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秋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課後題第四大題
拍張照片我好回答你啊
2. 八年級語文版上30課 課文
歸園田居抄(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登岳陽樓(其一) 陳於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3. 初二語文下冊第30課原文(人教版)
額。。確實很無聊喏
3 0.詩五首
飲酒(其五) 行路難(其一)
陶淵明 李白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傾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己亥雜詩
岑參 龔自珍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散入珠簾濕羅幕,胡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軍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望採納!
4. 八年級語文上冊30課課文誰有
什麼版的 人教
5.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1-30課讀一讀,寫一寫的音、形、意
哇.要求跟分數不符喔 .- -!
6.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30課全文翻譯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7. 語文 八年級上冊 30課
歷史背景和詩人情懷
8. 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30課教案
詩四首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1、朗誦這四首詩,要求能夠正確背誦、默寫。
2、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調動學生聯想和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歸田園居》和《使至塞上》
教學過程:(一)《歸田園居》
(1)陶淵明及其《桃花源》
(2)熟讀《歸田園居》
全詩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①種豆的地點以及勞動成果
②勞作的辛苦與執著
③自己的田園之樂
(3)學生發揮想像 本文描寫了什麼場景?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表面上寫勞作之樂,實際上「願」有它的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4)聯想:鄙棄官場生活的詩文語句聯想。
A、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魚不須歸。
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C、劉禹錫《陋室銘》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詩歌特點:平淡自然,不見修飾。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和諧統一起來,形成了陶淵明的藝術特點。
(二)《使至塞上》
A、背景:開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疆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詩歌內容:
所行: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疆慰問將士。
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比喻詩人覺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 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所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詩人的傳神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
所遇: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將官在燕然前線,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是詩歌卻在於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渡荊門送別》與《游山西村》
教學過程:(一)《渡荊門送別》(從表達方式入手)
(1)不同的表達方式在詩歌中的表現:
首聯:敘述,交代起因。敘事
頷聯:用游動的視角來描繪景物的變化。寫景
頸聯:通過兩幅畫來形容江上的美景。寫景 末聯:發出深沉的鄉情之嘆。抒情
全詩運用古詩深沉豪放的氣勢於聲調格律之中。
(2)學生賞析本詩 以「我最喜歡…………這一句詩」為句式說話。
(二)教學《游山西村》
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似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終於來到山西村,這里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兩句詩蘊涵著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蘊涵著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臨近,農民衣著簡朴,吹蕭擊鼓,結隊而行,熱鬧非凡。詩人盼望著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遊,隨時拄著手杖來敲門拜訪,戀戀不舍之情溢於言表。詩人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對這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全詩緊扣「游」字,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層次清楚,語言生動,中間兩聯對偶自然工整。顯示出詩人錘煉語言的非凡動力。
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
與《歸田園居》進行比較:《歸田園居》流露了歸隱田園的遁世思路,《游山西村》主要側重於對農村純朴風俗的留戀。
9. 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30課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配套練習冊答案
一、.shǔ péng jì sài yān jīng hè huì jīng xǐ zhǎng péng
2.(1)出使。 邊塞。 (2)慰問邊塞戰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飄飛的蓬草 (5)廣闊無際的原野。(6)愛。 (7)起。
(8)扛著。 (9)徘徊 (10)指登樓。
3.(1)王維 摩詰 邊塞 戰地 (2)太白 青蓮居士浪漫主義
(3)潛 元亮 敘事抒情 議論(4)去非 簡齋南北宋之交
4.(1)帶月荷鋤歸 (2)蕭關逢候騎(3)雲生結海樓
(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6)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二、(一)1.比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憤與憂郁之情,抒發了政治上失意的苦悶。
2.作者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不願在黑暗的現實與污濁的官場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隨風飄飛,「歸雁」入胡天,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邊塞,實則是受排擠被貶,山高路遠的跋涉不正像「征蓬」與「歸雁」嗎?
4.李白筆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萬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涼、悲涼。
3.愛國,抗金保衛邊疆。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