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高中語文人教版讀本文言文翻譯

高中語文人教版讀本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2021-01-02 12:29:29

Ⅰ 求人教版高中語文所有文言文翻譯

高中語文讀抄本文襲言文翻譯(全)
去http://tieba..com/f?kz=82723080
裡面都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譯

勸學 荀子
有道德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提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增大,但聽的人都聽得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不是腳步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隻的人,不是善於游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師說 韓愈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並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所長,只是這樣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赤壁賦 蘇軾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緩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間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與天際相連。我們任憑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漂動,越過浩盪渺遠的江面。多麼廣闊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駕風遨遊,不知船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然恍惚呀,我們好像獨立長空,遺棄塵世,飛天成仙了。

這時候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道:「桂樹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槳,(槳)劃破月光下的輕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賢人(宋神宗)啊,他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與蘇軾同游的吹洞簫的客人,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能使深淵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

我憂愁凄愴的樣子,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友人說:「(曲調)為什麼會這樣(悲傷)?」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一片蒼翠,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對江面斟酒,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裡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輕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聽了之後,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餚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天空已經亮了。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從我成為被貶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憂懼不安。公務之餘,就緩步行走,沒有目的地出遊,每天與自己的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走到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沒有(因為)遠而不到的。到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心中想到了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而未曾知道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指點並感到奇特。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茂盛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處之下的地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有的像是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螞蟻洞,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逃脫隱藏的。縈回著青山,繚繞著白雲,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二為一。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此(時)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Ⅲ 人教版高中所有文言文翻譯下載

瑞文沒有藍條混線能力比劍雞強,瑞文老牌上單,二者都是六千三,都有減傷技能,劍雞可以塔下放大,瑞文有暈劍雞比較靈活

Ⅳ 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古文翻譯全解

完全沒必要,書上的是肯定不考的,但是提高古文的水平可以去買一些參考書,那個好的多,既符合高考難度,又符合實戰。書上那難度不合高考,還是不要太關注了

Ⅳ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

C
待以師傅之禮(是倒裝句,意思是「按照」)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出回自《蘭亭集序》,答結合上下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這里的「以」的意思是「因此、因為」)
D
不訾之身和孝悌之義中的「之」都是「的」意思。
看到你採納別人亂七八糟的答案,我都不想回復了。

Ⅵ 推薦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書

星火圖書來
高中文言文精解精自析

不同版本
文言文只看注釋,不要看翻譯。注釋都是緊扣字詞的,所以通常不會錯,自己連貫起來就是。
所有的翻譯書其實都是大意,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考試要求是逐字逐句翻譯,如果你按翻譯書上的寫,肯定不能得全分。

Ⅶ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書哪本最全最好寫下書名以及出版社!

星火圖書高中文言文精解精析 有 不同版本

Ⅷ 高中語文讀本四中文言文及詩詞的翻譯和簡單的講解

人教版。。

讀本四大部分都是唐宋詩詞。。

《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囊,歸去鳳池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起首三句從地理和歷史兩個方面,抓住「形勝」和「繁華」兩個特點,對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形勝」,指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地方。「三吳」,舊以吳興、吳郡,會稽為三吳,或稱吳興,丹陽、會稽為三吳。這里泛指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都會」,大城市。杭州是這一地區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稱為「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一句縱觀今古,交代了杭州悠久的歷史,錢塘,即杭州。杭州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先春秋時代,它就是吳、越爭霸之地,秦代設置錢塘縣,隋朝改設杭州,五代時吳越國建都於此,發展為東南第一州,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以及「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這幾句,側重描繪「繁華」;「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幾句,側重寫「形勝」「煙柳畫橋」是說柳色如煙,彩橋如畫。春日的柳樹,像一片嫩綠的薄薄的輕紗,掩映著一座座精美的橋梁。「風簾」,擋風的簾子。「翠幕」,綠色的帷幕。「參差」,長短高低不齊,這里是形容城市房屋鱗次櫛比,高矮不一。「十萬人家」是說人煙稠密。雖說是個約數,但並非誇張。「市列珠璣」,是說市面上陳列著各種珍貴的物品。「市」,指貿易的場所。「戶盈羅綺」,是說家家戶戶盈箱滿櫃的綾羅綢緞。羅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竟豪奢」是說人人競誇精美的服飾,比賽豪華闊氣。以上這些句子,作者選取了畫橋、翠幕、珠璣、綺羅等形容「三吳都會」的物阜民豐。「雲樹」,「怒濤」,「天塹」三句,是寫壯闊雄奇的錢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樹木,護繞著江堤,堤外,奔騰的江水翻捲起狂波怒濤,真是一道寬闊險阻的天然屏障。「雲樹」,形容樹木的茂密高大,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綠色的雲影。「霜雪」形容波濤捲起的白色浪花。「天塹』,天然的壕溝,多用以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無涯」,無邊無際。錢塘江扛口呈喇叭狀,放眼望去,江海一片,寬闊無邊。
下片寫西湖的美景,遊人的歡快,歌吹盛況,最後以誇耀作結,歸美州將。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三句從湖山風光落筆。「重湖」,指西湖,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在錢塘門外築了一條長堤,世稱白堤。西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和里湖,所以詞人稱為重湖。「疊巘」,重疊的山峰。「重湖疊巘清嘉」一句,十分准確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清嘉」,是清新,秀麗的意思。「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來,「三秋」,秋季三個月。「桂子」,桂花。這句是寫桂花飄香,時間很長,與「疊巘」相呼應。「十里荷花」,是寫荷花種植很廣,與「重湖」相呼應。這八個字,攝住了西湖「清嘉」之神,它點到即止,不施重彩,不做刻繪,留下了聯想的餘地。接下去,詞人換轉筆墨,從自然轉向人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就是笛子,「弄」,吹奏。「菱歌」,采蓮女子所唱的歌。「泛」,指聲音的飄揚。「嬉嬉」,形容很快活的樣子。「釣叟」,釣魚的老翁。「蓮娃」,采蓮的少女。這幾句寫西湖游賞之樂。垂釣老翁和采蓮女娃是這幅游賞圖中的人物。白天,笛聲在晴空里盪漾,晚上,萎歌在夜空中漂浮,童顏鶴發的老翁在釣魚,貌美如花的少女在采蓮,他們一個個都是那樣的歡快,真是一派晝夜笙歌的太平景象。 歷來認為,這首《望海潮》是作者獻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孫何是柳永的友人,當時駐節杭州。「干騎擁高牙」以下,直到結尾,是寫對孫何的稱頌祝願。「千騎擁高牙」是寫孫何煊赫的威勢。「千騎」,形容隨從護衛人數之多,儀仗之盛。「擁」,簇擁,「高牙」,軍前大旗,是主將的旗幟,這里代指孫何。「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寫孫何的閑逸生活:飲美酒,聽音樂,吟詩作賦,游賞山水。「煙霞」,這里指山光水色。「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意思是說,來日升遷到朝廷做官,雖然杭州城無法帶去,但可以把這西湖美景繪成圖畫,把它帶回京城去欣賞。「異日」,他日、來日,日後的意思。「圖」,畫,作動詞。「將」,語助詞,念陰平聲。「圖將」,畫成。「鳳池」,即鳳凰池,本來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指朝廷。這最後兩句,是對孫何的祝願,在寫法上仍然扣住表現杭州繁華富庶的題旨。
「承平氣象,形容曲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樂章集》中這類描寫都市繁華的詞作有將近二十首,這是柳永以前的詞作所未見的,而這類詞,即使在今天,也還有相當的認識和欣賞價值。

《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總有千中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准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 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詠史懷古詞,是全宋詞中一首千古傳誦的詠史佳作。這首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主要描寫赤壁的景色,同時兼懷古人,彷彿是由遠景、近景、特寫等一組不同的鏡頭組成的畫面組合。首三句,彷彿是遠景掃描,長江水浩浩盪盪,奔流不息,亘古不變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風流人物。次三句,鋪陳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戰場。「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處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只是借「赤壁」之名詠寫古事,抒發感嘆。上片最後兩句,是整個上片景物描寫的總結,引起了下片對周瑜的追懷。下片懷古,詞人抓住周瑜年輕有為這個主要的特徵,塑造了他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想當年,年輕的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他是那樣的英俊瀟灑、倜儻風流;他又是那樣的富有謀略,談笑之間,曹軍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為,在年輕的時候便建立了世人矚目的赫赫功績,而自己現在已鬢染霜華,卻一事無成,一腔報國之志無處施展。這是讓詩人無限感傷的原因所在。「多情應笑我」始,自我傷感之意由此可見。華發早生,功業無成,失望之餘,詞人不免產生人生如夢之感,因而結尾二句歸結為詞人深沉而又頗多消極的慨嘆。人生如夢,世事滄桑,面對滔滔東流的江水,詞人只有舉杯對月,自澆心中愁緒。這首詞在弔古的基礎上傷今,回到現實,抒發自我的感傷。總體看來,這首詞寫得雄渾豪放,大開大闔,氣象恢弘,堪稱歷代詠史懷古詩詞之絕唱,亦開後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想像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遊,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遊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然而,別人笑『痴』,誰解其中味啊。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
上片,寫遇雨後的情境。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滴打在竹葉上發出響聲,你不要感到掃興。如果你把它當著美妙的音樂來欣賞,就不妨「吟嘯且徐行」了。可見「莫聽」兩字,到出了蘇軾的心境。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賞它。人們都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那麼如何才能善於發現呢?不妨學學蘇軾。我們多數人都被外界的各種不順心的事手煩惱,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嗎?沒用。可能當你抱怨後,卻來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時人們又要說。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嗎?我說你這么認為就應該好好像蘇軾學習了。不要被客觀存在所牽繞。不妨去學著欣賞,大不了就像學看一幕悲劇一樣,其實悲劇的人生才有價值。
生活條件不好。「竹杖芒鞋輕勝馬」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才曠達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給我兼濟天下的機會。「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初入廬山》詩)也塗個清凈逍遙,說到底。誰不想,逍遙自在的生活呢。我覺得這才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有這樣一種解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胡雲翼《宋詞選》)。我到不這么覺得,我覺得是:我沒有什麼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輕盈才能飛的很敏捷。風箏很輕,才能飛的很高。人只有不被聲明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下片是寫,天轉晴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的春風把酒吹醒了,有點冷,冷嗎。「山頭斜照卻相迎」不冷了吧。這個轉,轉出了味道:當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繞時,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順境時,你也不能把握了。你應該時刻記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後,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復循環。雨後便是天晴,天晴後便是下雨。如此循環,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詞起句突兀,立意遼遠。雖然說氣勢上稍遜東坡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境界的闊大、胸襟的磊落卻是一樣的。它彷彿令你拔地凌空、極目游騁。仰則天高,俯則水遠。天高水遠,無邊無垠。象這樣的壯觀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難得有心領略,而鷦鷯偃鼠之輩則消受不起。范開曾在《稼軒詞序》中論道:「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他的見解是比較本質地點出了辛詞的藝術特色。

南宋時代,民族的矛盾沖突貫穿始終,是激烈而緊張的。盡管辛棄疾出生在金朝統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響,心繫南宋,懷有愛國之情,立志推翻異族壓迫,實現祖國統一。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爭中去。年二十一歲時,便聚義民二千餘眾參加耿京隊伍,矛頭指向金政權。後來事變,他又能獨帶五十餘騎,於五萬敵軍之中,孤膽擒縛叛徒張安國。辛棄疾平生自詡有濟世報國之才,而他的過人膽識,雄偉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因此反映到藝術創作中,他的詞寫來便豪邁奔放。不過,同是做為豪放派的詞人,蘇東坡似乎參透了人生、生死成敗無計於心,所以他的詞達觀瀟灑、不乏恢諧。而辛棄疾則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執著於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詞中時時流露出壯志未酬的沉鬱、悲憤和愁苦。於是我們看到,當辛棄疾的筆從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遼遠之處稍微近縮了一下的時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牽動了他久蓄的閑愁。

閑愁萬種,萬種閑愁都映襯在落日余暉的夕照里,應合著離群孤雁的哀鳴,使得飄無定所的辛棄疾,此刻感到了從未有的凄清和冷寂,自從他南歸宋朝,就一腔熱血,伺機報效國家,建立功業。然而在政治上,他並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遇。非但沒有人來與他共論北伐大計,相反卻橫遭朝中權貴們的猜忌,始終難酬壯志。顧此,他摘下佩刀,默視良久,拍欄長嘆。意謂此刀不正如我,本來它是用來殺敵建功的,而今置閑,何時是了?孤獨的他,找不到理解的知音。

在上片,辛棄疾登高望遠,觸景生情,情隨景遷,由遠及近,層層推進,將自己的遠大抱負和壯志難酬的苦恨委曲地抒發出來。到了下片,作者進一步闡明自己的人生信念是堅定不可動搖的,盡管一時不算得志,但是決不消沉退縮。

他說,不要提什麼鱸魚切得細才味美,你看,秋風已盡,張翰還鄉了嗎?據《晉書》講,張翰在任齊王冏大司馬東曹掾時,因懼怕成為上層權力斗爭的犧牲品,同時又生性自適,便借著秋風起,聲言自己思念家鄉的菰菜、蒓羹、鱸魚膾而辭歸故里。這里,辛棄疾是借張翰來自比的,不過卻是反用其意。他表明自己很難忘懷時事、棄官還鄉。

辛棄疾一方面反對逃避現實斗爭的歸隱生活,同時也更鄙視置國家危亡於腦後,只知貪戀爵祿的享樂行為。他十分贊賞劉備對於許氾的譏諷。《三國志》里講,當許氾向劉備述說陳登對於自己的拜見不但不置一言,還讓他睡在床下時,劉備說道:你是有國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陳登希望你能憂國忘家,有救世的主張。可你卻向他求田問舍、言無可采。這正是陳登最忌諱的,所以他與你也就沒有什麼話好說。如果是換上了我,那就不僅僅是讓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讓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樓上了。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辛棄疾稱之為「劉郎才氣」,亦以自比。他認為,在他的英雄氣概面前,那些求田問舍、謀取私利的朝士權臣們是無地自容的。

然而,心志的表白並不能解脫心靈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辛棄疾此時感到自己好象當年東晉北伐的桓溫,看到了十年前琅邪栽種的柳樹已經十圍,不禁流淚慨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光陰無情,年復一年,時間就在風雨憂愁,國勢飄搖中流逝,而自己的濟民救國之志尚難遂願,好不痛惜。他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除心頭的郁結,然而又有誰能來給與他慰藉:這後片的最後一句與前片的最後一句正緊相呼應。在感情上,它更深一層地抒發出辛棄疾功業未就、有志難酬的苦悶與悲恨。

《永遇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是《稼軒詞》中突出的愛國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寫作者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二、寫作者對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六十四歲時,被召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這以前,辛棄疾被迫退居江西鄉間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執掌大權的韓侂胄。因為那時蒙古已經崛起在金政權的後方,金政權日益衰敗,並且起了內亂。韓侂胄要立一場伐金的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在那時瀕臨抗戰前線。辛棄疾初到鎮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備。他明確斷言金政權必亂必亡。他又認為:南宋要取得對金作戰的勝利,必須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他曾對宋寧宗和韓侂胄提出了這些意見,並建議應把對金用兵這件大事委託給元老重臣。這無疑是包括辛棄疾在內的。可是韓侂胄一夥人不但不能採納,反而有所疑忌不滿,他們借口一件小事故,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開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調離鎮江,不許他參加北伐大計。辛棄疾二十三歲從山東起義南來,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開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擠,現在又遭到韓侂胄一夥人的打擊,他那施展雄才大略來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代背景。這首詞題為「京口北固亭懷古」,所以一開頭就從鎮江的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說起。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國的首都,並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國家。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懷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孫仲謀(即孫權),只是現在已無處可尋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謂孫仲謀英雄事業的風流余韻,現已無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劉裕在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平定叛亂。「想當年」三句,頌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作者借這些京口當地的歷史人物的英雄業績,隱約地表達自己的抗敵救國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幾句也是用歷史事實。「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的北伐之策,打無准備之仗,結果一敗塗地。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棄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終於慘敗的歷史事實,來作為對當時伐金須做好充分准備、不能草率從事的深切鑒戒。「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韓侂胄於開禧二年北伐戰敗,次年被誅,正中了辛棄疾的「贏得倉皇北顧」的預言。「四十三年」三句,由今憶昔,有屈賦的「美人遲暮」的感慨。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至開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寫這首《永遇樂》詞,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兩句,是說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路」是宋朝的行政區域名,揚州屬淮南東路。)後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過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壯志依然難酬。辛棄疾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使辛棄疾感到驚心,長江北岸瓜步山上有個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留下的歷史遺跡。拓跋燾小字佛狸,屬鮮卑族。他擊敗王玄謨的軍隊後,率追兵直達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宮,這就是後來的佛狸祠。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賽會,「神鴉」是吃祭品的烏鴉,「社鼓」是祭神的鼓聲。辛棄疾寫「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的話,民俗安於異族的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這正和陸游的《北望》詩所謂:「中原墮胡塵,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盡,童稚日夜長。羊裘左其衽,寧復記疇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棄疾這首詞最後用廉頗事作結,是作者到老而愛國之心不衰的明證。廉頗雖老,還想為趙王所用。他在趙王使者面前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飯、十斤肉、又披甲上馬,表示自己尚有餘勇。辛棄疾在這詞末了以廉頗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還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棄疾詞的創作方法,有一點和他以前的詞人有明顯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這首詞就用了這許多歷史故事。有人因此說他的詞缺點是好「掉書袋」。岳飛的孫子岳珂著《桯史》,就說「用事多」是這首詞的毛病,這是不確當的批評。我們應該作具體的分析:辛棄疾原有許多詞是不免過度貪用典故的,但這首詞卻並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頗一事以外,都是有關鎮江的史實,眼前風光,是「京口懷古」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和一般辭章家用典故不同。況且他用這些故事,都和這詞的思想感情緊密相聯,就藝術手法論,環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使用許多史事,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詞里是不多見的,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楊慎《詞品》謂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這是一句頗有見地的評語。

Ⅸ 求: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文言文翻譯.(所有)謝謝!

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文言文翻譯
53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譯文)
????王禹偁
????黃岡地區盛產竹子,大的像椽子那麼粗。竹工破開它,颳去竹節 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戶戶都這樣, 因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牆塌毀,野草叢生,我利用(那裡的空地),蓋了兩間小竹樓,跟月波樓接通。(登上小樓)遠望山色一覽無余,平視江波, 幽靜遼遠,(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出來。夏天,降下驟雨最相適宜,會聽到瀑布的聲音;冬天飄著大雪最為適宜,(這時小樓)會聽到碎玉落地般的聲響。(這里)最適宜彈琴,琴聲和諧流暢;最適宜吟詩,詩韻清新絕妙,最適宜下棋,棋聲丁丁悅耳;最適於投壺,箭聲錚錚動聽。這些樂趣,都是竹樓給予的。
????在辦完公事後的閑暇時間,披著鳥羽編織的大氅,戴上華陽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雜念。這時,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風帆沙鳥、煙雲竹樹罷了。等到酒醒之後,茶盡煙消,送走夕陽,迎來皓月,這也正是謫居生活中的快樂之處阿!
?? 那齊雲樓,落星樓,高確實是高!井干樓、麗譙樓,華麗確實是華麗!但它們只不過是用來貯藏妓女,陳列歌舞罷了,這不是詩人應做的事情,我也不屑於去做。
?? 我聽竹工說:「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鋪兩層,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丙申年又轉到廣陵,丁酉年又調入中書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文言文翻譯 53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譯文) ????王禹偁 ????黃岡地區盛產竹子,大的像椽子那麼粗。竹工破開它,颳去竹節 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戶戶都這樣, 因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牆塌毀,野草叢生,我利用(那裡的空地),蓋了兩 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文言文翻譯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人教版讀本文言文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