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所有古詩詞
山 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小學一年級】
上冊:《靜夜思》李白
靜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春 曉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長 鶯 飛 二 月 天,
拂 堤 揚 柳 醉 青 煙。
兒 童 放 學 歸 來 早,
忙 趁 東 風 放 紙 鳶。
所 見
(袁 枚)
牧 童 騎 黃 牛,
歌 聲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鳴 蟬,
忽 然 閉 口 立。
小池
( 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小學二年級 】
上冊:
贈劉景文
(蘇 軾)
荷 盡 已 無 擎 雨 蓋,
菊 殘 猶 有 傲 霜 枝 。
一 年 好 景 君 須 記,
最 是 橙 黃 橘 綠 時。
山行
(杜 牧)
遠 上 寒 山 石 徑 斜,
白 雲 生 處 有 人 家。
停 車 坐 愛 楓 林 晚,
霜 葉 紅 於 二 月 花。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 別 家 鄉 歲 月 多,
近 來 人 事 半 消 磨。
唯 有 門 前 鏡 湖 水,
春 風 不 改 舊 時 波。
贈汪倫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
下冊: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 離 原 上 草 ,
一 歲 一 枯 榮 。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遠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孫 去,
萋 萋 滿 別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 落 疏 疏 一 徑 深 ,
樹 頭 花 落 未 成 陰。
兒 童 急 走 追 黃蝶 ,
飛 入 菜 花 無 處 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飛 流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銀 河 落九 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
上冊:《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 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㈡ 別董大在小學語文課本教版中幾年級學的
語文A版第五冊課文
西師大版第七冊課文
鄂教版第七冊課文
冀教版第九冊課文
北師大版第十二冊課文
看你哪個版本了
㈢ 幾道小學語文題。 描述: 一、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只有一句不正確的,它是( ) a
一、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只有一句不正確的,它是(d )
a.天門/中斷/楚江/開 b.孤帆/一片/日邊/來 c.春風/又綠/江/南岸 d.山色/空濛/雨亦奇
二、選擇題。 1
.《別董大》的作者是( A)。 A.高適 B.岑參 C.王昌...
㈣ 小學語文題
別董大二首
年代:唐 作者:高適 體裁:七絕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朴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作者:王維 體裁:七 類別:送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漢高祖時曾改為新城,漢武帝時更名渭城。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這里送別,詩前兩句寫景。請晨微雨,塵土不揚,柳色初綠,景色中已見離別之情。後兩句寫餞行告別,表達出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全詩「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洵語)。
蘇軾曾評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詩的這後兩句,確是一幅餞行圖,只是詩人略去了餞別前後及餞行宴席上的種種情狀,只剪取了宴終席散之際的一個細節,但正是這一最具表現力的細節。既表達出渾長的情致,又顯出其刪繁就簡的高妙。更,再。更盡一懷酒,再幹了這杯酒。陽關,漢代所置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因在玉門關之南,故稱,為古代出塞之要道,當然也是詩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的必經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向西出了陽關,就見不到老朋友了。《唐詩別裁》:「陽關在中國外,安西更在陽關外,言陽關已無故人矣,況安西乎?」詩句看是沖口道出,不作深語,卻聲情沁骨 。首先,分別在即,離愁滿杯,往往會出現相對無言的場面。在這種情況下,「功君更盡一杯酒」,也就打破了這一讓人難以忍受的難堪。其次,分別在即,依依難舍,但要說的話早已說過。在這種情況下,「勸君更盡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遲了離別的時刻。第三,西出陽關,瀚海戈壁,荒漠絕域,長途跋涉,其艱難困苦與孤單無助之情景可以想見,「勸君更盡一杯酒」的話,不僅蘊含著詩人殷重的憂慮,也蘊含對「故人」的誠摯期盼與良好祝願:前路珍重!
《唐詩摘鈔》評此詩雲:「先點別景,次寫別情,唐人絕句多如此,畢竟以此首為第一,惟其氣度從容,風味雋永,諸作無出其右故也。」《甌北詩話》雲:「人人意中所有,卻未有人道過,一經說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於流播,遂足傳當時而名後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王摩詰『勸君更盡上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至今猶膾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詩後被譜入樂府,作為送別歌曲,傳唱不衰。如劉禹錫《贈歌者何戡》:「歸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最憶《陽關》唱,珍珠一串歌。」《對酒》:「相逢且莫推辭醉,所唱《陽關》第四聲,」(自註:「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李商隱《飲席喜贈同舍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復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於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