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育英小學一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繪本作業:《小蝌蚪找媽媽》拓展: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誰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裡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裡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著,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
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課文: 小蝌蚪找媽媽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蛙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教案: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3.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 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准備: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2)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 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1)師: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麼?(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2)師: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3)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4)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並讓仔細觀察。(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1)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2)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3)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說了什麼?(學生自己讀) (4)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後腳。 找→鯉魚 (5)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發揮回答) (6)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7)師: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1)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2)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說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5)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著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6)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著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1)教師范讀第四、五自然段。 (2)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說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1)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2)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http://www1.tianyaclub.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607604&PostID=19488868&idWriter=0&Key=0 參考以上網址,謝謝採納。
求採納
『叄』 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 新浪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版的要求.(權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肆』 《小蝌蚪找媽媽》的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社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4課以及2017版二年級上冊第1課的課文,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由陶嵐琴朗讀(部編版的課文錄音朗讀者改為陳亮、梓君、左小群)。曾被改編成同名動畫片。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伍』 小學一年級下冊三十六歲課小蝌蚪找媽媽
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專了小青蛙,並屬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陸』 有沒有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
34、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2、 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六個字。
3、 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倡導學生養成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德育目標 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倡導學生養成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准備 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猜謎語,激發興趣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謎語,謎面是: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自由讀課文,請你標畫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3、聽故事錄音,邊聽邊標畫出自然段序號。
4、自由朗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們?
三、再讀課文,了解蝌蚪變為青蛙的過程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麼樣子?
(2)「快活的游來游去」是什麼樣子呢?請你想一想,做這個動作。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這自然段,這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麼?
(2)分組進行討論。
(3)畫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像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試著讀一度。再分角色進行表演。
(4)學生練讀,表演。
(5)匯報後評價。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長後腿
3、仿照以上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有向水指教呢?
板書:烏龜 青蛙
(2)自選學習內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把有關句子畫出來?
4、學生自學後匯報。
5、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小蝌蚪找到烏龜,烏龜告訴它。它的媽媽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小蝌蚪看見大青蛙,找到了媽媽。
6、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青蛙的變化過程。
7、用自己的話說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戴頭飾表演。
10、教師小結:小蝌蚪為了尋找媽媽。不斷的探索,靠著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的去發現,不斷的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長聽
學生猜謎語。
自由讀課文,請你標畫出文中的生字。
聽故事錄音,邊聽邊標畫出自然段序號。
自由朗讀課文
做這個動作
分組進行討論。
畫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像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試著讀一度。再分角色進行表演。
學生練讀,表演。
匯報後評價。
仿照以上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把有關句子畫出來?
學生自學後匯報。
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青蛙的變化過程。
分角色朗讀課文。
戴頭飾表演。
猜謎語,激發興趣
出示生字卡片
放錄音
教師提示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長後腿
板書:烏龜 青蛙
教師評價
教師小結
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寫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檢查復習:
(一)出示詞語自由認讀,忘記了可請教同學。
(二)指名讀詞並給帶點的字交個朋友組成新詞語。
二、教授新課:
(一)學習生字「有」
(1) 教寫「有」
(2) 讀准音。
(3)觀察「有」在田字格的位置。
(4)老師范寫。
(5)學習書空練習,並在書上描紅。
(6)總結學習方法:讀—看—描
(二)用同樣的方法學寫「在」「什」「么」「變」「條」。
二、做作業
教師與學生一起寫《新課堂同步訓練》
再檢查幾個同學。
學生讀生字。
學生認真觀察
讀。
觀察筆畫的位置。
看老師范寫。
書空並在書上描紅。
學生自由學習。
學生自己做。
教師檢查復習。
教寫「有」
老師范寫
總結學習方法:讀—看—描
教師與學生一起寫作業。
拓展思維 課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蟲的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蝌蚪 青蛙
兩條後腿
兩條前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