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語文初中所有文言文的成語
1. 明察秋毫來:意為眼睛明亮得自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生的細毛.形容目光敏銳,觀察入微.沈復《童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源於《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悅而滿足的樣子.《童趣》:「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 龐然大物:指形體大而笨重的東西,也指貌似強大而實則虛弱的東西.《童趣》:「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⑵ 人教版初中語文成語總匯
七(上)
1、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3、肅然起敬:由於受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
6、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
7、燈紅酒綠: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8、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小而已。
9、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的心情。
10、獲益匪淺:得到很多益處。
11、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
13、弱肉強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14、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
15、踉踉蹌蹌中:走路不穩的樣子。
七(下)
16、人跡罕至:少有人來。
17、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
18、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沙場。
19、燕然勒功: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出刻石記功而還。
20、鍥而不舍:鏤刻不停,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1、兀兀窮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22、群蟻排衙:舊入出境官署陳設儀仗官吏依次參拜長官的情狀。文中指整齊地排列。
23、迥乎不同:很不一樣。
24、氣沖鬥牛:形容氣勢很盛,可以直沖雲霄。
25、雜亂無章:又多又亂,沒有條理。
26、義憤填膺: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恨。
27、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28、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29、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30、叱吒風雲:形容威力極大。
31、盡態極妍:使麗質和儀態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32、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
33、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34、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35、斑斑駁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指顏色深淺不一。
36、生意蔥蘢:形容草木生機盎然,茂盛青翠。
37、進退維谷: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中。
38、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狀的奇境,這里用來形容聲音大的驚人。
39、略勝一籌:比較起來,略微好一些。
40、慷慨以赴: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41、相得益彰: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八(上)
42、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43、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才好。
44、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裡感到悲傷。
45、情郁於中:感情積聚在心裡。
46、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氣勢。
47、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精妙逼真。
48、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相差雖極小,而造成的誤差極大。
49、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50、自出心裁:出於自心的裁斷、創造。
51、銷聲匿跡:原意是不公開活動,不公露面。這里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52、嘯聚山林:舊指盜賊盤踞山林。
53、日薄西山: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54、氣息奄奄: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八(下)
55、油光可鑒:頭發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56、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57、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
58、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59、廣袤無垠:廣闊無邊。
60、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61、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62、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
63、即物起興: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
64、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65、合轍押韻:押韻。
九(上)
66、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67、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68、不二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69、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
70、心無旁騖:形容專心致志。
71、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72、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73、方枘圓鑿: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兩個不相容。
74、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處居處。
75、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76、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77、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78、文采藻飾:修飾文詞,使之富有文采。
79、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80、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81、吹毛求疵:多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82、恃才放曠: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九(下)
83、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84、周道如砥:原指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這里指公路平坦、暢通無阻。
85、折衷是非:調和是非。
86、越俎代庖: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87、有例可援:有先例可以參考。
88、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89、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90、頂禮膜拜:形容十分崇拜,這里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
⑶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內成語總結歸納,以及所在原文的句子,要原句,急急急!!
《沁園春·雪》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素裹)
《雨說》我來了,我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溫聲細語) 跟著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潤如油膏)
《敬業與樂業》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敬業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我所說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 ) 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強聒不舍)
《傅雷家書兩則》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重蹈覆轍)
太多了,打不完啦
⑷ 初中語文成語
千溝萬壑
百戰不殆 車殆馬煩 殆無孑遺 殆無虛日 知止不殆
⑸ 初中語文 成語
忠報國—— 岳飛 聞雞起舞—— 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嘗膽——勾踐
樂不思蜀——劉禪 圖窮匕見——荊軻
胯下之辱——韓信 煮豆燃萁——曹植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商鞅
⑹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成語
去課本上查吧!
⑺ 初中語文成語整理1-6冊
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無形中起了變化。
危言聳聽: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吃驚。
一年之計在於春:古諺。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季考慮安排。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能得到新的體會。
碌碌終生:一生平庸,無所作為。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奮。
一事無成:連一件事情也沒做成;什麼事都做不成。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恆,恆心。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鍥而不舍: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雕刻。
茫無涯際:廣闊得無邊無際。涯,邊。
足不出戶:不出大門一步,這里借喻人類過去不能飛出地球,踏上別的星球。
不可救葯: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葯,用葯治療。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第二冊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迷迷糊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
人跡罕至:很少有人來到。罕,稀少。
人聲鼎沸:人聲喧嚷嘈雜,好像鼎里的水沸騰起來一樣。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
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業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慷慨激昂:充滿正氣,精神振奮,情緒激動高昂。
遙遙相對:遠遠地相互對著。遙遙,距離遠。
風起雲涌:比喻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勢不可當。涌,升起,冒出。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往前走。
揮灑淋漓:形容運筆自然酣暢。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曠,開朗。怡,愉快。
異曲同工:這里指不同的做法受到同樣的效果。工,精巧。
第三冊
風燭殘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風燭:風中燃燒著的蠟燭。
故弄玄虛: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玄虛,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嚴重情況,心裡感到悲傷。壞,心裡。
已:停止,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於中:感情聚集在心裡。
接風洗塵:設宴歡迎剛從遠道而來的人。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方法。因,根據。制,制定。宜,適當。
自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
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巒。巒,小而尖的山。嶂,形勢高險像屏障一樣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俯仰生姿:高樹好像低著頭,低樹好像抬著頭,形成一種相呼相應的優美姿態。
珠光寶氣:閃耀著珍寶的光色。多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這里指各種鮮花色彩的華美。珠:珍珠。寶:寶石。
翻了一番:加了一倍。番,會,次。
別具匠心:另有一種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匠心,精巧的構思。
無所事事:什麼事也不幹。事事,做事。前一個「事」,動詞。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遵守以前的諾言,將軍隊後撤九十里。(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舍,古時三十里叫一舍。
孤城寡人:這里指一座城市只有人沒有動物。
司空見慣:看慣了的事情,並不覺得奇怪。相傳唐代司空李紳請卸任的和州刺史劉禹錫喝酒,席上叫裝扮入時的歌伎勸酒,劉禹錫即席賦詩,其中有「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的句子。
第四冊
坦盪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潛滋暗長:暗暗地不知不覺地生長。滋,生長。
旁逸斜出:意思是,(樹枝)從樹乾的旁邊斜伸出來。逸,原來是「逃」的意思。
縱橫決盪: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不顧萬里長途的遙遠。遠,以……為遠。
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
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挑揀輕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兩三個手指夾或捏取東西。
精益求精:好了還求更好。益,更。
見異思遷: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
(可望而不可)即:靠近,接近。
唯唯連聲:連連答應。唯唯,答應的聲音。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⑻ 人教版語文初中所有成語,及其在文中原句。
文言文中的成語
第一冊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一起行走的許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十則》)
·諱疾忌醫: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比喻有了錯誤、缺點,生怕別人批評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發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鵲見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環境或境界的驟然轉變。多指由逆境轉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撲朔迷離:模糊不清,很難辨別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易看清底細。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第二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用以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地方。(《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吳下阿蒙:比喻缺少學識,才乾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別當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勸學》)
·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現在多用來形容外強中乾的事物。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黔之驢》)
·老驥伏櫪:老了的好馬,伏在馬房中卻還想去跑千里的遠路。比喻人雖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龜雖壽》)
·源頭活水:比喻生活氣息濃厚,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愚公移山》)
第三冊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閑情記趣》)
·揮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灑出去就像下雨一樣。原來形容人多,後來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繼踵:肩膀靠肩膀,腳尖碰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張袂成陰:張開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陽光,形容人多。(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故事兩篇》)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況不深入。(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畫蛇添足:做了多餘的事情反而有害無益。(《寓言四則》)
·買櫝還珠:取捨失當,捨本逐末,是極不可取的。(《寓言四則》)
·濫竽充數:沒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間湊數,終會露餡。(《寓言四則》)
·塞翁失馬: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寓言四則》)
第四冊
·鴻鵠之志:比喻遠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披[被]堅執銳:身披堅硬的護甲,手上拿著銳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戰斗。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第五冊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於孤立。(《孟子二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斗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於享樂,反而容易導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廢俱興:指任事振作有為,凡有荒廢者,皆整理興舉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氣象萬千:謂景象宏偉絢麗,非常壯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心曠神怡:心胸曠達,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捨生取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後來用以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劌論戰》)
·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曹劌論戰》
·三顧茅廬:東漢末,劉備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陽)聘請隱居於草廬的諸葛亮出來幫助打天下。後用來指誠心誠意再三邀請或訪問。(《出師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輕視自身價值。(《出師表》)
Section targeting
重點課文重點語句
初中語文簡答、默寫復習資料匯編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嫩嫩的 ,綠綠的」 。寫盡了春草的質感、顏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朱自清《春》)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老舍《濟南的冬天》)
4.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⑧《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請簡要回答。
談學習態度的: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⑨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⑩《論語》的"論"讀lún,它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的書。文中告訴我們,學習必須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⑾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的原因是 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也. 表現桓侯反感醫生(對醫生持有偏見)所說的一句話是:醫之好治不病以功.
《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並改正自己的行為的道理. 本文引申出一個成語是:諱疾忌醫
6.《狼》最後一段說"狼亦黠矣",文中表現了狼的"黠"的地方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狼》中議論點題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7.《為學》通過貧富二僧從西蜀去南海的故事,闡述了為學的成敗在於為與不為的道理,從而告訴我們: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8.南北朝樂府北方民歌《木蘭詩》中木蘭從軍的原因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出征前緊張准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濺濺;
《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從"歸來見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概括木蘭十年征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最能突現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歸返自然志願的詩句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10.①孟浩然的《過故人庄》:詩中描繪優美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句子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表現對朋友、對鄉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1.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直接描寫動物(鶯燕報春)的兩句詩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體現花草茂盛的句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12.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其中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們與人的關系的詩句是: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3.陸游的《游山西村》: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可引用本詩中的詩句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
14.曹操的《觀滄海》: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描寫詩人想像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本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15.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6.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點明全詩主旨並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7.李清照的《如夢令》:追憶郊遊地點、時間及由於景色迷人而忘了歸路的詩句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起承上啟下的詩句是:興盡晚回舟。
18.辛棄疾的《西江月》詩中,暢談豐收,歡快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的詩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⑼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內成語總結歸納,一定要很全面的,要附有解釋以及所在原文的句子,要原句,急急急!!
希望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童趣》)
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童趣》)
怡然自得:(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一起行走的許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十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十則》)
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十則》)
見賢思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十則》)
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十則》)
死而後已:(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十則》)
歲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 ——《〈論語〉十則》)
老驥伏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
似曾相識:(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
塞翁失馬: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塞翁失馬》)
曲徑通幽: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後禪院》)
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現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七年級下冊
撲朔迷離:模糊不清,很難辨別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錯綜復雜,
不易看清底細。(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磨刀霍霍:
吳下阿蒙:比喻缺少學識,才乾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別當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勸學》)
誇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誇父逐日》)
八年級上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用以比喻一種
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地方。(《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
(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雞犬相聞: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
也表現一種和睦的景象。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象徵,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
落英繽紛:落花紛紛.繽紛,紛紛.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不蔓不枝: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息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天下為公: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夜不出戶:夜裡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治安良好。
八年級下冊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
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況不深入。(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百廢具興: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范仲淹《岳陽樓記》)
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湯湯: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先憂後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波瀾不驚: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沒有什麼變化或曲折。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陰風怒號:陰冷的大風呼嘯著。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醉翁亭記》)
觥籌交錯: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醉翁亭記》)
山餚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醉翁亭記》)
峰迴路轉: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復雜。 (——《醉翁亭記》)
空前絕後: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別、團聚,泛指人生的種種經歷、遭遇和感受。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瓊樓玉宇: 折戟沉沙:
九年級上冊
鴻鵠之志:鴻鵠:天鵝,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志:志向。比喻遠大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披[被]堅執銳:穿著鐵甲,拿著武器。形容全副武裝。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
後來用以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如魚得水: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適合的環境。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妄自菲薄: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出師表》)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旺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不知所雲: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作姦犯科: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關繫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臨危受命: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計日可待:可以數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
白虹貫日:虹:光暈;貫:穿。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級下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違背正義則必然陷於孤立。(《孟子二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斗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
於享樂,反而容易導致死亡。(《孟子二章》)
捨生取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嗟來之食: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愚公移山》)
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再衰三竭:竭:盡。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
彼竭我盈: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對方的士氣衰竭,我方的鬥志旺盛。
轍亂旗靡: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門庭若市:庭:院子。若:好象。市:集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多,熱鬧非常。(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⑽ 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成語名句~急急急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響遏行雲。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
譯文:
4. 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
5. 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
答:
[編輯本段](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編輯本段](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朗誦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若人 ②迨能倍誦乃止
③迨能倍誦乃止 ④詠其文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遠。
B. 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編輯本段](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閱讀訓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
A.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 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 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 譯文:
3. 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 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編輯本段](六)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閱讀訓練】
1. 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竊入學舍 ②輒默記
③兒痴如此 ④恬若不見
2.與「曷不聽其所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只有剩骨 B.滿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愛者甚蕃
3.與「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必以分人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以刀劈狼首
5. 從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
[編輯本段](七)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張無垢謫橫浦 ②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
③就明而讀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譯劃線的句子。
譯文: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寢室有短窗
4.這個故事敘述張九成勤奮學習的事跡。「天才出自勤奮」這是古今學者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理,請舉出幾個古今中外的有關這個方面的例子
[編輯本段](八)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發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 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 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譯文】
我幼年時候,就喜好讀書,因為家裡貧寒,沒有辦法買到書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時歸還。遇到天寒,硯台里結成堅冰,手指頭不能屈伸,(仍然堅持抄寫)一點也不敢偷懶。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所以能夠讀了許多書。
到了成年,更羨慕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又恐怕沒有大師、名人來開導自己,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先輩是德高望重的人,學生擠滿屋子,他說話態度從沒有流露一點客氣。我(畢恭畢敬地)站著侍候在先輩的左右,向他提出問題,詢問道理,彎著腰,側著耳朵專心地請教;有時遭到了斥責,態度越發恭敬,禮節越發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話;等待他高興了,就向他請教問題。所以我雖然很愚笨,還是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聞。
【閱讀訓練】
1.下面「以」的用法與另外三項不同的是( )
A. 無從致書以觀 B.計日以還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俯身傾耳以請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3. 回答下列的問題。
①「余因得遍觀群書」的原因是什麼?
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的原因是什麼?
4. 這則短文贊揚了宋濂怎樣的精神?
答:
[編輯本段](九)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 ④何不炳燭乎
2. 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編輯本段](十)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 你從文中得到什麼啟發?
答:
[編輯本段](一一)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 ②衡乃與其佣作
③資給以書 ④遂成大學
2. 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②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譯文: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 D.必以分人
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 ,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用四字短語作答)
[編輯本段](一二)七錄《明史·張溥傳》
【原文】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
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後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裡洗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所讀書必手鈔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湯數次 ④後名讀書之齋曰……
2.與「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義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風攣瘺癘 B.鈔已朗誦一過
C.情不能自已 D.扁鵲已逃秦矣
3.翻譯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譯文:
②後名讀書這齋曰「七錄」
譯文: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②名之者誰
③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5. 張溥。之所以成為明末著名學者和文學家,從文中可以看出他 從小在學習上就
(填四字短語),苦練基本功,因而練出了過硬的功夫,可見「
」(用一句名言回答)
[編輯本段](一三)學弈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使弈秋誨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 ④為是其智弗若與
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夫戰,勇氣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蓮,花之君子者也
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
譯文: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編輯本段](一四)李生論善學者
【原文】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譯文】
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根據什麼說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裡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呢?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離注音並釋義。
①吾悉能志之 音 義
②李生說之曰 音 義
③不應而還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王生不說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譯句:
4.選出與「李生故尋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公問其故 B.廣故數言欲亡 C.故為之說 D.桓侯故使人問之
5.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回答)
答:
[編輯本段](一五)問說《孟塗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譯文】
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學習鑽研不可能發現疑難,不提問請教不能使知識廣博。只是喜歡學習但不願時時向別人請教,還算不上是真正愛學習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許你還不能用於實踐,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東西,也許你還不了解它的細微末節,那麼除了向別人請教,又從哪裡去推斷解決呢?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非學無以致疑 ②而或不達於事
③非問無以廣識 ④舍問,其奚決焉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與「好學而不勤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C.人不知而不慍 D.面山而居
3.翻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譯文:
4.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不超過10個字)
答:
[編輯本段](一六)教學相長(節選)《札記》
【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後才能自己刻苦地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在( )中注音,在橫線上釋義。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學相長( )
③雖有至道( ) ④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
2. 翻譯句子。
①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譯文:
故曰:教學相長也
②譯文:
3.《教學相長》集中論述了 與 的關系問題,說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作比繼而引入「
」,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到「 」這個結論。
[編輯本段](一七)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 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閱讀訓練】
1.選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 )
A. 辭以軍中多務 B.以殘年餘力 C.或以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兩個通假字,這兩個通假字是: 、
3. 翻譯句子,並寫出由此而出的一個成語。
「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譯文:
成語:
4. 本文通過記述孫權勸勉呂蒙努力致學的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答:
[編輯本段](一八)顏回好學《史記》
【原文】
回年 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閱讀訓練】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發盡白,蚤死 ②今也則亡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①孔子哭之慟 ②門人益親
③弟子孰為好學 ④不貳過
3. 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遷怒,不貳過。」
譯文:
4. 顏回好學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編輯本段](一九)邴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