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小學語文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拼音只是識字工具,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還有一個,一年級剛上學的孩子而言,一上來就是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下馬威,並不利於培養對語文課的興趣。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認字讀書的興趣,這比什麼都重要。可見既是有利學生學習,也是愛國,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好事。
⑵ 小學語文中最容易寫錯的幾個漢字,你能全寫對嗎
來一個記一個,母語還能解決不了。
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漢字文化素養
建議你多看看繁體字和象形文字的書籍,因為這些書籍可以讓你了解字的起源和字的含義,有助於你對漢子更深的了解。
⑷ 如何利用漢字規律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目的: 1、掌握長、短、方、圓這四種字形的構字規律與寫法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3 、培養學生書寫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時間。教學用具:小黑板、卡片。教學過程:一、出示例字,揭示課題。 1 、出示小黑板: 身 之 正 會 2、齊讀,這四個字的字形各有什麼特點?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第一個字屬於長形字。第二個字屬於短形字。第三個字屬於方形字。第四個字屬於圓形字。今天我們來學習「字形特點 (一)」。二、指導書寫。出示卡片: 身仔細觀察,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看?學生邊議論邊試寫。指名學生發言,談談自己試寫的感受。(即:怎樣寫好「身」字)指一名學生上台邊說邊寫。師生評議。學生自由練習同一類的字三個。 2、出示小黑板:(貼有寫字的圖片)想一想:這些字個有什麼特點?如何寫好它們?字形較短: 血 之字形較方: 正 畫字形較圓: 會 香 3、名人名言行款練習。學生讀一讀,講講這句話的意思。分析名人名言的書寫格式。學生試寫,要求注意語句中的長、短、方、圓不同字形的寫法。 4、師小結。三、學生進行鋼筆字練習。P4 第二課 字形特點(二)教學目的:掌握大、小、偏斜三種字形的寫字規律,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規范書寫的習慣。繼續練習名人名言的書寫行款。教學准備 :寫有字的小黑板。教學過程:出示字例,導入新課。出示小黑板: 天 口齊讀。想: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所佔比例的大小有何區別?指名說,老師板書:字形較大 字形較小指導書寫。較大字形:要點:撇、捺或長橫、長豎要舒展。老師寫: 發生試寫: 天年較小字形:要點:要寫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筆畫較短。師邊將邊示範: 白學生試寫: 口 日 3、偏斜字形:左斜字 主筆不可過於左斜。范寫: 夕 勿學生試寫。右斜字 主筆不可過於右斜。范寫: 戈 飛生試寫。名人名言行款練習。生讀名人名言。討論:寫這一段話應該注意什麼?小結:格式、字:學生邊聽音樂邊寫名人名言。老師針對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生繼續練習。第三課 整齊平正 教學目的:掌握字的書寫規律— 整齊平正。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提高他們對書法的鑒賞能力。教學用具:寫有華羅庚名言的小黑板。教學過程:出示寫有名人名言的小黑板,導入新課。出示小黑板,讓學生仔細觀察。邊看邊想:這一段話寫得漂亮嗎?為什麼?小結並板書:整齊平正。指導書寫:指導寫「衛」字。橫向筆畫較平,豎畫要直。范寫: 衛生試寫一個。指導寫「不」字。橫較平,豎宜直。撇、點相稱。范寫: 不生試寫。生自學自悟。學生看書P9—10。討論如何寫好「 革、尋、歪 」這三個字。指名談並演示:革 橫向筆畫上下對正,長豎居中。尋 長橫較平,上下部對正。歪 橫較平,上下兩豎對正。〈 4 〉學生試寫「 里、至、目、墨 」。名人名言練習。讀 想含義。討論:如何寫好名人名言?學生試寫。同桌之間互相欣賞、指正。生邊聽音樂邊練習 P9 — 10 的字各兩個以及第二條名人名言。教師創意設計及反思:第四課 分配勻稱教學目的:掌握要使字端正、美觀,應將筆畫安排勻稱的寫字規律。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規范書寫的習慣及濃厚的寫字興趣。繼續練習行款練習。教學用具:寫有字的小黑板(一個字美觀,一個字分布不均勻)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展示上節課同學們寫得好的作業。評論:好在哪裡?(整齊平正)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字是否達到要求了?哪個好些?為什麼?不太好看的字毛病在哪?指名發言並歸納板書:分布勻稱一個字寫得美觀、端正,不僅要將筆畫寫得整齊平正,而且筆畫的分配要勻稱。指導書寫。學生看書P13—14。理解「勻」與「稱」。勻—筆畫間隔均勻 稱—筆畫左右相稱 3、討論如何寫好「 主、衣、回、困、言、京、再、奮、傑、春、事、帶 」這十二個字。 4、討論發言歸納: 「主」 橫的間距均勻;示範: 主 「衣」 內外筆畫間隔均勻;示範 : 回 「京」 左右筆畫相稱;示範: 京 「奮」 撇捺相稱,下部筆畫間隔均勻。示範: 奮 「事」 橫的間隔均勻;示範: 事 「傑」 撇捺相稱,四點間隔均勻;示範: 傑 5 課堂練習:生隨音樂試寫以上十二個字,一字寫兩遍。三、行款練習。生讀兩則名人名言,明其含義。試寫第一則名言。同桌交流。師指正存在的問題。生繼續練習第二則名言。四 、作業:將書上P13—14的字各寫三個。 第五課 比例適當 教學目的:掌握在寫字時,應使各結構單位的長短寬窄比例適當的寫字規律。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養成他們良好的觀察事物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提高他們對書法的鑒賞能力。訓練行款練習。教學用具: 字卡片、小黑板。教學過程:一、 1 、以小故事導入新課。問:如果一個人頭大身子小或頭小身子大 ,他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他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想笑)為什麼想笑呢?(上下不對稱,即比例失調)小結:我們寫字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字的各結構單位的長短寬窄比例不適當,那麼寫出來很難看。如: 孟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如何將一個字的比例處理適當。板書:比例適當二、指導寫字。 1、出示貼有字卡的小黑板讓學生細致觀察,想:這些字的結構有什麼特點以及在寫它們時應注意什麼?苗 孟 籃 封 睡 謝 2、看書P17—18 3、指名回答並歸納:〈1〉上下結構的字:上寬下窄:苗(上、下長短相等)上窄下寬:孟(上部長度佔三分之一)上下相等:籃(上中下長短相等)〈2〉左右結構的字:寬窄相等:封(右部稍長)左寬右窄:到(左部佔三分之二,右部稍長)左窄右寬:睡(左邊佔三分之一,右部佔三分之二)〈3〉左中右結構的字:如「謝」(左中右寬窄相等,左部較短)三、隨輕音樂,生將以上的字各寫兩個。四、行款練習。 1、生讀,明其含義。(第一則) 2、生試寫。 3、同桌交流。作業:將書上P21—22的字各寫三個以及第二則名言。第六課 重心平穩 教學要求:掌握漢字書寫中「重心平穩」這一規律,書寫中注意寫字「平穩」的要點和細節。繼續進行行款練習,在練習中既體會這一規律又能兼顧整體。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及對書法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書法的熱愛。教學過程:復習舊課: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書寫規律?怎樣才能使漢字的比例適當呢?二、新課學習。過渡:漢字不僅要各部分比例適當,還要做到重心平穩才美觀。(揭示課題,齊讀)對比寫兩個「鄉」字,重心穩:「鄉」,反之「鄉」讓學生感悟。閱讀書中「概述」,記號,交流。認讀本課例字,慢讀一遍,初步感知字形。以「手」字教學為例:自己閱讀領悟要求,對照例字體會後說說。指名寫一個「手」下面同時練習一個。點評學生板演,同桌依此互查互評。改進後再練習寫一個「手」。以下的字可一齊指名書寫,如一人寫兩個字,集中點評,全班每字各練寫兩個。每個例字的最後一個字臨摹一起進行,要求盡量不看要求,心領神會,熟練掌握「重心平穩」這一規律。行款練習。認讀行款內容。觀察行款整體,要注意哪些問題。交流: a、字居格中 b、字間距勻稱(包括標點) c、每個字的結構要注意,如:礎(√) 石出(×) 筆畫之間要互相兼顧。〈4〉書寫練習,教師輔導。三、作文展評。同桌互評,將結構最好、整體最美的漢字記號,如「手」互相比一比,誰寫得好。四人小組展評。 3、交流感受。四、布置作業繼續進行行款練習。找一些名言進行課外練習。行款要有一定速度。了解顏真卿的故事(見書)
⑸ 有什麼辦法可以生成漢字的筆順,也就是漢字的書寫過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例如,三,一 ,二,三...
田字格是四等份 如是獨體字就以田中間的十字為中點 其它字按照偏傍部首分比例漢字有左右 左中右 上下 上中下 全包圍 半包圍等結構 桉照一定的比例寫即可。 漢字書寫筆順規則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小到大(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筆順是否正確,關繫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一、一般規則: 1、先撇後捺 : 人 八 入 2、先橫後豎:十 王 干 3、從上到下:三 竟 音 4、從左到右:理 利 禮 明 湖 5、先外後里: 問 同 司 6、先外後里在封口: 國 圓 園 圈 7、先中間後兩邊:小 水 二、補充規則 1、點在上部或左上,先寫點:衣 立 為 2、點在右上或在字里,後寫點:發 瓦 我 3、上右和上左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里:廳 座 屋 4、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遠 建 廷 5、左下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凶 畫 6、左上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同 用 風 7、上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上後里在左下 醫 巨 匠 區三、寫字筆順口訣:從上到下為主,從左到右為輔; 上下左右俱全,根據層次分組; 橫豎交叉先橫,撇捺交叉先撇; 中間突出先中①,右上有點後補②; 上包下時先外③,下包上時先內④; 三框首橫末折⑤,大囗最後封底⑥; 分歧遵照《規范》⑦,做到流暢美觀。
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漢字文化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漢字文化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一則文化故事,由漢字組成的漢字系統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文化寶庫。因此,在漢字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教會學生漢字應該怎樣讀、怎樣寫,還應該適當地挖掘和揭示漢字所蘊涵的文化信息。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又可以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下面從三方面談談漢字文化教育。
一、漢字與傳統文化
古人認為「心」是主思維和情感的器官,所以表示思想、情感內容的字大都從心。如:情、憂、悟、恭、慕、怡、憶、懷、悵、快、怯、愫、憟、怖、怏、怡、恨等。
講授漢字的時候,可以把漢字所蘊含的文化信息講給學生。根據我的經驗,這樣教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反而覺得很有意思,還可以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漢字與美學
漢字與漢民族審美觀念有著天然的聯系。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說:「中國文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大、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始終沒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書法,開始便相結合。中國文字的早期形態,包括近年發現的種種陶器刻畫符號,無不帶有藝術的意味。可以說,中國文字的特質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產生,而書法藝術的要求,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規定了文字發展的方向。離開藝術的觀點去看中國文字,總未免有所不足」。
盡管漢字教學不同於書法教學,但是在漢字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書寫漢字的時候盡量按照書法美學的規律來書寫還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從兩方面來談談漢字之美。
1.用筆
書法中用筆的種類有中鋒、側鋒、藏鋒、出鋒、方筆、圓筆、輕重、急徐等,都是以單純的點畫而成其變化,來表現豐富的內心情感和世界諸形象。古人寫真書講究「八法」。隋代智永和尚對「八法」作了理論總結:側法第一(如鳥翻然側下);勒法第二(如勒馬之用韁繩);帑法第三(用力也);趯法第四(跳貌與躍同);策法第五(如策馬之用鞭);掠法第六(如篦之掠發);啄法第七(如鳥之啄食);磔法第八(裂牲謂之磔,筆鋒開張也)。現代漢字的基本筆畫有橫、豎、撇、點、折、提、捺、鉤八種,這是在書法用筆的影響下形成的。
盡管古時書寫用毛筆,現在書寫多用硬筆。但用筆基本規律是相通的,教學生寫漢字的時候,完全可以借鑒古人的「永字八法」。
2.結體
書法結體也稱間架、結字、布白。書法家在書寫過程中,往往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和審美趣味,對每個漢字的結構作出疏密、欹正、聚散、虛實等處理,使觀賞的人從中獲取豐富的審美享受。以唐代書法為例,唐代真書特別發達,書法家對真書的字體結構也特別講究。相傳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曾留下真書結體排疊、避就、頂戴、穿插、向背、偏側等三十六條。這和現代漢字表現出的嚴整、對稱、均衡等形式特徵非常吻合。
漢字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體會漢字構形之美,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很多教師只關注學生書寫是否正確,而忽視了寫得美觀與否,這是有失偏頗的。
三、漢字與思維
從漢字的字形上看,漢字基本上是平面團塊形,結構緊湊,整體性和格式塔(Gestalt)特徵突出。這與拼音文字由字母排列組成而具有「序列性」有很大的區別。心理學研究早已表明,對拼音文字的識別,特徵分析是初始的和必經的階段,換句話說,對拼音文字的識別過程是先局部後整體,而對漢字的識別卻存在整體優先性。
漢字具有表意性,這和漢民族思維方式的直覺性、意象性是相一致的。古人把漢字分為文和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漢字的文就是指「六書」里的象形和指事字,這兩種字都是直覺性、意象性思維的直接產物。象形字如古文字中的「莫」,是「暮」的初文,字形象太陽在叢林或草莽之中,古人是通過對於日在叢林或草莽中這樣的傍晚景象的直觀來把握「暮」這一時間的。指事字如「上」、「下」,是用具體的圖形來指示出比較抽象的方位意義。
朱志賢先生說:「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漢字所體現出的整體性、直覺性和意象性特徵正好與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吻合。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突出漢字的表意性,讓學生明白漢字構形的理據,這樣便於學生接受。另外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對漢字的書寫和識讀,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⑺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如何以德育讓學生識漢字,學做人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
教語內文 思維范疇更大,容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⑻ 如何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所學的漢字學知識
我們來常說:詞不自離句,句不離篇。事實上,詞語的教學只有放在句內,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發揮它的應有作用,一旦離開具體的語境,理解起來有時顯得蒼白無力了。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慈母情深》一文第26自然段時,問學生「龜裂」是什麼意思?一位同學回答「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老師的點評是:很好,對不理解的詞能通過查工具書弄懂它,很棒。隨後就進入下面內容的學習了。很顯然,這樣的教學如風吹過,很難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說,更談不上有效運用。再如,在教學《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一位教師雖然關注了松杉蔥郁、生機勃勃、一命嗚呼、自由自在、苟延殘喘、罪魁禍首等詞,且讓學生在查工具書的基礎上,再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其意,個別詞語,如松杉蔥郁、生機勃勃等還採取了讓學生想像說話,課件展示印證的環節,但遺憾的是這些詞語所描繪的內在關系沒有提示出來,從而削弱了詞語的整體表達效果,有些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