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一、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二、立足課堂,以「內」養「外」,溫故知新。
三、閱讀訓練要整體感知,明確考點,抓住要點,講究表達,重視創新。
四、作文訓練要強化文體意識,通過一定量的作文練習,寫出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五、關注生活,關注地域文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積累詞語。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2.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快樂教學
保亭縣南林中心小學高海忠2011年
生:有老爺爺。
生:有小孩子。
生:有扛著工具的人。
教師的話剛落音,學生紛紛舉手。有幸站起來的學生模仿的語氣都是維妙維肖,整個課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生:我認為他很孤獨。因為我爸爸媽媽去老遠打工了,我星期天一個人在家裡就覺得很孤獨。
生:我可能會哭。
生:我一定是非常想家,想爸爸媽媽。
生:那我會更想家裡人的。我想回到家裡跟全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年。
這是我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片斷。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但心情並不是歡快的,因為詩中的情感和學生聯想起的個人感受都不是一種愉快的情緒。
列舉這兩個小片斷就是為了說明一點,這就是:快樂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可行的,運用得適當的確能讓孩子輕松愉快地提高學習效率;但快樂教學並不是處處都可以通用的,它受著教學內容等條件的限制。
在課程改革步入理智性反思的今天,人們已經開始對近幾年熱議的理念和盛行的做法進行檢點,以求顯長揭短、揚長避短。於是,人文性與工具性又有了主次之爭,建構主義也有了假說之談;小組合作學習遭遇非議,快樂教學受到質疑。溫儒敏一發表不宜籠統提快樂教育,有的人連不宜籠統都沒有理解,就把有效的快樂教學與不布置作業,甚至連訓練都不敢提的所謂的快樂教育混為一談,主觀地認為學習不會是一件快樂的事,快樂絕對不存在於學習過程中。
出於對客觀的課堂教學事實的尊重,也為了讓人們對快樂教學真正有所認識,這里就不揣淺陋,談一點對快樂教學的理解和了解,一並就教於方家。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快樂教學與刻苦學習的關系。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快樂的解釋是感到幸福或滿意,刻苦的意思是很能吃苦。柳斌認為我們所實施的快樂教育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覺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滿懷信心地進取向上,從而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得到發展。作為一種能讓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幸福和滿足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快樂教學在心理科學中屬於情緒情感的范疇,而刻苦學習是說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不怕苦、能吃苦,依賴的是頑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品質,這在心理學中歸屬於意志的范疇。從邏輯的角度來說,不同范疇中的兩個概念是不構成對立的,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快樂教學和刻苦學習並不是互相矛盾的。既然這兩者之間不構成沖突,那它們是不是可以整合共存呢?我認為,語文快樂教學的關鍵在於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主動正向的心理體驗。學生以明確的學習目的為指向,被趣化的學習內容和活潑的學習方式所吸引,所以即使其學習的行為和態度表現得十分刻苦,但其主觀上的心理感受是快樂的。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以苦為樂、樂此不疲的表現是相同的。由此可見,快樂教學與刻苦學習並不是互相排斥的,是完全可以整合共存的。我們沒有理由以提倡刻苦學習為由而否定快樂教學。
其次,我們來看看快樂教學的歷史淵源。快樂教學的思想源遠流長,擇其要者,在國內,兩千多年前的教育賢哲孔夫子就不僅把樂學作為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而且提倡寓樂於教育者自修與教學的一切活動中,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五百多年前的王陽明也認為快樂是人心之本,兒童的教育要考慮到他們樂嬉遊而憚拘檢的特點,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主張順應兒童性情,培養其樂學的情緒,並在方法上採取誘、導、諷的栽培涵養之方。在國外,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就對快樂教育進行了系統研究;二十世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和諧教育,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研究的暗示教學法,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營造愉快而不緊張的氣氛,使學生通過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協同心理活動,感到學習是一種滿足求知慾的快樂;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根據自己的研究也作出了教學是使得教師與學生都得到快樂的論斷(《大教學論》)。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看,快樂教學是沒有理由被否定的。
再次之,我們來看看我國近些年在快樂教學中的研究。快樂教學的熱研起先是針對由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因學業負擔過重而苦學並導致厭學甚至輟學等一系列具體的教學問題的。在研究中影響較為深遠的有北京一師附小的快樂教育。該校的做法是:從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入手,在激發學生興趣、教學環節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使用,課上練習的設計等方面以設問為突破口,改革課堂結構,讓學生學有所得,抓住課文特點,採用變式教學,讓學生學中有樂,深挖教材,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中,讓學生學有所獲;從發揮學生的優勢學科入手,讓學生喜愛每個學科,學好小學階段的每門學科,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基礎,從發揮教師的特長,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入手,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還有上海第一師范附小的愉快教育。該校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學中實行三多多啟發、多直觀、多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實踐;倡導三鼓勵鼓勵提問、鼓勵辯論、鼓勵創新;建立講、練、評三結合並以練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保證學習任務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減輕了學生課外作業負擔,使他們得以愉快地學習,愉快地成長。另外,無錫師范附屬小學構建的樂學教學模式,太原東華門小學的課堂積極化教學模式,上海楊浦三聯小學的三段五步式主體教學模式,上海閘北和田二小的動樂愛教學模式,陝西蒲城趙米香老師的快樂教學實驗等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北京特級教師趙景瑞通過快樂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課題研究,分析了快樂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特點,探索了實施快樂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設計策略、教學操作策略和教學評價策略,還構建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教法庫和閱讀教學的學法庫。從尊重教育科學的角度來看,快樂教學也是不應該遭到否定的。
最後有必要指出的是,語文快樂教學和其他任何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一樣,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在教學內容方面,對於那些感情基調並不輕松的課文,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歌唱二小放牛郎》、《靜夜思》之類,我們就不適宜採用快樂教學的方法;對於那些需要學生靜靜地默讀以求領悟的內容,快樂教學的課堂教學氣氛也是不適合的。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既不能因為快樂教學遭到質疑就放棄對快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也不能牽強附會非得課課都要採用快樂教學的方法,要以科學務實的態度認真分析語文教材中的快樂因素,研究小學語文快樂教學策略,努力追求快樂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有效落實、高效落實,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3. 如何讓快樂走進小學語文課堂論文
新世紀的前十年在試驗中走過,新的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化,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強調課堂是開放的,能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語文課堂需要師生共同參與,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上能暢所欲言。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對於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們的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其強弱與外界刺激的新奇性與復雜性密切相關,刺激愈復雜愈新奇,則個體的好奇心便愈強。求知慾是一種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究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好奇心、求知慾的產生和培養與環境刺激密切相關。豐富多彩的環境是激發和培養好奇心、求知慾的必要條件,恰恰就是這些好奇心給快樂課堂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課堂真正快樂起來呢?下面,我就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快樂教學打好基礎
小學生從開始上學起就接觸語文這門課程,語文老師如果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將會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抵觸心理,降低對語文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善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減少學生的壓力。比如,引入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真正對課堂知識產生興趣,集中課堂注意力,並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這種教學方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不僅能生動、形象且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教學場景和知識,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過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2 利用游戲,讓課堂快樂起來
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都喜歡玩耍,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使語文內容中識字教學這一重要卻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猜字謎的游戲,為學生設定謎面,讓學生猜漢字。如: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謎底為「雷」等。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收集一些字謎題目,讓他人猜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個課堂活躍了起來。
3 通過教具直觀教學,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快樂
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詞句,通過投影、錄像、掛圖等能使其情緒高漲,在快樂的體驗中學到知識。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可以通過幻燈映出小興安嶺的美景,一邊演示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學生邊觀察教師邊復述,學生彷彿置身於美景之中。這樣學生看到書本上的文字,聯想到幻燈上的美景,進入特定的意境中就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了。在《撈鐵牛》中,我用實物演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重力與浮力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學生從實驗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4 模擬情境,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語文
在小學課本中,涉及很多對話類的課文,故事類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採用模擬情境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鳥的天堂》後,就可以組織學生製作一些鳥類的面具,互相扮演小動物,從而幫助學生深入記憶知識,同時,模擬情境教學法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調動學生的快樂情緒,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5 寓作文教學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快樂中尋找興趣
大部分學生對寫作文特別煩,特別是中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就像豬八戒吃西瓜――無從下口,幾乎是硬逼出來的,這樣寫作文,不但作文質量差,而且學生寫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學生對作文煩的諸多原因中,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素材積累得太少,無內容寫。針對這一點,我經常叫學生寫日記,每次作文時,我都帶學生親手去做,親眼去看,親耳去聽,讓他們置身於大自然,置身於活動中,再請學生談談哪些地方最精彩,哪些地方最值得寫,使學生各抒己見,最後讓學生想想如何表達。在四年級(人教版)第一單元學完後,要求學生寫一篇寫景的作文,好多學生覺得沒話可寫,認為自己又沒有瀏覽過什麼名山大川,有什麼可寫的呢?我憑著自己的觀察和積累,尋找著和學生共有的話題。你們常玩的地方在哪兒?好多學生說在離學校不遠的西大壩。這地方我也常去,正值春天,我順勢帶領他們到西大壩一游,去親眼目睹那裡的美景。在觀察體驗時,他們在我的指導下,個個話夾子都被打開了。在觀賞壩坡外的麥苗時,學生不僅說出了眼前的實景,還加進了自己的想像。有的說:麥浪一浪接著一浪,深的、淺的、明的、暗的,不斷地湧向岸邊。他們一路翻滾著,歡笑著,是那樣的活潑,是那樣的頑皮,是那樣的可愛……就這樣學生暢所欲言,從麥苗到小草,從野花到蝴蝶,從小溪到蝌蚪,從地上到天空,學生的互動表達好不熱鬧。這篇寫景的作文,學生不再為無景可寫而發愁,他們寫的大多是景中有物,文中友情。從而把「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使枯燥無味的作文課變得有聲有色,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體驗快樂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有教育家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一種跛腳的教學,語文教師絕對不能把自己裝在套子里。教師的情緒是學生在課堂上活動氣氛的晴雨表,從教師進教室的那刻開始,學生都在關注你的表情、語氣等,如果教師把不愉快帶進課堂並明顯地流露出來,那麼這節課學生總會小心翼翼地應付,學生帶著這樣的心理參與課堂活動,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嗎?所以老師在課堂中,表情隨意一點,言語風趣一點,學生「放肆」一點,答案「糊塗」一點,當激則激,當喜則喜,當乎則乎,這樣,你就擁有了快樂的語文課堂。當然愉快教學的方法,也不僅限於此。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學生的狀態而定。
總之,一個成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正確的評價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善學、會學、樂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讓快樂課堂常伴你我他。
4. 小學語文"怎麼都快樂"教學課件
教學設想:
本課是全冊最後一個單元,以「快樂」為主題。本課語言生動有趣,結構簡單,重復句式較多,十分易於學生朗讀和識字。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快樂的含義:獨處一人是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
拼音:抄寫音節。拼讀音節。
詞語句:動詞和名詞的詞語搭配。
閱讀:熟讀《大家都快樂》,回答文後問題。
綜合活動:聽故事《好吃的帽子》,能理解主要意思。
教學要點:
⑴認字:15個。滲透性識字。
⑵寫字:7個。筆畫筆順練習。
⑶識字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
第一課時
一、課前熱身,導入新課
(一)A 《伴你成長》P48 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什麼時候快樂。
一個人在家時
和爸爸媽媽出去玩時
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時候
跟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聊天時
和小朋友一起玩時
每天早晨上學時
每天下午放學時
B上課前,同學們玩了什麼?幾個人玩的?
你覺得這個課間過得怎麼樣?
自由發言。
(二)怎樣才快樂?怎樣大家都快樂?
讀課題。
再想一想,課題怎樣讀聽起來更好聽?
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明確目標
(一)教師范讀。學生可以輕聲跟讀。
(二)數一數這篇課文有幾段話,用手勢告訴大家——四段
1.會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誰來試一試?
(在學生讀文中,隨機出示生字)
2.誰來把這四段話連起來讀一讀。
(三)測讀本課的生字字卡,把全班會的放一邊,不太會的貼在黑板上。
(四)出示課文要認識的生字為紅色,指讀生字,學生已經認識的字變回黑色。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
三、自主識字,集體反饋
(一)自學生字:可以自己學,可以和夥伴一起學。
1.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生字;
3.擺字卡,檢查。教師巡視。
(二)匯報:
1.請「小老師」把記字的什麼好辦法介紹給大家。
⑴拼音:diu 丟qiāo悄ɡuǎnɡ廣xiànɡ象
⑵說說記字的辦法:(形聲字;會意字等等)
⑶組詞:靜、棋等
2.請組長領著同學再領著讀一讀這些字。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讀字,小組長出示卡片,其餘學生讀。
3.開火車,看大屏幕。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靜悄悄獨自悄悄話三人成眾賽拔河
踢毽子聽廣播下象棋打乒乓折紙船掰手腕丟手絹
(三)生字我們都認識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熟練!
1.課文讀給同位聽一聽。說說你覺得怎樣最快樂?
2.匯報交流:
⑴一個人,挺快樂;
你做哪些游戲是很快樂?
你一個人在家時干什麼?
怎樣才能讀出你快樂的心情?
練習讀;指名讀;集體評議。
⑵兩個人,真快樂;
⑶三個人,很快樂;
⑷許多人,更快樂。
為什麼大家一起玩時最快樂?
誰來讀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來。
齊讀第四段。
3.原來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你有什麼新玩法?
如:我很喜歡和一起玩,我最喜歡和一起玩。
挺快樂,我真快樂。
我最快樂。
4.練習表演讀:
一人讀第一段,由他邀請同伴一起讀第二段,由此順延,最後全班一起讀第四段。
5.小結:獨處一人是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你想天天快樂,可以每天做一會兒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麼都快樂!
四、練習書寫:
還廣些話眾跳丟
重點指導:眾——品字形結構些——描一描再寫
五、課後小結:
板書:大家都快樂
一個人,挺快樂折紙船踢毽子聽廣播
兩個人,真快樂下象棋打乒乓講故事
三個人,很快樂跳皮筋掰手腕過家家學唱歌
許多人,更快樂丟手絹賽拔河……
第二課時
一、引入:讀兒歌
小紅傘,小花傘,接著天上小雨點。
媽媽下班累又乏,我端杯水送給她。
媽媽,媽媽,您歇會兒,我來幫您干點啥?
——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
二、熟讀課文:
1.表演讀:一人讀第一段,和同伴一起讀第二段,由此順延,最後全班一起讀第四段。
2.舞蹈表演:同一個動作,一人跳,邀請同伴跳……最後大家一起跳。
三、讀詞語,把表示動作的字塗上顏色:
1.自己讀詞語。
2.把表示動作的字塗上顏色:
踢毽子聽廣播掰手腕講故事
喂小狗堆積木跳皮筋吹喇叭
3.說說你會做哪些動作?
四、聽故事《好吃的帽子》。
1.聽第一遍,想想小松鼠的帽子沒了,為什麼還特別快樂?
2.聽第二遍,寫寫小松鼠為什麼快樂。
3.說一說。
4.小結:幫助了別人,不只是為別人解決了困難,而且自己也得到了快樂,所以說是互相幫助。大家在暑假裡試著幫幫別人,看是不是很快了?
五、課外延伸:
一個富有的國王天天過著大吃大喝的生活,還是悶悶不樂,不高興。他決定出王宮親自去尋找快樂的人。國王走到田野,看見一個窮困的農夫在放聲歌唱,就去問他為什麼這樣快樂?農夫說:「我以前也為沒有鞋穿而難過,可是當我遇到一個沒有腿的人,才發現我該活得快樂。」
國王聽了農夫的話,快樂了嗎?
六、課後小結:
板書:
好吃的帽子
踢毽子聽廣播小松鼠鼴鼠奶奶
掰手腕講故事快樂?
喂小狗堆積木幫助了別人+ 自己快樂
跳皮筋吹喇叭
5. 如何讓快樂教育充融於小學語文課堂
課堂氣氛,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各種成員的共同情緒(情感)狀態,它是由班級社會體系中各個成員之間的互動而產生的,洋溢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調與氣息。也就是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的意趣指向,以及在活動中表現的喜、怒、哀、樂、懼等。積極的課堂氣氛表現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正常和諧,學生產生滿意、愉快、羨慕、互諒、互助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而消極的課堂氣氛的基本特徵是主課堂情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脫離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之間不友好,學生產生了不滿意、煩悶、厭惡、恐懼、緊張、焦慮等消極的態度和體驗。而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大量的課堂氣氛介於積極和消極型之間,即課堂教學能正常進行,但是教學效果一般,課堂氣氛沉悶。各種情緒的體驗給課堂教學奠定的基調,或活躍或沉悶,或散漫或嚴謹。只有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積極的課堂氣氛不可能是自然形成,它離不開教師的有效的組織和精心的營造。要吸引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作為教師——課堂的引導者,要具備讓課堂氣氛快樂起來的素質。
一、讓語文課堂幽默起來
在一項最受歡迎教師所具有的素質調查中,概括出好教師的12種素質,其中的一條就是幽默。學生的理由是幽默能帶來快樂,使課堂不單調,課堂氣氛不沉悶。英國學者鮑門曾在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於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 幽默是一種本領,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那麼既然不是天生的,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進行自我培養。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和提高幽默感:
首先,在課堂上機智而敏捷地指出學生的缺點和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和否定。幽默不是油腔滑調,也不是嘲笑或諷刺,只有平等待人,從容不迫,聰明透徹才能幽默。
其次,幽默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它必須建立在豐富知識的基礎上。
再次,要使自己學會幽默,就先要學會雍容大度,不斤斤計較,保持樂觀的心態。只有自己心胸開闊,才能使學生心胸開闊,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種種情趣和快樂。
幽默是調節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是調節課堂氣氛的良方,能出神入化地推動學生的領悟力,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也綻放了快樂。
特級教師錢夢龍一次去外地做示範課。開始,課堂氣氛嚴肅緊張。錢老師走上講台後,微笑著說:「我請大家猜個謎,雖然發了財,夜夜想成才(財),打一人名。」此語一出,就如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中,它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躍了課堂氣氛,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同學們積極思考著,一會兒,一名同學舉手回答:「錢夢龍。」全班隨之報以熱烈的掌聲。學生一下子和錢老師貼近了。學生頓時覺得這是一位風趣幽默的老師,跟這樣的老師學習一定是輕松愉快的樂事。這樣的令人發笑的談話,效果可想而知。課還沒開始,學生就已經興奮異常,躍躍欲試。笑聲填平了師生之間的地位差異,這中富含幽默的交流恰似一座座橋梁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思想感情,使師生間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諧氣氛。
二、讓交流語言生動起來
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教學內容生動有情,學習時需「披文」入情。如果上課時教師的語言沒有「情」,不能隨其悲而悲,隨其喜而喜,隨其感而感,這樣的課就會淡而無味,學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就不能夠達到教學所設定的目標。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會通過自身的課堂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熱情,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思想上的共振,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激盪著每個學生的心弦。這樣的語言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完全是因為它包含著一種激情,一種心靈深處的聲音,是情感和靈魂的流露。它往往能對學生產生極強的感染力,能達到極好的教學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激情不等於矯情,只有教師真正動情的言語,才能引燃學生心靈的火焰,否則適得其反。
在教學《大江保衛戰》時,在朗讀「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欲墜的電桿。在安造垸,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在簰洲灣,他們給攀上樹梢等待了近九個小時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裡有洪水,哪裡就有軍旗飄揚;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軍徽閃爍。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教師運用充分的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課文中去,在泛讀時讀出解放軍戰士的堅強的抗洪精神。為學生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震撼;為解放軍叔叔的崇高和偉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動。
在教學《清平樂.村居》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清平樂.村居》中的「相媚好」的意思時,還引用了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中的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微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搖……」由於學生對這句歌詞耳熟心熟,教師的講解便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打通了古今情感表達的通道,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是一段時代感很強的符合教學情境的語言。
在課堂提問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教學語言的層遞性和有效性,盡量改正過多的從正面切入的做法,千篇一 律地問「有沒有」「對不對」如果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引來學生齊聲回答「有」「對」或「沒有」 「不對」的模式。
三、讓教學設計懸念「懸」起來
說書人在說書時,每當故事情節發展到緊張激烈的高潮或矛盾沖突的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突然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吊人的胃口,吸引著你非繼續聽下去不可。聽書如此,講課亦是如此。懸念是未知通向已知的一道神奇的「門」,打開這到「門」豁然開朗之時,懸念亦不在。於是,一切就淡了;但是,「門」未開之時,撲朔迷離,揣測連綿,人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所以如果想給大家一個驚喜,想製造一個高潮,那麼,我們在公布「結果」之前,最好把門輕輕地掩上。我們若能在課堂教學中,能找到這樣的一扇「門」,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思維活動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入一個從「不問」到「想問,」 由「想問」到「敢問,」 從「敢問」到「愛問」,由「愛問」到「會問」的環節。這樣的課堂所激發的教學效果一定非常精彩。
懸念設得好,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懸念」的積累,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懸念設置的適時、適度是「懸」而「有效」的關鍵 。
首先,在新課開始階段進行懸念的設置,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渴望與追求,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聽課熱情的目的。在新課講授的過程中適時向學生提出疑問,使所講的內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學生的興趣始終不衰,主動積極地思考並回答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得到學習的滿足。在課堂的小結中,如果設置一個小小的懸念,就能為下節課的內容塗上神奇的色彩,促進學生去思考、去研究。有的學生也會因此去打開課本,去尋求答案,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積極的預習,甚至可以激發學生走出課本,拓展知識面。
其次懸念不是得不出答案的難題。懸念設置要難易適當,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這樣才能使血液上保持新鮮感和好奇感,從而活躍思維,始終處於主動思維狀態。懸念設置還得和學生的情緒相結合,在學生情緒飽滿的情況下進行懸念的設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設置適當的懸念,既可以引起學生重視,又可消除由於被動思維帶來的疲憊感,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地融於動態的課堂。
在《草船借箭》中寫道,周瑜說:「對,先生和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的是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老師抓住「一樣」、「趕造」兩詞設下第一謎「周瑜為什麼明知故問?為什麼又把決定成敗的十萬支箭讓諸葛亮來趕造?」當學生學到第三段周瑜活動時,不由恍然大悟,原來周瑜是有意陷害。接著又抓住「我得吩咐軍將們,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設下第二謎,「那麼諸葛亮在三天之內完成得了嗎?學生學到第四段,諸葛亮向魯肅借船時,老師又設下第三個謎,「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學生饒有閃趣讀下去,想探個究竟。當說到草船借箭時,學生綞識得廬山真面目。最後,老師再抓住「神機妙算」一詞,設下最後一謎「神在何處?妙在何方?」一節課里,學生在迷宮中饒有法趣地,邊學邊解謎,其樂無窮。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後,討論「為什麼小女孩會在新年到來的時候被凍死在街頭?」學生歸納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是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造成的。老師趁熱打鐵,「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她又會是怎樣的呢?」課文雖然結束,但是這個懸念卻久久不能讓他們的思緒平靜下來,學生自然地展開發對比和聯想,懂得兩種社會制度的差別。
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就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得到積極提倡。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但是我們也必須深思以下問題:
一是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
二是這種學習是否每節課都需要。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否在走過場,或者說流於形式。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控制討論的局面,如討論中是否有人進行人身攻擊,是否有人壟斷發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是否有人竊竊私語,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控。
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適,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學生的認同。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投入到研究討論中去,一句話,要看是不是開展小組學習的時機,這個時機的掌握要看教師教學實際操作,教學的藝術性就表現在這里。教學就應該達到讓學生「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大多數學生都踴躍發言,孩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這時正是小組討論的良機,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交流的需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五、讓學生在學習中「爭」起來
《語文課程標准》特別指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其中,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有好多處:「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體驗」等。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別人思維的干擾,說自己的,不要人雲亦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允許學生張揚個性,標新立異,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相對於課文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每個單元的練習顯得興趣索然,對於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自然更是不高,這樣學習的有效性也隨之降低。見到這樣的狀況,我把所有練習題設為競賽單元,讓學生進行比賽,並實行小組團隊競賽。這一舉措,馬上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響應,低垂著的手爭先恐後地舉了起來,孩子們的眼神里也有了美麗的光彩,連在平時課堂里鮮少發言的同學也積極地參加到了課堂活動中。「恭喜你,答對了!」同組的同學會跟著「耶!」「對不起,答錯了!」聲音未落,其他組的同學則像遇到了千年難逢的機會似的,用渴求的眼神的望著你能讓他來回答這個問題。課堂氣氛火速升溫,學生充分參與,教師適時指導,在學中賽,在賽中學,知識就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了融會貫通。這比起單純的「滿堂灌」 ,豈不是省力許多?
在課堂中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在比拼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小組團結合作的精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大江保衛戰》學習之後,為了讓學生們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在結課前,單獨留一節課時間來進行一次組與組之間的「表演競賽」。競賽方法課前公布:①以自然組為一隊;②自編自導自演;③可加入合理想像;④時間在10分鍾以內;⑤由學生點評,評出優勝獎。結果,全班學生都各自參加了本隊的表演,連平時最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謀了個「兵甲」、「兵乙」等角色演演,他們能將課文部全改編成劇本並且表演得都很投入外,讓人特別驚喜的是,有一組隊員自配了齊全的道具:解放軍叔叔的軍裝和抗洪戰斗中用到的沙包等等。從學生極大的熱情來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潛力,這是學生創造力發揮的又一條件。同時,在小組內的分工和排演過程中,學生們在體會到解放軍叔叔的堅強勇敢和迎難而上外又體會到了同學之間合作的樂趣以及團結的力量。有條件還可以把這種競爭合作法在班與班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甚至校與校之間來推廣,在學好知識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內在的素質。
總之,要建立快樂的課堂氣氛,就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從而享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創新伴隨孩子們快樂地成長。
綜上所述,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氣氛可以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不僅可以學習到知識,也可以使學生被動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愉快的放鬆。而對於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還有很多例如:環境渲染法、肢體暗示法、模擬情境法……但是無論是什麼方法,都是教師對教學方法藝術的追求和創新。在尊重課堂教學氛圍特徵的基礎上求異、求新、求變、求巧,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更臻完美,才能吸引我們的學生快樂地遨遊於知識的海洋!教育家誇美紐斯著《大教學論》的副標題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藝術"。讓學生輕松自在的在課堂中獲取知識,需要的輕松、積極、愉悅、民主的課堂氣氛,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敢於說,樂於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快樂起來!
宿遷羅圩中心校 殷實
參考文獻:
1. 楊九俊 姚烺強著《小學語文專題研究》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65頁)
2.《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2003年第4期 第18頁)
3.誇美紐斯著《大教學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58頁)
4.王彪《語文教學:本體與方法》 (浙江社會科學 1999年1月版 第99頁)
5.胡東方《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 (廣西師范大學 2003年9月版 第118頁)
6. 《語文課程標准》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第22頁)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應以彰顯學生的智慧為亮點,積淀思想為契機,調動一切教學手法,從多方位去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快樂情緒的激發,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營造真正豐富多彩且學生感興趣的語文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尊崇個性,張揚人文旗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新的語文教學必須張揚以人為本的旗幟,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個性發展的基礎作用,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人文素養。
教學人教版小語第十冊第16課《宴子使楚》時,學生對主人公的能言善辯佩服得五體投地。教師應抓住他們的學習興奮點,巧妙地提問:「大家想成為宴子這樣聰明的外交家嗎?」同學們躍躍欲試,「好,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楚國,我是傲慢無理的越王,你們是齊國派來的小小外交家。請問,你們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派你們這些乳臭未乾的小毛頭來訪問楚國?」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有的同學學宴子的樣,拱了拱手說:「楚王,您有所不知,我們齊國,大人訪問大國,小孩訪問小國,你瞧,我就被派到這兒來了。」有的學生說:「我們齊王久聞楚王最喜歡小孩子,據說楚王跟小孩有話談,所以我就派到這兒來了。」還有的學生說:「在我們齊國,大人們專門負責出謀劃策的,這個跑腿的粗活就交給我們這些小孩來做了,我們完全能夠勝任。」……
把課堂還給學生,回答多麼精彩紛呈,富有個性。學生興趣盎然,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人性、靈性和悟性,催生了快樂情緒。
二、強調感悟,體驗學習樂趣
《語文課程標准》建議:「我們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體現的漢語言文學整體性、靈活性、形象性、語感強烈等特徵的特殊作用。一改以往肢解語言,機械訓練,呆讀死記的弊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注重熏陶,強調感情。讓學生在誦讀、感悟、體味、嘆賞中,體驗學習樂趣,把被動的學習語文,變為自主而快樂地享受語文。」
教學人教版小語第十一冊第1課《桂林山水》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灕江水的美,先讓他們看多媒體課件,再讓他們閉目遐想文中所描繪的一個個意象,把山和水的顏色、形狀、情態連接為一幕幕活動的鏡頭。在頭腦中「放電影」並乘上想像的小舟,在秀麗多姿的美景中盡情遨遊,充分領略「舟在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新奇境界。在朗讀時,要求學生能夠入情入境,找准與作者感情的共鳴點,把灕江之水靜、清、綠的意蘊,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學生領悟到必須重讀「真」,必須拉長「靜」、「清」、「綠」的音,才能表達出想要抒發的感情。就是這一次次的讀和悟,學生悟出了朗讀的技巧,悟出了品詞析句的能力,悟出了遣詞造句的水平。
引導學生在讀書中感悟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達到「會學」、「善學」之目的,從而引發了快樂情緒。
三、優化評價,營造和諧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和諧的氛圍中,才能對學習產生一種安全感,也才能發揮最大潛能。」在教學中適時正確地運用評價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有著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語,就能讓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就拿讀完課文後來講,教師這樣評價學生:「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讀得好!」「老師都被你的朗讀感動了!」「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個播音員!」「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後怎麼會不被深深感染?怎麼會不大受激勵呢?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那麼語言的周旋餘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豐富的境地。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傳達了一份關愛,表達了一種尊重。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評價不是浮光掠影,輕描淡寫,不是打拍子,背口訣,而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從心靈深處由衷迸發出來的。它營造著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享受著快樂情緒。
著名特級教師高萬同先生曾說:「要說學好語文有秘訣的話,那就是『喜歡語文』;要說教好語文有秘訣的話,那就是『讓學生喜歡語文』。」教師能把學習變成樂事,教學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時也還給孩子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多地提出和實施生命教育,使學生擁有自由的空氣,心靈的碰擊,成長的體驗,探索的追求。將快樂進行到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永遠「樂此不疲」。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小學語文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1995年12月版。
3、《學習的自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 1969年出版。
6. 小學語文《做什麼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案閱
《做什麼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語氣讀出對話。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認識到做對他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他人。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理解青蛙媽媽說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前說: 你認識哪些小動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二、初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並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三、教同學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讀。 2、 小組討論:想想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 匯報: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4、 分析生字,理解詞語,口頭組詞。 四、 導書寫:師范寫,生描寫、仿寫。 五、 作業:每個生字寫一行。 教學後記:同學能很快地認識這些生字,並熟悉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 青蛙的樣子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身手? 二、 讀課文 1、 范讀第1小節,問:小青蛙會想些什麼? 2、 看動畫,邊看邊想:小青蛙跳到什麼地方問誰去了? (1) 出示對話,指名讀,評議。 (2) 分角色朗讀,想想怎麼讀好它們的對話? 3、 自讀課文3——4小節。 想:小青蛙又去問誰了?他人又是怎樣說的確良? 4、 看動畫片,反饋交流:互相練讀,指名讀,評議,再讀,分角色朗讀。 5、 小青蛙還會問誰?它們又會說些什麼?(自讀第五小節) 6、 指名讀媽媽與小青蛙的對話。 問:你明白媽媽的話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 齊讀課文。問: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現在知道做什麼事最快樂了嗎? 四、 課後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課文。 2、 你認為你做什麼事最快樂? 18 什麼事情最快樂 小青蛙(圖) 板書:啄木鳥(圖)捉蟲 水牛(圖)耕地 蜜蜂(圖)采蜜 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會覺最快樂。 教學後記:同學知道做協助他人的事才會最快樂!
7. 如何營造高效的小學語文"快樂課堂"論文
如何營造高效的小學語文「快樂課堂」
語文是一門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它內容豐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語文課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但是,由於深受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學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語文課堂也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靈性。課堂,承載著師生的生命律動。讓課堂洋溢歡樂,充滿有情味的笑聲,應該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生活。
一、營造愉快、高效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樂起來
語文課上,許多語文教師惜時如金,唯恐學生有一點「鬆弛」,一堂課知識點如布雷區,從頭到尾分秒必爭,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氣喘吁吁,教師教得熱汗淋淋,可效果卻差強人意。為什麼不留給學生一個思索的空間?一個探索的機會?一個開開小差,換換腦子的偶爾空檔呢?語文教師的課堂目標應定適當,目標達到了,就不要再乘勝追擊。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讓各類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要實現快樂教學,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快樂的氣氛,造成學生快樂的心態,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會採用分角色朗讀課文、穿插笑話、最近時髦的話語等方式,當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畢竟是外在的。而課堂氣氛的真正活躍,則來自於學生內在思維的生動展開。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有了興趣就能興致勃勃地趣鑽研,就能克服困難完成學習目標。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何不堅持一個「趣」字呢?採取不同的激趣方法,如創設情景法、感染興趣法、精心設疑法、實驗趣味法等。在導入新課時創設情景喚起興趣;在課堂提問時設議啟思提高興趣;在課堂拓展中巧設練習發展興趣;重視動手鞏固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強調一個「讀」字,以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不同的讀法激發興趣。高年級可強調「讀議結合」,邊讀邊議、讀後再議、議後再讀的多種方法誘發興趣。這樣愉快學習過程,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變苦學為樂學,變負擔為責任,課堂效率自然會提高。
二、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我認為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絕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和諧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再也不是頭頂光環得聖者,無所不知的「神」。而應該將自己的角色定位與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在課堂上參與學生的學習,同學生一同從未知走向已知,再從已知走向未知。如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可用釋疑的語氣說:「老師這有一種想法,你們看行嗎?」在促進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少問「為什麼」,多問「你是怎麼想的?你知道了什麼?你懂得了什麼?等」「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嗎?」在學生答題不正確或不全面時,適時醞釀辯論的機會,鼓勵其他學生就實質性的問題進行質疑,正確時教師應及時以「你真聰明、你真棒」等使學生鼓勵話語,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環境中學習。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起飛。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的引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生活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設疑引趣…..等,如我教學《荷花》一課時,我這樣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荷花嗎?」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喜歡」。「那你看見過荷花是什麼樣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說起來:有的說是粉紅色的,有的說是白色的,有的說我家的荷花開花的時候特別美,荷花全開了,裡面還有一個小蓮蓬,有的說那天看到的荷花來沒開,只是花骨朵,有幾顆露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於是一個男生搶著說: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用荷葉蒸饅頭,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為荷花是學生非常熟識的,因此交流起來興趣特別濃。我於是自然導入到: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公園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美的荷花寫出來的。因為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縮短了課文與生活的距離,學生有感受,自然學得有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一,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的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或畫出來、演出來,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所以有時我們班看起來比較亂,但那是在各種形式讀書、討論問題,而不是在打鬧,有時卻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獎勵、競爭的方法。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與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要想營造輕松歡快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創設一個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是指對學習語文知識、技能以及聽、說、讀、寫等能力產生影響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在課堂中再現,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避免了語文課堂的枯燥和乏味,也可以使書本上的知識更形象、具體地呈現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學起來也更輕松、有趣。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幻燈片課件、網路教程等為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課堂氛圍的調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媒體教學綜合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因素,可以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授課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板書,學生做筆記的單一的、枯燥的上課方式,營造了輕松活潑、生機勃勃的課堂氛圍。
總之,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很強的基礎性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8. 2016年小學語文六年級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快樂寒假》答案
頭也8提拔咯啦 塌套路頭繼續9啊啊啊CK
9.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快樂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新教法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於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辨個明白,爭個透徹。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餘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致地指導學生「說什麼」,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麼說」。
三、巧妙創設情景
教師根據文意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有一次課堂上,一隻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麼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於是,我也就停止上課,乾脆讓他們盡情地看。終於,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鍾,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麼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表,發現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慾望,課後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裡。
四、營造輕松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自我,則需要自由寬松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於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據了解,美國的小學生上課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圍者團團坐,相互交談,也沒有「不許做小動作」的批評。我有時也常採用這種小組形式的課堂教學,便於交流和討論,還能互相學習。另外,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系是製造輕松氛圍的前提,讓學生感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五、擴大學科外延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自然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言的。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課堂內進行。基礎訓練「聽話、說話」中有一個當小導游的內容,在指導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身臨其境,來到校園中,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我們的校園。不僅是對課文的實踐運用,還為習作訓練做下了良好的准備。
不管怎麼說,語文教學應走向運用和交際,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真正體現「小學語文」的作用。
10. 淺談怎樣打造快樂而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給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快樂課堂不一定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也不一定是快樂課堂,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運用,才能真正實現學習的目的,才能促使學生在快樂而高效的課堂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快樂學習
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將音樂引入課堂,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語文課堂當中。
例如,在教學《燕子》時,由於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情走進語文課堂當中,在導入課時,我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了學生最熟悉的兒歌「小燕子」,讓學生在熟悉、活潑的旋律中進入正文的學習中,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搭建想像平台,活躍課堂的氣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像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想像的平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的魅力,充分發揮想像的平台,使學生在想像的空間里自由地遨遊。
例如,在教學《七顆鑽石》時,這是一篇童話作品,為了讓學生理解「愛心」的神奇力量,學會關愛他人,成為能獻出愛心的人;也為了讓學生感知童話的想像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水罐神奇在哪裡?」「生活中真的有這種水罐嗎?」引導學生認識「想像」。最後,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講述一個故事。但是,考慮到學生由於年齡的原因,思維會受到限制,所以,我允許學生在本節課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又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語文活動的興趣,進而讓學生願意學習,樂於學習。
三、實施角色扮演,提高學習的興趣
角色扮演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利用小學生喜歡參與、表演欲強的特點,讓學生扮演各種文本中的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理解的過程中明確文本的中心思想,從而調動學生的想像力,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這個故事主要是通過對話展示情節、推進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形象、闡明道理。所以,為了將語文課堂打造成快樂的課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授課的時候,我採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體會陶罐與鐵罐各自的說話語氣、動作神態等。之後,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片段如下:
老師開場白: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隻是陶的,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鐵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傲慢地問)
陶罐:不敢,鐵罐兄弟。(謙虛地回答)
鐵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輕蔑的神氣)
陶罐: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爭辯說)我們生來就給人們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不卑不亢)
……
待小組表演完之後,由學生選擇出表演最為形象的一組,教師給予獎勵,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童話中蘊含的道理,及幫助學生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又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做了鋪墊。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地掌握語文知識,最終將語文課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