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內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容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Ⅱ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兩首》這篇課文怎麼講解的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語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之一《草》教材分析: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會認 7個生字,著重理解「離離、枯、榮、盡」這些字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到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的情感。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感,品味詩句蘊藏的意境。教學用具: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PPT 教學課件《草》課時劃分: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春天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需要我們留心觀察,才會發現它的蹤跡。細心的你在春天裡還發現了什麼新變化?(學生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方面來說。)2、我國古代有很多詩人也非常喜歡春天,描寫了很多有關春天的優美詩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看看在古代詩人的眼裡,春天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齊讀課題。二、檢查預習,學習字詞1.出示生詞。
中國現代教育網 www.30e.com 全國最大教師交流平台枯 榮 宿 新 市 徐 公 店 籬 落 疏 疏 未 成 陰①同桌倆查讀,相互訂正。②大組反饋:字音有沒有讀錯的。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字音進行糾正。注意翹舌音:榮、疏,平舌音:宿④多種形式指讀,加強記憶。2.檢查生字。(枯 榮 宿 徐 籬 疏 未)①同學們打開書第 7頁,同桌倆查讀生字條里的生字。讀對的打「√」,讀錯的圈出來。 ②大組反饋:有讀錯的同桌說一說,他哪個字不會。③針對學生不會的字,同學們一起想出好的記字方法,讓他記住。(記字方法可用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組詞、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3.換語境識記生字。課件出示:乾枯 光榮 住宿 徐徐開動 籬笆 ba 疏忽 未來)①生自己練讀 ②指讀 ③齊讀三、朗讀感悟,品味入境(一)知詩人1、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草》,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的。對於白居易,你都有哪些了解,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對於學生不必要求過高,只要知道白居易是哪個朝代的,還寫過哪些詩就可以。)2、教師補充說明寫作背景,這首詩是白居易十六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寫的,原來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今天咱們學的《草》是詩的前半部分。(二)讀詩文1.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准字音。2.指讀,糾正字音。3.齊讀。4.再指讀,讀出古詩的節奏。離離| 原上︱草,一歲| 一枯︱榮。野火| 燒︱不盡,春風| 吹︱又生。5.男生、女生分別齊讀,看誰讀出了節奏美。6.齊讀,注意讀出節奏來。(三)明詩意,入詩境1.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你都讀明白了什麼?2.小組交流。一共四句,四人組每人一句,交流中哪個同學不會,組內其他的同學要幫一幫,如果都不會,做一個標記,大組一起研究。3.大組反饋:在交流中有哪些字詞還不懂?(估計學生對「離離、枯、榮、盡」這些字詞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點撥。 )4.理解詞語,朗讀感悟。⑴理解「離離」。① 課文寫的是哪裡的草?你從詩中哪個詞知道的?② 草原上的草長得怎麼樣?(引導學生看圖)(又高又密,非常茂盛)
中國現代教育網 www.30e.com 全國最大教師交流平台③詩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野草茂盛的樣子?(離離),對,你現在明白「離離」是什麼意思了嗎?(就是「非常茂盛」的意思。) ③引導學生看圖說一說這句詩是什麼意思。(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④指導感情朗讀。「草長得這么茂盛,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讓學生自己練習讀,指讀。⑤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如:「怎樣突出草茂盛的樣子」?可以把「離離」拖長音重讀。⑥還要強調個性化朗讀。教師可啟發學生:「你還想怎樣讀?」(還可以把 「原」拖長音,整句話速度放慢,讀出草原遼闊、草茂盛的樣子。)⑵理解 「枯、榮」的字義。①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長情況一樣嗎?先來看春天的草。(課件出示:春、夏、秋、冬的草圖)② 看圖後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長情況。③看了圖片,我們知道,野草長得最茂盛的是哪一個季節?在哪一個季節野草會枯萎呢?④想一想,「枯、榮」分別應填在哪幅圖下?那說一說「枯」和 「榮」是什麼意思呢?⑤現在,誰來說一說「一歲一枯榮」是什麼意思?⑥指導這句朗讀,要突出「枯」和「榮」。⑶ 理解「盡」的意思。①誰知道「盡」是什麼意思?(學生不知道,可以讓學生查查字典)②白居易為什麼說「野火燒不盡呢?」③出示一幅「火燒圖」。讓學生看圖解疑。(野火燒去了野草的莖和葉,埋在泥土裡的根是燒不掉的。)④由於草根沒有燒掉,所以春風一吹,草會怎樣呢?引導學生說出後兩句詩的意思。⑤指導這兩句朗讀,小草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啊!同學們,能把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讀。⑤針對學生讀的情況作朗讀的指導,第三句語調稍揚,突出野火的無情和小草的頑強。第四句「生」重讀,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⑥經典詩句,吟中入境。A.同學們,野火這么無情,把野草的葉子都燒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又齊刷刷地長出來了。你覺得小草怎麼樣?(小草雖小,可它的生命力是那麼頑強。)B.朗讀入境:小草這么頑強,讓人怎麼能不敬佩?讓我們用高昂的、敬佩的語氣來讀,引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看圖入境。(師指圖創設意境) 小草就這樣生生不息,一年又一年展示出它頑強的生命力。所以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齊讀)D.想像畫面入詩境。你們感受到小草蓬勃生長的樣子了嗎?讓我們再讀,一邊讀一邊想像剛才的畫面,好嗎?4.悟詩情⑴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你們喜歡小草嗎?為什麼?把你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好嗎?⑵帶著動作表演讀:加上動作把自己的喜歡之情感情表達出來。
Ⅲ 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他雙手交叉著,過了一會兒,他說:「同學們,看好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回了。」他猛一答拉,兩個橡皮筋開了。我們問老王怎摸弄,他故意賣關子,說:「等會兒我再教你們變這個神奇的魔術。」第二個魔術是橡皮筋咬斷復原。只見老王張嘴一咬「砰」的一聲橡皮筋斷了,但他的手一動一動的居然把橡皮筋還原了。起先,我以為他准早備了另一個橡皮筋,但很快就又覺得不對。因為他地上沒有橡皮筋,而且他的手裡還是只有一個橡皮筋。我們又問老王,但老王又故弄玄虛,讓我們等到下課。真是天公作美,老王的話音剛落,就打下課鈴了。
Ⅳ 小學生二年級上冊語文25課古詩兩首都各自表達了什麼感受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古詩兩首:回鄉偶書、贈汪倫》
回鄉偶書是久客異鄉、緬懷版故里的感懷詩。權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李白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Ⅳ 教學古詩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像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於理解,部分學生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二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學生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創造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後的再創造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產生分歧的理解。他們是辯論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辯論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學生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一首詩中「出」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學生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像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學生邊理解邊想像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學生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及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蘇軾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後,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麼」,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插圖的運用,為重難點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自學能力。
2.質疑環節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現」的意思,為什麼這里不用「像」為什麼「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張老師並不急於解答這些問題,而轉向全班學生:「誰幫他解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麼想」很巧妙地把「球」又傳給了學生。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於《飲湖上初晴後雨》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宣布:「對於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這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像,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准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天門山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准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系詩句說准觀察點後,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准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採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後作業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