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力求糾正方言,以此增強朗讀效果,真正把語文課堂活躍起來。最後,把朗讀作為自我語文能力提升的一種途徑,在朗讀當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讓自己真正融入朗讀的情景氛圍中。朗讀有神奇的功效,朗讀教學搞好了,語文教學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教學,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Ⅱ 怎樣做好小學低段語文朗讀訓練教學設計

1、由於這些孩子不認識字,因此老師的范讀和教讀尤為重要。同時內要求學生要做到耳到、眼到容、手到、口到,「四到」。即眼睛看到,耳朵聽到,手指指到,嘴巴讀到,這一點尤為重要。
2、抽生讀,讓其他孩子評,說說哪裡加了字或漏了字,哪裡讀錯了字等等,接著再進一步進行小組賽讀,其他組孩子評,比比誰聽得最認真?對認真的孩子進行表揚和獎勵小紅花等,激起孩子們聽的積極性。
3、「小老師」教讀。
這樣有兩大好處:一來老師可以有時間去巡視,督促孩子們是否做到「四到」,還可以隨時糾正教讀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問題。二是選「小老師」這個舉動能極大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在他們眼裡,老師是那麼神聖,能當上「小老師」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肯定!人人都會為之而努力。

Ⅲ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充分發揮朗讀對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樣,在閱讀教學時,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而且可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與文本通話,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領悟更深層的東西,受到良好的熏陶。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想懂得有些社會化知識和從成人的眼中看世界,這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讀來慢慢體會,設置情境朗讀,結合實際教學,指導他們用恰當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讀可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讓小學生多讀多練,自然而然,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會的東西也就有所增多。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更新朗讀的理念,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實踐,談點做法和體會。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許多文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學生多讀誦,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強牽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一直傳至今天。
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學北宋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解,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其實詩無須過多講解,用「讀」來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小學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重視教師范讀,激發學生共鳴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讓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老師的感情引起學生共鳴時,就會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通過形象的范讀,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讀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喚起美的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想像,教師在范讀時,就必須達到聲情並茂。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重寫輕讀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鑒於此,教師必須依據不同年級、教材特點設計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朗讀。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准、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四、創設朗讀情境,提高朗讀水平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圖法等等。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圖像、音樂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在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通過創設情境的朗讀訓練,准確地表達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水平自能較快得到提高
五、朗讀與評價並存與學習中
把朗讀指導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讀邊評,以評促讀,在讀與評中培養語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與領悟。朗讀指導與評價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受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也就成了學生發展的資源。抓住朗讀環節中,「評價」這激勵機制,讓學生想讀書,愛讀書。在評價中,要做到不露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做到教學無痕。一節生動、有意義的語文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理解領悟知識,學生無形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學生的朗讀,以讀入文,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台,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賞力、創造力,還語文閱讀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做好朗讀訓練

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語文新課程標准提出:要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優美,淺顯易懂,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極佳載體。但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語感差。因此,如何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從而優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成為一大難點。

Ⅳ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微型課題研究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讀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的參與,才能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
tob_id_4254
的時間短,朗讀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在小學低年級更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願意讀、樂於讀、爭著讀。 動畫配音 為了讓學生朗讀好課文,並達到背誦,可以用「為動畫配音」的方式進行訓練。即播放「無聲」的動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背誦來為動畫配上音。
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就利用PPT
做成了幾幅沒有聲音的簡單的動畫。首先讓孩子們觀察:
「這個動畫片和其他動畫片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立刻就發現了:「沒有聲音!」我再因勢利導,告訴他們給動畫片配音是很難的,
再問:「哪些孩子願意給動畫片配音呢?」先指名幾個孩子為動畫片配音,
最後讓其他孩子也一起為動畫片配音。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讀出語氣,讀好課文)
,同時也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性。也讓全班學生一邊觀看動畫,
一邊聽配音以及自己的參與,讓單調的學習變得形象、有趣,這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享受語文。
配樂朗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
在朗讀訓練中,根據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擇適合兒童情趣、情感基調與課文相適應的畫面、
音樂,能直接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
能更好地調節感情,促使學生讀好課文。 例如兒童詩《我真希望》
,這首詩主要通過「我」的希望,寫出了「我」多麼渴望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
它激起了我們對美好環境的憧憬和嚮往,同時還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為了指導這一課的朗讀,
我剪輯了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曲子。在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我先讓學生聽一遍音樂,
引導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看到的是輕盈潔白的雲彩,聽到的是優美歡快的旋律,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接著,
我啟發學生說說應如何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學生由於受到了音樂的感染,
情感有了強烈的共鳴,
便紛紛回答:應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讀。接著,我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練讀,然
後指名讀。最後,我再放樂曲,讓學生在輕柔、優美而抒情的音樂聲中進行課文朗讀。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還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
熱愛祖國的情趣,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
在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感而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能達到好的訓練效果。
二、朗讀形式多樣化,激發朗讀興趣 就朗讀的訓練方式而言,有分角色朗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讀,個人體會朗讀等等。適當的、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樣,恰到好處。例如在教學課文《風是一位畫家》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麗,我首先對課文進行了范讀。同時,由於二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這樣大篇幅的課文,為了便於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在范讀之後,我還安排孩子們在小組內讀課文。此外,為了誘發想像,體會意境,發展形象思維,我還把四季的圖片分別展示,將學生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讓孩子們分小組朗讀,想像四季的美景。這樣一來,孩子們對四季的感受更生動形象,朗讀起來也更加富有情感。 又如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歌的意境讓人嚮往,但孩子們年級低,不能理解朋友間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做到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讀,我在教學時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抓住「孤帆」和「唯見」引導讀等方法,讀到最後,通過老師的導讀,有的孩子已經滿眼含淚,真正的體會到了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也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 因此,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讓孩子們更全面的參與朗讀,不再流於形式,這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為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展孩子個性,倡導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語氣朗讀。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朗讀時都是一個調,這樣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束縛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
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體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即個性化的朗讀。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當讀到 「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呀!」這幾句話,我發現孩子們就讀出了兩種不同的語氣。①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à)」;②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á)」。本來想給孩子們糾正,但聽到他們這樣讀了,卻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覺高興激動,「啊(á)」感覺既高興又懷疑。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兩個孩子一起讀,一個讀「啊(á)」,一個讀「啊(à)」這樣帶著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句子,發現孩子對課文體會更到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朗讀指導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倡導個性朗讀,培養學生好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總之,低年級的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純理論地對其講解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的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做一個真正的有心人,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無聲的文字變為動聽的語言,把低年級那朴實,甚至枯燥的「讀書寫字」為主的課堂飄出優美歡快的精彩音符。

Ⅵ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知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這個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感情,在讀中品詞賞句,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朗讀要充分展示學生個性 如,在教學《五彩池》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狀後,我並沒有以優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讀為標准,而是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各自對這段文字的體會。可以是驚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兒欣賞的,等等。這樣就使得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讀得投入,讀得愉快輕松,也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淋漓盡致的張揚。學習語言不是一個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統一的感悟過程。所以,讀書並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於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二、注重精講多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少講多讀,精講細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條原則。教師要堅定樹立「講」為「讀」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做到「精講多讀」。認清教師的「講」是為了幫助學生疏通思想、指點迷津、撥正方向。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點子上,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以讀代講。對課文中文字淺顯、學生一讀就懂的部分,教師無需再作詳盡地講解,可以「以讀代講」。而那些易於意會卻難於言傳的句段,教師很難把它講得更傳神,就應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情感,以此把不可言傳的感情讀出來。通過這種以讀代講的方法,促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讀」是閱讀教學的特徵,要把它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的始終。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讀」為基礎,將「讀」體現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閱讀教學一般要做到三讀:初讀、細讀、精讀。只有將這三「讀」落實好,讓學生多讀,才能達到《大綱》提出的「正確地讀、流利地讀」這一基本要求。 三、引導讀中領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著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四、指導自主閱讀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 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准「讀」的內容。只有選准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准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湧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總之,教無定法。在朗讀訓練中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情發於心間,又能溢於言表。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於朗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讀為本」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同時,尋找朗讀指導的全新對策,也就成了現代閱讀教學急待探究的焦點。相信經過我們每位重視語文教學的老師潛心努力,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定能在學生、老師和作者這三者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

Ⅶ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起始階段最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而朗讀是小回學語文教答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項目.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提倡以朗讀為主,理解為輔,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朗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領會表達.

Ⅷ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見培養語文能力應當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的訓練的現象。其中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准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藍天上的朵朵白雲,綠綠的草,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絢麗的色彩深刻體會到「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 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的美妙的心境。文章的最後「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一句,短短的9個字,雖然字數較少,但是卻充分表現出老舍一行在蒙古受到了蒙古人民的熱情接待,感情十分火熱,十分真摯。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純朴的蒙古人民的贊揚,閱讀時要充分讀出這種感情。又如教學《師恩難忘》,通過朗讀描寫田老師上課的情景,田老師把一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學生聽,作者至今不忘。田老師講得生動,作者寫到田老師講得「娓娓動聽」,而且寫自己的感受,「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老師教學技藝之高超,「我」對老師的喜愛、欽佩之情,充溢於字里行間。教師只須作必要的點撥和提示,注意抓住「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關鍵詞語,通過朗讀促進學生感悟田老師是善於用故事吸引學生、既教書又育人的好老師,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敬佩與感恩之情。又如《第一次抱母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護士見「我」竟然不知道母親有多重,以至於抱母親時差一點摔倒,便「責怪說:『你使那麼大勁干什麼?…』」先讓學生理解「責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明白了責怪是埋怨中帶有一點責備的意思,讀的時候,不能太重了,否則,不符合護士的身份,且他們畢竟素不相識;又不能太輕了,不然,不足表達護士對母親的關愛。再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父親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在廢墟里不停地挖掘的情景中,學生通過讀眾人勸解的語言,品味到父親的堅韌,學生通過讀父親的同一句話「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難屈服的堅強意志。從而感悟到父親的執著,父親的了不起,感受到兒子在險惡的環境里不怕苦難、堅強不屈、對生命不放棄,也了不起。這樣品味過之後,接著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做到了意文兼顧,才能表達作者的真實感情。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 ,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准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Ⅸ 綜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

一、朗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憑借教材中的幾篇課文、幾首詩去開展教學工作,而是要在語文教學中不斷融入生活的元素和新鮮的、大量的理解性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感同身受的共鳴。語言,作為通向任何一個學科的必要途徑,它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通過朗讀來培養學生們的語感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以《草原》為例,文章中,老舍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傳達出了他所看到的藍天、綠草和草原上生活的人們。老師先帶領學生理解全文,從每一個字眼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所要表達的思想,也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個關於草原故事的小短片,從視覺聽覺來引導學生真正"走入"這樣的草原,感受那裡的每一寸綠色。然後,開始朗讀,試想自己就站在這樣的草原,看著成群的牛羊悠閑的吃著草,藍天上飄過朵朵白雲,多麼美好的風景。這樣的多方感受對學生的語感有很大的幫助,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而且這樣的積累對他們日後對語言的表達、欣賞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朗讀有助於學生的審美教育

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與景觀的文章,這些學生不一定都去到過、見到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通過這些優美的文字感受這些秀麗的自然風光及神奇的自然景觀。如《桂林山水》這一課,課文中描寫到"灕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薄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穿在前進……",學生在朗讀中彷彿親眼看見那如翡翠般的湖面,感覺那悠然自得泛舟湖面的心境,通過這些感受到祖國的錦綉山河。老師通過理解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仿若置身其中,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三、朗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朱熹有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朗讀時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關鍵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學生發散思維和想像力。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就是學生認識和體會語言的過程,很多課文中的人物情感的體會和環境的感受需要通過朗讀去慢慢體會。

總之,由於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Ⅹ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的訓練與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它是架設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流的橋梁。只有學生親歷朗讀,才是讓他們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心靈相通的最佳途徑。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搭建起這座「連心橋」呢?我認為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有以下四種行之有效的技巧與策略。
一、充裕的朗讀時間,能初步理解課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學情、教材等特點來確定學生的朗讀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朗讀。教師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把握課文大意,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思想感情,學習表達方法„„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如何保證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蹈矩」的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久經考驗的真理。如四年級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教師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大聲地朗讀,隨同作者的語言文字去游覽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感受作者心靈的震撼。
二、重點詞語的品讀,能深入理解課文。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的語句,可以通過朗讀來意會。教師從學生讀的情況中很容易看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只有這樣,學生領悟文章內涵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通過朗讀還可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例如我在講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峰》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課件,師:看這就是天都峰。誰來讀一讀課文的有關段落,給大家介紹介紹天都峰?
生讀 :啊,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字正腔圓,好,聽完他的介紹你覺得天都峰怎麼樣?
生:我覺得天都峰很高很高。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是從「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看出來的。
師:是啊,峰頂都跑到雲彩上面了,可見多高呀!誰能再把天都峰的高讀出來?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這段除了寫天都峰的高,你還覺得怎麼樣?
生:我還覺得山路很陡。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從「筆陡的石級」中的「筆陡」看出來。
生:還有從「似乎從天上掛下來」中的「掛」字說明了山既高又陡。
師:一個「筆陡」一個「掛」多麼准確、多麼形象!誰能讀好這一句?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齊讀這一段。
教師通過讓孩子介紹天都峰,引導孩子推敲作者的遣詞造句,孩子們品味詞語,通過精彩的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這樣對天都峰的險峻有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採取分角色朗讀,配樂表演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科學合理地選擇朗讀的形式,真正讓朗讀為語文教學服務,讓朗讀為理解課文服務,讓朗讀為學生學好語文服務。
三、因材施教,調動朗讀興趣
朗續訓練,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去。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使朗續訓練全面開花。另外,低年級孩子的語感、朗讀節奏感都有待培養,孩子在朗讀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錯誤,諸如漏個字、加個字什麼的,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孩子們的朗讀漏洞百出,或者對朗讀材料明顯處理不當等等,此時,教師應當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我在上《美麗的小路》一文時,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贊嘆道:「呀,你的朗讀,讓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我趁熱打鐵,特意把最能表現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一遍,像是模仿又像是示範,實際是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神會,讀得趣味盎然。由於學生自身素質、家庭條件、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各有千秋。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因材施教。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四、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朗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形式多樣的評價可有效地啟發、引領、激勵學生的朗讀。新的課堂教學觀改變了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除教師評價外,還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一人讀,全班評價。學生一讀完,其餘同學馬上口頭進行評價,此舉收效最快,也最常用。除此以外,還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每組一個負責人負責組織和算分,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並依次出示所評成績,求出這個同學的得分,評出本組前三名。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同學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小組朗讀評價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朗讀熱情,許多在班上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朗讀時也能聲情並茂,朗讀得十分出色,班裡涌現出許多愛朗讀而且讀得好的學生。
總之,通過朗讀感悟文本,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各個年級,各個階段的老師常抓不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架起這樣一座朗讀之「橋」,讓學生的心靈世界與作家的生活世界、作品的思想世界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