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構建模式,優化復習的結構復習課怎麼上,它和新授課有什麼不同,這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兩種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新授課有「新」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往往自以為已經掌握,可能不願意再去學習.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覺得,相對於「新授課」而言,「復習課」更應該突出「精講多練」的原則.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1.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築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並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處理好自主復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教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於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麼,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②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構建模式,優化復習的結構復習課怎麼上,它和新授課有什麼不同,這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兩種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新授課有「新」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往往自以為已經掌握,可能不願意再去學習。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覺得,相對於「新授課」而言,「復習課」更應該突出「精講多練」的原則。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1.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築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並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處理好自主復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教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於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麼,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③ 如何讓小學語文復習課「活起來」
一、有效提高復習的前提是優化的設計和組織。
復習課的設計應以喚起記憶、鞏固消化為中心,以打牢基礎、強化能力為目的,以精講巧練、講練結合為原則,而具體組織復習課,可參照「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老師精講。老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管理歸類好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的前提下,准確地、概括地、簡潔地對將要復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剖,擬成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思考題,板書給學生,以形成知識的骨架和思維的階梯,發揮「導」的作用。這步,要求老師必須把復習的某一單元或某一類型的知識進行反復研究,抓住關鍵,理出規律,必須精心設計思考題,運用自如地駕馭教材。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發揮啟迪和引導作用。第二步是讓學生讀書。老師的巧妙啟迪、引導,是為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服務的。那麼這里的讀書,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而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題),在老師指導下讀書,邊讀邊思考,把書讀懂,喚起記憶。把知識反復咀嚼,帶著的問題解決了。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這個初步目的就達到了。讀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讀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提出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四管齊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讀書。第三步是讓學生練習。學生喚起了對知識的記憶,這遠遠不夠,還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扎實,能力得到強化形成語文素質,這才是語文復習的全部目的。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練習到底是要求精講多練,還是精講少練呢?筆者認為既不能多練,也不能少練,而要精講巧練。練的量的多少應當根據復習內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識的難易,老師靈活掌握。最後一步是:多種形式的檢查和矯正。學生練習後,不能一做了之,老師一定要採取簡便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反饋,及時補缺補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組長批改,或老師評講、兄弟班同學交叉改,或老師抽樣改等,收取改後的試卷,迅速了解情況、對練習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必須及時「回爐補火」,進行個別輔導,或發揮學習優秀者--「小助手」的作用來解決。
以上四步,其中前兩步主要是圍繞喚起記憶,整體感知復習內容而設計的,後兩步主要是圍繞打牢基礎,鞏固消化,強化能力,形成語文素質設計的。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四步始終抓住學生這一主體,老師真正發揮主導作用。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鴨子」,在引導上下功夫,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四管齊下上花氣力,下功夫,這樣課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科學的圖示法能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科學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年的實踐,通過對各種復習方法的嘗試,我認為設計好簡明精要的圖示,配合必要的語言描述進行語文復習,是一種好方法,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延伸性強
由於復習課不同於新課,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只是由於遺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識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復習的時候,只要老師恰到好處把課文的濃縮圖再現出來,學生就會以設計者濃縮的思維軌跡放射開來,擴展開去順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啟發性強
整個小學語文知識系統分散和包含於各冊課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復習,顯得零零碎碎,難以奏效;把它們全部集中起來又枯燥乏味,而且脫離教材,搞不好就犯脫離《課標》的錯誤。比如可以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各種文體來復習,就其特點加以復習,採用網路圖,聯系起來板書(板書略),產生了「枝枝相交通,葉葉相覆蓋」的整體印象,加深記憶痕跡,優化了記憶結構,較好地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3、趣味性足
目前,有些老師的復習方法是從第一冊開始,逐課地「炒原飯」,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師在台上侃侃而談,學生在台下懨懨欲睡,語文復習毫無趣味性可言,也難怪復習的效果不佳了。運用圖示法進行復習卻不同。它藉助文字、符號、線條、圖畫和語言等多種手段,充分刺激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帶有極強的趣味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讓學生產生好奇感(平時不注重板書圖示教學,復習階段使用效果更佳)。更何況這種復習方法使學生站在新的角度看舊知識,熔復習方法、思維訓練、思想內容、語文知識於一爐,學生因此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情感意向,其復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④ 小學語文復習課怎麼上
一堂成功的課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是僵死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⑤ 談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對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為「溫故而知新」的復習課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鞏固知識, 訓練能力的功能,更有「溫故」和「知新」的要求。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那麼,語文復習課如何進行才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
要在復習時避免無效信息的重復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復,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復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了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 ,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復習課教學方案。一位二年級老師在第三冊教材教學結束後,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編制了一份檢測試卷,在批閱試卷時發現學生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這位老師在復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這位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 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 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復習課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已進入作文訓練,第五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敘事,有記人,還有練寫通知。每次作前指導,教師一般都只是就該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講些與本次作文相關的知識,做些必要的引導,滿足於把作文寫出來就行了,而在復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復習的。其實,復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本學期八次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 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本學期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小學記敘文寫作中的「觀察——說話—— 寫話」的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 融會貫通的復習,學生對本學期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復習前要提高一步。
三、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 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復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
四、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
在「溫故」中「知新」,並不是僅僅靠機械性重復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目的。上復習課不在於老師不停嘴地講多少,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復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
五、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
訓練是復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復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復習課的訓練中提高復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 復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系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說出各段落之間的關系,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系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六、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
復習課要重溫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復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溫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 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復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擴句、縮句是小學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復習課 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個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實例,用小學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 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
七、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
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復習課的 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閱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復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閱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閱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閱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八、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復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九、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復習為基礎,向新的復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展。這種復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復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 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 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復習上來,指導自我復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復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復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圖學文的復習還可以向看圖說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像、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說話、寫話和作文。這種復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復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路知識的復習和 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復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⑥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權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⑦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愛好;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殊不知小學語文復習課的特點主要在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查漏補缺,遷移訓練,拓展提升,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尤其要加強知識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應注意三性。
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後練習題,同時註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練習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
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採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練習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材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練習等。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2、復習過程的開放性
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於「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願意怎麼復習就怎麼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後在小組交流。」每復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復習心得「,總結自己在復習中的新收獲和成功的復習方法。復習完整冊教材後,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
在復習過程中,還應留意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復習課文段落的閱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蘊含的練習因素,使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於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二、在復習課教學中要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
1、學生方面:充分准備,發揮學生主體
復習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課前充分進行復習准備,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切忌以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知識整理,做到知識由學生疏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方面:知識系統化,復習內容針對性強
上好復習課,教師首先要做到重點突出,注重實效,舉例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第一,要抓住全班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
第二,要針對個別學生(尤其是一些差生)存在的問題。
第三,緊扣知識出錯較多的知識點設計復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葯。第四,要根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比較系統地規劃復習訓練內容,使所復習的知識系統化。
3、課堂教學:復習全面,抓好五個環節
(1)系統回顧
「系統回顧」就是在復習課上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回顧所學的主要內容,在學生進行討論、口述的過程中,使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