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角色扮演小學語文

角色扮演小學語文

發布時間:2021-01-03 21:06:25

小學語文閱讀常見的實踐活動的種類有哪些

就語文閱讀常用的實踐活動種類,我覺得當然有很多種,其實一種實驗調查,課外研究和課外書的閱讀相結合,這種情況下都有很多種,所以我們把理論落實到實際

⑵ 如何讓小學語文變得「美妙」而有效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要想讓小學語文變得「美妙」而有效,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人物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
在我國,語文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能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整統一,這是最基本的特點。目前,小學語文課上並沒有把最基本的特點很好地體現出來。要從根本上找到教育突破途徑,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心靈應該是律動的,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嚮往的,才能讓同學們沉浸在學習語文的環境中。讓孩子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教師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還需要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盡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設立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要讓學生多讀。每篇課文都先叫學生回家預習,讓學生能大體知道課文講什麼。教學第一課時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把不太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每篇課文都會有生字,四年級的學生有自學生字的能力,待學生學習後,同桌互相糾正。用了這個方法後,學生讀書水平提高了,連一些平時不會讀的同學也基本上能讀好。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 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 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准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 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 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 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 要讓學生多說。精讀課文則是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了解。盡量多讓學生說,這樣老師就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讓老師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每次課文都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也逐漸有所提高。 要讓孩子多寫。教完生字後,要讓學生描紅生字,並且把難寫、易錯的字多寫幾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指導書寫. 要想學生深入文本,老師要先備好課,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體會。循序漸進,才能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好一篇課文,首先要對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夠真正理解之後,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時,要求能夠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再談自己的感受,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當你能夠把自己對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達出來的時候,也就真正地學會了這篇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⑶ 部編版小學語文要素包括哪些內容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3)角色扮演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教材制度沿革:

這「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教材發展情況,要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教育部制定統編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齊放,語文課剛剛恢復獨立設置。

1985年,在《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指導下,開始改革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成立,改革統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統一要求和審定的前提下實行教材的多樣化。

到了1991年,九年義務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兩套教材誕生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後,廣東、四川、上海、浙江、北師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經過送審,也在各地進入了課堂。1999年,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引

⑷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發現現在的孩子是最難教的,也是最難管理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隨之現在網路的普及,許多人的傳統觀念的發生了改變,從大人到小孩,小孩的觀念有的出現內了超前的早熟。因容而,小學的小孩對世界的一個認知正處於一個探索,我們應該更有耐心的教導他們,不只是教他們知識,還應該教會他們做人。如果小孩做錯了事,或者叛逆的話,請你站在尊重他們的立場出發,一個小孩的行為叛逆,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家庭,或者社會,所以我們應該更包容他們。也許你可以採用一種方法,通過角色扮演,或者合作的游戲,讓他從一個被教育者轉變成教育者,讓他們切身的去體會該怎麼樣才能做好,要相信他們,鼓勵他們,給他們一定的自信,讓他們有信心相信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好。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給與一定的包容和尊重,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⑸ 小學語文為什麼要運用角色扮演法

為了讓有些沒有自製力的孩子能更用心的聽講,因為分角色朗讀比較有趣。

⑹ 小學語文《做什麼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案

《做什麼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語氣讀出對話。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認識到做對他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他人。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理解青蛙媽媽說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前說: 你認識哪些小動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二、初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並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三、教同學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讀。 2、 小組討論:想想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 匯報: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4、 分析生字,理解詞語,口頭組詞。 四、 導書寫:師范寫,生描寫、仿寫。 五、 作業:每個生字寫一行。 教學後記:同學能很快地認識這些生字,並熟悉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 青蛙的樣子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身手? 二、 讀課文 1、 范讀第1小節,問:小青蛙會想些什麼? 2、 看動畫,邊看邊想:小青蛙跳到什麼地方問誰去了? (1) 出示對話,指名讀,評議。 (2) 分角色朗讀,想想怎麼讀好它們的對話? 3、 自讀課文3——4小節。 想:小青蛙又去問誰了?他人又是怎樣說的確良? 4、 看動畫片,反饋交流:互相練讀,指名讀,評議,再讀,分角色朗讀。 5、 小青蛙還會問誰?它們又會說些什麼?(自讀第五小節) 6、 指名讀媽媽與小青蛙的對話。 問:你明白媽媽的話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 齊讀課文。問: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現在知道做什麼事最快樂了嗎? 四、 課後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課文。 2、 你認為你做什麼事最快樂? 18 什麼事情最快樂 小青蛙(圖) 板書:啄木鳥(圖)捉蟲 水牛(圖)耕地 蜜蜂(圖)采蜜 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會覺最快樂。 教學後記:同學知道做協助他人的事才會最快樂!

⑺ 小學語文是課本知識和閱讀哪個重要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⑻ 求教小學語文老師

你好,你所應聘的應該是一個補習學校吧。那麼是否要詳細教案就咨詢學校吧。
小學語文一年級訓練說話寫話,二年級初步學寫日記,三年級初步學寫作文。因此,現在作文對孩子們來說還是個新事物。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這個年齡特徵。
對於教學內容安排,要新鮮,充滿童趣,能很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我當媽媽的小幫手》、《某某同學的趣事》。
確立主題後,要考慮採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拓展興趣。現今很多地方都搞「快樂作文」,方法是先做快樂有趣的活動,再讓學生討論討論,最後寫作文。
教學中的注意事項:什麼都別想,只要想著:我是孩子們的朋友,我要讓這些小朋友們都快樂。能做到這點就進入了角色。上課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應,及時調節自己。如:說話的聲音大小,語速的快慢,情緒的張弛等等。
教學時間2個小時,肯定有課間休息。注意休息時,與學生們拉拉家常,讓學生們幫你支支招,有時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0個學生,在開展活動和交流時,要合理分組。可以就某一問題興趣一致的同學一組,也可以就幾個顏色分成陣營。一般4-6名學生分成一組比較恰當。
在教學時間安排上,1、開頭3-5分鍾,與學生見面,說故事等拉近與學生距離,同時引出今天上課的主題,或引出要開展的活動。2、5-20分鍾,開展主題活動,動手操作、角色扮演、游戲等等形式都可以。3、20-40分鍾,交流所見所聞所想。先在小組里,後推選優秀班級交流。對於同學們有爭議的地方,不妨快節奏地重新活動。4、40-80分鍾,學生作文,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拓展作文思路,指正不良習慣等(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字和句子寫錯了,不要急著去擦,可以用修改符號圈畫)。5、80-120分鍾,作文評講。先在小組內互評,鼓勵學生自己朗讀自己的作文,其他學生認真聽,評講出寫得好的地方,(不如意的地方肯定很多,才三年級嘛,所以我們就挑好的說。)小組評完後,推薦優秀的班級內朗讀,大家共同欣賞。最後,出示普通作文一篇,老師給學生們演示怎樣修改作文。(說話通順,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好作文。一句一句讀,一個意思說完了,就是一段。幾個意思就組成了作文,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這就是作文的脈絡。作文中最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就是中心。一個句子普通說法大家都知道,我們能用其他東西打個比方嗎?能把它當作人來說嗎?體會下換個說法有什麼好處?這就是修辭。對於作文中的錯別字和錯誤的標點符號,我們可以先忽視,在學生朗讀時,注意他體會意思,思考該是什麼字,該停頓嗎?慢慢孩子會理解就不會錯了。)
在作文評講中,注意應該錦上添花,賞識學生好的思路,好的詞語句子,好的修辭,好的想像聯想等等。只要是比較好的,都予以肯定,讓學生對作文不至於畏懼。此外,教師要在好的基礎上,說出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還可以進步得更好,引起求知慾。
總之,三年級作文,就是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只要孩子們喜歡寫作文了,你就成功了。
祝你好運,早上匆忙打字,思路不夠清晰,先將就著吧。我要去上課了。

⑼ 小學語文教材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角色扮演小學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