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㈡ 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注意哪些
第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多設計閱讀比賽,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教專學,只單純地屬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積淀,最後只是一場空。
第二,注意古詩文的背誦。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不能因為學英語而丟了。古詩文的背誦,就是要簡單的素讀,可以不理解意思,對孩子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我的學生 陋室銘 愛蓮說 雜說 觀滄海 滿江紅 。。。背得朗朗上口 而且大氣磅礴 要說的太多了 ,總之,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數,要把眼光放遠,語文教好是要下心思琢磨的。
㈢ 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鞏固小學語文知識,我是個小學語文老師
1.巧設情境,營造快樂氛圍,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學。新課程還呼喚有情趣的語文教學。教育心理學也指出:兒童主要是以形狀、色彩、聲音、感覺進行思維的。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或「生字夥伴」等等,孩子喜歡的名詞,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化成了交朋友或是打招呼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比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比尾巴》這一課時,我就把生字做成一個個小動物卡片,上面寫上生字,孩子們很高興,很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是很自覺,自主的學完這課生字。課後我隨便抽查,竟發現12個生字一節課有90%的同學全記住了,還有幾個同學最少記住了9個。通過這一事例,我更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童心的釋放,培養樂學的美好願望。
2.巧用游戲,體驗快樂情感
卡羅琳這樣說道:「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孩子雖說他們的記憶有時是無意識的,但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有時的無意識卻能終生難忘,關鍵要看引導者如何來領路了。
記得在二年級上學期剛開學時,我班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了,男生女生口袋裡裝的都是紙卡,下課就模仿著大人的模樣玩起「紙牌游戲」來了,我一看這可不好,這不是「賭博」嗎?為此我是想盡辦法,沒收了一次又一次,可總能死灰復燃,孩子們為什麼這么喜歡玩這種游戲呢?後來我乾脆不沒收了,我就開始動起「紙牌」的腦子。一天,一個孩子拿出平時我們學習做的字卡在看,我的嘴角一下子有了笑容,這笑容是久違了的,因為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何不利用孩子們愛玩紙牌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呢?當天下午我就布置孩子們回家自做「紙牌」,有一個條件就是每一張紙牌的背面都必須是一個生字。第二天孩子們都高興的把「紙牌」帶到了學校。我把玩「紙牌」的新游戲規則教給了孩子們,沒想到,孩子們的興趣是那樣的高漲。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新鮮勁又過去了。有了上一次的嘗試,我摸透了孩子們的心理,於是我又有了一種新的想法,孩子們平時老愛吃漢堡包、可樂、薯條這些洋食品。我就利用班級的後牆報,每天請孩子們吃「早餐」。我花心思做了精美的食品卡片貼在了牆報一角,取名為「今天你吃早餐了嗎?」,在每張卡的下面都是一個生字,每天我放學前更換,這樣我把學過的和將要學的生字按計劃地讓孩子們吃「早餐」,每天早上到校進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吃老師給他們准備的「早餐」。沒想到,孩子們還真的非常認真地每天堅持地吃著早餐。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大大提高了。在不知不覺的游戲中,讓孩子們體驗著快樂的學習生活。
3.教學形式的轉變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使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准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麼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接龍」等游戲進行。改變學習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正如陶行知說的那樣「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叫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是啊,教就是為了不教。只有轉變了我們的教學形式,識字教學,乃至教學生涯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4.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於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樹、村、楊」,「打、抱、扔」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後分析並要求學生區分「木」旁和「扌」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木」旁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義,「扌」旁表示與「手」或「動作」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的掌握帶有「木」旁和「扌」旁的漢字了。在很多的識字教學中,歸類識字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教給孩子去歸類遇到同類字他自己就會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了。比如在第四冊《筍芽兒》一課教學時,學生很快就能將「口」旁,「扌」旁和「氵」旁的字放在一起,加快了記憶。因此,教給孩子識字方法是識字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
5.啟迪創新思維,體驗成功快樂
教師的最大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楊再隋這樣說過:「尊重學生,發展個性;關愛學生,理解寬容;相信學生,誘發潛能,激發創新。」我對這深信不疑。記得我在給孩子們區別「睛、晴、情、清、請」時,孩子們沒等我說完都忙舉手發表自己的區別方法。一個孩子說:「老師,你看,有目才是眼睛的『睛』。有太陽才會有『天晴』,心高興了是真『隋』,有水才會『清』澈,會講話,就能『請』人幫忙。」聽完我的兩個巴掌不由自主地和孩子們一起拍了起來,理解得多到位這出呼了我的預料。後來在這個孩子的帶動下還有編故事把這幾個字都用進去的。在老師和同學的贊美聲中,孩子們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純真無邪。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苞欲放在漢字中的童趣,那麼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他們將會插上理想的翅膀越飛越高。
回答人的補充 2011-03-03 14:17 近日,聽了好多節低年級語文課,發現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粉碎」漢字,識記字形復雜化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對字形的遺忘率高於對音、義的遺忘率。識字教學中,老師們為突出字形教學的難點,注重識字方法的研究。課堂上,他們極力溝通字形與事物之間的聯系,增強意義識記的成份;注重引導學生發現生字與熟字之間的聯系,以減輕學生機械記憶字形的負擔。在這種講究方法,追求高效的識字教學中,時常會出現將漢字分析得零零碎碎,聯系得雲里霧里的現象。以致事與願違,將識記字形人為地復雜化。
案例一:
師:今天我們迎來了一位新朋友「士」,誰能用自己的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生:「十」字加一短「一」。
生:「王」字去掉一橫。
生:與「土」字相似,但下面的「一」要短。
生:「二」加一豎。
生:我覺得它像一個小飛機的形狀就記住了。
生:我覺得它像墓碑上的十字架。
師:好,同學們不但說出了許多熟字,還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表揚你們。
案例二:
師:小朋友,怎樣記住「菜」字?
生:菜,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是采字,合起來是「菜」字。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草字頭,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識字教學不只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遵循漢字構字的規律。不能隨心所欲地對字形進行想像、肢解甚至「粉碎」。又如有人把「溫」分成三部分,「氵」「曰」「皿」,並將「溫」望文生義成「太陽照在器皿里,使水變溫」。這不符結構規律,這種編造會擾亂漢字構形的系統性。漢字,除了一部分筆畫簡單的獨體字外,大部分漢字可以分解成兩個或幾個小部分,這些小部分被統稱為部件。漢字數量雖多,但組成這么多漢字的部件卻是有限的。對於每個具體漢字來說,記住了它所用的部件和部件的組合關系,也就記住了這個漢字。所以,識字教學中,我們有「部件」的概念和意識。
如二年級生字「鼻」,這是一個易錯的字。教學這個字,老師引著學生分析出這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並要求學生注意「最下面的撇和豎不能出頭」。如此教學,「鼻」字顯得零碎。
「鼻」是上下結構,上面是「自」,下面是「畀」(「畀」加上病之頭,就是麻痹大意的「痹」)。它是形聲字,上面的「自」(「自」是「鼻」的初文)表義,下面的「畀」表音。 「自」,怎麼會跟「鼻」子有關呢?聯系生活,與嬰幼兒建立「你我」關系的時候,成人常常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孩子:「我是誰呀?」孩子也會指著大人的鼻子說:「你是爸爸。」另外,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憤怒到極點,通常會指著他的鼻子罵。《說文解字》當中解釋,「自」的本義是鼻,只是在古書里,找不出一個當鼻子講的「自」來。後來,通過甲骨文的研究,專家發現甲骨文卜辭里有「疾自」之語,意思是鼻子有病了。如果,圍繞這些,加強對字理的講解,滲透漢字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學生會學得輕松扎實些。這從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文字學、文化學知識方面有所儲備。
二、機械重復,鞏固訓練單一化
聽課時,翻看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書。發現每學完生字,小朋友們總要抄寫好多相關的詞語。且不論學生能不能理解、接受這些詞。光語文書上那方寸空白,密密麻麻地簇擁著一堆沒有稜角的字,就會讓人心痛。再看學生作業本,為讓學生「能按筆順規則正確書寫漢字」,一名一年級小朋友,竟要用十六個田字格將生字「嘴」的筆順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個注意力正在發展提高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項頗為艱巨的工程。
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應該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不要求寫的字決不能讓學生依樣畫葫蘆。抄寫過多,容易讓學生形成不良的書寫姿勢與運筆方法,以致學生厭惡識字寫字,讓《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落空。
識字教學不能靠單一的反復抄寫來鞏固,應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將識字與閱讀,識字與寫話,識字與游戲聯系起來。如,有教師在實踐中自編了一個游戲活動,名之謂「背寫猜字活動」。這種活動簡單易行,具體操作是:學生甲用食指在學生乙的背上寫字,然後讓學生乙猜是什麼字,甲、乙學生交替進行,誰猜中的多,誰就是勝者。這個活動不局限於兩個人玩,也可以在兩個小組間進行①。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甲用食指在學生乙的背上寫,是書空練習;學生乙憑借觸覺,感知學生甲的手指運動,然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學生甲寫的是何字,這是一種心理練習寫字的活動。這種游戲帶有比賽性質,學生樂於參與。
三、面面俱到,寫字指導「精細」化
寫字教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教什麼」的問題。課文生字表中的字,不是教學的內容,至多算作「原料」或「有待加工的粗糙的內容」。寫字教學是否有效,有賴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與優化。
實際教學中,大多老師並不知道教什麼,而是「什麼都教」。
如,「杏」花的「杏」,老師教「書寫順序——要先上後下」;強調「撇捺舒展」,並用上了優美的比喻——撇、捺「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鳥的翅膀」,補充基本筆畫的書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撇「帶尖」捺有「腳」。
這種百無一漏的寫字指導,「精細」至極,淹沒了教學理應強化的書寫要領。教師洋洋灑灑,學生不得要領,反倒貼了自己寶貴的練習時間。要知道,寫字屬於動作技能領域的學習,技能主要通過練習形成的。
奧斯貝爾說:「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學心理學歸結為一句話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兒童已經知道了什麼。」面面俱到的講解,實則是教師將學生當「0」看待,忽略學生已有的寫字經驗與技能。難道學「木」字的時候,老師不講「撇捺舒展」?難道「先上後下」,學生會寫成「先下後上」?
教學,應有所教,有所不教,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這個字應該教什麼?我以為這個「木」與「口」組合成的「杏」,「木」與「口」都發生了變化,不同於常態的「木」與「口」,字形都扁了。其中哪一筆畫最能表現這種變化,無疑,「木」字的中豎要寫得短些。這些內容,教的是部件組合之後的一種變形,一種具有規律性的變形。
因此,寫字教學中,教師不應在學生習字的園子里精耕細作,應「精講要點」,給予他們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自己細細耕作,形成書寫技能。
四、追求完美,習字過程「理想」化
每次練字,學生總習慣性地左手握橡皮,右手拿鉛筆,好像他們一落筆,就是准備出「錯」的。再翻看《學生習字冊》,發現好些學生的習字冊被橡皮擦得皺巴巴的,田字格留有反復書寫的鉛筆印痕。一詢問,才知是教師要求學生將書寫不工整的字擦掉,重新書寫的。如此嚴格的要求,折射出教師謹嚴的工作態度。但從學生習字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缺乏科學「習」字的意識。
㈣ 小學語文教師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小學生問老師你結婚沒有,我喜歡你。
㈤ 有關小學語文教師招聘的幾個問題
1、是講課,不要太緊張,放鬆些
2、自己提前准備
3、不要吧
4、不要太過緊張就行,否則難辦了···
㈥ 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鞏固小學語文知識,我是個小學語文老師
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准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干什麼就干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松、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准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系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復習環節 復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准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復習。若復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復習,或復習功夫不深。 1.復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復習後進行,也可邊復習邊練習。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復習效果。 (1)及時復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復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復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導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說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系?通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復復習。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就不會消退。 (4)復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通過一課、一節、一章的復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復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復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復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復習時,翻閱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信息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子思考。通過思考、准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盡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了,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范化,格式明了,表達准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煉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復習時補缺。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2.老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系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 4.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復習。 5.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有: 1.思想不易開小差,因上課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2.記筆記要手、眼、耳、腦並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提高學
㈦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自我提升
小學語文來教師要加強專業學習,不斷源夯實語文教學基本功,形成系統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專業知識,打好專業基礎;同時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知識,掌握語文教學領域的學術動態,以便及時更新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通過專業學習,為進行教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的學科性質要求教師在知識結構上更加具有多層復合性,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廣博的知識素養。教師要通過學習,廣泛涉獵,吸收各學科精華,形成以專業學科知識為核心,與其他學科知識關聯整合、縱橫交織的知識結構。只有具有廣博的學識和開闊的眼界,才能做到高屋建瓴,靈活駕馭語文課堂。
㈧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競爭將無處不在,不管是科技知識還是人文知識,都離不開語文修養和語文水平。可以肯定,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師僅僅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了,學生們需要的是一條源源不斷的長江!那麼,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養呢?
我認為,小學教師除了具備教師都應具備的思想和心理素質以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素養:
一、全面的文化知識
知識是師生心靈交匯的載體,也是聯系師生精神世界的紐帶。語文教師雖不要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不能不了解,近現代文學史不能不通曉。一個優秀的教師正是憑借自己的豐富知識來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個知識貧乏膚淺的教師,不僅無法勝任日常的教學工作,更難以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如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瓢水」、「一桶水」、「一池水」,而且是源頭「活水」。也就是說,教師知識的廣度、深度和更新速度都要大大超過學生,那麼知識從哪裡來?那就是從閱讀中來。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參考,更重要的是博覽群書。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而心中的陽光來自知識的積累,來自先賢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書籍。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以陶冶情操。讀史使人睿智,讀美學使人高尚,讀哲學使人深刻,讀自然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必須的生命方式。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教師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的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不是這樣,這可能與自身的成 長有關。小學生雖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問題多,他們什麼都問,什麼都敢問,一個教師總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學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師的職責。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一個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這也是我們說的繼續教育。
二、 精美流暢的語言
結合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知識的形式,更多來自於語言表達,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灌溉與滋養。身為語文老師,應當把每一節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修煉的課堂,將課堂上的每一處的講解語、小結語、提示語都做精心地准備,將每一篇課文都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反復品讀其中的滋味,熟讀甚至成誦。語文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做到「低吟而體其味,誦讀而達其情」,真切動情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本表達的特色,讀出文本的價值。教師加強文學修養,除了要懂得語言的奧妙,能夠欣賞語言,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讓自己的語言具有文學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語文教師一旦有了文學的味道,情感與語言應該是豐沛富饒的土地,是充滿引力與誘惑的「吸鐵石」,是花樣層出不窮、永遠令人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魔盒。教師充分表露自己通過解讀文本所感受到的驚訝、贊嘆、失望、傷心、憤怒等情感,並通過自己情感的表達,不斷地給所教的知識加溫,激發渲染課堂氣氛,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揚起學生思維的風帆,啟迪學生的智慧,震撼學生的心靈,這樣學生就會情動而辭發,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與教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語文教學就能夠水到渠成,意到情至。例如,在這次素養大賽中,武陵區的一位老師在教學《秦兵馬俑》時,用一連串引讀「讓我們一起去走進(秦兵馬俑),欣賞(秦兵馬俑),贊揚(秦兵馬俑)」導入,即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又渲染了課堂氣氛。。俗話說:「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小學生正處於發育時期,他們有極大模仿傾向。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非常的重要。當代一些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口語表達技巧,他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語言運用的規律,努力追求語言的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風格。可以說,他們教學上的成功,在極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對語言的運用。所以,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技巧。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教法對他是很重要的,因為無論他的其他素質如何,要把知識、學法傳授給學生,說到底,最終還得通過他的教法來體現。一個優秀的教師,他的優秀的教法也應該是優秀的學法。只有將教法轉為學法,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衡量一個教師的素質如何,教法是很重要的一個標准。
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首先要能獨立理解教材和處理教材。它是小學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教學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 「 正確 」 ,就是要講求科學性,字詞句章,聽說讀寫,知人論世,均不發生差錯。其次是 「 深入 」 ,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只淺層次地弄清文章寫了什麼,還要深層次地進而清楚文章是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應該引導學生學什麼等問題。在正確深入地理解單篇課文的基礎上,還要正確深入地理解單元課文的量、序、度。即單元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全冊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處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 「 合理 」 ,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課時切割的合理,一節課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 「 巧妙 」 ,教學突破口選擇得巧妙,小高潮設計得巧妙,啟發引導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課堂教學結構的新意,聽說讀寫能力組合訓練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是備課的兩項基木任務,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培養和提高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語文課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風格。
其次要有設計教學和管理教學的能力。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型的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師、學生、教材等多種因素。組織與管理教學是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手段。要優化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的素質條件,精心設計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強化設計意識,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千方百計帶著學生走向教材,使學生越學越聰明。組織與管理教學就是把安排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使教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地駕馭調節課堂和駕馭調節學生的能力。一個好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學習、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四、靈敏的思維能力
一個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光有全面的知識、流暢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比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開讀書,而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麼教師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問題還要優化問題,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再如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不僅要注意傾聽,同時要迅速的分析學生的語言,要敏捷的判斷出學生發言的價值所在,然後是有針對的點撥或概括。有的教師,不能機敏的反應學生的問題,學生發言就點頭,說什麼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學生自己評價,教師是十足的指揮官。我覺得這樣的教師不是非得要那樣做,而是自己的思維節奏跟不上,也就是說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
21世紀的挑戰,是一代人素質和智慧的較量,是一個民族所包容的人文精神的較量。作為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養,在學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也才能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所以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自己的閱讀積累,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
㈨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學科怎麼復習
雖然說你是小學語文學科
但是你還想需要考招考公告要求的
看公告是考什麼內容的
比如要不要考學科的知識、還是考教綜、公共基礎知識
根據招聘公告進行復習
㈩ 小學語文老師都有哪些教學方法
1、閱讀技能需要教導小學生的,所以你作為老師一定要提前把要上課專的文章通讀了解,才能更好屬的更透徹的解釋給學生聽。 2、說話技能因為是小學的而且是語文老師,所以說話很重要,在很多人的小學時代語文老師都是一個天使的形象,而保持就需要做到:說話輕柔,有耐心,可以一句句的說明學生不懂的問題。還有就是對待家長,也一定要耐心在耐心 3、書面表達能力一定要有好的書面表達能力,因為小學是基礎,基礎打好了什麼都會很容易的,所以在給學生布置寫作或者閱讀理解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說明每個地方的不懂的問題,在修改學生作業的時候也要把每一個錯的點都寫清楚寫明白。 4、設計和組織教學的能力在每次上課前一定要做好該課程如何講解的教案,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到方法,不能只是死學,課堂氣氛也很重要,所謂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