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感言取什麼樣的標題好
一睹名師風采,走進名師課堂,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是每個普通老師的心願。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號、十八號兩日,赴牡丹江進行為期兩天的聽課學習。會上,三位由全省市選拔推薦的優秀教師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純正的發音、流利的口語、嫻熟的教學技巧、精緻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綜合素質等,令人嘆為觀止。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而後省教育界的專家進行了點評,然後還安排執教者、點評專家與觀摩教師互動,現場答疑,活動會場氣氛熱烈,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人受益匪淺。通過學習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雲撥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的感受體會:一、課堂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想每個教師都想把這點做好,只是在實行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這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上課的老師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每堂課的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激起了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尤其是來本市的趙老師的課,他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我們受益匪淺。另外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清楚明確,難易適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沒意義,這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課堂活動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活動要為內容服務。新課程標准倡導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用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任何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圍繞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而不是講究形式。三、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任務可參與。課程標准提出,課程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的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但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上所表現出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學習能力上的體現也不同。四、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突出真實化,生活化。課程標准提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盡量真實;並積極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們盡量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撞擊出學生靈感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發展。把活動的設計拉進了學生的生活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會持久。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完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語文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相信通過今後的不斷努力,我們一定能拉近與這些優秀名師的距離,不斷進步!在各位名家的點評講解中,沒有難懂生澀的理論,沒有華麗繁復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最容易讓我們接受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最直接的信息,讓我們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讓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更易於把握住知識的要點。聽課學習中,除去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我想這次學習引發的反思能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能成為成功的敲門石,能成為我堅定航向的指路標。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我前進的內驅力,我才會在教學中有所成。回首聽課的內容,他們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對教材的分析,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如果沒有苦和累的磨礪,怎會有這么奪目的表現呢!成果的背後更承載著她們的努力與收獲。現實是殘酷的,適者生存。現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書、一根粉筆、一個教桿就能存活的課堂模式了。多媒體教學也早已取代了單一、古板、老舊的老式的上課體系。而她們卻能提前躍出「龍門」,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法。聯想到自己從教十多年以來,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不斷的加強學習,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憑借自己實力也將脫穎而出。我覺得自己有了壓力和動力。尤其是通過這次學習,更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差距,來自全省的教學精英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看似他們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精彩,其背後必有汗水的揮灑。借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經歷了就會感動,行動了才會有收獲。」。所以為適應現狀需要我去學習,為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更需要我去學習。一、學習他們教師的敬業精神。在課堂聽課活動中,教師教態都十分規范,課堂組織緊張有序,當堂訓練扎實有效,而且各個教師的課堂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敬業精神已經在教師身上得到完美展現。他們一定做出了艱辛的努力,才會有今天的收獲。敬業本質上就是工作觀,他們的工作觀值得我們學習,二、學習他們高效的自主學習。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學習活動中必須自主、合作、探究、體驗,這一點在來自省小學的課堂中體現得十分到位。他的教學理念十分先進,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已經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行動。教師巧妙的創設情境,學生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小組合作交流、班級合作交流。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教師引導學生以准確簡練的語言,對課堂知識進行總結、評價、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了合作,承擔責任。三、實踐了才會匯集成河。莊子說過:「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東西的形成必須經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修剪、不斷的完善才成型的。專家們當天有關評課,其內容自成體系,脈絡清晰自然,讓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評價一堂課,怎樣來評價,以什麼樣的方法等等,非常具體。由此,我想到這樣完善的內容是與專家們多年的親身實踐,不斷分析總結分不開的。如果我們也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定會有所收獲。四、魅力創造奇跡。有一種力量它是無形的,但它對人的影響卻是無窮的。它就是人的魅力。我想這些名師的自然、時尚、灑脫、樂觀也許是我也要追求的東西吧!同時這些優秀教師們都非常朴實、和藹可親、富有朝氣,做事嚴謹認真,給我們豎起了榜樣。總之,教育需要一種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種極致、一種完美。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學生需要不斷學習,教師也同樣如此,並且我們還肩負著教學的責任。相信在任校長的帶領下,我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會更上一個高度。通過「走出去、學得來」的方式,促進我們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心得的總結對我來說是認識上提高。知道了不足才能對症下葯。因此,我十分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它讓我有了心靈上的思考,讓我有了前行的目標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會更好。
②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聽課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借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新課程強調教師要互相聽課,目的是讓教師通過聽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聽課對教師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聽課不是目的,聽課是獲取和借鑒先進教育思想、經驗、課堂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聽課達到甄別認定課堂教學優劣的目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聽課也是廣泛學習借鑒的最好時機,可以揚長避短,積眾家之長於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那麼如何才能聽好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課堂教學是一種以育人為目的的人際交往,其間包蘊著科學,體現著藝術。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課堂看似平常,卻不平常,裡面蘊含著眾多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思想。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從執教者對課堂的駕馭,到學生對提問的回答,種種現象一一呈現在聽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敗必有原因。聽者在課堂上解剖教學,覽「成功」、「失敗」於眼中,析其「所以然」於心底,在對「得」與「失」不失時機地思量中,探尋教與學的真知。教師只有深入課堂才能獲得,才能借鑒,才能提高,才能不間斷地為自身「充電」。 作為教師,要重視聽課,要學會聽課。聽課和做其它工作一樣,需要注重實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仔細想,勤記錄,多思考。要帶著思考離開教室,把對課堂的感悟記錄好。要逐漸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經驗,學會挖掘教師課堂中的優缺點,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形成需要交流的合理化建議,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不打無准備之仗 聽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聽課者就需要做好精心地准備,聽課要講究一個程序:聽前准備——課中觀察——聽後反思。(一)聽前准備 聽課前,聽者應關心一下執教者新授的內容,一旦知道了就努力去鑽研教材、確定目標、籌劃學法、設計教法,哪怕是臨陣磨槍。聽課有了准備,就有了投入,有了自己的教學「期盼」;帶著自己的藍圖進入課堂,也就在「我教」和「他教」之間營造了對比的態勢,利於在觀摩中找異同,在比較中進行鑒別,思量教學的得和失。 教師常常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活動。研討期間,免不了要聽一些與研討專題密切相關的公開課。大多數教師由於埋頭於基層教學工作,涉及「學術」,常會受到「高原反應」的局限。參加研討活動之前,我們有必要千方百計地去了解與研討專題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請教,或查找、重溫自己積累的資料。事先學習相關的理論,可以調整視向,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便於我們在聽專題性的研討課、觀摩課時,透過「熱鬧」,窺得「門道」。 比如李吉林老師開創的「情境教學」,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偶爾聽她一節課,很難領會「情境教學」的真諦。倘若聽前學習了她的《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等專著,我們便可以由點及面,透過課堂上具體的「情境」去理解李吉林老師對兒童心理規律和學習語文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二)課中觀察 聽課時,聽者應全身心地投入,在對課堂動態的密切注視中,體驗執教者的勞動和創造,品評執教者與學生「打交道」的藝術。 聽罷一節課,不能一聽了之。要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來個透徹地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有牽連」的課進行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一試…… 將他人的課堂當作「教材」,細細咀嚼回味,常能收到溫故知新的效益。課堂上紛繁復雜,聽者難免顧此失彼,掛一漏萬。聽後冷靜反思,多少能挽回損失。即使課上沒有「損失」,即席的評析也往往比不上課後的反思深刻。反思中,課設身處地地考慮這樣一些問題:「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為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么濃」、「為什麼他的課文朗讀這么動人」、「為什麼他的作文講評這么有特色」……立足課堂,將探尋、思考的目光投射到別人備教的整個過程,羨慕和遺憾之餘,我們便能明白「我這一輩子在備這節課」的內涵。三、跨越局限 盡管學科分門別類,各有個性,但畢竟統一於教學,受共同規律的制約。聽課,倘若跨入多門學科,我們就能從多角度來審視課堂,領悟教學的普遍規律。語文老師,不妨聽聽其他科任老師在本班的執教情況,那時,就有可能語文課上的「後進生」在數學課上的積極度,在音樂課上的出色表演,在體育課上的輕松跳躍。這不但能為我們轉變語文「後進生」找到突破口,還可促使我們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 跨學科聽課,還能從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獲取改進自己學科的啟迪。美術課上學生對「色」與「形」的濃厚興趣,提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採取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數學課上的十分鍾作業啟發我們作「語文文字堂堂練」的嘗試。 只有以謙虛的精神、欣賞的眼光、研究的心態和分享的神情,去聽、去品、去悟,堅持經常去品悟不同類型、不同科目、不同階段和不同老師的課,及時向授課老師討教授課感悟,聆聽評課老師的意見,並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讓其他老師評議,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課水平產生大的飛躍。〖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③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
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技巧:
一、重視語文專業基本功的培養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打好基本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了准確、有效地傳授語文知識,教師自身必須具備扎實、良好的基本功,而這些基本功也非片面的,而是要在語文專業的各個領域和教學板塊都有較好的扎實的功底。
小學生還處於識字、記字階段,拼音、偏旁部首等漢字教學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之一,這要求教師自身要對所教的漢字和拼音等能有一個准確無誤的讀法,並能用標準的普通話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督促了語文教師不僅要善於翻閱字典,熟悉教材,准確地教授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普通話語言功底,並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講普通話的好習慣。
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的,隨著教育的改革,語文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地位愈漸提高,語文課本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語文和文化知識的空間,更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責任和任務。教人者必先自己對所教知識有著充分的理解,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自己先能達到教材的要求,不能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簡單就對自己降低要求。背誦詩歌、成語、文段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師還要追求更深層次的東西,除了要掌握課本內的基本知識外,教師還要善於擴展,在教材的基礎上發掘解題技巧、分析課文的方法、記背詩歌的技巧等,教書育人從來都不僅僅是將表面的知識教與學生,而是通過一個個知識點發散相應的學習技巧,如此才能做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和共同進步。
二、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的孩子,了解學生是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教師才能知道如何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發揮教學的最大成效。
了解學生有許多途徑。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感知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性格各異的學生的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課內外作業反饋或者實踐活動等,去發現學生不同的學習語文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私下找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訴求,了解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態度及對教學的評價。教師了解學生,不僅可以透過學生來發現自己在教學工作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更重要的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差異來設計有層次、有難度梯度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分層教學,以達到教學的最高效。
三、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
基礎教育中的語文學科教學,是文化教學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語文課堂也是文化傳播的一個縮影和手段。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涵養外,還要注重對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爭做一個全面的、有內涵的、有價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教學的業余時間,教師可以多翻閱文學、教科類雜志,關注文學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學習、領悟先進的教學理念,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專業和精神養料,拓展視野,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向學生們傳遞更多更好的語文學科相關知識。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自身有一套集聚正能量的對人生的觀點,通過自己的教學和實際行動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生活道路。
四、重視和學習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
科技的發展走在時代前沿,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教育界也不例外,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引進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
教師進行教學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學習的過程,除了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科素養,教師還要不斷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並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自己一步步地摸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法,還可以和同事們一起探究多媒體技術更便捷、更高效的使用方式,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除了能將實際無法展現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形象地展現出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關於語文的課外知識。例如經典美文等等。現代多媒體能夠帶給教學的便捷很多,教師要勇於做一個探索者和開拓者,主動去學習和發現其中的奧秘,將越來越多豐富的教學內容和高效的教學方法帶進課堂,帶到語文的教學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其專業素養的好壞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成果的好壞。因此,教師提升專業素養是一個亟不可待的需要教師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也是多之又多,只要教師認真學習和改變,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探究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等,為了使教學過程進行得更順利,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豐富,以及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最多最有效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知識,教師要重視對自身專業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力求與學生共同進步,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忘關注和鑽研語文相關知識,多與同行探討教育方法,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內涵,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德育全面發展。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師應帶有一個敢於創新、積極學習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
④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⑤ 淺論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駕馭課堂
一、細心籌劃、精心預設 日常的口語交際教學通常缺乏必要的准備和預設,口語交際就變得隨意而散漫,課堂秩序變得混亂而無序。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准備,對課程的目標和課堂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慎重的預設。所以,口語交際課堂的實施必須要以教師的充分准備和引導為前提,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明確目的 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就必須讓學生知道活動的目的,明確的目的會給學生的學習和活動帶來依據,避免盲從和混亂。例如,我在講授《如何表達愛》的口語交際市級優質課時,在學生活動開始前就明確了目標。 (1)按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是愛。 (2)明白愛的重要意義,理解愛是相互的特點。 (3)掌握表達愛的方法及場合。 在明確的目標要求下,學生的活動變得高效而有序,課堂氛圍也活躍起來。 2.要求具體 對於教學目標而言,要求屬於微觀范疇,實際上是將教學目標細化和具體化,使學生易於操作。這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目標整理成學生明白的要求,並且要增強目標的可操作性。我在講《如何表達愛》一課時,先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先讓學生說一說對「愛」的理解。 (2)說話時要做到感情真摯,語調適中,並比一比誰講得完整、生動、感人。 (3)仔細認真地體會同學們的發言,聽後要評一評。 (4)結合同學們的評價再進行自我展示。 要求具體了,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也就活躍了,談話內容也有針對性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激發出來了。 3.教師示範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是模仿能力卻很強。鑒於此,教師在學生活動前可作示範引導,教師具體可感的示範能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表達方式、表達態度造成直接的影響,這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方法和講解目標要更有說服力。教師示範時,還要引導學生把示範情況與訓練目標、要求相對照,使他們對如何交往更加心中有數。教師的示範要保證交際語言、交際情感、交際儀態的正確和規范。教師的示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傾聽和參與的興趣,活動就會進行得更加順暢。示範與評價的結合,很容易讓學生理解並運用到活動中來。 4.分組活動 互動、互評是口語交際課的常見形式。小組合作分工時,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注意實現最優的分工合作模式,利用優異的學生引帶學困生,也可以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把觀點相反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辯論中學習,在交際中求同存異,這就更有利於學生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評價、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⑥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互相交流
我們學校搞過非官方的片教研活動。
我們學校語文組牽頭,針對一個主題,比方說識版字教學,低年段老師權精心准備幾節課,到時邀請周圍幾所學校的老師一起來看課,然後搞一個研討活動,針對這幾節課,又或者是平日教學與主題相關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互相解決,效果非常好!
再者就是利用好學校的組內教研活動,我剛教語文的時候就是靠厚臉皮,天天跟在老教師後面聽課,然後邀請別人看我的課,給我評課,是不是要請教學主管領導聽課。方法有的是,沒有做不了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⑦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
應該要具備以下的素養:
一、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精美的語言
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准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一個非常有修養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去規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麼他們的語文能力能沒有提高嗎?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記得以前,我們很重視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特別對年輕教師,每年都要驗收與考核,可是,近幾年這樣的活動少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語文課誰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多麼的重要。
三、燃燒的激情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個「味」是什麼呢,我認為「激情」是語文味之一。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文本的解讀,來自於對生活感悟,來自於對學生熱愛。
四、專業的知識
對於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麼對於教師來說呢,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要具備那麼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此話完全是教師在自我推卸責任,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了,但是電腦永遠也不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於不教知識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話,甚至每個詞語,每個字,都蘊涵著豐富的知識。
五、敏捷的思維 一個語文教師,光有閱讀積累、專業知識、豐富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比如,很多公開課上,教師准備的課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師,反復的嘗試,越著急思路越亂;可是有的教師一看不能用了,馬上改變教學思路,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也不失是一節好課。這種應變能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
⑧ 小學語文老師要哪些素養
一、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內化知識,不斷地從閱容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精美的語言
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