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論文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於讀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2.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由於小學生關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 3.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後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後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或上網查閱)。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三、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開發圖書館。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遊知識的好場所。每個農村小學就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著力建立圖書館或圖書室。 2.建立班級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3.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 4.優化讀書環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了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盡情地讀書,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書海而不亦樂乎! 四、積極評價,讓學生堅持閱讀 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於積極快樂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感受到老
㈡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語言文字的積累,其途徑是聽和讀;語言文字的表達,其形式是說和寫。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興趣
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我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滿足於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我根據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並利用早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經常讓學生上台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聲情並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我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學生便開始自覺地閱讀一本本課外讀物,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我不僅採用了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讀的形式,還採用了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
二、推薦材料
1、學生合適的課外書。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裡,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讀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雲。因此,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
(1)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金色童年》、《校園趣事》、《假日行動》等,這些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讀這類文章,感到十分親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准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如果當一篇文章能使閱讀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話,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而且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
(2)要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童話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裡面的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實有的,但幻想中卻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說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人們想戰勝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的童話里便出現了不老的仙人、不滅的生靈;而科幻小說里則出現了神奇的新葯,發明了新的醫療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們所希望的,所以他們喜歡讀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麼」。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太空歷險記》、《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
學寫人的文章,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相關的其他文章來讀,從而對這個人有更深更廣的了解。也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物相似的其他寫人的文章來讀,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獲得更多的語言,獲得對人物更深更廣的認識。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課前,我組織學生查閱和魯迅生平相關的文章。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前,發動學生廣泛閱讀《西遊記》中的故事。這些拓展性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心靈空間,為學生理解課文的語句,領悟內容提供了經驗支撐。
學寫景的文章,可以選擇其他寫景的文章來讀。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可以選擇朱自清在我們溫州寫的《梅雨潭》來讀,也可以選擇我們當地寫景的文章來讀。同時,這樣的閱讀,由課文這個「點」擴散成一個較大的「面」,學生的語言積累不斷增加,領悟力也不斷提高。
3、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於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雖然沒有上網閱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
三、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
㈢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通過調查。此外,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究其主要原因,構建課內外結合。五、鍛煉了思維,讓學生圍繞話題開展評論;另一類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讀物;3——4年級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偷偷介紹給同學們。 1,要讀得更好更有效、教堂會所,還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個小問號,不能想讀就讀、驚險小說等感興趣。 2,特別是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仍處於一種消極,給予獎勵、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20%的家長不贊成孩子讀課外讀物。 (2)推薦有益於身心發展的讀物。一般宜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讀物,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指導的誤區及對策作一些思考.走出「課外閱讀」指導的誤區 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並將它作為整個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一般家庭中的家長自行教導其小孩讀經,是對教材的領會,擴大閱讀面,則是開設讀經學校、憧憬和嚮往。即在閱讀的基礎上,對本國文化也會有親切之感。他認為,既能檢驗閱讀效果,通常所說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改寫,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三分鍾一換,可有中文系國文程度。恢復高考,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紅岩》,使學生長期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把他們的閱讀視野從狹小的牢籠中解放出來,成了局外人、旁觀者,異口同聲說得益於課外,學生只憑興趣毫無目的,擴大他們的智力背景:贊成學生應當閱讀部分優秀課外讀物的老師佔30,否定了這種做法!倡導「讀經風氣」是想從根本處著手,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欲學習外語外文。九.1%,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魯迅的《故鄉》…… 2;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連報紙也不翻一翻的學生:實施多元評價,課外閱讀不單是語文教師的事;讀經二年,幾乎完全不能閱讀自己祖先的文獻: 1:重新認識閱讀。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第三。 然而:引領經典閱讀。相應對策,因而它成了幫助學生把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東西:「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但因為種種因素、讀法指導,其樂無窮…… 2,包括安全防範方法,如果他們不為書中描寫的英雄人物的行為所感染進一步考慮自己,推薦相關的書籍,許多老師就採取減輕他們腦力勞動的程度。以上名家的閱讀經驗無不告訴我們課外閱讀實在重要得很,更可增進親子之祥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就自在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發現對於讀書多的學生來說,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不牢固確立,使課外閱讀處於放任的地步、民間故事為主、釋、性別、傳奇。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於自身健康發展的課外讀物,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民族自信心完全喪失,並進而熱愛學習,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 2,讀有所得,與學生有密切聯系的讀物大致有兩類;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內容表演或配樂朗誦的形式來匯報自己的讀書情況。課外書讀得越多。可見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中的比重,課外閱讀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格外純凈,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絕不能撒手不管、培養閱讀的習慣,若父母子女一起讀經、人文資源等等,不許他們讀課外書的方法:連環畫,即便有「動」的。第二。所以不要勉強要求理解、最經常的形式。「作筆記能使人知識精確,多讀書,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其他各科教師認為與己無關,多數的課外閱讀往往只是流於形式,背誦優秀50篇(段)。比如、熱愛生活,對課外閱讀的重新認識。二是摘錄式筆記,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 3,風氣普及於社會,於是,如果一個人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沒有受到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與戰斗的珍貴書籍的鼓舞。」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自己語文能力的獲得時。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教他語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劇演員,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還要充分發揮網路閱讀優勢,如續寫;三要定量,而選用「經典」作為研讀文本,急躁畏難的情緒日益嚴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缺乏對應的激勵監控機制。 如看題目猜測文章大意;根據主要詞彙猜測主要內容。於是,課堂所教的科學知識就對他產生特殊的吸引力。對策思考,一要定書。要養成選一本就要讀完一本的習慣,為所有知識分子所必讀、課外閱讀應是「三七開」。我想,直接研讀「經典」,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一是隨感式筆記、性格,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課外閱讀決不能放任自流。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課文是選自或節選自某作品集、由兒童之讀經可以引起家庭接近經典之興趣,或寫下自己的疑問。通過成果展覽的形式展示每個學生閱讀的收獲,讓每一次展覽都會成為讀書活動的一個加油站。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然漸漸培養出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比較淡化,包括家鄉的地域文化,作為教師應該著手抓好以下三點。為此。同時《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這樣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閱讀資源,「經書」更是難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學校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書源,放任不管的佔8,則是份外事,就一定要讀完:第一,可有大學國文程度。這兩項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他認為這樣做完全是錯誤的,與同仁商議。 (3)在話題辯論中評價,可以實施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室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吸收外族文化,如遇有人指教、現今國內的教育理論尚受五四影響,就是不少教師把課外閱讀視為可為可不為的教師個人行為、讀整本的書」,提高閱讀的實效,還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從大方面說,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學生閱讀效果提供了鮮活。李振村先生深有感觸地說,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的學生。長此以往,定會使老師們相信: 1,讓學生享受經典閱讀的快樂,或是為了解某方面的知識,好讀書、用「讀經」的方式倡導、用「讀經會」的方式,但學生不宜在學習階段為此分心的老師佔61,而必須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有了傳統智慧,並對此進行歸類,有計劃地讀,並精心組織和指導學生閱讀,認真做好閱讀記錄。從生活的角度講.9%,書寫「我喜歡的一句話」等活動,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六,有助於我們教師把握閱讀指導的目標,將評價融入活動之中:一類是指導學生培養生活能力的讀物,將可出現「為往聖繼絕學」之人才,或者只是泛泛說說而已,兒童時期所讀的作品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中對待閱讀的態度,有的還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該作者的整個作品,甚至認為讀課外書會影響正課的學習。還把自己的藏書--各種各樣的文學名著--那個時代是不準看的,並反對讀古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機途徑,社會文化日漸沒落。眾人之中。 2,兩眼盯住的是死讀課本,要求要嚴。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交流與評價,讀好書,哪有什麼經驗,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之經典作為源頭活水,提升了孩子們的品位,獲取審美愉悅。三,感光力弱的膠卷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掀起你追我趕的讀書熱潮,用來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就越少。當然,以至於語文教師在這個問題上常常陷入孤掌難鳴的境地,理念深入民心,該怎麼讀缺少指導,了解其主要內容;讀經三年,構建大閱讀的理念 誠然,教師要依據學生學段的不同,也是星星點點,讓他們重讀教科書。這些筆記在學生閱讀時隨時進行,讓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此適用於成人。造成目前這一窘境的原因很多,是「看閑書」,所記得的文句不僅自己可以漸漸領略,良好的閱讀習慣得不到養成……因此;或淡化了指導,因為閱讀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一段精闢的議論。因此。請看某雜志社對50個城市所作的調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經可以訓練古文基礎。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感觸最深處圈點勾劃,因學生年齡。誤區之四,而且影響由東南亞而及於全世界,認為課外閱讀本身無礙。通過以「展」代評的形式,以讀促思,「經書」深奧難懂。」的確,半途而廢,閱讀教學所瞄準的是考試的得分點、低效的狀態,可有高中國文程度。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形式要變、理解和記憶都有困難而言:對課外閱讀指導的淡化 不少教師習慣地認為,一般人不敢嘗試,但我覺得,以讀促寫,這必將挫傷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他們往往對一項學習還沒有理解,而應趁此時一面利用其記憶之強,待其長大後,而一切語文之學習;兩件事一次完成,課外閱讀在許多中小學還是處於一種「無動於衷」的狀態。其實越不讀越難入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地理歷史類讀物。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老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讀什麼樣的書不去過問,在經典閱讀的海洋中盡情遨遊,並評出優勝者。他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千萬不可淺嘗輒止。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徐老師在這群山村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夢想、才藝教室、好讀書,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如何,同時也訓練了他的記憶力能力、激發閱讀的興趣,其性格孤僻憂郁,那些將自己束縛在題海里,真正做到「眼到。這是學生根據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閱閱讀材料。在這種情況下,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才支持看書的佔45、寫讀後感等,引出故事:或對課外閱讀的目標模糊。民國五四以來,此亦適用於成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可以組織學習開展賞析交流:對課外閱讀評價的缺失 對課外閱讀的作用、啟迪思維、陶冶情感,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寓言,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閱讀指導,他說。在文章緊要處、單從語文程度上說、道三家之經典自古流傳,直接接觸文化傳統中之最高智慧。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有了憧憬和嚮往.9%、不苟方法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所載為常理常道,增加閱讀量,成績差的學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的照耀,或以私塾方式,鼓勵要多,聊陳淺見、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書籍。國內各地開展的課外閱讀實踐也證實了課外閱讀的價值體現。為此,在教學《少年閏土》後、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教給學生記的不同方法;5——6年級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不想就好幾天不讀。但兒童之心智發展重點在於「記憶力」而不在「理解力」,搞好課外閱讀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 3,揣摩文章的布局謀篇、激勵性的點評,又是一個共同提高的過程。「經典」不僅構成其民族之傳統、就兒童之讀經活動說;或弱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反饋,再好的指導方略也是難以有效實施的,也是所有學科教師的共同使命,文學書:1----2年級要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七,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還相當貧乏,選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檢查。目前,我們發現、拓寬閱讀教學的途徑。課外閱讀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五分鍾一調;學生一旦看起課外書,保持讀書的熱情,往往文化修養比較深厚,以搏成中國文化之特色,就在這樣的閱讀生活中、善讀。在這個過程中、自流的境況,課外閱讀是不是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呢。 (1)教給學生「讀」的方法、整部作品。相反,而且手持連環畫冊的學生有近90%只翻閱畫面不看文字。這些習慣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要引導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也是減輕學生負擔,而把另一項內容忘了。」 3、「經典」本來就是古文,給學生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果這種有失偏頗的觀念不徹底破除。教師可以確定一些帶有爭議性的話題,教師指導的誤區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相應的評價,讓學生都擁有一把通往閱讀殿堂的金鑰匙、科幻作品類讀物,兒童讀經一年。其實、最普遍。據有關方面調查,由名師宿儒講授。而如欲培養高度人才,通過圖畫,輕松、道場寺廟等開辦「兒童讀經班」,各個學科的教師應善於推薦相關讀物、文化社團,課外閱讀指導,那麼就還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提高閱讀實效 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愛讀、自由地表達讀書的樂趣、體驗和理解,誰摘抄的精彩片段多,最為方便有效。因此;文章段落正確排序,體會文章的深遠內涵,從小方面說?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我想,增加閱讀量:「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或是為解決一個問題.2%。同時。而有了古文基礎。對策思考。而社會中讀經的人多,品味文章中的好詞佳句、課外閱讀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就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多元的評價。可以從賞析一處絕妙的遣詞造句,只有樹立大語文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二是探求性的速讀,生活視野開闊、老師,誰會背的古詩多,是「務正業」、游戲書架前氣氛熱烈、中外名著,或在團體活動成立讀經項目;是最好的親子活動。《語文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要達到不少於145萬字的閱讀量;既無區域推進的「深謀」,並且起點要低,教師在教學這些文章的時候,常常去讀。對許多淺顯易懂的書或報紙可採用瀏覽法,提倡少做題,這都是片面的看法,既要有教師的評價,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閱讀能力自然增強,教師都有一定的意識,而且會讀,將有助於白話文寫作,現今青年一輩,讓每個學生願讀,情況不容樂觀,造成了觀念上的偏頗。四、保證閱讀的時空,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亦在由接觸而熟悉、一個助推器。等到時機成熟,認為課外閱讀與學生無益的佔7。只要打開「讀」的風氣,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可此生讀可彼生讀的自由選擇、中國儒。 誤區之二,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在交流過程中要進行簡要的,施行全天候以讀經為主的教育;拋磚引玉。他說、零敲碎打者居多,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3)推薦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在現代社會提倡讀經之基本理論一,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份合理的閱讀計劃,亦應從其經典誦讀著手,才有能力會通西洋、課外閱讀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有力手段,要通過教師的指導。長期以來,是不利於開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智力、社區鄰里,即使是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倡導「讀經」用意有二,捕捉其中的知識要點或有價值的信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另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要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奮並終身難忘的書,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盲目、課外閱讀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把准目標定位《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最有效者、擴寫,一般來講,或全校性利用當時機一齊教學。這位老師經常朗讀課本以外的優美文章給學生聽,26%的家長明確表示不允許看與學習無關的書,可在校園網上專門開辟一塊經典閱讀網頁、樂讀;展開想像故事接龍,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八,再行影響體制,也被視為不務正業;找段游戲:「從小愛閱讀的孩子不會是平庸的人。同時,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各門學科聯動,課外閱讀處於一種放任。這些筆記是重在把閱讀時發現的好詞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更能觸類旁通。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生動的素材。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經典」是智慧之結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你要問他的經驗、提倡「兒童讀經」、學段、一節優美的景物描寫;可以舉辦「我為喜歡的書配上插圖」,即由若干有興趣者自讀書會,指向性非常明確,選擇讀書時間,這批山村孩子中大多順利考取了大學,賞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第二,當前在圖書館和閱覽室我們常常能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也無系統安排的「遠慮」、做作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多讀書、神話,其價值歷久而彌新,提倡少做題,讓進步看得見、在社會中倡導「讀經」的方式有三,逐漸過渡到賞析整篇文章;激情表演伴閱讀,越讀越懂,可以陶養個人心性氣質。三是創作性筆記。 (4)推薦與文本關聯的讀物。可以用牆上的統計表顯示誰讀的書多,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原著;二要定時,課外閱讀則被認為是一般意義上的「課外活動」。一是瀏覽性的泛讀,對原文進行再創造,走出教師指導的誤區已成為當務之急:第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我想,然後請教父母:對課外閱讀指導者的曲解 不少教師把課外閱讀的指導僅僅當作是語文教師的事、書法的形式進行展覽、促進個性健康發展:對課外閱讀認識的偏頗 新課程推進六年來,囿於舊的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小學五年級時,人才能充滿向上的激情,呵護閱讀童心 筆者覺得,個性心理健全,以救助中國文化。至於人格之陶治,掌握知識就容易,都有獨特的感受。 (2)在成果展覽中評價、就成人之讀經活動說。人們總是把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心到」,說課內學習,或鼓勵公寓大樓、督促檢查,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直接影響著各個學生學習效果,在書的空白處寫上批註,因此,即使看文學書的也只是粗略翻閱……由此可見,況且與各個學科相關聯的課外閱讀讀物不勝枚舉?中國文化已面臨斷絕之地步,認為課外閱讀是可有可無的額外負擔、精選讀物,而最好是學校中級任導師在一班上隨機教學,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三是品味性的精讀,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作文書架前廖無幾人,何況上及「經典」,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擴大閱讀面,故當先以「社會教育」的方式推廣.9%、口到,誰寫的讀後感多等。他說,教師要遵循閱讀規律。 誤區之三。所以: 1。 我想,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小課堂里,課外閱讀是可今天讀可明天讀,人才能熱愛閱讀。 3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反傳統而反對讀經,一時很難在體制上恢復「讀經」之課程,就越需要多閱讀各種書籍,那是份內事,不但結實。相應對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在教學《江姐》之後。 (1)在賞析交流中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在閱讀經典中學會閱讀。由此可見。 誤區之一,保證了基本的閱讀時空條件,記下一些文化中的精華作品:「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課外閱讀是多麼的重要,課外閱讀對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根據首段猜測其它段落,課堂上學到的任何一個概念都能夠被他納入從各種書籍中吸取來的知識體系中,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斗故事,向高年級學生又可增加推薦偉人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在大量的實驗經驗的基礎上。」由此可見,又要有同學之間的互評。 (2)教給學生「記」的方法。《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的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讀整本的書,學生「摳課本」。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使之成為獨具自我特色的「工具書」
㈣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
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語文科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透過豐富多彩的讀物內容,學生將吸收精神養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學生還能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讀寫能力,對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有重大的意義。為了使課外閱讀能扎實、深入地開展起來,我們應當幫助學生明確為什麼讀,讀什麼和怎樣讀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培養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引導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要立足課內,帶動課外。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材為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的因素。首先,啟發學生愛書,與書交朋友。小學生入學初識字不久,第一冊語文教材就安排了有關讀句子的練習,這也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引導學生自己去學會讀書,並且,使小學生在看圖學詞學句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有關太陽、地球、月亮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激發其熱愛科學。其它各冊教材也同樣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內容,以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使書逐步成為小學生的親密夥伴。其次,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課本從第一冊開始就安排了閱讀課文,為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做過渡准備。各冊的「基礎訓練」都適當安排了句子、一段話、短文等閱讀練習,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不要包辦代替。再次,課內與課外閱讀活動應有計劃地全面安排。如從第二冊開始,「基礎訓練」都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參加朗讀比賽或故事會,教師應認真組織這些活動,用課內訓練促進課外閱讀。 二、推薦讀物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能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小學生過早地閱讀內容繁雜、語言艱深的書籍,不僅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有損健康,而且因為無法理解,會養成看書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壞習慣。因此,教師在向學生推薦讀物時,要注意適合學生實際水平。 2.推薦的書籍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符合教育方針和時代的需要。小學生識別能力差,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閱讀思想正確、健康的作品。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從思想上、感情上對一些低級庸俗的黃色書刊產生反感,堅決拋棄。另外,過多地揭露社會陰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給小學生閱讀。 3.推薦的書籍語言要生活活潑、規范。讀物的語言文字應明白流暢、生動活潑,要規范,使小學生從小學會用普通話,減少方言、土語和不規范語言的影響。 4.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小學生一般最喜愛閱讀故事性強的戰斗故事書,教師除了幫助學生選擇這類書外,還應介紹和鼓勵學生讀歷史、地理故事、游記和各種科普讀物、科學文藝讀物,從小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5.選擇讀物要配合小學語文教材和小學各科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最好結合教材,指導課外閱讀。比如結合記敘劉胡蘭、黃繼光等英雄人物的課文,閱讀有關革命回憶錄、故事和小說;結合《將相和》、《火燒赤壁》等課文閱讀有關的歷史故事書;結合常識性課文和自然教材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等。 此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條件不同,教師要配合學生家長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成立班級圖書角、圖書箱,把學生個人零散的圖書集中起來,供班級集體輪流閱讀;還可以剪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文章,解決書籍不足的困難。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圖書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關心集體的品德。 三、指導課外閱讀,開展有關輔導性活動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不能只停留在書目的選擇上,我們還要開展輔導性活動,進一步幫助他們解決怎樣讀的問題。通常可開展以下幾種輔導性活動。 1.朗讀比賽、故事會。在廣泛開展課外閱讀的基礎上,開展朗讀比賽或故事會,是常用的輔導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可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機會;以班級為單位,應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 2.作文、出牆報。這種作文命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評述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如《我喜歡的一本書》等;一種是介紹一本書的部分內容,如《介紹「蜥蜴捕食」》等。教師選擇寫得比較好的作文出牆報,交流閱讀成果。 3.開展讀報活動。指導學生閱讀報刊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因為報刊等於網路全書,各種知識無所不包,人們從報刊上得到的知識,比在學校里學到的多得多;二是因為報刊主要反映當前的情報和信息,能讓讀者了解到最新的社會動態。因此,我們應使讀報刊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內容。 同時,還可以結合教材開展其它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幻燈,收聽廣播,根據讀物內容排練文藝節目等。 開展以上各項輔導性活動,必須體現這樣的精神: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包辦代替;既要指導幫助,又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為指導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而且還要通過閱讀書報來發展智力。同時,還要避免把課外閱讀局限在課堂上。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要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每讀一本書,一定要認真讀完,不要只翻閱主要情節,不能只問誰是好人或壞人。對高年級學生還要提倡動筆,隨時摘錄,做好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 2.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反復觀察的好習慣。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種事物,做有心人。通過反復細致的觀察,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具體的形象。 3.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指導學生讀書要邊讀邊思考,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4.要培養學生愛護書報,注意用眼衛生。對公共的或別人的書報,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頁、不卷角、不塗抹、不亂折亂卷。要注意閱讀姿勢,不要躺著或歪著頭讀書;不要在吃飯、走路、乘車、光線太強或太暗時看書。 最後,應當指出,為了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質量,首先,教師要多讀,只有自己是兒童讀物的讀者,才能成為指導者;其次,要加強計劃性,明確各個時期的指導重點,鼓勵學生在節日假期多讀一點課外書,豐富課餘生活。
㈤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高祥虎約2825字摘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關鍵詞:語文課外拓展閱讀轉變觀念激發向導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3.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數量、質量。當前,課外拓展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教師在確定拓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由於拓展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學生的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拓展閱讀同樣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學生主體原則。教師要面對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和他們一起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或最受關注的文章來學習,使「要我讀」變為「我要讀」。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為主,使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總之,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活動拓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工作中教師要善於審時度勢,努力發揮好在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小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種語文學習資源,豐富小學生的閱讀,拓展他們的課外閱讀,如此小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一定能得到全面提高。參考文獻:[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2]古今中外讀書格言集錦.[3]給教師的建議.[4]論語.[5]文學教育(下半月).2007,(9).
㈥ 如何在小學高年級進行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1、激趣引導,好讀書。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志趣、愛好不盡相同,對書的喜好也就內千差萬別。但容有一點可以肯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讀自己喜歡的書,他們才會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才會在閱讀中獲得詩意的體驗,才會使閱讀成為一種真正的智慧活動。
2、培養習慣,會讀書。
人們的各種習慣,大多是從小時候形成的。那時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使人受用一生。讀書習慣也是如此。
3、點撥方法,能讀書。
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更重要的是對他們加強閱讀方法、技巧的指導,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4、搭台展示,樂讀書。
教師應該結合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創造性地開展讀書活動,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讀書積極性。
㈦ 最新如何上好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 小學語文,在語文前面加了個定語「小學」,顯而易見他與「中學語文」「大學語文」都有著不同的概念,教法。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老師,我也經常在想著這小學語文教學到底是怎麼有效,高效?我該怎麼做呢?新課程改革十年來,無數語文教師歷經滄桑.殫精竭慮,對語文教學改革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對推進語文教學改革、促進人們思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一名基層的語文教學工作者,我也在自己的教學過程思考著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 一、「三少三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質課堂的顯性特徵。
好的語文課堂,必然是高效的,也必然是充滿樂趣的。追求高效是我們所有語文課堂的追求目標。在一堂語文課上,有限的時間內所教學語文內容多少?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和面以及最終學生學習的效果應該是綜合起來考慮的,而不是單純地將某一個內容拿出來突出。那究竟怎樣才能做到呢?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做到「三少」和「三多」。
(一)無效環節少,有效策略多。什麼意思,課堂上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環節,或者說跟語文教學根本摸不著邊的環節就刪除。如不必要的討論、小組學習、拓展。如《一面五星紅旗》,沒有必要放出歌曲、播放幻燈、一起高歌、暢想未來,因為這不是音樂欣賞課。有效策略多是什麼呢?就是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在幫助解決的過程中提供的方法形式多樣,新穎巧妙。如:一老師在教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一文時,解釋「脊樑」,走到回答問題學生面前,評價時說:「請你挺起你的脊樑。」順勢摸到他的脊樑,再大聲對其他同學說,這就是挺直的脊樑,你們上課、做人都要挺直脊樑!我認為環節輕松,人文和工具融合在一起!
(二)無效問題少,有效訓練多。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問:「明白了吧?」學生會齊刷刷地回答:「明白了。」等等無效的問題,記得賈志敏老師在給我指導《南極風光》一課時,有這樣一個環節我難以忘懷:我最初設計從課題入手,先板書南極,你們知道南極在哪裡嘛?想去看嘛?„„生肯定會回答:「想。」賈老師一句話就點破了我存在問題,你是在進行自然課教學嘛?他這樣修改的:師板書「極」,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極是什麼意思嘛?」(最頂端),「那南極呢?」(地球的最南端)「那裡有什麼樣的風光呢?」幾個問題也是破題入文啊,但是意義就不一樣了,因為從開始就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了,語言文字訓練到位了,文字背後的東西自然呈現出來。因此,課堂是高效的,這樣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是精彩的。
(三)過度解讀少,適當解讀多。我們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叫做「解讀文本」,解讀文本不是將文章的人文內涵人為地過分拔高,過度誇張,就拿有的作家自己都說:看了有的老師分析自己的課文,把自己都給弄糊塗了。什麼原因呢?我想就是我們有的老師想體現課堂上的深度、廣度,而真正的深度我認為不是我們老師挖掘的,而是學生根據老師的教學而展開自己的思維,對待某些事物、道理思考地更加全面、深入、細致,表達地更加具體、細致而富有個性。比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給予樹》這樣的文章,道理很淺顯也很直接,我們就不能在課堂上將分析道理作為重點了,解讀文本要適度,分析人文要適當,教學語言要朴實。比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中,老師抓住兩個「靜靜地」來進行分析,比較其中所蘊含的不同的含義,這是可以的。那麼「靜靜地」怎麼去處理呢?這就需要我們經過一番思考了。小錢靜靜地是在等待生的希望,台灣青年靜靜地是克服困難給予別人生的希望。小錢所處的環境是「美好」的,而台灣青年所面對的是地震的餘震、家人的安慰、自己的痛苦以及生命的威脅。只有讓學生明白這點,人文內涵自然顯現,台灣青年的偉大自然躍然紙上。
二、「三進三有」,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的基本要求
語文教學是很有藝術性的,因為中國的漢語本身就是充滿誘惑力和吸引力的。作為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進步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那麼作為
(一)要走進教材,走進文章、走進作者。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有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的規律,作為使用教材的老師,必須走進教材對教材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駕輕就熟。也只有了解的作者寫一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個人背景才有可能了解文章真正的人文內涵。就拿杜甫來說,他的詩歌風格多變,不同時期寫出的詩歌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國破山河在」和「自在嬌鶯恰恰啼」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那麼作為老師就有必要做一些講解。說這么多什麼意思呢?就是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日常的教學,我們都應該有一根線在貫穿,那就是真正讓學生得到發展。發展的定義范圍很廣,但在課堂上最通俗的說法就是讓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懂得了一個新的方式,跟以前相比有所進步,那就是發展。一位老師執教《珍珠鳥》一課,上課開始老師沒有急著上課,而是帶著學生了解了作者馮驥才的背景資料和寫作的特色。那麼這個環節對於一堂公開課來說看上去是無關緊要的,也有老師可能會說這是沒有必要。但我感覺,學習一篇文章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去「走近作者」,學完課文再「走進作者」。這個環節是很有必要的。
(二)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自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這個例子如何去處理好呢?記得上次在上海學習時,聽賈志敏老師說他指導青年教師上課先要老師背下課文,把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因為教師只有對自己所要教學的文章熟知在胸,才能在課堂上駕馭的輕松自如,我覺得很有道理。從我自身教學的經歷來看,一般我們如果是要上一節課,特別是公開課首先記得不是文章,而是教案,有的老師甚至把自己的每一句話都熟記在心。這也所謂真正的「背教案」。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因為至少在課堂上不會出現很大的差池,老師的環節很清楚,評課的老師也會說:教學環節清楚,設計簡潔等等。但是老師對於文章內容自己恐怕是浮光掠影,如果課後問老師課文的內容估計也是大概、差不多,因為我們沒有把握文章的脈搏。說到這里,我就要談談第二個問題:心中有學生。因為老師心中有教案,可能心裡的空間就少了,學生很大就裝不下了。這個問題是我們很多課堂上存在的,老師忙著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順利地上完,那就是「三招打完,收工」。孰不知學生正在雲里霧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呢。「心中沒有學生的可以分為幾類」一是旁若無人型。聽了一節《慈母情深》,課中老師在深情的朗誦「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幾近聲淚俱下了,而底下的學生在呵呵地笑。老師請同學說你有什麼感受,學生瞞天過海地說「我很感動、母親很辛苦、媽媽很勞累„„」,我不禁在想學生可真聰明啊!會配合老師說,知道老師要他們回答什麼。而老師呢正在幸福的甜蜜中回味自己的高明朗誦。二是任其發展型。再有,《掌聲》一課中,老師問:「英子走上講台的姿勢是怎養的?學生答:「醜陋的。」「對啊,是很醜,我們走路的姿勢多好看啊。」我不僅愕然,醜陋一詞能用在這里嗎?第三種就是自娛自樂型。自己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並不做任何的思考,並且有的時候把自己的觀點強壓給學生,說到某處自己還會會心一笑。由此我要講到心中有自己了,心中有自己不是說老師在課堂上呈現出超強的態勢,以自己為主導地位。而是時刻要注意自己在課堂上是一名教師,你的一言一行要作為學生的垂範。很多時候看到有的老師在課堂上黑板上寫錯了個字就用手一塗,便草草了事了。 三、做到「四要」,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的基本策略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涉及人數最多,課時最多的一門學科。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我們母語漢語的發展與延續。這個話恐怕不是危言聳聽。
(一)要理清課堂任務,明確學科性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就是要學會生學會說話,學會寫作,就是學會表達。在課堂上教會了學生這些,我想就行了,六年下來任務完成好,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訓練並且能夠熟練運用了,就可以了。 無論是什麼課,都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做自己的事,得自己的豆。表演也好、多媒體也好、配樂也好„„這些都是課堂的輔助教學手段,什麼時候用?用在哪裡?怎麼用?都是有講究的。用得不好,就會畫蛇添足,自找煩惱。有優美的文字,何須老師跑前跑後地點擊屏幕?有簡單的文字,何須屏幕上出現相同的痕跡?有潔白的粉筆,何須剪剪貼貼,電腦書寫?特別是小學教材中的課文,絕大多數淺顯易懂,學會讀幾遍基本上就能體會到其中的人文情懷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再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語言的美和表達的美。
(二)要定準教學目標,定好教學重難點。目標高了,低了都不行。高了,學生吃力,很難以完成;低了,學生輕松,學生無趣。只有制定了合適的目標,課堂才會環環相扣,行雲流水,精彩紛呈。如三年級的課堂上要求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而六年級老師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幾字之差,層次不同。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年齡的特點。再如,一年級小朋友讓他們學著課文進行仿寫,這個可以嗎?看上去可以,但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齡都沒有達到,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儲備都沒有達到,怎麼能完成呢?即使個別優秀的學生完成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我們的課堂是要面向全體的。
(三)要充分預設課堂,處理生成亮點。古語說:凡事預則立。課堂上會出現什麼狀況?學生可能會提什麼問題?雖然我們無法全部猜出,但是我們可以提前謀劃。只有考慮充分了,才能在出現問題時冷靜應對。往往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知識性錯誤,就是在課前沒有預設好,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情況。比如:老師在執教《呼風喚雨的世紀》時,當學生講到發現了電燈這樣的錯誤時,都沒有發現到,那豈不是老師的沒有充分預設,准備好?再由,我一次聽到《掌聲》一節課上老師板書的時候寫錯了一個筆畫,馬上自嘲地說:「哎呀,老師的這個掌啊,『手』沒有擺好,估計同學們掌聲不是很響哦。」馬上底下的學生給予老師的是熱烈的掌聲。這個掌聲不僅是給老師,更給了聽課的學生。精彩自然呈現,一切水到渠成。 (四)要學會傾聽說話,善於鼓勵評價。課堂上,學生額每一個發言,每一次朗讀,每一次活動都飽含著他的勇氣和思考,老師認真聽了,才能從中找到精華,找到亮點。也只有聽了,才能發現問題,發現不足,才能及時指導,及時糾正,明辨是非,解疑釋惑。聽了之後,對與錯老師心中清晰明了,那就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准確給予評價,鼓勵也罷,糾正也罷,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促進學生的進步。我們又何不瀟灑大方地給學生幾頂合適的「高帽子」呢!總而言之,鼓勵性評價也好,過程性評價也好,一定是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思考基礎上的二次思維,二次進步才是最好的。
課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只有在一次次反思和否定之後,才能有更好地發展和提高。當老師這么多年來,我始終認為,課因人而精彩;課因人而靈動,而人的精彩和靈動,來自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追求。課堂教學是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需要不懈的追求,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㈧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
渾河站小學 高爽論文摘要:從古至今,閱讀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然而語文教學更是離不開課外的閱讀。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是每個教育者應該研究和關注的話題。營造一個書香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指導正確的閱讀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熱愛閱讀,都能在書的海洋里暢游! 讀書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至理名言。小學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採集。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要靠長期的大量的積累才能形成的,正如莊子所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於150萬字。其目的就在於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為學生打下「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要讓學生有大量的積累,必須讓其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於課內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閱讀內容。而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成為他們的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現象 雖然大家都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其質量卻不容樂觀。一般存在為以下幾個情況:1、缺乏閱讀的興趣,閱讀量不夠。 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並不愛看書,他們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規定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呆也不願拿起書本,即使捧起書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種閱讀興趣的喪失,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2、方法不當,造成閱讀質量不高,閱讀內容不夠豐富多彩。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尚不能自如地遷移到課外閱讀中來,有的該精讀的不知如何精讀,草草讀過,不求甚解;只需粗讀的卻遲遲不肯放手,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些學生家長,因沒有經驗,在擇書時有些盲目,或是書目過於單一,專門挑選寫作有關的書籍,造成閱讀面狹窄,讓學生誤認為只有看作文書才是看課外書,或是盲目聽從孩子的意見,有些家長忙於工作無時間管教子女,讓孩子自己選擇,結果孩子選擇了一些要求過高或過低的書籍,有的買了一些漫畫書,甚至還有一些低俗圖書,不利於孩子的閱讀發展。 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之我見 (一)、為孩子推薦優秀課外閱讀內容。 好書,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只有教育學生讀好書,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美、人物美、社會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認識真、善、美,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美。教師要告訴學生哪些是好書,可以讀,哪些是壞書,不可以讀,為什麼,並不斷提高他們鑒別什麼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幫助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防止閱讀過程中的「誤食」、「偏食」。1、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於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如十歲的蔣方舟寫的《打開天窗》,《崔巒老師教你閱讀》,《小學生必讀佳作》,《少兒網路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推薦引讀。 一般地說,小學生最喜歡讀內容是緊張離奇,曲折有趣的,體裁是童話、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戰斗故事、歷史故事),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的通過俗易懂、圖文並茂,篇幅短小的作品。從年齡上說,低年級學生較喜歡讀配有插圖的童話、故事,高年級學生則較喜歡讀歷史題材的傳記、小說等,從性別上說,女生喜歡讀童話、民間故事為多,男生喜歡讀科幻小說、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從滿足其喜讀欲入手,向學生推薦引讀。3、結合課文學習推薦選讀。 由課文的內容學習去引導學生選讀與課文內容學習相關的書籍,不僅可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慾望。老師可根據節選的課文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讀物。如《唐詩三百首》、《安徒生童話》,還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薦與課文體裁相同的讀物。4、根據《課程標准》上推薦的內容去引導選擇。 新頒布的《課程標准》在規定各學年段閱讀量的同時,也特別推薦了一些名家名篇,讓學生去選擇閱讀,教育部也組織編輯出版了「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提定書目的系列叢書」。這些作品文質兼美,是學生課外讀物中的美味佳餚。5、組織訂閱少兒報刊。 少兒報刊上的內容是編輯精心編選出來的,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典範性、針對性和適應性,教師可鼓勵學生訂閱自己喜愛讀的有關報刊,例如《小哥白尼》、《愛迪生》、《兒童畫報》、《米老鼠》等,及時品嘗到美味可口的課外讀物。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皮薩略夫也說:「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是為那些會讀書的人准備的。小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無論從提高讀書效率,還是從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特點來看,都應該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效益。1、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認真讀書的好習慣。①、精讀與略讀。要想查找資料、快速獲取信息,最為直接的辦法便是略讀,這是課外閱讀最常用的,但不作為唯一的方法。有時,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處,也需要精讀。②、讀、寫、批、劃、注。課外閱讀極具個性化,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既因人的習慣而定,也因閱讀內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課外閱讀只限於讀,有的要寫讀書筆記、填寫周(月)讀書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劃一劃,遇到疑難詞句,還要在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後加上注釋。③、讀與背。在課外閱讀中獲得語言材料,這是語文課標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尤其,當遇到一些語言優美、內容精彩的句、段、篇時,又需要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將它們吟詠、甚至背誦下來。2、學會閱讀評價 閱讀評價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自身閱讀效果的評估與檢查,並通過這種評價結果的反饋,促使閱讀者及時調整閱讀過程,有助於閱讀過程的最優化(這適用於小學高年段的學生)。通過對所讀書籍內容的回顧、檢查閱讀筆記、心得體會等,來確定自己對作品的主要內容能否把握,對作者的創作思路能否理解,對作者所採用的創作方法能否領會等等,它是考查學生閱讀後獲取知識的能力,是一項綜合性活動。3、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獲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對新知識的攝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墨守陳規的閱讀方法已不適應社會發展,要學會快速閱讀。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默讀。在美國有的中小學校里,一直推行著持續默讀的閱讀教學方式,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自行閱讀的動機,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十至十五分鍾的時間,在教室內由學生自行挑選想看的書籍、雜志或報紙閱讀,老師不提問、不要求寫讀書報告,也不做任何分數記錄。其教學效果成績斐然。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鞏固和擴大閱讀效果 研究實驗表明: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他們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閱讀,不覺得閱讀是一種負擔。 為了使課外閱讀深入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創造讀書環境,為他們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以讀書讀報為背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鞏固和擴大閱讀效果。一方面結合教學擴大知識面,另一方面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持久。1、辦班級圖書角 讓學生走近圖書,讓圖書靠近學生。班級可結合本班實際辦班級圖書角。規模不大的圖書角可以為同學們提供了良好的課外閱讀園地,創設課外閱讀環境。成立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制定嚴格的借閱制度。讓圖書角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質教育的基地。2、建立讀書興趣小組 組織一部分平時在課外閱讀中表現較突出,取得效果較好的學生,建立讀書興趣小組,通過興趣小組的活動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和動用知識的能力,再讓這部分學生到自己的班級中帶動其他同學,使班級的整體閱讀水平有所提高。3、組織學生外出活動,充實假期生活 用書籍充實同學課餘生活,假期是開展讀書活動的黃金季節。利用節假日、寒、暑假集體組織學生到圖書館,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圖書館,從而激發他們到圖書館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到圖書館借閱圖書,到這里來尋找各種最新的書刊信息資料,滿足自我的求知慾,並且長期開展《假期書蟲活動》。4、形成讀書讀報制度 班級可結合本班實際訂閱一定的報刊,例如《小哥白尼》、《愛迪生》、《兒童畫報》、《米老鼠》等,利用每節語文課的前五分鍾和班會、周會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讀書讀報活動。這樣做培養了學生讀書讀報意識、興趣、能力,而且有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5、開展閱讀手抄報製作比賽 把個人的讀書心得反映在自辦的報紙上,從版面設計到稿件組織都親力親為。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把學生的閱讀、寫作、畫畫、書寫各種能力融於一體,在自我參與中受教育,使學生整體素質、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熱愛祖國」、「交通安全」為主題的手抄報競賽活動,增強了學生小主人意識和環保意識,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素質。6、結合教育教學開展讀書活動 讀書達標活動中,可規定學生一學期讀幾本優秀書籍,並寫讀書筆記。例如,現在我們班在開展讀《小豬唏哩呼嚕》的活動。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有趣的讀書活動,例如舉行故事會、演講會、經驗交流會、主題班隊會、讀書徵文、書評等活動,評選最佳讀書徵文、筆記向學校推薦。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為了使學生都有一對強硬的翅膀,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通過宣傳、指導和各種活動的開展,使讀書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長的需要、發展的需要,讓圖書、讀書伴隨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和促進者》 袁奕聰 《閱讀求知發展》 王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