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擔當著特有的任務: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閱讀訓練中,學生的知識得到增長,認識得到提高,思維獲得發展,情操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得到培養。然而,在農村小學,這種完美閱讀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學生對於課內閱讀掌握還可以,但課外的閱讀訓練學生表現出無從下手、分析能力低下的現象。面對每一次閱讀訓練,我們班失分率相當高。因此,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分析能力是目前農村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否則會成為學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閱讀障礙。 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閱讀實踐都很重要。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實踐為基礎,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應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學會閱讀。教師要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範、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麼,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麼方法來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示範和示例的教學去示法。第三,要在啟發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採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把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
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成斷連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閱讀和寫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讀是寫的基礎,寫能促進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二者的訓練都是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是很有必要的。
1、品味教材魅力,激發寫作興趣
編者為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篇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的課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導學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發現優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動人,故產生創作的沖動和興趣。如《桂林山水》這課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桂林秀麗的景色,那如詩如畫,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來源於作者筆下的優美文字嗎?我們是否也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們對優美詞句深刻體會和產生美感享受的一剎那,一定有人會怦然心動、躍躍欲試,寫作沖動和熱情會油然而生吧!
2、豐富語言積累,成竹在胸
有人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釋放;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是啊,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指導摘錄優美的詞、句、段,要求學生配備一本摘錄本,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詞句是文章的磚瓦,長期積累,久而久之,詞彙豐富了,寫文章就下筆有神了。如《鄉村的傍晚》把傍晚的景色寫得非常生動,我讓學生朗讀、背誦、默寫並摘錄相關的語句,學生在讀寫中受到啟發,明白要抓住景色去寫晚霞和小河,還可展開想像,利用打比方等多種修辭手法去描寫。在學會了寫傍晚景色的同時還積累了余輝、湛藍等生動詞語。課後我叫學生以傍晚為題寫了一段話,發現他們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和修辭方法,而且還寫得較為生動,不至於提起筆來沒寫的。
3、抓住契機,多練筆
閱讀教學中會有很多好的練筆機會,我們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抓住契機,指導作文,讓學生想寫,會寫。很多文章都根據課文特點安排了小練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小練筆,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些機會,還可以適當安排寫一些讀後感,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寫作方法
課標明確指出,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要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在作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所以,我們要抓住課文閱讀這個契機,把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滲透其中。
(1)、仿修辭手法
(2)、仿結構
a、連續結構段指段中的幾層意思是按照先後順序一層接著一層寫的,這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結構段,在寫作中經常用到。《盧溝橋》、《撈鐵牛》等課文中都有典型的連續結構段,在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況下,可安排仿寫訓練,如緊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洗手帕》、《大掃除》、為題寫一段話,要求學生先想好這段話要寫的內容,接著安排好順序,明確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哪層要寫具體,寫好還要檢查,每一層次意思前後是否連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b、並列結構段是指一段話將事物分成幾個方面來寫。《廬山的雲霧》二、三自然段之間就是這種構段方式,它從個不同方面寫了廬山的美景。使學生懂得同時介紹事物幾個方面的時候,可採用並列結構段。可指導學生練習寫《校園一角》片斷,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深對這種結構段的認識。
(3)、總分結構是由總述和分述兩層構成。《蜜蜂》描寫蜜蜂辨別方向時採用了這種總分結構,先總寫出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的特點,然後從做實驗來具體寫出蜜蜂具有一種無法解釋的本領。指導學生仿寫時,教師可出示總述部分,讓學生圍繞總起句,寫分述部分。例:①我家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花貓。②課間十分鍾真是熱鬧非凡。
3、仿詳略小學高年級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對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用這些方法既鞏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功,也為以後進一步學好語文,提高讀寫能力,奠定了扎實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語文課堂的結構
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建立一種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以思維訓練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
1.提示、設問。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事先要做一點提示,或明確學習目的,或介紹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況,或提出自學的要求,或教給自學的方法等,幫助學生自學,把學生引上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自學,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緊扣文章的思路,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課堂上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
2.閱讀、思考。在做了簡短的提示和提出思考題後,就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尋求答案。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
3.討論、切磋。學生帶著問題讀了文章以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相互切磋,讓學生把思維的結果用准確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4.歸納、總結。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對自學所得進行歸納、總結、深化、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邊討論邊歸納,師生共同活動,使學生的認識系統化。
5.練讀、練習。學生讀懂了課文,弄清了問題,設計鞏固、提高的練習,進一步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動形象,深入領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其方法是多樣的。根據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各種閱讀類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Ⅱ 小學語文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語文味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家普遍認識到,建構明確、合理的語文教學內容是當前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性仍然是個問題——即使面對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師那裡,「教什麼」仍然存在很大差異。正如王崧舟所說,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那麼,什麼是「語文本體」?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換言之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將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理解作為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更不應該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過程。閱讀教學的重心應該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或語文方法,就是要有「語文味」,語文的本體論使人們關注到語言的學習是語文的根本屬性。語文教學應該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語言教學上來。而語言教學就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上。
一、「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
葉聖陶先生說:「至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的訓練。」呂淑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通過閱讀(包括有聲的閱讀)培養語感是可行的途徑之一。
語感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形象感。
1.比較品味,培養分寸感。
分寸感是對語言運用的准確性的感受和把握。語感是在長期的讀寫實踐中,在對語言不斷地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中逐漸積累的。因此教學時,我們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字、詞、句或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比較、揣摩,細細品味,掌握其內在含義,體會作者在用詞上的獨具匠心,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分寸感。第一小學王語執教的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朗讀體會句子「春天到了,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時,教師是這樣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感受用詞的。師:句子中為什麼用「抽出」呢?用「長出」不行么?甲生:我覺得樹木發芽的速度特別、特別快。乙生:我覺得樹木是迫不及待得長出來了的。師: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生朗讀。師:還不夠快,能再快一點嗎? 讀出樹木發芽的迫不及待。在這里,教師在理解重點詞「抽出」後,通過朗讀指導學生感受「抽出」與「長出」的不同,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語言的表達效果,學生在「品味」活動中感受了語言運用的准確。再如趙英老師教授的四年級《自然之道》一課時出示句子:「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將「探出」與「伸出」進行的比較,都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比推敲,加深體驗,通過對比使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
2.正確流利,培養暢達感。
暢達感主要是對語流的感受。它包含對語句通順以至暢達的感受,句與句之間上下銜接、句式搭配、語氣呼應等方面的感受。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做到口齒清楚,發音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能按標點符號讀出句間不同的停頓。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正誤感。然後力求學生讀時達到通順流暢,能讀出各種語氣和語調,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暢達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就是暢達感的培養。
3.入情入境,培養情味感。
情味感是指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感受。要想用朗讀培養語感,就必須訓練學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文句的思想內容讀出語句的感情。第一小學王語執教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指導句子「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的朗讀時,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小鹿的喜愛之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感情朗讀指導。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愈發深刻。四十四小學甘樂樂執教三年級《秋天的雨》時,請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選出喜歡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匯報後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尊重了學生的讀書體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學生興致盎然,教學效果好。
4.想像入境,培養形象感。
形象感不僅指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所描繪的「形象」的感受。還主要指對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整體性感受。對語感較強的學生來說,他會把眼前的文字內化為鮮明的形象,並激發豐富的感情,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和深蘊的思想感情。如尚晨老師教授的《和時間賽跑》一課,首先要求學生畫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後進行出示:「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再用一個詞概括出作者的心情,學生找到「憂傷」,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找到後讀一讀。通過學生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那個先是因為失去外祖母而憂傷的男孩形象,進而因為感慨時間里的事物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產生憂傷的那個男孩形象赫然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它是要我們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想像進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藝術氛圍,在腦海里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
「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我們應以這個核心來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即幫助學生變課文中的文字為鮮明、生動、具體的圖像,變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圖景為文質兼佳的文字。重視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
Ⅲ 最新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回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大,廣度答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單元導讀,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解讀教材發現,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每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明了本組的主題--童年。後面的課文、語文園地等都圍繞這一專題來安排。這樣的編排體系,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首先關注導讀的導向,並根據導讀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訓練,而且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導讀的習慣,在每單元學習前花上三、五分鍾讀、議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願望」。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應面帶笑容,和藹親切,愉快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讓學生想讀、樂讀、真讀。如在教學李白詩歌《望廬山瀑布》之時,先放輕音樂,然後用幻燈或信息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壯觀之景,師生在聲、像情之中進入詩的意境,心隨情動,情動與辭發。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其啟蒙而引其趣」,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的堅持,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興趣持久。
三、鼓勵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古人雲:「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以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主動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讀懂文本,讀活文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十九課《最大的書》時,教師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就題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如「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稱為最大的書?」「最大的書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並稍加點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的具體特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大膽放權: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思考,大膽提問;二是創設民主、寬松的閱讀環境,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質疑,深於文本探究。如教《山行》這首詩時,任讓學生閱讀,品味詩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讓學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時有什麼感受,談體會。
四、教會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1、分布閱讀,培養良好讀書習慣。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多元化解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永遠是以問題開始的,鼓勵學生對文本嘗試多角度質疑問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藺相如會不會與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為什麼?(2)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不出勝負?(3)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後,會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
3、發展求異思維,突出創新思維。如教學課文《落花生》時,雖文本朴實無華,但真情實感躍於紙上。讓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花生與做人有什麼聯系?平凡與偉大,怎樣理解?
4、拓展思維空間,激勵想像創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思維。如一問多答,一詞多解。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閱讀,想像「當船長逼兒子跳水時」,會有哪些結果,你對此有什麼感受?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
Ⅳ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個特點
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把握良好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
Ⅵ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提高閱讀技巧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一堂高效的閱讀課,不但能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讓學生獲得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並重。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體驗來談談個人的一點兒淺見。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認真准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准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所謂有了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要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能夠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最終促進學生深化對作品的理解,真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4)精心設計導課。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對教材文字的自主理解、自我體驗、自由感悟,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古人道:「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又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巧妙設問,質疑問難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的質疑問難成為課堂的源頭活水,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活力。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 「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巧妙設問讓學生充分地質疑問難,有利於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以「情」為導,讀悟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以「情」為導,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以「情」為導,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感悟更深,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更有效,結合語言想像的畫面更清晰,課堂學習的質量就更高。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在教學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時,我設計了如下合作細讀、整體感悟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了解九寨溝迷人在什麼地方。接著,四人小組合作展開研討,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各自初讀課文的體會,說說「九寨溝真是迷人的人間仙境」的理由,一起讀讀有關句子或段落,讀後由小組成員簡單評議。最後,全班集體交流、反饋學習成果。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閱讀是寫作之母。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Ⅶ 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
一、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小學語文的時候,學生對於充滿了許多陌生漢字的語文課本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本身閱讀在最初就是一件單調比較無聊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學生在放學之後寧願做數學卷子也不願意寫語文作業的原因。雖然語文的讀讀背背相對來說更加輕松一些。許多學生大都是在課堂上才會認真的去閱讀老師所要求的閱讀任務。在隨著年級的升高之後,學生漸漸的開始了自主閱讀,但是激發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大多都是一些小說,對於學生真正應該吸收的知識內容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相關性。所以對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要具有針對性,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生的專屬閱讀計劃。這便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愛好需求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書籍
閱讀,在這樣的良性引導下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漸漸增大,之後便漸漸的會去閱讀各種不同類別的書籍,而這樣的良性引導對於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個良好的閱讀教學會使得學生在一個高效的課堂教
學中輕松掌握閱讀技巧。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
著一定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在剛剛接觸閱讀的時候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給予學生適當的基礎教學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這只能夠在課堂上才有機會得以實現。但是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目標的不明確性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想要提高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效率,應當首先明確本節課教學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學《閏土》的課程上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這樣在上課一開始讓學生翻到《閏土》,要求學生在5分鍾之內完成閱讀。在時間到了之後隨機提問學生,本文所講訴的大致內容,讓學生講訴在短短5分鍾內所看到的內容,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效率並不能夠達到這么的高效。但是可以在五分鍾到的時候詢問學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如若學生的反應並不是十分的強烈,則再給學生幾分鍾的時候再次閱讀。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逐漸達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快速閱讀的技能。然而在這樣反復的訓練中學生自己會逐漸掌握屬於自己的閱讀技巧,同時再讓學生站起來對自己的閱讀方法進行總結,更能夠進一步的讓學生對自己的技巧領會得更加深刻。隨後對學生的技巧進行補充和總結,這樣在學生經過了深刻思考後的提點往往事半功倍。所以對於學生課堂上的閱讀教學要充滿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使得課堂的閱讀教學保持高效率,同時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